在日本擴軍的同時,華國政府也在努力將經濟建設戰略轉為軍事建設戰略,人們不知不覺發現告訴增長的華國經濟慢了下來,同時軍力增加,軍事設施和戰略設備,甚至軍事現代化腳步加快了。
張奎安授意國防部長任元星派遣特工前往日本,標注日本的軍火庫,兵工廠,煉油廠,化工廠,倉庫,電站等等重要地點,如果日本人瘋狗亂咬人,華國政府的bq4導彈就可以從韓國和海參崴直接扔到日本人頭頂上去。
華國國防部由參謀總部、安全總部、後勤總部、軍務總部,海軍總部,空軍總部,戰略武裝部組成,隨著王茂如放棄競選總統完成承諾維護憲法,蔣方震也拒絕了張奎安的提名,順時地舉薦了任元星做國防總長。
任元星雖然內心之中懷疑張奎安能否治理好這個國家,同時整個國防部依舊一如既往地忠誠於王茂如,但對張奎安的命令還是百分百地執行了。
張奎安在政界之中的影響力極大,但是在軍界之中,張奎安影響力極弱。華國軍方四巨頭分別是任元星、祝永泉、宮小旗和趙增福,這四人論資曆遠遠高於張奎安,論起軍中的人脈也遠強於張奎安,而張奎安在軍中唯一的支持者是他的哥哥張奎武,可張奎武僅僅是一個集團軍司令,且作戰指揮能力甚至不如張鑲武這個戰場殺神。
所以軍方非常疑惑張奎安的決定。
此時王茂如代表張奎安出麵舉行華國軍方高級會議,看到王茂如主持會議,國防部四巨頭立即響應,隻有王茂如在,軍方才能定下心。軍方相信,王茂如親手建立起來的這個國家和軍隊,是絕對不會做出損害國家的決定的。也就是說,軍方人士對大總統張奎安內心裏還是並不認同,這種小心翼翼讓王茂如也有些迷茫,他害怕未來軍方權力過大,出現如未來泰國一樣的軍事政變。
在軍事會議上,王茂如分析了國際形勢,判斷世界大戰必然會在近一兩年內爆發,國防軍陸海空三軍應當立即擴軍,以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未來戰爭。
張奎安隨後提出由王茂如做總統府軍方特別顧問,負責協調總統府與軍方的溝通關係,得到了軍方的一致稱讚,但也更加加深了王茂如的疑慮。看來,軍方的這些驕兵悍將,隻有自己能夠駕馭,而張奎安這個大總統並不好做。
王茂如清楚如果歐戰結束,軍方的聲望將比現在還甚,軍方利益集團比現在還大,屆時無論是誰都無法撼動軍方——除非自己早日遏製軍方。
就在全世界瘋狂地擴軍之中,華曆十三年(1940年)到來了。
四月份,德國在東線集結兵力,日本也進行了積極備戰,蘇俄陷入危險之中。
蘇俄此時需要一個盟友,斯大林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希望能夠和華國結盟,同時為了製止德國的瘋狂,美英法也在暗中向斯大林的蘇俄提出支援。但美國國內孤立情緒高漲,而英國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喪失了四分之三英軍精銳部隊,因此隻能為蘇俄提供一部分武器和資金援助。
然而蘇俄在得到了英國和美國的武器與資金支援之後,斯大林信心暴漲,突然對西麵的芬蘭提出領土要求。原因就是芬蘭曾經在蘇俄建國的時候竊走了他們的領土,要求芬蘭歸還。當然,斯大林這麽做的目的其實在於防備德國,他覺得需要一個戰略緩衝地。而原本的戰略緩衝地波蘭被德國占領之後,隻有芬蘭做戰略緩衝了。與此同時芬蘭政府和德國政府眉來眼去,斯大林早就對這個從沙俄帝國分裂出去的國家心懷不滿。
對於蘇俄提出的領土歸還要求,芬蘭政府和人民當然不同意,於是蘇俄開始進攻芬蘭這個隻有兩百萬人口的小國,蘇芬戰爭打響了。
全國總人口數目僅僅為兩百萬人的芬蘭堅強地將蘇芬戰爭拖到了冬季,芬蘭國防軍利用冬季開始對蘇俄頻繁地實行襲擊,讓蘇俄紅軍淹沒在茫茫的雪地之中。三月份,蘇芬戰爭結束,蘇俄損失了二十五萬軍隊和七百架飛機,占領了四萬平方公裏土地,斯大林宣傳蘇俄獲得了大勝,而他們的對手芬蘭陣亡25000人,損失67架飛機……斯大林的臉被打得通紅,一個小國居然把強大的蘇俄給打敗了……當然了,偉大的布爾什維克怎麽能被資本主義國家打敗了呢,蘇俄宣布他們是獲勝方。
華曆13年元月,在華國國防部長任元星(蔣方震卸任國防部長,擔任國防部高級參謀官)的指揮下,華國國防軍在西域泰西省阿克都卡附近,由二十個步兵師、十個摩托化步兵師和十個裝甲師總計八十萬大軍組成第一戰役集群白虎軍團,由宮小旗擔任第一戰役集群司令。
東蒙省,華國國防軍集結了二十個步兵師和十個摩托化步兵師以及五個騎兵師,總計七十萬大軍組成國防軍第二戰役集群青龍軍團,由杜寶三擔任第二戰役集群司令。
華國軍隊一出手就是一百五十萬的軍隊陳兵華蘇邊境,華國人要幹什麽?他們難道是單方麵對蘇俄宣戰?難道華國人和德國人組成了盟友?他們的行動徹底將全世界都震驚了,全世界的智囊團和政府紛紛在猜測華國的想法,並且要求大使向華國大總統張奎安求證,華國到底是什麽目的。
如果華國真的對蘇宣戰的話,那麽德國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與華國瓜分蘇俄的。
“天啊,蘇俄能堅持幾周?”全世界都在這樣問。
蘇俄全力準備防止華國的進攻,麵對華國全副武裝的一百五十萬軍隊,斯大林不得不從臨時組建和調集了總攻一百八十萬軍隊,並將大軍集結在鄂木斯克、奧倫堡、庫爾幹、托木斯克一代。因為蘇俄的軍隊主要應對德國、華國,又在芬蘭損兵折將,因此給日本一個非常大的空子。
作為世界第一空軍大國,作為近十年之中唯一用戰爭檢驗過的華國軍隊,麵臨曾經真正擊敗過自己的華國軍隊,蘇俄對華國的防備之心遠遠甚於日本。日本隻是小事,疥瘡之痛而已,上躥下跳的猴子,不足為慮。
同時蘇俄還是在爭取能夠和華國組成同盟關係,一起對抗德國——至少不會加盟德國。
但華國開始了貪婪的要求,甚至提出索要東西伯利亞地區的領土要求,令斯大林勃然大怒。難道華國已經和德意日達成軸心國同盟會議了?可是根據各國在華國的情報顯示,華國政府絕對沒有和德國人結盟的打算。但無需置疑的是,華國對德國的態度一直非常曖昧,他們允許德裔華國人回國參戰,前提條件是放棄華國身份。
全世界都在判斷,華國必定會加盟軸心國!
天啊,惡魔的納粹德國配上黃禍華國,再配上日本武士,這對全世界都是一場噩夢啊,於是美英政客立即派人前往日本,挑撥日本攻擊華國。如果一直以來政治上比較短視的日本攻擊華國,那麽將逼迫華國不得不放棄加盟軸心國計劃,轉而加盟同盟國。
英美的算盤打得也非常謹慎。
1940年的四月份,一直被蘇俄人看不起的日本突然從南庫頁島出兵,跳過了華國占領的北庫頁島以及庫頁島油田,攻擊蘇俄東西伯利亞地區和堪察加半島。日本當然對華國沒有膽量,但是對付沒有運輸能力的蘇俄東西伯利亞地區還是有野心的。而且日本天皇裕仁並沒有上英美的當讓軍隊攻擊華國,如今的華國不是大清,更不是民國,日本布置在華國的間諜陸續傳回來的情報顯示,華國國防軍人數已經增加到兩百萬,預備役集結兩百萬,另外臨時征兵兩百萬,擁有六百萬戰兵的華國,絕對不是日本能夠抵擋的。
同時根據華國提供的情報顯示,蘇俄在東西伯利亞僅僅有二十萬民兵,他們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中西伯利亞和西西伯利亞上,用在防備華國的兩個軍團上。
因此,日本以杉山元元帥做總指揮,突然偷襲東西伯利亞,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全麵占領了堪察加半島。
蘇俄東西伯利亞的軍區總司令朱可夫元帥隨即率領二十萬蘇軍士兵與日本陸軍元帥杉山元的六十萬日本陸軍展開激烈交戰。也許蘇俄沒看得起日本這個小國吧,他們以為很簡單就能擊敗的日本。但蘇日東西伯利亞戰爭從四月份開始一直焦灼進行,因為華國在日本後麵賣武器賣彈藥賣補給,甚至還派出觀察團參觀蘇日戰爭,同時因為華國占領了西伯利亞大鐵路導致蘇俄紅軍補給不濟,盡管蘇俄紅軍士兵勇敢無畏,可逐漸被日本占據上風,朱可夫元帥的軍隊陷入窘境,隻好準備拖到了冰冷的冬天,依靠寒冬拖住日本人。
日本人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實行三光政策,使得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該地區,千裏無人煙,更使得雙方的後勤補給都非常困難。可是日本因為得到了華國的暗中支援,補給上比蘇俄強得多,東西伯利亞地區逐漸被日本占據。
繼芬蘭之後,又一個小國痛打了蘇俄一頓,而這一頓讓蘇俄痛不欲生。
華國,又是這個陰謀家,又是這個黃禍,不是他們的原因,蘇俄豈會被牽扯如此之多的兵力。東部日本,中部華國,西部德國,北部還有虎視眈眈想要報仇的芬蘭,蘇俄的麻煩太大了。
一旦全麵戰爭,蘇俄亡國在即。
張奎安授意國防部長任元星派遣特工前往日本,標注日本的軍火庫,兵工廠,煉油廠,化工廠,倉庫,電站等等重要地點,如果日本人瘋狗亂咬人,華國政府的bq4導彈就可以從韓國和海參崴直接扔到日本人頭頂上去。
華國國防部由參謀總部、安全總部、後勤總部、軍務總部,海軍總部,空軍總部,戰略武裝部組成,隨著王茂如放棄競選總統完成承諾維護憲法,蔣方震也拒絕了張奎安的提名,順時地舉薦了任元星做國防總長。
任元星雖然內心之中懷疑張奎安能否治理好這個國家,同時整個國防部依舊一如既往地忠誠於王茂如,但對張奎安的命令還是百分百地執行了。
張奎安在政界之中的影響力極大,但是在軍界之中,張奎安影響力極弱。華國軍方四巨頭分別是任元星、祝永泉、宮小旗和趙增福,這四人論資曆遠遠高於張奎安,論起軍中的人脈也遠強於張奎安,而張奎安在軍中唯一的支持者是他的哥哥張奎武,可張奎武僅僅是一個集團軍司令,且作戰指揮能力甚至不如張鑲武這個戰場殺神。
所以軍方非常疑惑張奎安的決定。
此時王茂如代表張奎安出麵舉行華國軍方高級會議,看到王茂如主持會議,國防部四巨頭立即響應,隻有王茂如在,軍方才能定下心。軍方相信,王茂如親手建立起來的這個國家和軍隊,是絕對不會做出損害國家的決定的。也就是說,軍方人士對大總統張奎安內心裏還是並不認同,這種小心翼翼讓王茂如也有些迷茫,他害怕未來軍方權力過大,出現如未來泰國一樣的軍事政變。
在軍事會議上,王茂如分析了國際形勢,判斷世界大戰必然會在近一兩年內爆發,國防軍陸海空三軍應當立即擴軍,以應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和未來戰爭。
張奎安隨後提出由王茂如做總統府軍方特別顧問,負責協調總統府與軍方的溝通關係,得到了軍方的一致稱讚,但也更加加深了王茂如的疑慮。看來,軍方的這些驕兵悍將,隻有自己能夠駕馭,而張奎安這個大總統並不好做。
王茂如清楚如果歐戰結束,軍方的聲望將比現在還甚,軍方利益集團比現在還大,屆時無論是誰都無法撼動軍方——除非自己早日遏製軍方。
就在全世界瘋狂地擴軍之中,華曆十三年(1940年)到來了。
四月份,德國在東線集結兵力,日本也進行了積極備戰,蘇俄陷入危險之中。
蘇俄此時需要一個盟友,斯大林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北京,希望能夠和華國結盟,同時為了製止德國的瘋狂,美英法也在暗中向斯大林的蘇俄提出支援。但美國國內孤立情緒高漲,而英國在敦刻爾克大撤退中喪失了四分之三英軍精銳部隊,因此隻能為蘇俄提供一部分武器和資金援助。
然而蘇俄在得到了英國和美國的武器與資金支援之後,斯大林信心暴漲,突然對西麵的芬蘭提出領土要求。原因就是芬蘭曾經在蘇俄建國的時候竊走了他們的領土,要求芬蘭歸還。當然,斯大林這麽做的目的其實在於防備德國,他覺得需要一個戰略緩衝地。而原本的戰略緩衝地波蘭被德國占領之後,隻有芬蘭做戰略緩衝了。與此同時芬蘭政府和德國政府眉來眼去,斯大林早就對這個從沙俄帝國分裂出去的國家心懷不滿。
對於蘇俄提出的領土歸還要求,芬蘭政府和人民當然不同意,於是蘇俄開始進攻芬蘭這個隻有兩百萬人口的小國,蘇芬戰爭打響了。
全國總人口數目僅僅為兩百萬人的芬蘭堅強地將蘇芬戰爭拖到了冬季,芬蘭國防軍利用冬季開始對蘇俄頻繁地實行襲擊,讓蘇俄紅軍淹沒在茫茫的雪地之中。三月份,蘇芬戰爭結束,蘇俄損失了二十五萬軍隊和七百架飛機,占領了四萬平方公裏土地,斯大林宣傳蘇俄獲得了大勝,而他們的對手芬蘭陣亡25000人,損失67架飛機……斯大林的臉被打得通紅,一個小國居然把強大的蘇俄給打敗了……當然了,偉大的布爾什維克怎麽能被資本主義國家打敗了呢,蘇俄宣布他們是獲勝方。
華曆13年元月,在華國國防部長任元星(蔣方震卸任國防部長,擔任國防部高級參謀官)的指揮下,華國國防軍在西域泰西省阿克都卡附近,由二十個步兵師、十個摩托化步兵師和十個裝甲師總計八十萬大軍組成第一戰役集群白虎軍團,由宮小旗擔任第一戰役集群司令。
東蒙省,華國國防軍集結了二十個步兵師和十個摩托化步兵師以及五個騎兵師,總計七十萬大軍組成國防軍第二戰役集群青龍軍團,由杜寶三擔任第二戰役集群司令。
華國軍隊一出手就是一百五十萬的軍隊陳兵華蘇邊境,華國人要幹什麽?他們難道是單方麵對蘇俄宣戰?難道華國人和德國人組成了盟友?他們的行動徹底將全世界都震驚了,全世界的智囊團和政府紛紛在猜測華國的想法,並且要求大使向華國大總統張奎安求證,華國到底是什麽目的。
如果華國真的對蘇宣戰的話,那麽德國一定不會放棄這個機會,與華國瓜分蘇俄的。
“天啊,蘇俄能堅持幾周?”全世界都在這樣問。
蘇俄全力準備防止華國的進攻,麵對華國全副武裝的一百五十萬軍隊,斯大林不得不從臨時組建和調集了總攻一百八十萬軍隊,並將大軍集結在鄂木斯克、奧倫堡、庫爾幹、托木斯克一代。因為蘇俄的軍隊主要應對德國、華國,又在芬蘭損兵折將,因此給日本一個非常大的空子。
作為世界第一空軍大國,作為近十年之中唯一用戰爭檢驗過的華國軍隊,麵臨曾經真正擊敗過自己的華國軍隊,蘇俄對華國的防備之心遠遠甚於日本。日本隻是小事,疥瘡之痛而已,上躥下跳的猴子,不足為慮。
同時蘇俄還是在爭取能夠和華國組成同盟關係,一起對抗德國——至少不會加盟德國。
但華國開始了貪婪的要求,甚至提出索要東西伯利亞地區的領土要求,令斯大林勃然大怒。難道華國已經和德意日達成軸心國同盟會議了?可是根據各國在華國的情報顯示,華國政府絕對沒有和德國人結盟的打算。但無需置疑的是,華國對德國的態度一直非常曖昧,他們允許德裔華國人回國參戰,前提條件是放棄華國身份。
全世界都在判斷,華國必定會加盟軸心國!
天啊,惡魔的納粹德國配上黃禍華國,再配上日本武士,這對全世界都是一場噩夢啊,於是美英政客立即派人前往日本,挑撥日本攻擊華國。如果一直以來政治上比較短視的日本攻擊華國,那麽將逼迫華國不得不放棄加盟軸心國計劃,轉而加盟同盟國。
英美的算盤打得也非常謹慎。
1940年的四月份,一直被蘇俄人看不起的日本突然從南庫頁島出兵,跳過了華國占領的北庫頁島以及庫頁島油田,攻擊蘇俄東西伯利亞地區和堪察加半島。日本當然對華國沒有膽量,但是對付沒有運輸能力的蘇俄東西伯利亞地區還是有野心的。而且日本天皇裕仁並沒有上英美的當讓軍隊攻擊華國,如今的華國不是大清,更不是民國,日本布置在華國的間諜陸續傳回來的情報顯示,華國國防軍人數已經增加到兩百萬,預備役集結兩百萬,另外臨時征兵兩百萬,擁有六百萬戰兵的華國,絕對不是日本能夠抵擋的。
同時根據華國提供的情報顯示,蘇俄在東西伯利亞僅僅有二十萬民兵,他們的主要兵力都放在中西伯利亞和西西伯利亞上,用在防備華國的兩個軍團上。
因此,日本以杉山元元帥做總指揮,突然偷襲東西伯利亞,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全麵占領了堪察加半島。
蘇俄東西伯利亞的軍區總司令朱可夫元帥隨即率領二十萬蘇軍士兵與日本陸軍元帥杉山元的六十萬日本陸軍展開激烈交戰。也許蘇俄沒看得起日本這個小國吧,他們以為很簡單就能擊敗的日本。但蘇日東西伯利亞戰爭從四月份開始一直焦灼進行,因為華國在日本後麵賣武器賣彈藥賣補給,甚至還派出觀察團參觀蘇日戰爭,同時因為華國占領了西伯利亞大鐵路導致蘇俄紅軍補給不濟,盡管蘇俄紅軍士兵勇敢無畏,可逐漸被日本占據上風,朱可夫元帥的軍隊陷入窘境,隻好準備拖到了冰冷的冬天,依靠寒冬拖住日本人。
日本人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實行三光政策,使得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該地區,千裏無人煙,更使得雙方的後勤補給都非常困難。可是日本因為得到了華國的暗中支援,補給上比蘇俄強得多,東西伯利亞地區逐漸被日本占據。
繼芬蘭之後,又一個小國痛打了蘇俄一頓,而這一頓讓蘇俄痛不欲生。
華國,又是這個陰謀家,又是這個黃禍,不是他們的原因,蘇俄豈會被牽扯如此之多的兵力。東部日本,中部華國,西部德國,北部還有虎視眈眈想要報仇的芬蘭,蘇俄的麻煩太大了。
一旦全麵戰爭,蘇俄亡國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