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就在這朝鮮的一片豐收景象中,悄悄的過去了,對於大明來說,這一個年頭,是一如既往混亂的年頭,是一如既往讓朝廷上下焦頭爛額的年頭。


    年初,在山西發生了大饑荒,餓殍遍野,人相殘食,賑災的計劃還沒有指定出來,寧夏又發生了大饑荒,軍亂民變,連巡撫都禦史王楫都被亂兵殺死在他的官衙中。雖然這亂子,很快的就被兵備副使丁啟睿平定了下去,但是,寧夏已經是亂象叢生了。個個州府附近,滿臉菜色的流民比比皆是,朝廷與百姓的矛盾達到了極點,這個時候,若是再多幾個陳勝吳廣之流,登高一呼,寧夏登時不可收拾。


    三月的時候,李自成部趁西北大饑荒,進陝西,湖光,大肆招兵買馬,席卷流民,這為禍的姿態,天下可見。


    這個時候朝廷才羞答答的拿出一份賑災的提案出來,救河南饑荒,賑救南陽饑民。免山西受災州縣新、舊二餉,至於寧夏,對不住了,那裏太遠了一些,朝廷暫時顧不上,當地能員先自行賑災吧。在崇禎看來,與闖賊爭搶民心,才是眼前一等一的要事情,而且,他也沒有餘力到處關注了,就像水缸裏的葫蘆瓢,哪一個先浮起來,就先按哪一個,這就是他的優先序列。


    與此同時,盧象升、祖大樂率部進剿河南流賊,這已經是大明一等一的將帥了,由此看來,崇禎真的是對李自成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了,不出手則已,出手就是打著徹底剿滅的主意。


    按照慣例,隻要李自成在關內一開始鬧,不用想,關外的滿清韃子肯定會有動靜。果不然,今年的滿清韃子也沒有辜負李自成的厚望,繞過關寧防線,施施然從一線突破,趁火打劫到大明打劫來了。


    好吧,頭疼的是崇禎,跑腿的是盧象升,這兩位救火員,當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一個擅長拆東牆補西牆,一個能打能跑,折騰了幾個月,總算是將今年糊弄過去了。這後果就很不好說了,原本該被剿滅的闖賊,再一次逃過了生天,而那些可惡的蠻族人,整個將大明洗劫了一遍,除了丟下幾塊諸官免送的木牌,帶走了無數的人口和財富。


    在這一個年頭,唯一值得一提的亮點,就是洪承疇了,在隴州打敗李自成後,他楞是一發不可收拾,將李自成趕到了慶陽鳳翔一帶。


    除了盧象升,洪承疇這兩位風雲人物,和李自成皇太極這兩個大反派以外,整整一年,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在這幾人身上。而今年即將過去,明年又將如何,這個問題,不僅僅遠在深宮的崇禎在思考,朝野上下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不管怎麽思考,崇禎一直標榜的大明中興,現在除了朝廷上的那些死忠分子以外,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過是水中花霧中月而已,大明頹勢已現,這樣的局勢,已經不是人力可以挽回的了。


    朱家不是一直都標榜受命於天嗎?那麽,這樣的形勢,若是天下還是眷顧大明,大明氣運長久的話,隻怕是內閣的幾位老大人,也不會這樣認為了。雖然大家官話套話都是說得溜溜的,但是,這天下的大勢,他們久居中樞,看得比其他都明白。


    十月四日,工部侍郎劉宗周因談論內臣及大學士溫體仁被革職。這事情在當天的朝會上,隻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說實話,一個小小的侍郎,被禦史彈劾去職,根本就算不得什麽大事情,這每年栽在禦史的彈劾下的官員,數不勝數,侍郎,也算個官?


    但是當朝首輔溫體仁在下了朝之後,直接回到了府中,在書房裏足足呆了兩個時辰,不接見任何來客。這樣的情形,在溫府中可不多見,即使是當初和大學生周延儒兩人鬥得火熱的時候,溫體仁也沒有這樣屏退左右,一個人紮進書房幾個時辰的事情發生。


    有心腹之人,護衛在門前,隱隱聽得自己老爺,輕歎什麽命數,氣數之類的話語,卻是憑聲靜氣,一句話都不敢說。


    兩個個時辰之後,溫體仁從書房中出來了,拿著一份密奏,沒有人知道這密奏裏麵寫的是什麽,因為,溫大人直接沒有假他人之手,送進宮去了,然後,從宮裏回來,首輔大人就開始生病了,而且,生的很重,都開始閉門謝客了。


    然後,事情的發生,就變得更詭異了,沒過多少日子,崇禎皇帝就下來聖旨,允溫體仁所奏,告老還鄉。這一道聖旨,讓朝野上下都幾乎跌破了眼睛。輔政八年的溫閣老就這麽告老了?這太不可思議了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說這樣舍棄就這樣舍棄,這也太決斷了一些了吧。


    隨即上任的張至發張閣老,顯然這個首輔的位置,掉在他的頭上,太奇怪了一些,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但是不管怎麽看,這一位都沒有那個能力,威望和手段,將溫閣老從首輔的位置上請下去,那麽,就隻有兩種可能了,要麽,是皇帝的意思,要麽,就是溫閣老本人的意思。


    溫閣老本人聖眷正濃,皇帝對他是信任有加,即便是溫閣老病中,皇帝都親自前去看望,但凡朝中大事,隻要溫閣老有個明白的章程說法,皇帝都不會直接拒絕,這樣的聖眷,若是說皇帝對他不滿意,那是所有人都不信的。


    算來算去,想來想去,所有人得出這麽的一個結論:溫閣老真的是自己退下來了。


    任你多少風流人物,總歸要被雨打風吹去,溫閣老退隱了,但是,朝中的溫黨還是要過自己的日子,爭奪屬於自己的權利富貴的,很快,溫體仁這個名字,就逐漸淡出了官員們的視線,到了年底的時候,甚至不少身上打著“溫黨”標簽的人,都不知道昔日他們的溫大人,有沒有回到他烏程的老家。


    對於這一些事情,餘風以前雖然知道,但是,總是要在時日上耽擱一些,長的時候,甚至延遲了一兩月才知道。這些朝中大事的信息來源,比較正式的有邸報,然後就是一些北京收集來的傳言,但是,自從和定國公府上的生意,開始走入正軌之後,這些消息還是比較迅捷的傳遞了。有了固定的海船傳遞信息,基本上,這些朝堂上的事情,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個月,餘風就能知道得清清楚楚。


    對於餘風在海外有了多大的基業,徐元良是沒有什麽概念的。當初穆海濤帶著小五上門拜訪的時候,對徐元良還真的是一個意外之喜。聽到自己的丫頭現在也正兒八經的成了夫人,雖然不是大房,但是卻也是錦衣玉食,富貴不缺,宋凝兒和徐元良都是大為欣慰。當初對餘風也是頗有好感的徐元良,略略問了一下餘風的情況,也是不甚唏噓,大歎這等人才若不是那些錦衣衛,如今為大明效力,豈不是皇上之福,天下之福。


    對於穆海濤提出餘風的提議,兩家聯手做一些海上的買賣,徐元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海貿的利潤,他又不是不諳世事,豈會不知道,眼下既然這個昔日的關係,給自己全部梳理同了,那麽,他就隻需要坐著賺錢就好了。


    在他想來,這銀錢方麵,應該不是問題,對方能夠用昔日的交情找上門來,不管是報恩也好,合作也好,總歸是有用得著定國公府這塊招牌,用得著他徐元良的地方,想必是對方在這南京毫無根基,需要自己的人脈權勢。


    果不其然,穆海濤對於海上如何運輸,進貨,寥寥數語就略了過去,重點關注的是這貨物到了天津之後,如何運到南京來銷售這一些問題。


    對於這些,徐元良毫不猶豫的打了包票,定國公的名頭,放在海上,放在那些金發碧眼的蠻夷麵前,或許不怎麽嚇人,但是,在這南京城裏,卻是足夠管用了。


    很快,鋪子開起來了,商路也開通了,各種稀奇古怪的東洋西洋物品,遠遠不斷的從海上來到南京,一時之間,四海商行,居然成了南京城裏炙手可熱的商號。很短的時間裏,幾乎南京城裏那些有些身家的人都知道,要買高檔貨色,那得到東街去,若是要買高檔精巧的外國貨色,那得到東街的四海商行去,在哪裏,隻要你想不到的,沒有你買不到的。就算你要的東西,沒有現貨,下個訂單,十天半個月之後,這東西準會出現在你的麵前,當然,前提是,你的銀子足夠多。


    生意好了,這鋪子自然就要擴大,這人手,當然也就要多一些。這麽多貴重的物品,得小心保管,那保鏢護院的也要請一些,這樣的事情,自然是無可厚非,不知不覺中,四海商行裏竟然連掌櫃帶夥計代護衛,有了上百人之多,而這一切,在所有的人眼裏,都是正常之際,這麽大的鋪子了,要是隻有那麽小貓三兩隻,那才叫不正常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包軟白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包軟白沙並收藏明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