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後,五小民族逐漸被同化,總數越來越少,以至於一百年之後他們的總數下降到兩百萬人。而王茂如提出華族論並沒有解決種族歧視的問題,反倒讓華族者對非華族進行歧視與迫害,外國人在華屢屢碰壁,華族人的國家也成為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國家。
一百年後,在全世界華族人創建的國家之中,歐美白人和阿拉伯人、波斯人總是被歧視為二等人,而南美拉丁混血棕色人種被華人視為三等公民,至於黑人、印度灰色人種和東南亞猴族被歧視為四等公民。
少不得很多人為了做一等華人公民而跑到天朝來學習文化語言,然後偽裝成華族人騙得高質量的教育權、低廉的公費醫療、優美的居住環境、清潔的空氣質量和高素質的鄰居。為此後世大導演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逐夢人》就以自身為經曆,講述了他這樣的猶太人為了能夠享受我天朝上國優良待遇而偽裝為華族之中的黃白混血後裔的故事。
隨後的第四次總統籌備會,王茂如對華族論的推廣大家讚賞,同時也正式支持陳世豪擔任青促會宣傳理事一職,陳世豪激動不已,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擔任青促會理事,毫無疑問將來他在三十五歲以後會成為國會參議員,而參議院代表著掌握中國70%的富裕階級,參議員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極大地影響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生活。
王茂如在會議上表示伴隨著華族論在國內的推行,我們在世界上也要講華族論推崇出去,並且樹立民族自信心,現在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將來亞洲最終是華人的亞洲!
而在華族論推廣的同時,陳世豪找到了馮尹彬,向他提出了建議,說既然我們的民族都改為了華族,文化信仰是華夏文明,儒法思想,那麽為什麽我們不將國家改為華夏民族共和國呢?中華民國是袁世凱和孫立文建立的,他們是開國之父,大總統王茂如頂多算是中華民國最偉大的總統,將來還或許是偉大的總統之一。
作為王茂如的狂熱崇拜者,陳世豪和他的五位同學秘密召開了一個小會議,樹立王茂如作為開國元勳。而當他們秘密調查問卷的時候發現,此時的中國年輕人對王茂如的充滿非但狂熱,且有些盲目,這給了他們的計劃以極大的信心。
不過更改國家名稱這件事非同小可,中國並不是推翻了舊政府建立的新政府,而是繼承了舊政府,王茂如更是得到了北洋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輕易更改國名,將北洋政府置之何地?
馮尹彬心中對陳世豪的狂妄感到無奈,同時也暗暗後悔向王茂如推薦這樣一個年輕人,他狂熱有想法,且瘋狂而執著。馮尹彬覺得陳世豪的計劃太異想天開了,連忙拒絕說:“此事體大,更改國名,豈能隨意?我不能決定支持不支持,茲事體大,此事體大。”
“大總統豈能比不上北洋政府的曆任總統?”陳世豪雙眼之中充滿著狂熱。
馮尹彬微微一笑道:“你做事太急了,華族論推出才兩個月,總統現在在湖南視察,暫時不要太大舉動。”
陳世豪微笑著點了點頭,心中卻不由得心中失望,本以為他這樣王茂如的最忠誠的學生會支持自己更改國名的建議,但是他退卻了。
陳世豪想了想又將自己的主意對炎黃工作小組組長廖誌鵬說了,不過廖誌鵬也同樣反對說:“國家如今剛剛穩定,經過官場大清洗,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還是不要更改國名了吧。”
陳世豪道:“更改國名隻是一個名義,我們要做的是,將秀盛先生樹立為開國元勳,定為中華之魂。”
廖誌鵬道:“此舉事關重大,慎重,慎重。”
陳世豪感覺自己孤立無援,作為王茂如瘋狂的崇拜者,他覺得自己沒有錯,王茂如又資格成為開國功勳。陳世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這種理想主義者做起事來極端的偏執和不理性。為了尋找到支持自己的人,他找到參議長師少陽而遭到拒絕,他又找了許多人同樣遭到拒絕。
不過他最終找到了眾議長劉恩格,劉恩格是一個溜須拍馬聽話的人,他對陳世豪說:“我非常同意你的想法,將秀盛先生樹立為開國領袖,而且我會在國會之中給與你支持。但是,你要發動一部分人支持你,尤其是你這樣的青年人。你們有熱情,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代表著中國的方向。”
陳世豪被他說的熱血沸騰,他立即想到了自己青促會理事的身份,同時他找到浦繼,希望浦繼繼續支持他。浦繼思考了之後,也覺得這件事實在有點大,便態度模糊地托詞了一下,但對於他希望得到青促會中的支持一事,浦繼也說我可以在青促會理事會上給你講話。
青促會會長就是劉恩格,當然他是一個掛名會長,真正控製青促會的是秘書長馮尹彬和組織理事周音孚,但是浦繼支持,劉恩格支持,五大理事長之中還有一個黃光漢生病在家。陳世豪立即找到了黃光漢,向其詢問是否支持自己提出的樹立王茂如為開國元勳的計劃,黃光漢思考之後說:“此舉勢必讓青促會處於風口浪尖,況且大總統能支持嗎?”
陳世豪哈哈大笑說:“黃大哥,您怎麽糊塗了,您看不出來?我四處串聯大家支持,難道大總統看不到嗎?可是大總統看到了我四處竄聯樹立他為開國領袖,卻沒有給我傳話告誡我,就表明了他的態度啊。”
黃光漢恍然大悟,立即表示支持陳世豪。
在青促會理事會會議上,會長劉恩格表示支持,行政理事黃光漢表態支持,對外聯絡理事浦繼表示支持,而組織理事周音孚和秘書長馮尹彬投了棄權票,因此青促會決定掀起更換國名,樹立王茂如作為開國領袖的活動。
青促會本來就是以青年人為多,青年人做事衝動,在陳世豪的暗中指揮下,全國近百萬青促會青年請願,希望國家不要再用中華民國這個舊名稱,這個名稱是十五年前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妥協下的產物,象征著屈辱和舊時代,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名字,新的大中華國家。隨後首都十幾萬學生集體徒步遊行,前往國會集體請願。甚至有的人激進地提出,如果國會不同意更改國名樹立王茂如為開國領袖,他們就絕食,等待國會通過那一天。
發生在北京的一切,全都在王茂如的掌控之中,隻是他也在猶豫。出於個人原因,他也對開國領袖這個頭銜極為看中,人非聖賢,作為成熟的政治家,在金錢美女麵前能夠抵擋,但是麵對盛名他難以拒絕。尤其是越是位高權重,越是對這種開國之君,英明之主,天下第一,獨一無二等等盛名在心理上不能抗拒。
王茂如意識到自己在走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但個人的滿足讓他在這條道路上極為猶豫。
誘惑,無處不在。
名聲的誘惑,開國領袖的誘惑,實在難以抵擋。
但王茂如也在對自己說:“這是在重複錯誤的曆史,你不能這麽做,你絕對不能這麽做。”他一麵勸自己,一麵又對陳世豪私下裏的舉動不加製止,這恰恰證明了他內心中的激烈鬥爭。也許用一句人性很難解釋得通作為一個國家元首,陷入這種矛盾的抉擇,因強人政治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對現在的中國而言,他這個政治強人能夠調集全部的國力進行建設,進行改善民生。
一百年後,在全世界華族人創建的國家之中,歐美白人和阿拉伯人、波斯人總是被歧視為二等人,而南美拉丁混血棕色人種被華人視為三等公民,至於黑人、印度灰色人種和東南亞猴族被歧視為四等公民。
少不得很多人為了做一等華人公民而跑到天朝來學習文化語言,然後偽裝成華族人騙得高質量的教育權、低廉的公費醫療、優美的居住環境、清潔的空氣質量和高素質的鄰居。為此後世大導演史蒂夫·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逐夢人》就以自身為經曆,講述了他這樣的猶太人為了能夠享受我天朝上國優良待遇而偽裝為華族之中的黃白混血後裔的故事。
隨後的第四次總統籌備會,王茂如對華族論的推廣大家讚賞,同時也正式支持陳世豪擔任青促會宣傳理事一職,陳世豪激動不已,以二十七歲的年紀擔任青促會理事,毫無疑問將來他在三十五歲以後會成為國會參議員,而參議院代表著掌握中國70%的富裕階級,參議員的一舉一動都能夠極大地影響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生活。
王茂如在會議上表示伴隨著華族論在國內的推行,我們在世界上也要講華族論推崇出去,並且樹立民族自信心,現在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將來亞洲最終是華人的亞洲!
而在華族論推廣的同時,陳世豪找到了馮尹彬,向他提出了建議,說既然我們的民族都改為了華族,文化信仰是華夏文明,儒法思想,那麽為什麽我們不將國家改為華夏民族共和國呢?中華民國是袁世凱和孫立文建立的,他們是開國之父,大總統王茂如頂多算是中華民國最偉大的總統,將來還或許是偉大的總統之一。
作為王茂如的狂熱崇拜者,陳世豪和他的五位同學秘密召開了一個小會議,樹立王茂如作為開國元勳。而當他們秘密調查問卷的時候發現,此時的中國年輕人對王茂如的充滿非但狂熱,且有些盲目,這給了他們的計劃以極大的信心。
不過更改國家名稱這件事非同小可,中國並不是推翻了舊政府建立的新政府,而是繼承了舊政府,王茂如更是得到了北洋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輕易更改國名,將北洋政府置之何地?
馮尹彬心中對陳世豪的狂妄感到無奈,同時也暗暗後悔向王茂如推薦這樣一個年輕人,他狂熱有想法,且瘋狂而執著。馮尹彬覺得陳世豪的計劃太異想天開了,連忙拒絕說:“此事體大,更改國名,豈能隨意?我不能決定支持不支持,茲事體大,此事體大。”
“大總統豈能比不上北洋政府的曆任總統?”陳世豪雙眼之中充滿著狂熱。
馮尹彬微微一笑道:“你做事太急了,華族論推出才兩個月,總統現在在湖南視察,暫時不要太大舉動。”
陳世豪微笑著點了點頭,心中卻不由得心中失望,本以為他這樣王茂如的最忠誠的學生會支持自己更改國名的建議,但是他退卻了。
陳世豪想了想又將自己的主意對炎黃工作小組組長廖誌鵬說了,不過廖誌鵬也同樣反對說:“國家如今剛剛穩定,經過官場大清洗,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還是不要更改國名了吧。”
陳世豪道:“更改國名隻是一個名義,我們要做的是,將秀盛先生樹立為開國元勳,定為中華之魂。”
廖誌鵬道:“此舉事關重大,慎重,慎重。”
陳世豪感覺自己孤立無援,作為王茂如瘋狂的崇拜者,他覺得自己沒有錯,王茂如又資格成為開國功勳。陳世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這種理想主義者做起事來極端的偏執和不理性。為了尋找到支持自己的人,他找到參議長師少陽而遭到拒絕,他又找了許多人同樣遭到拒絕。
不過他最終找到了眾議長劉恩格,劉恩格是一個溜須拍馬聽話的人,他對陳世豪說:“我非常同意你的想法,將秀盛先生樹立為開國領袖,而且我會在國會之中給與你支持。但是,你要發動一部分人支持你,尤其是你這樣的青年人。你們有熱情,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代表著中國的方向。”
陳世豪被他說的熱血沸騰,他立即想到了自己青促會理事的身份,同時他找到浦繼,希望浦繼繼續支持他。浦繼思考了之後,也覺得這件事實在有點大,便態度模糊地托詞了一下,但對於他希望得到青促會中的支持一事,浦繼也說我可以在青促會理事會上給你講話。
青促會會長就是劉恩格,當然他是一個掛名會長,真正控製青促會的是秘書長馮尹彬和組織理事周音孚,但是浦繼支持,劉恩格支持,五大理事長之中還有一個黃光漢生病在家。陳世豪立即找到了黃光漢,向其詢問是否支持自己提出的樹立王茂如為開國元勳的計劃,黃光漢思考之後說:“此舉勢必讓青促會處於風口浪尖,況且大總統能支持嗎?”
陳世豪哈哈大笑說:“黃大哥,您怎麽糊塗了,您看不出來?我四處串聯大家支持,難道大總統看不到嗎?可是大總統看到了我四處竄聯樹立他為開國領袖,卻沒有給我傳話告誡我,就表明了他的態度啊。”
黃光漢恍然大悟,立即表示支持陳世豪。
在青促會理事會會議上,會長劉恩格表示支持,行政理事黃光漢表態支持,對外聯絡理事浦繼表示支持,而組織理事周音孚和秘書長馮尹彬投了棄權票,因此青促會決定掀起更換國名,樹立王茂如作為開國領袖的活動。
青促會本來就是以青年人為多,青年人做事衝動,在陳世豪的暗中指揮下,全國近百萬青促會青年請願,希望國家不要再用中華民國這個舊名稱,這個名稱是十五年前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妥協下的產物,象征著屈辱和舊時代,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名字,新的大中華國家。隨後首都十幾萬學生集體徒步遊行,前往國會集體請願。甚至有的人激進地提出,如果國會不同意更改國名樹立王茂如為開國領袖,他們就絕食,等待國會通過那一天。
發生在北京的一切,全都在王茂如的掌控之中,隻是他也在猶豫。出於個人原因,他也對開國領袖這個頭銜極為看中,人非聖賢,作為成熟的政治家,在金錢美女麵前能夠抵擋,但是麵對盛名他難以拒絕。尤其是越是位高權重,越是對這種開國之君,英明之主,天下第一,獨一無二等等盛名在心理上不能抗拒。
王茂如意識到自己在走一條極其危險的道路,但個人的滿足讓他在這條道路上極為猶豫。
誘惑,無處不在。
名聲的誘惑,開國領袖的誘惑,實在難以抵擋。
但王茂如也在對自己說:“這是在重複錯誤的曆史,你不能這麽做,你絕對不能這麽做。”他一麵勸自己,一麵又對陳世豪私下裏的舉動不加製止,這恰恰證明了他內心中的激烈鬥爭。也許用一句人性很難解釋得通作為一個國家元首,陷入這種矛盾的抉擇,因強人政治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對現在的中國而言,他這個政治強人能夠調集全部的國力進行建設,進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