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夥雙眼亮晶晶的點頭。
蘇太太卻冷不丁把杯子掀開,宋良辰立刻抬頭警戒的看著她,似乎生怕外婆使壞把自己抱出來,蘇太太哭笑不得的道:「良辰衣裳鞋子都沒脫呢。」
蘇婉困意十足,抱著小家夥就沒撒手,隻道:「給他把鞋脫了便是。」
「行罷,你先睡,我來弄。」
蘇太太麻利的給宋良辰脫了鞋子,又將他們的被子蓋好,抬眼瞧見宋良辰手指卷著蘇婉的發絲,玩得不亦樂乎,又輕輕拍了拍他的頭:「乖乖的,別把你娘吵醒了。」
十月中旬,得了閑的宋有福親自駕車去清遠縣把孩子們和李氏接回來,他們回京裏住的時間並不固定,碰上店裏或者葡萄酒場忙的時候,便沒空去接他們回來,但若家裏閑下來,接他們回來的次數也勤些。
不過這次接他們回來卻有別的事。
因著送有福帶著孩子們進京也有小兩年了,如今京裏穩定下來,葡萄樹都種好了,每日都有兩班長工守著,就等著結果子,而山下的莊子也已竣工,酒場的工具一應俱全,來年葡萄成熟就能招人來幹活了。算下來年底倒沒宋有福什麽事。
宋有福如今便琢磨著,他們自來沒離開爹娘這麽久,雖三弟每月都會寄家書回去,然孫子們也都不再膝下承歡,爹娘未免擔憂寂寞,大哥想是也念著侄子們的,又瞧見孩子們過年從進入臘月到元宵過後都不用進學,這一個半月的時間,他們趕了自家的馬車回鄉,時間上倒也有餘裕。
宋有福與宋子恒商量後,便決定今年拖家帶口回去過年,其實宋子恒也想回去,卻被宋有福攔住了:「良文他們倒還好些,年歲大了,從小身子骨也結實,良辰卻才幾歲?此次回鄉長途跋涉,馬車顛簸,小孩兒如何守得住,三弟快歇了這念頭罷,你若執意如此,豈不是叫爹娘揪心?」
委實是夭折的小孩太多,宋良辰這個年紀還不能叫人完全放心,宋有福這般說,宋子恒便猶豫了,宋有福又道:「明年三弟要換職,若被外放出去,到時順道回鄉探望爹娘,豈不正好?」
被這樣一說,宋子恒才打消回去的念頭,叫二哥代自己向爹娘他們告罪,又決定今年送回去的年禮再厚上兩成,而此時接宋良文他們回來,卻是為了給他們量體裁衣,必要趕在他們返鄉之前,把過年穿的新衣裳都備齊了。
李氏聽得丈夫一說,都愣了,有些奇怪道:「咱們真回老家過年?」
宋有福決定親自來接,就是因為擔心李氏不滿意,當著大夥兒的麵又鬧,豈不叫大家難看?這才提前來,就為了先跟她吱個聲,此時見得李氏的反應,便皺眉問:「你不樂意?」
李氏心說她還真有些不樂意,本來嘛,在京裏過得多好,年節裏有各家官太太,侯府少爺表少爺這樣的貴人來家走動,她雖跟貴人們說不上話,然多見見世麵也是好的。
是以,自來了京裏以後,李氏自認為身份大不同,委實有些瞧不起老家那些鄉野村婦。此外,在京裏過年還有好處,蘇氏再像去年那般偷懶,將給老家置辦年禮的事兒交給她去做,她豈不是又能刮下數十兩銀子來?李氏就等著年底撈一筆,聽得丈夫這麽說,她委實意外的。
不過更叫李氏意外的是,那人竟然不是胡說八道?
宋有福聽得李氏輕聲嘀咕,問道:「你一個人說的是啥?」
李氏不是個繃得住的人,一臉神秘的湊到丈夫旁邊,道:「前幾日我帶了李媽去買菜,一回家就被個年輕的女子攔住了,說她家主子是什麽郎的——反正就是個很大的官,我沒記清楚叫什麽名字,但聽說是個正二品的大官,朝中重臣呢!」
宋有福擰眉,接連追問:「正二品大官的家人找你作甚?那丫鬟可說了什麽?還有,可有報出她家主人的姓名?」
「我就知道好像姓柳,至於為何找我……」李氏忽然笑了,「嘖嘖,這大家閨秀可真叫人跌破眼珠子,我先還以為她是胡說八道,並不當真呢!」
「賣甚麽關子!」
被丈夫瞪了的李氏也不介意,他越是這樣,越代表他對這話題感興趣,李氏的八卦欲瞬間得到滿足。
「說是他們家主子瞧中了三叔,想招為女婿,我就奇了,三叔都有妻有子,雖弟妹不夠賢惠,但也沒做太出格之事,不至於叫三叔休了另娶罷?便問她是不是弄錯了。」
宋有福皺眉,注意力都在李氏說的那柳家上頭,倒真沒注意她的用詞,隻問她:「那丫鬟怎麽說?」
「她連三熟的姓氏和字都念出來了,咱們宋家村的位置,咱們京裏的大宅子,還有三叔是何時考中狀元的,都說得一清二楚,不能夠弄錯人罷?」
宋有福近日跟著蘇老爹常跑外頭看生意,如今一聽李氏的話,瞬間將找錯人的可能排除,下意識想到:「能這般清楚咱們家的事,怕是找不少人打探過了。」
李氏聞言又愣住,呐呐道:「咱們村子,除了咱家人,其餘可沒人在京裏,如何能打聽這麽多事出來,莫不是去過咱們老家了?」說完又搖頭,「不至於罷,那大家閨秀的姑娘,又不愁嫁,何至於這般盯著三叔?」
「不是查過,也不會知道你在清遠縣了。」宋有福沒那麽樂觀,皺眉道,「你仔細想想,那丫鬟可還說了啥?」
連自家都被打探過了,李氏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瞬間覺得毛骨悚然起來,也不賣關子了,連忙和盤托出:「那人拉著我說,三弟妹在婚事上從中作梗,叫三叔得罪了他家主子,便是壞了三叔的前程,他家主子愛才心切,不忍見三叔埋沒,若今年咱們回老家過年,我能毫無保留的回稟給爹娘,叫爹娘處理了此事,兩家還能做成親家,先前的事便既往不咎。」
說到這裏,李氏不免小聲的問:「萬一爹娘不如他們所願,他們會如何報複咱們家?」
宋有福沒回答她的話,反而反問道:「她作甚麽去找你?」
蘇太太卻冷不丁把杯子掀開,宋良辰立刻抬頭警戒的看著她,似乎生怕外婆使壞把自己抱出來,蘇太太哭笑不得的道:「良辰衣裳鞋子都沒脫呢。」
蘇婉困意十足,抱著小家夥就沒撒手,隻道:「給他把鞋脫了便是。」
「行罷,你先睡,我來弄。」
蘇太太麻利的給宋良辰脫了鞋子,又將他們的被子蓋好,抬眼瞧見宋良辰手指卷著蘇婉的發絲,玩得不亦樂乎,又輕輕拍了拍他的頭:「乖乖的,別把你娘吵醒了。」
十月中旬,得了閑的宋有福親自駕車去清遠縣把孩子們和李氏接回來,他們回京裏住的時間並不固定,碰上店裏或者葡萄酒場忙的時候,便沒空去接他們回來,但若家裏閑下來,接他們回來的次數也勤些。
不過這次接他們回來卻有別的事。
因著送有福帶著孩子們進京也有小兩年了,如今京裏穩定下來,葡萄樹都種好了,每日都有兩班長工守著,就等著結果子,而山下的莊子也已竣工,酒場的工具一應俱全,來年葡萄成熟就能招人來幹活了。算下來年底倒沒宋有福什麽事。
宋有福如今便琢磨著,他們自來沒離開爹娘這麽久,雖三弟每月都會寄家書回去,然孫子們也都不再膝下承歡,爹娘未免擔憂寂寞,大哥想是也念著侄子們的,又瞧見孩子們過年從進入臘月到元宵過後都不用進學,這一個半月的時間,他們趕了自家的馬車回鄉,時間上倒也有餘裕。
宋有福與宋子恒商量後,便決定今年拖家帶口回去過年,其實宋子恒也想回去,卻被宋有福攔住了:「良文他們倒還好些,年歲大了,從小身子骨也結實,良辰卻才幾歲?此次回鄉長途跋涉,馬車顛簸,小孩兒如何守得住,三弟快歇了這念頭罷,你若執意如此,豈不是叫爹娘揪心?」
委實是夭折的小孩太多,宋良辰這個年紀還不能叫人完全放心,宋有福這般說,宋子恒便猶豫了,宋有福又道:「明年三弟要換職,若被外放出去,到時順道回鄉探望爹娘,豈不正好?」
被這樣一說,宋子恒才打消回去的念頭,叫二哥代自己向爹娘他們告罪,又決定今年送回去的年禮再厚上兩成,而此時接宋良文他們回來,卻是為了給他們量體裁衣,必要趕在他們返鄉之前,把過年穿的新衣裳都備齊了。
李氏聽得丈夫一說,都愣了,有些奇怪道:「咱們真回老家過年?」
宋有福決定親自來接,就是因為擔心李氏不滿意,當著大夥兒的麵又鬧,豈不叫大家難看?這才提前來,就為了先跟她吱個聲,此時見得李氏的反應,便皺眉問:「你不樂意?」
李氏心說她還真有些不樂意,本來嘛,在京裏過得多好,年節裏有各家官太太,侯府少爺表少爺這樣的貴人來家走動,她雖跟貴人們說不上話,然多見見世麵也是好的。
是以,自來了京裏以後,李氏自認為身份大不同,委實有些瞧不起老家那些鄉野村婦。此外,在京裏過年還有好處,蘇氏再像去年那般偷懶,將給老家置辦年禮的事兒交給她去做,她豈不是又能刮下數十兩銀子來?李氏就等著年底撈一筆,聽得丈夫這麽說,她委實意外的。
不過更叫李氏意外的是,那人竟然不是胡說八道?
宋有福聽得李氏輕聲嘀咕,問道:「你一個人說的是啥?」
李氏不是個繃得住的人,一臉神秘的湊到丈夫旁邊,道:「前幾日我帶了李媽去買菜,一回家就被個年輕的女子攔住了,說她家主子是什麽郎的——反正就是個很大的官,我沒記清楚叫什麽名字,但聽說是個正二品的大官,朝中重臣呢!」
宋有福擰眉,接連追問:「正二品大官的家人找你作甚?那丫鬟可說了什麽?還有,可有報出她家主人的姓名?」
「我就知道好像姓柳,至於為何找我……」李氏忽然笑了,「嘖嘖,這大家閨秀可真叫人跌破眼珠子,我先還以為她是胡說八道,並不當真呢!」
「賣甚麽關子!」
被丈夫瞪了的李氏也不介意,他越是這樣,越代表他對這話題感興趣,李氏的八卦欲瞬間得到滿足。
「說是他們家主子瞧中了三叔,想招為女婿,我就奇了,三叔都有妻有子,雖弟妹不夠賢惠,但也沒做太出格之事,不至於叫三叔休了另娶罷?便問她是不是弄錯了。」
宋有福皺眉,注意力都在李氏說的那柳家上頭,倒真沒注意她的用詞,隻問她:「那丫鬟怎麽說?」
「她連三熟的姓氏和字都念出來了,咱們宋家村的位置,咱們京裏的大宅子,還有三叔是何時考中狀元的,都說得一清二楚,不能夠弄錯人罷?」
宋有福近日跟著蘇老爹常跑外頭看生意,如今一聽李氏的話,瞬間將找錯人的可能排除,下意識想到:「能這般清楚咱們家的事,怕是找不少人打探過了。」
李氏聞言又愣住,呐呐道:「咱們村子,除了咱家人,其餘可沒人在京裏,如何能打聽這麽多事出來,莫不是去過咱們老家了?」說完又搖頭,「不至於罷,那大家閨秀的姑娘,又不愁嫁,何至於這般盯著三叔?」
「不是查過,也不會知道你在清遠縣了。」宋有福沒那麽樂觀,皺眉道,「你仔細想想,那丫鬟可還說了啥?」
連自家都被打探過了,李氏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瞬間覺得毛骨悚然起來,也不賣關子了,連忙和盤托出:「那人拉著我說,三弟妹在婚事上從中作梗,叫三叔得罪了他家主子,便是壞了三叔的前程,他家主子愛才心切,不忍見三叔埋沒,若今年咱們回老家過年,我能毫無保留的回稟給爹娘,叫爹娘處理了此事,兩家還能做成親家,先前的事便既往不咎。」
說到這裏,李氏不免小聲的問:「萬一爹娘不如他們所願,他們會如何報複咱們家?」
宋有福沒回答她的話,反而反問道:「她作甚麽去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