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昀看著高懷遠胸有成竹的架勢,心知這次不答應他也不行了,在這麽下去,自己的兄長就要和自己的老師掐起來了,何況高懷遠這是在替他去打天下,而且他在兵諫之前也曾經對高懷遠保證過,隻要他當權,便會極力支持高懷遠做事,這次高懷遠才提出來第一件事,他便不答應,豈不等於是言而無信了嗎?
一個明君起碼說話要一言九鼎才是,他趙昀跟著高懷遠這麽多年來,倒是也曆練的頗有點義氣,於是抬手止住了還想反駁的鄭清之說話,先點頭道:“高愛卿乃是為國為朕的將來著想,鄭愛卿就不必再勸了!李全此人所作所為也確實該死,假如朕在放縱不管他的話,豈不讓他更是無法無天了嗎?高愛卿要征討於他,也正合朕的心意,要讓這些人知道一下,我大宋並非隻知姑息遷就,既然歸服我朝,便要為我所用,如此逆賊不除,不足以平民憤,朕便準高愛卿所奏便是,從今天起,高愛卿便為京東招討使,代朕領兵北征李全軍,年後兵,半年之內定要將李全剿滅!”
鄭清之張了張嘴,還想說話,但是看趙昀已經準了高懷遠所奏,於是隻得退入了朝班之中,不再多說什麽了,畢竟高懷遠提出的事情,也乃是正當的事情,李全這家夥遲早是要解決的,晚一點倒也不如早一點,就由高懷遠去吧!
不過讓鄭清之心裏麵有點不太舒服的是,像這等大事,按理說高懷遠即便是當了樞密使,也總該先請示一下他這個左相,問問他的意見之後再拿到朝堂上去吧!可是高懷遠居然沒這麽做,直接就奏給了聖上,這讓鄭清之心中頗有點不滿,不由得有點生氣故此才會在朝上當麵勸阻這件事情。
而且他對高懷遠的不滿還不止這些,在這次兵諫成功之後,按理說封賞大臣他這個右相的意見應該在趙昀麵前更有一些分量吧!但是沒成想高懷遠居然先他一步,為趙昀舉薦了不少大臣,紀先成就不說了,居然還舉薦真德秀為左相,這不明擺著給他找了個對手嗎?
天底下誰不知道他鄭清之和真德秀以前算是對頭,現如今趙昀掌權了,高懷遠卻將真德秀舉薦入朝當左相,這是何等居心?幾十年沒左相一職了,現如今好不容易扳倒了史彌遠,卻弄出一個左相,這不明擺著和他為難嗎?偏偏還是真德秀,這件事讓鄭清之頗為悶悶不樂,覺得高懷遠這次擺他了一道。
故此這次高懷遠提議出兵征討李全,鄭清之才故意站出來為難一下他。
高懷遠這一次倒是開始的時候真沒有多想,在他幹掉了史彌遠一黨之後,也徹底放鬆下來了,總算不用再夾著尾巴過日子了,所以他很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沒有多考慮像鄭清之他們的想法。
舉薦真德秀為相,他也是出於公心,並沒有夾帶私人的意願,而是覺得真德秀確實乃是一個堪大用的大臣,放在相位上,對於南宋以後的展會頗有益處,故此才會力推真德秀出任左相之職。
而趙昀也想著以前史彌遠獨相的缺點,覺得不能再讓一個人獨相下去,故此便答應了高懷遠的舉薦,讓真德秀出任當朝左相一職,倒也都沒想著讓真德秀牽製鄭清之,但是這件事放在鄭清之眼中,就變了味道了,讓鄭清之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一次也是高懷遠第一次在朝堂上和鄭清之意見相左,但是趙昀最終還是支持了高懷遠的請奏,高懷遠算是小勝一局。
而趙昀準了他的請奏之後,高懷遠便立即投入到了戰爭準備之中,在殿前司點出了護聖軍、左翼軍、催鋒軍為這次他出征的主力人馬,又從方書達手中選出了曾經用過的弩雄武營、左右虎翼營一同出戰,共湊足了兩萬人的精銳,在城外集結,親自統兵操演,同時派人到京西棗陽,調黃嚴親率一萬忠順軍精銳沿江而下,到鎮江府集結,並且派人到鎮江府傳令鎮江駐屯軍做好隨他一起出征的準備。
除了兵力上的調配之外,高懷遠還要在物資方麵做足準備,一邊著令兩浙路為其準備錢糧備用,提前運至鎮江府供他調用,一邊令軍器監為這次出征趕製各種兵器以及大批箭支,這樣的事情一直忙到了將近過年,才算是基本安置妥當,隻待年後便點卯出兵了。
而這個時候有人告訴高懷遠,真德秀回來了。
原來兵諫之後,趙昀聽從高懷遠的舉薦,破格將真德秀召回京師,並且委以重任,讓他擔任朝中左相之職,可謂是對真德秀十分禮遇,已經算是讓他一步登天了,詔書下到真德秀所在的福建路建州之後,真德秀聞之又驚又喜。
驚的是原本他很不看好的這個皇帝,居然在上任一年多之後,便暗中動兵諫,一舉將史彌遠一黨逐出朝廷,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而且以他當年曾經當過趙竑的授業老師,趙竑動霅川之變的時候,他便已經做好了隨時被捕入獄要麽掉腦袋要麽流放千裏的思想準備,但是沒成想朝廷討平了趙竑的湖州兵變之後,卻並未來找他的麻煩,還放著他在建州為官,現如今史彌遠一黨剛剛倒台,趙昀便將他啟用為朝廷的左相,如何不讓他大為震驚呢?但是喜的是,眼下朝廷終於將史彌遠一黨給誅除了,如此一來便不用再受這幫奸臣的禍害了,故此真德秀又十分高興。
雖然他也想立即趕到臨安赴任,但是因為建州生了一些事情,需要他在臨行前處理妥當,故此才拖到了臨近過年,才在建州卸任,趕至了臨安府赴任。
一路上真德秀一直在想這個事情,對於當今聖上對他的重用,他不相信是鄭清之所請,幕後肯定會另有其人才是!這倒不是他覺得鄭清之人品太壞,而是因為當年鄭清之為趙昀的老師,他是趙竑的老師,兩個人之間還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且鄭清之當初乃是史彌遠一黨,真德秀曾經在人前恥笑過鄭清之,笑他失了讀書人的風骨。
故此雖然鄭清之不見得會落井下石,但是讓鄭清之出麵舉薦他為左相,這件事一定不可能,鄭清之是不會在京中弄來一個和他不對路的人,當右相牽製於他的。
他這個事情其實很有點微妙,鄭清之現在是朝廷的右相,也是官家麵前的權勢極大的重臣和紅人,而左相多年未設,現如今卻讓他真德秀來出任這個左相,暗中仔細想想,要麽是趙昀不想讓鄭清之一人獨大,要麽就是另有其人在背後做這個推手,不想要鄭清之一人在京城裏麵獨大下去。
是當今聖上趙昀嗎?真德秀不怎麽相信,這會是年紀輕輕剛剛掌權的官家所為!那麽如果不是官家,又會是誰在做這個幕後推手呢?真德秀想想他在臨安城早年為官之時結交的那些人,雖然他官風清廉,在朝中多受人敬佩,但是要讓一個人站在背後推他當這個左相,真德秀想不出來會是什麽人。
想了許久真德秀也沒有想出來個所以然,還是在聽聞到有人說起紀先成的事情之後,真德秀才忽然間靈光一閃,想起了一件事。
當年他因為輔佐趙竑,得罪了史彌遠一黨之後,被史彌遠一黨貶竄出京,最讓他意外的便是在臨安城外,遇上的紀先成那件事了。
紀先成那個時候曾經告訴過他,在為一個人做幕僚,現如今史彌遠一倒,紀先成便立即被朝廷擢升為左諫議大夫,主領諫院諫官,那麽這件事便說明紀先成所輔佐的那個人,極有可能是個和當今聖上關係極其密切之人,要不然的話,紀先成也不可能一經平冤昭雪,便立即坐上諫議大夫這樣重要的位子。
想遍了朝中所有可能的人之後,真德秀最終才將高懷遠給鎖定,因為當朝文武百官之中,沒有人比高懷遠和當今官家關係更密,從高懷遠這次被破格擢升為樞密使一職,便能看出當今聖上對高懷遠的器重和寵信程度,但是要讓真德秀從心裏承認他出任左相一職,乃是高懷遠在幕後做的推手,他還是不太相信這個事實。
雖然真德秀也知道高懷遠才是這次兵諫的腦人物,這一點上天下沒人表示異議,但是要是說紀先成這樣的人,居然輔佐一個年紀輕輕的武夫,真德秀還真是繞不過這個彎,覺得這件事實在說不通,於是他便將這件事放在心裏,打算在到了臨安城之後,找紀先成聊聊,解開他心中的這個疑惑。
而真德秀終於在歲末快過春節之前,趕到了臨安城中,當即聞訊的文武百官紛紛結伴出迎,一起在十裏長亭之處駐足等候真德秀的到來,而高懷遠倒是也未能免俗,當然聞訊之後,放下了手頭的事情,專程出城迎接真德秀的到來。
一個明君起碼說話要一言九鼎才是,他趙昀跟著高懷遠這麽多年來,倒是也曆練的頗有點義氣,於是抬手止住了還想反駁的鄭清之說話,先點頭道:“高愛卿乃是為國為朕的將來著想,鄭愛卿就不必再勸了!李全此人所作所為也確實該死,假如朕在放縱不管他的話,豈不讓他更是無法無天了嗎?高愛卿要征討於他,也正合朕的心意,要讓這些人知道一下,我大宋並非隻知姑息遷就,既然歸服我朝,便要為我所用,如此逆賊不除,不足以平民憤,朕便準高愛卿所奏便是,從今天起,高愛卿便為京東招討使,代朕領兵北征李全軍,年後兵,半年之內定要將李全剿滅!”
鄭清之張了張嘴,還想說話,但是看趙昀已經準了高懷遠所奏,於是隻得退入了朝班之中,不再多說什麽了,畢竟高懷遠提出的事情,也乃是正當的事情,李全這家夥遲早是要解決的,晚一點倒也不如早一點,就由高懷遠去吧!
不過讓鄭清之心裏麵有點不太舒服的是,像這等大事,按理說高懷遠即便是當了樞密使,也總該先請示一下他這個左相,問問他的意見之後再拿到朝堂上去吧!可是高懷遠居然沒這麽做,直接就奏給了聖上,這讓鄭清之心中頗有點不滿,不由得有點生氣故此才會在朝上當麵勸阻這件事情。
而且他對高懷遠的不滿還不止這些,在這次兵諫成功之後,按理說封賞大臣他這個右相的意見應該在趙昀麵前更有一些分量吧!但是沒成想高懷遠居然先他一步,為趙昀舉薦了不少大臣,紀先成就不說了,居然還舉薦真德秀為左相,這不明擺著給他找了個對手嗎?
天底下誰不知道他鄭清之和真德秀以前算是對頭,現如今趙昀掌權了,高懷遠卻將真德秀舉薦入朝當左相,這是何等居心?幾十年沒左相一職了,現如今好不容易扳倒了史彌遠,卻弄出一個左相,這不明擺著和他為難嗎?偏偏還是真德秀,這件事讓鄭清之頗為悶悶不樂,覺得高懷遠這次擺他了一道。
故此這次高懷遠提議出兵征討李全,鄭清之才故意站出來為難一下他。
高懷遠這一次倒是開始的時候真沒有多想,在他幹掉了史彌遠一黨之後,也徹底放鬆下來了,總算不用再夾著尾巴過日子了,所以他很想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做一些事情,而沒有多考慮像鄭清之他們的想法。
舉薦真德秀為相,他也是出於公心,並沒有夾帶私人的意願,而是覺得真德秀確實乃是一個堪大用的大臣,放在相位上,對於南宋以後的展會頗有益處,故此才會力推真德秀出任左相之職。
而趙昀也想著以前史彌遠獨相的缺點,覺得不能再讓一個人獨相下去,故此便答應了高懷遠的舉薦,讓真德秀出任當朝左相一職,倒也都沒想著讓真德秀牽製鄭清之,但是這件事放在鄭清之眼中,就變了味道了,讓鄭清之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一次也是高懷遠第一次在朝堂上和鄭清之意見相左,但是趙昀最終還是支持了高懷遠的請奏,高懷遠算是小勝一局。
而趙昀準了他的請奏之後,高懷遠便立即投入到了戰爭準備之中,在殿前司點出了護聖軍、左翼軍、催鋒軍為這次他出征的主力人馬,又從方書達手中選出了曾經用過的弩雄武營、左右虎翼營一同出戰,共湊足了兩萬人的精銳,在城外集結,親自統兵操演,同時派人到京西棗陽,調黃嚴親率一萬忠順軍精銳沿江而下,到鎮江府集結,並且派人到鎮江府傳令鎮江駐屯軍做好隨他一起出征的準備。
除了兵力上的調配之外,高懷遠還要在物資方麵做足準備,一邊著令兩浙路為其準備錢糧備用,提前運至鎮江府供他調用,一邊令軍器監為這次出征趕製各種兵器以及大批箭支,這樣的事情一直忙到了將近過年,才算是基本安置妥當,隻待年後便點卯出兵了。
而這個時候有人告訴高懷遠,真德秀回來了。
原來兵諫之後,趙昀聽從高懷遠的舉薦,破格將真德秀召回京師,並且委以重任,讓他擔任朝中左相之職,可謂是對真德秀十分禮遇,已經算是讓他一步登天了,詔書下到真德秀所在的福建路建州之後,真德秀聞之又驚又喜。
驚的是原本他很不看好的這個皇帝,居然在上任一年多之後,便暗中動兵諫,一舉將史彌遠一黨逐出朝廷,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所料,而且以他當年曾經當過趙竑的授業老師,趙竑動霅川之變的時候,他便已經做好了隨時被捕入獄要麽掉腦袋要麽流放千裏的思想準備,但是沒成想朝廷討平了趙竑的湖州兵變之後,卻並未來找他的麻煩,還放著他在建州為官,現如今史彌遠一黨剛剛倒台,趙昀便將他啟用為朝廷的左相,如何不讓他大為震驚呢?但是喜的是,眼下朝廷終於將史彌遠一黨給誅除了,如此一來便不用再受這幫奸臣的禍害了,故此真德秀又十分高興。
雖然他也想立即趕到臨安赴任,但是因為建州生了一些事情,需要他在臨行前處理妥當,故此才拖到了臨近過年,才在建州卸任,趕至了臨安府赴任。
一路上真德秀一直在想這個事情,對於當今聖上對他的重用,他不相信是鄭清之所請,幕後肯定會另有其人才是!這倒不是他覺得鄭清之人品太壞,而是因為當年鄭清之為趙昀的老師,他是趙竑的老師,兩個人之間還是有一些矛盾的,而且鄭清之當初乃是史彌遠一黨,真德秀曾經在人前恥笑過鄭清之,笑他失了讀書人的風骨。
故此雖然鄭清之不見得會落井下石,但是讓鄭清之出麵舉薦他為左相,這件事一定不可能,鄭清之是不會在京中弄來一個和他不對路的人,當右相牽製於他的。
他這個事情其實很有點微妙,鄭清之現在是朝廷的右相,也是官家麵前的權勢極大的重臣和紅人,而左相多年未設,現如今卻讓他真德秀來出任這個左相,暗中仔細想想,要麽是趙昀不想讓鄭清之一人獨大,要麽就是另有其人在背後做這個推手,不想要鄭清之一人在京城裏麵獨大下去。
是當今聖上趙昀嗎?真德秀不怎麽相信,這會是年紀輕輕剛剛掌權的官家所為!那麽如果不是官家,又會是誰在做這個幕後推手呢?真德秀想想他在臨安城早年為官之時結交的那些人,雖然他官風清廉,在朝中多受人敬佩,但是要讓一個人站在背後推他當這個左相,真德秀想不出來會是什麽人。
想了許久真德秀也沒有想出來個所以然,還是在聽聞到有人說起紀先成的事情之後,真德秀才忽然間靈光一閃,想起了一件事。
當年他因為輔佐趙竑,得罪了史彌遠一黨之後,被史彌遠一黨貶竄出京,最讓他意外的便是在臨安城外,遇上的紀先成那件事了。
紀先成那個時候曾經告訴過他,在為一個人做幕僚,現如今史彌遠一倒,紀先成便立即被朝廷擢升為左諫議大夫,主領諫院諫官,那麽這件事便說明紀先成所輔佐的那個人,極有可能是個和當今聖上關係極其密切之人,要不然的話,紀先成也不可能一經平冤昭雪,便立即坐上諫議大夫這樣重要的位子。
想遍了朝中所有可能的人之後,真德秀最終才將高懷遠給鎖定,因為當朝文武百官之中,沒有人比高懷遠和當今官家關係更密,從高懷遠這次被破格擢升為樞密使一職,便能看出當今聖上對高懷遠的器重和寵信程度,但是要讓真德秀從心裏承認他出任左相一職,乃是高懷遠在幕後做的推手,他還是不太相信這個事實。
雖然真德秀也知道高懷遠才是這次兵諫的腦人物,這一點上天下沒人表示異議,但是要是說紀先成這樣的人,居然輔佐一個年紀輕輕的武夫,真德秀還真是繞不過這個彎,覺得這件事實在說不通,於是他便將這件事放在心裏,打算在到了臨安城之後,找紀先成聊聊,解開他心中的這個疑惑。
而真德秀終於在歲末快過春節之前,趕到了臨安城中,當即聞訊的文武百官紛紛結伴出迎,一起在十裏長亭之處駐足等候真德秀的到來,而高懷遠倒是也未能免俗,當然聞訊之後,放下了手頭的事情,專程出城迎接真德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