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這是……”王茂如大驚。
郭淑秀哭訴道:“茂宸雖有反意,卻無反心啊。東北軍如鐵板一塊,茂宸怎會帶兵反對你而開戰?他又能拉攏多少兵馬?這東北軍是你一手建立,茂宸是個外來軍官,哪有那麽大能量威脅到你啊。”
王茂如歎了口氣,道:“但他聯絡軍官準備反叛確有其事。”
郭淑秀道:“我的丈夫我了解,他這麽做可能的確心裏有異想,但也隻是個想法,他事到臨頭一定權衡利弊做不出此事,最多是發動軍官聯名上書請求秀帥你遠離日本人,遠離其他列強國家拉攏。他的確是有反意,卻無反心啊。”她跪在王茂如麵前,道:“如今茂宸死了,他有些的確是做錯了,人死不能複生,我也沒有別的要求了,我隻求秀帥一件事。”
“何事?”
“還茂宸一個公道!他拉攏軍官不假,但畢竟隻是一個念頭,並非發動叛變,請秀帥不要以叛軍之名安在茂宸身上,讓他死後不安。”韓淑秀求道。
王茂如呆立許久,權衡利弊終究還是不妥,心中滿是歉意地歎了口氣,道:“嫂子,抱歉,為了東北軍的穩定,我做不到。”隨後扭頭便走了,幾天之後,郭鬆齡的妻子韓淑秀卻在丈夫下葬之後,舉槍殉情自殺了。王茂如聽後神情低落,下令厚葬二人,二人沒有子女,但也要找個好墳地葬了。
郭鬆齡死得到底冤不冤已經不重要了,既然已經死了那就決不能翻案,否則軍心更加不穩。王茂如有些疲憊地想著,郭鬆齡之死,幕後推手是誰,徐樹錚?恐怕不隻是,徐樹錚是忌憚王茂如,更加忌憚王茂如手下們,尤其是好戰分子郭鬆齡。如果說王茂如還恪守北洋軍閥的一些同行道義,郭鬆齡絕不會恪守。
張作霖?恐怕也有可能,盡管張作霖遠在大西北如今也是呼風喚雨,但是他要是想想回到東北,首先算計自己的幾個手下。
會不會是日本人?日本人對王茂如非常忌憚,對王茂如其下軍官也非常了解,主戰派的郭鬆齡一直以來對日本人態度極其惡劣,常常口中有驅逐日本在華勢力之言。
以上幾家都有可能,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王茂如手下內部勢力爭權。
王茂如的手下對他的命令是絕對服從,但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小勢力,保定係,模範係,陸大係,士官係,牙克石係,綠林係,研究係,海軍係等。
保定係是最初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子,以李德林為首,這部分人隻對自己忠心耿耿,位高權重,堪稱東北邊防軍中最大派係。
模範係以李品仙為首,主要都是從模範軍分派而來,軍中諸多主要將領都是模範係出身。
陸大係以牛德祿為首,都是陸軍大學畢業,說起來郭鬆齡也是陸軍大學的畢業生,但是郭鬆齡性格倔強偏激不容於人,更與牛德祿不和,因此郭鬆齡與陸大係無密切關係。
綠林係雖以蓋天久為首,實則綠林係並無大多能量,蓋天久做到中將師長也已經滿足了,綠林係反倒是最為安靜的一群人,一些綠林人事進入軍隊之後逐漸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生活態度,土匪不當土匪之後,比任何人都渴望安寧。
奉武係便是以郭鬆齡和劉哲為首了,曾在奉天講武堂學習過的遼寧老鄉,同樣帶著濃重的反日情緒。但劉哲與王茂如關係匪淺,與郭鬆齡多是因為出身而聊在一起,此次郭鬆齡聯絡軍官,也沒有想到聯絡劉哲。
士官係是牙克石士官係的簡稱,是後近崛起的一個派係,都是一些出身於牙克石陸軍士官學院的年輕人,逐漸在軍中展現實力,而且因為最初是由德國軍官任教,這些人帶有濃厚的德國陸軍軍官風格,而牙克石係也沒有形成強大能量團體,蓋因沒有一個人能稱得上該派係首領的人。
至於研究係則是浦繼和浦納,浦定等人組成的依附於王茂如的軍官文職團體,這部分人是因王茂如崛起而崛起,在軍中擔任文職不帶兵,也和其他隊官談不到爭奪權力,當然,浦定擔任軍官處處長之後,該派係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了。
海軍係則是海軍團體,因為海軍發展一直緩慢,因此海軍係相對來說在軍中並不顯著。至於其他小派係,或者根本沒有派係的人在軍中也有,例如脾氣和性格都另類的商元青就是其中之一。
而王茂如最為倚重的蔣方震,也是至於派係之外的人,他即做過模範軍的教育長,有做過保定軍校校長,還擔任過陸軍大學校長,可以說他歸為哪類都不合適,而其人沒有野心,甘願輔佐王茂如。王茂如對其信任有加,也讓蔣方震並不需要派係團結什麽人,因為沒有人會針對他。
祝永泉也是一個例外,他是陸軍大學畢業不假,可他是個聰明的人,誰也不靠著誰也不得罪。他是軍中的三號人物,地位遠遠重於郭鬆齡,又心甘情願排在李德林之下,如今鎮守蒙古就足以看得出王茂如對他的倚重了。
郭鬆齡的爭強好勝多疑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所為,且不說他打壓同僚引起諸多派係的不滿,單說他屢次頂撞王茂如,就足以引起軍官們的攻擊了。可王茂如惜其才華委以重任,其他人頂多抱怨幾句秀帥偏心。
這次郭鬆齡的私下聯絡軍官心生異誌,尤其是計劃逼迫王茂如的舉動,極有可能讓平日裏對他不滿的軍官們集體對他聲討,而他的死,也恰恰讓這些軍官們找到怨氣的宣泄口。
郭鬆齡之死,到底是死在了反叛還是死在了累積的怨恨?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死後,絕不能使軍隊有所異動人心惶惶。因此,他的死絕不能翻案,他的死,是給其他軍官們一個交代。
王茂如隨後也要求此案由中情處轉交給軍法處辦,對管理軍法處的朱懷龍特別批示,關於郭鬆齡反叛一案,不要大動幹戈不許涉及家人不許擴大化。
經過東北邊防軍司令部批準,總安全部軍法處公布了郭鬆齡反王的全部細節。
郭鬆齡身為東北邊防軍副總參謀長,負責編練軍隊,管理軍隊,新兵集訓等工作,他希望在秀帥取得地盤之後享受到更大權力。然而欲望得不到滿足之後,他被某些敵對勢力引誘聯絡下級軍官準備對王茂如進行刺殺。當秀帥王茂如從歐洲返回之後,第三天即消滅了郭鬆齡反叛集團,主犯郭鬆齡伏首斃命,另一主犯郭瀛洲也交代了全部細節,包括準備帶領第四十旅突然襲擊沈陽城製造混亂,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殺死王茂如等。除了這兩位主犯之外,經過總安全部的公布,郭鬆齡的妻弟(表弟)張旭曾經訓練一批人手,準備刺殺王茂如,張旭也在保護郭鬆齡的時候被中情處特工殺死。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既然郭鬆齡心存反誌又被人挑唆,是誰挑唆的。
沒等東北邊防軍總安全部發布通告,北京政府方麵立即派遣官員來到北方安撫王茂如,前總理段祺瑞在報紙上抨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傷害王茂如,傷害國之柱石,是禍國殃民的行為,皖係將堅決與這股誤國誤民的勢力為敵。實際上段祺瑞根本不知道這是徐樹錚的個人行為,徐樹錚也不敢告訴他,徐樹錚也迅速派人與王茂如說和,說:“我對此事(郭鬆齡反王)深表遺憾,君為國之柱石,傷害君乃傷害國家。兄定然在中央為君爭取利益,補償君受到傷害。”既然張四橫死了,死無對證,王茂如根本無法指責徐樹錚假仁假義,拿不出證據啊。
王茂如見到這封徐樹錚的私人迷信冷笑兩聲,對那來者說道:“若是想讓我息怒,告訴他(徐樹錚),孟恩遠孟大都督該到中央擔任一員了,東北大都督的位置,該是年輕人坐一坐了。還有,我因為郭鬆齡一事深感傷感,決定不去北京參加參戰軍慶功宴了,省一省國家經費吧。”其內心之中王茂如略微認為自己中了徐樹錚的反間計從而殺死了郭鬆齡,讓徐樹錚長解了一口悶氣。一來郭鬆齡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對徐樹錚的威脅太大了,二來報了一個陸軍師被奪之仇。
當然內部權力鬥爭殺死郭鬆齡的消息也有傳聞出去,但是立即被王茂如禁止言及,郭鬆齡之死,暫時成為一團迷澡,此時不宜解決。
吃了徐樹錚的啞巴虧的王茂如對他仇恨愈加強烈起來。人總是這樣,自己吃虧了總要找一個怨恨的對手,如果徐樹錚不派人來東北四處竄聯,郭鬆齡也不會有二心,王茂如也不會對其這麽敏感,也便不會引起諸多軍官對他的攻擊,從而導致東北邊防軍四號人物郭鬆齡俘首斃命,他當然會把怨恨發在徐樹錚身上。但是他並沒有想過正是因為自己最早對於記憶中那個世界裏郭鬆齡曾經反叛過張作霖而對他帶有一絲的成見,經過此事的醞釀發酵最終演變了郭鬆齡被殺的另一個原因。
郭鬆齡之死,徐樹錚、東北軍內部怨恨、郭鬆齡的偏激性格和王茂如的成見,都是幕後推手。利用郭鬆齡一事王茂如拒絕了北洋政府邀請,同時也以東北邊防軍局勢未穩為借口,婉拒了日本首相的邀請,反倒是邀請日本參戰軍派遣軍司令大穀喜久藏到沈陽來做客,商討對俄幹涉出兵一事。
郭鬆齡死後,東北邊防軍總部處理了二十一名參與陰謀反對王茂如的軍官,他們或被判刑,或被教育,或被關緊閉,但並未傷及家人,隻是被剝奪了家屬補助。不過郭鬆齡之死給王茂如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一些野心勃勃之人立即冷靜下來,秀帥對外能打對內有異心之人也絕不手軟客氣。
郭淑秀哭訴道:“茂宸雖有反意,卻無反心啊。東北軍如鐵板一塊,茂宸怎會帶兵反對你而開戰?他又能拉攏多少兵馬?這東北軍是你一手建立,茂宸是個外來軍官,哪有那麽大能量威脅到你啊。”
王茂如歎了口氣,道:“但他聯絡軍官準備反叛確有其事。”
郭淑秀道:“我的丈夫我了解,他這麽做可能的確心裏有異想,但也隻是個想法,他事到臨頭一定權衡利弊做不出此事,最多是發動軍官聯名上書請求秀帥你遠離日本人,遠離其他列強國家拉攏。他的確是有反意,卻無反心啊。”她跪在王茂如麵前,道:“如今茂宸死了,他有些的確是做錯了,人死不能複生,我也沒有別的要求了,我隻求秀帥一件事。”
“何事?”
“還茂宸一個公道!他拉攏軍官不假,但畢竟隻是一個念頭,並非發動叛變,請秀帥不要以叛軍之名安在茂宸身上,讓他死後不安。”韓淑秀求道。
王茂如呆立許久,權衡利弊終究還是不妥,心中滿是歉意地歎了口氣,道:“嫂子,抱歉,為了東北軍的穩定,我做不到。”隨後扭頭便走了,幾天之後,郭鬆齡的妻子韓淑秀卻在丈夫下葬之後,舉槍殉情自殺了。王茂如聽後神情低落,下令厚葬二人,二人沒有子女,但也要找個好墳地葬了。
郭鬆齡死得到底冤不冤已經不重要了,既然已經死了那就決不能翻案,否則軍心更加不穩。王茂如有些疲憊地想著,郭鬆齡之死,幕後推手是誰,徐樹錚?恐怕不隻是,徐樹錚是忌憚王茂如,更加忌憚王茂如手下們,尤其是好戰分子郭鬆齡。如果說王茂如還恪守北洋軍閥的一些同行道義,郭鬆齡絕不會恪守。
張作霖?恐怕也有可能,盡管張作霖遠在大西北如今也是呼風喚雨,但是他要是想想回到東北,首先算計自己的幾個手下。
會不會是日本人?日本人對王茂如非常忌憚,對王茂如其下軍官也非常了解,主戰派的郭鬆齡一直以來對日本人態度極其惡劣,常常口中有驅逐日本在華勢力之言。
以上幾家都有可能,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王茂如手下內部勢力爭權。
王茂如的手下對他的命令是絕對服從,但不代表他們沒有自己的小勢力,保定係,模範係,陸大係,士官係,牙克石係,綠林係,研究係,海軍係等。
保定係是最初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老臣子,以李德林為首,這部分人隻對自己忠心耿耿,位高權重,堪稱東北邊防軍中最大派係。
模範係以李品仙為首,主要都是從模範軍分派而來,軍中諸多主要將領都是模範係出身。
陸大係以牛德祿為首,都是陸軍大學畢業,說起來郭鬆齡也是陸軍大學的畢業生,但是郭鬆齡性格倔強偏激不容於人,更與牛德祿不和,因此郭鬆齡與陸大係無密切關係。
綠林係雖以蓋天久為首,實則綠林係並無大多能量,蓋天久做到中將師長也已經滿足了,綠林係反倒是最為安靜的一群人,一些綠林人事進入軍隊之後逐漸改變了生活,也改變了生活態度,土匪不當土匪之後,比任何人都渴望安寧。
奉武係便是以郭鬆齡和劉哲為首了,曾在奉天講武堂學習過的遼寧老鄉,同樣帶著濃重的反日情緒。但劉哲與王茂如關係匪淺,與郭鬆齡多是因為出身而聊在一起,此次郭鬆齡聯絡軍官,也沒有想到聯絡劉哲。
士官係是牙克石士官係的簡稱,是後近崛起的一個派係,都是一些出身於牙克石陸軍士官學院的年輕人,逐漸在軍中展現實力,而且因為最初是由德國軍官任教,這些人帶有濃厚的德國陸軍軍官風格,而牙克石係也沒有形成強大能量團體,蓋因沒有一個人能稱得上該派係首領的人。
至於研究係則是浦繼和浦納,浦定等人組成的依附於王茂如的軍官文職團體,這部分人是因王茂如崛起而崛起,在軍中擔任文職不帶兵,也和其他隊官談不到爭奪權力,當然,浦定擔任軍官處處長之後,該派係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了。
海軍係則是海軍團體,因為海軍發展一直緩慢,因此海軍係相對來說在軍中並不顯著。至於其他小派係,或者根本沒有派係的人在軍中也有,例如脾氣和性格都另類的商元青就是其中之一。
而王茂如最為倚重的蔣方震,也是至於派係之外的人,他即做過模範軍的教育長,有做過保定軍校校長,還擔任過陸軍大學校長,可以說他歸為哪類都不合適,而其人沒有野心,甘願輔佐王茂如。王茂如對其信任有加,也讓蔣方震並不需要派係團結什麽人,因為沒有人會針對他。
祝永泉也是一個例外,他是陸軍大學畢業不假,可他是個聰明的人,誰也不靠著誰也不得罪。他是軍中的三號人物,地位遠遠重於郭鬆齡,又心甘情願排在李德林之下,如今鎮守蒙古就足以看得出王茂如對他的倚重了。
郭鬆齡的爭強好勝多疑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所為,且不說他打壓同僚引起諸多派係的不滿,單說他屢次頂撞王茂如,就足以引起軍官們的攻擊了。可王茂如惜其才華委以重任,其他人頂多抱怨幾句秀帥偏心。
這次郭鬆齡的私下聯絡軍官心生異誌,尤其是計劃逼迫王茂如的舉動,極有可能讓平日裏對他不滿的軍官們集體對他聲討,而他的死,也恰恰讓這些軍官們找到怨氣的宣泄口。
郭鬆齡之死,到底是死在了反叛還是死在了累積的怨恨?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死後,絕不能使軍隊有所異動人心惶惶。因此,他的死絕不能翻案,他的死,是給其他軍官們一個交代。
王茂如隨後也要求此案由中情處轉交給軍法處辦,對管理軍法處的朱懷龍特別批示,關於郭鬆齡反叛一案,不要大動幹戈不許涉及家人不許擴大化。
經過東北邊防軍司令部批準,總安全部軍法處公布了郭鬆齡反王的全部細節。
郭鬆齡身為東北邊防軍副總參謀長,負責編練軍隊,管理軍隊,新兵集訓等工作,他希望在秀帥取得地盤之後享受到更大權力。然而欲望得不到滿足之後,他被某些敵對勢力引誘聯絡下級軍官準備對王茂如進行刺殺。當秀帥王茂如從歐洲返回之後,第三天即消滅了郭鬆齡反叛集團,主犯郭鬆齡伏首斃命,另一主犯郭瀛洲也交代了全部細節,包括準備帶領第四十旅突然襲擊沈陽城製造混亂,打著清君側的名號殺死王茂如等。除了這兩位主犯之外,經過總安全部的公布,郭鬆齡的妻弟(表弟)張旭曾經訓練一批人手,準備刺殺王茂如,張旭也在保護郭鬆齡的時候被中情處特工殺死。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既然郭鬆齡心存反誌又被人挑唆,是誰挑唆的。
沒等東北邊防軍總安全部發布通告,北京政府方麵立即派遣官員來到北方安撫王茂如,前總理段祺瑞在報紙上抨擊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傷害王茂如,傷害國之柱石,是禍國殃民的行為,皖係將堅決與這股誤國誤民的勢力為敵。實際上段祺瑞根本不知道這是徐樹錚的個人行為,徐樹錚也不敢告訴他,徐樹錚也迅速派人與王茂如說和,說:“我對此事(郭鬆齡反王)深表遺憾,君為國之柱石,傷害君乃傷害國家。兄定然在中央為君爭取利益,補償君受到傷害。”既然張四橫死了,死無對證,王茂如根本無法指責徐樹錚假仁假義,拿不出證據啊。
王茂如見到這封徐樹錚的私人迷信冷笑兩聲,對那來者說道:“若是想讓我息怒,告訴他(徐樹錚),孟恩遠孟大都督該到中央擔任一員了,東北大都督的位置,該是年輕人坐一坐了。還有,我因為郭鬆齡一事深感傷感,決定不去北京參加參戰軍慶功宴了,省一省國家經費吧。”其內心之中王茂如略微認為自己中了徐樹錚的反間計從而殺死了郭鬆齡,讓徐樹錚長解了一口悶氣。一來郭鬆齡這樣一個好戰分子,對徐樹錚的威脅太大了,二來報了一個陸軍師被奪之仇。
當然內部權力鬥爭殺死郭鬆齡的消息也有傳聞出去,但是立即被王茂如禁止言及,郭鬆齡之死,暫時成為一團迷澡,此時不宜解決。
吃了徐樹錚的啞巴虧的王茂如對他仇恨愈加強烈起來。人總是這樣,自己吃虧了總要找一個怨恨的對手,如果徐樹錚不派人來東北四處竄聯,郭鬆齡也不會有二心,王茂如也不會對其這麽敏感,也便不會引起諸多軍官對他的攻擊,從而導致東北邊防軍四號人物郭鬆齡俘首斃命,他當然會把怨恨發在徐樹錚身上。但是他並沒有想過正是因為自己最早對於記憶中那個世界裏郭鬆齡曾經反叛過張作霖而對他帶有一絲的成見,經過此事的醞釀發酵最終演變了郭鬆齡被殺的另一個原因。
郭鬆齡之死,徐樹錚、東北軍內部怨恨、郭鬆齡的偏激性格和王茂如的成見,都是幕後推手。利用郭鬆齡一事王茂如拒絕了北洋政府邀請,同時也以東北邊防軍局勢未穩為借口,婉拒了日本首相的邀請,反倒是邀請日本參戰軍派遣軍司令大穀喜久藏到沈陽來做客,商討對俄幹涉出兵一事。
郭鬆齡死後,東北邊防軍總部處理了二十一名參與陰謀反對王茂如的軍官,他們或被判刑,或被教育,或被關緊閉,但並未傷及家人,隻是被剝奪了家屬補助。不過郭鬆齡之死給王茂如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一些野心勃勃之人立即冷靜下來,秀帥對外能打對內有異心之人也絕不手軟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