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邸報,宋九說道:“可以開始了。”
實際整個計劃剖開後,除最關健一役,並沒有什麽亮點。
先是李繼隆大捷,讓崔彥進看到耶律休哥也並不是真正的神,同樣可以打敗。於是想出一個草案。
但這個草案很不完美,甚至根本無法執行,當然崔彥進也未指望朝廷會如法執行,他提供的僅是一個想法。這份草案到了宋九手中,開始與趙匡義商議,若翻看計劃書,多是趙匡義想法,實際多是宋九提示的。但那時還不完美,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前線局勢也變得有利起來,特別是西北漸漸安定下去,於是這個計劃才漸漸定型。
第一步便是誘惑韓德威。
韓德威好大喜功,西北確實看上去有那些漏洞,不怕韓德威不上當,他不上當,繼續製造一些漏洞給他看,遲早會上當。除非遼國將耶律斜軫換防過來,那可能嗎?畢竟西南招討使非是遼國的重點所在。
子河汊一役為第二步打下基礎,第二步便是山後淺攻。
遼軍少,發起猛攻,但不求占領,因此遼國援兵一來,立即撤退回去。
並且它對時間要求不是很嚴格,如去年朝廷看到時間來不及了,便沒有發動。正好將河東穩一穩,準備更多的糧草。
這一條十分重要,糧草從河東陝西出來的,與中原出來的兩樣,河東與陝西沒有好的水路,運費十分昂貴。若是糧草從後方來,第一個會勞民,第二個代價會讓朝廷吃不消。
今年秋後,開始發起一波波佯攻。但若是遼國不派援兵過來,也可能變成真攻。兵力太占據優勢,即便現在,李繼隆還對雲州城與耶律斜軫有點兒想法。
若那樣,讓遼國山後全部變成閑田,同樣也實現了計劃。
那樣遼國會很傷很痛,甚至在宋朝擄掠下,山後十來萬戶百姓會大半擄到宋朝。人口對遼國來說,同樣是巨大的財富。
如果來援,遼東那邊發起進攻。
這個更不難,幾年恢複發展,烏玄明早就躍躍欲試,以至石普捺都捺不住。
孫全照那支兵馬用途也不小,遼國以後對漫長的海岸線會很痛,管,駐兵會產生大量用費,不管,漫長的海岸線將會成為宋軍練兵好場所。
而且造成一種勢,宋朝與之直接在遼南呼應,增加烏玄明的信心。
到了這時候,正式刮風。
它會很熱……
山後情況又是一變。
宋軍西路徐徐撤回河西,張凝與折家父子率領三萬大軍從益良渡趕赴朔州城。楊業與尹繼倫、楊嗣三人率領七萬大軍殺向寰州應州靈邱飛狐關。不怕遼國援兵。
全隨耶律休哥以及蕭燕燕母子在遼東呢。當然,這個宋九與李繼隆還不能斷定,那也無妨,遼東會多少牽製一點,遼軍想結集更多兵力,也需要一點兒時間。
那就夠了。
也不怕耶律斜軫兵臨朔州,朔州依然屯有重兵,即便不利,也能從容撤到雁門關與神武城。況且還有一個李繼隆與宋九繼續呆在朔州城。
也不怕耶律斜軫攻打河西。
河西那些堡砦不好攻打的,裏麵備有大量糧草與武器,而且選址時十分注意,一是地勢險惡,二是傍山,半是山城,易守難攻。三是有水源,非是需要河流的活水,而是指有地下水。據說史上葛懷敏在定川砦大敗,就是定川砦缺水導致的結果。這段曆史宋九真的不知道,但知道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因此對水十分重視。每一個砦堡裏必須能打出數口巨井,至少能讓人與馬有飲用水。
它們又不同於史上的麟州城,一度也因為水導致危機,不過麟州城中居民太多了,而且在李元昊入侵時,又收留了大部分居民,這才導致城中缺水。非是真的城中一滴水也沒有。
它們就是兵城,因此每一個堡砦隻要敵人攻不破,都能堅守半年時間以上。
所以耶律斜軫隻有一個選擇,攻克城外的蕃部族,搶掠財富,擄掠百姓。可河西仍有許多屯兵,蕃人同樣有戰鬥力,後方還有兩大黨項豪門,折家與王家。
帶的兵少不能,帶的兵多,怕不怕宋軍借機攻克雲州,抄掉他的後路?
兵比遼軍兵多,士氣與軍紀彌補了戰鬥力的稍稍不足,將有數員勇將,帥宋九與李繼隆合在一起,隻會在耶律斜軫之上!
所以這是陽謀。
寰州與朔州一樣,城牆讓宋軍毀得差不多。這也沒有關係,隻要有人就能重新築起來。但寰州連人都沒有了,因此聞聽宋軍到來,耶律瓜奴撤向應州城。
宋軍徐徐攻向應州。
另一邊河北也有了動靜。
仍不是幽州。
當初趙匡義帶著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都沒有攻破,況且是現在。
楊延昭與魏能二將率領一萬兵馬,出了易水,攻向易州。
道路很清晰,攻下易州,再兵臨紫荊嶺,從河穀與李繼宣兩軍合一,兵伐飛狐關。
那麽正好與河東的東路軍兩軍相會,這個用意很簡單,還是山後。
蕭燕燕下詔,讓各城砦堅守勿得交戰。
遼東未平之前,前方不能再出妖蛾子。
可是慘烈的戰事依然在她剛到遼東時就打響了。
通過朔州一戰,耶律斜軫贏得一份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將楊無敵與尹繼倫也打下了小神壇。
若是可能的情況,這兩人同樣會敗。
他們個人的凶悍,並不意味著他們指揮能力很出色,至少不象遼兵所傳說中的楊無敵、黑麵大王那麽出色。
隻能說可以吧。
而且這麽長時間的被動防禦,耶律斜軫也不是坐以待斃之徒,同樣打聽到許多消息。包括這一支宋軍中一半以上是新兵。而且他們多以步兵為主,天氣冷了下來,對宋軍不是有利的。
七萬兵馬說少也不少,說多也不多。
河西朔州那邊是陽謀,耶律斜軫當然知道了。他不會傻呼呼地將大軍帶到河西做無用之功,或者帶到朔州與宋軍硬碰硬。於是將戰場放在了應州。
宋軍盲然無知,一隊接著一隊兵馬徐徐東下。
速度並不快,這麽多兵馬要吃要喝,必須要帶上糧草,有懲曹彬之傷,糧草隨大軍而行。甚至宋九為惜民力,不惜將兵士化成了民夫,一邊押運糧草一邊緩慢的行軍。好在從朔州往東,是平坦的河穀地帶,一天勉強行軍速度達到一程半。
來到應州城下。
應州城南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石口,潘美敗於耶律斜軫之手後,楊業正是提議兵出大石路,入石碣穀以避其鋒。王侁刺激下,於是從邊上的小石口路出朔州,至陳家穀開始交戰。最後壯烈犧牲。
大石路的另一邊便是雁門的東陘關。
不過耶律斜軫返回山後,於石碣穀修建了一個堅固的堡砦,一防宋軍從東陘入侵,二防百姓順石碣穀逃向宋朝。
這條路暫時是死路,除非宋軍對石碣寨發起強攻。
應州的北麵便是龍首山。餘下的便是地勢平坦的桑幹川與渾源川。
宋軍來到應州城下,開始對應州發起猛烈的進攻。
城中遼兵並不多,雖然援助了一部分軍隊過來,還分出一部去了飛狐關,協助守關。然而遼軍占據著城牆之勢,加上天氣也冷了,宋軍穿上厚厚的冬裝,行動笨拙,於是兩軍一在城上一在城下,處於交織狀態。
但遼軍傷亡也比較慘重。
此行宋軍不惜影響速度,也帶來大量攻城利器。
唯一苦惱的是岐溝關之敗後,許多利器讓遼國所得。然後韓德讓高薪請來工匠,又重用了一些宋軍戰俘中精通修理器械的將士,進行了一些仿製。這導致一個後果,雖然宋朝軍隊攻城器械越來越先進,但遼國那邊防禦力量也得到加強。總的來說,遼國因技術落後,仿製得不大好。
互拚的結果,就是雙方都出現一些傷亡。
血戰了三天後,宋軍竟然驚奇地發現城中守兵越戰越勇。
畢竟這是一支以新兵組成的軍隊,打順風仗可以,打逆風仗就差了。前段時間打得順手,士氣高昂。現在打得不順利,傷亡越來越重,有的兵士士氣多少有些沮喪了。
龍首山上,耶律斜軫看著遠處的應州戰場,對左右說道:“是火候了。”
宋軍要鑿穿飛狐關路,意義是很重大,但那樣漏洞也就出來了。這支軍隊兵力雖多,戰鬥力未必如同兵力那樣可觀。而且到了應州,離朔州城也遠了。就是宋軍來救,戰鬥也早結束了。
天色漸暮。
借著傍晚的餘暉,耶律斜軫能看到生火做飯的宋軍臉上都有些疲憊之色。
但他還沒有動。
天漸漸黑了下去。
北風呼嘯而來,吹在人臉上如同刀子一般。然而耶律斜軫看著左右,他們眼中都有些剛毅的神情。
宋軍要主辱臣死,遼軍也有他們的驕傲,打到這份上,都覺得很憋悶。這就是士氣。
為了這次行動,他身後的兩萬多遼兵都吃了很多苦頭,每天早晚行軍,白天尋找隱蔽之處休息,從合川風塵樸樸趕到桑幹河,再從桑幹河潛入蒼茫的龍首山。
所等的就是這一夜。
耶律斜軫將軍隊集合,大聲說道:“懦弱的宋軍都知道主辱臣當死,你們知不知道?”
“知道,陛下萬歲,太後萬歲。”
“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我們大遼國,這得到中原王朝曆代認可。但是這個弑兄弑弟的宋朝皇帝上來後,竟然趁我們遼國孤兒寡母之即,一次又一次對我們遼國發起了進攻,這個恥辱你們要不要雪之!”
“當雪之!”
“太後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然而你們看現在我們大遼成了什麽?國家凋殘,百姓民不聊生。一切為何故,正是宋人入侵也,這個仇恨你們要不要報之!”
“必報之。”
“那麽就用我們的馬刀,替太後,替陛下,替我們大遼,替百萬黎民百姓,替你們的父老鄉親報這個仇,雪這個恥吧。”耶律斜軫說完後,帶著兩萬多遼軍,氣勢洶洶地從龍首山撲出來,撲向了沒有防備的宋軍大營。
實際整個計劃剖開後,除最關健一役,並沒有什麽亮點。
先是李繼隆大捷,讓崔彥進看到耶律休哥也並不是真正的神,同樣可以打敗。於是想出一個草案。
但這個草案很不完美,甚至根本無法執行,當然崔彥進也未指望朝廷會如法執行,他提供的僅是一個想法。這份草案到了宋九手中,開始與趙匡義商議,若翻看計劃書,多是趙匡義想法,實際多是宋九提示的。但那時還不完美,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前線局勢也變得有利起來,特別是西北漸漸安定下去,於是這個計劃才漸漸定型。
第一步便是誘惑韓德威。
韓德威好大喜功,西北確實看上去有那些漏洞,不怕韓德威不上當,他不上當,繼續製造一些漏洞給他看,遲早會上當。除非遼國將耶律斜軫換防過來,那可能嗎?畢竟西南招討使非是遼國的重點所在。
子河汊一役為第二步打下基礎,第二步便是山後淺攻。
遼軍少,發起猛攻,但不求占領,因此遼國援兵一來,立即撤退回去。
並且它對時間要求不是很嚴格,如去年朝廷看到時間來不及了,便沒有發動。正好將河東穩一穩,準備更多的糧草。
這一條十分重要,糧草從河東陝西出來的,與中原出來的兩樣,河東與陝西沒有好的水路,運費十分昂貴。若是糧草從後方來,第一個會勞民,第二個代價會讓朝廷吃不消。
今年秋後,開始發起一波波佯攻。但若是遼國不派援兵過來,也可能變成真攻。兵力太占據優勢,即便現在,李繼隆還對雲州城與耶律斜軫有點兒想法。
若那樣,讓遼國山後全部變成閑田,同樣也實現了計劃。
那樣遼國會很傷很痛,甚至在宋朝擄掠下,山後十來萬戶百姓會大半擄到宋朝。人口對遼國來說,同樣是巨大的財富。
如果來援,遼東那邊發起進攻。
這個更不難,幾年恢複發展,烏玄明早就躍躍欲試,以至石普捺都捺不住。
孫全照那支兵馬用途也不小,遼國以後對漫長的海岸線會很痛,管,駐兵會產生大量用費,不管,漫長的海岸線將會成為宋軍練兵好場所。
而且造成一種勢,宋朝與之直接在遼南呼應,增加烏玄明的信心。
到了這時候,正式刮風。
它會很熱……
山後情況又是一變。
宋軍西路徐徐撤回河西,張凝與折家父子率領三萬大軍從益良渡趕赴朔州城。楊業與尹繼倫、楊嗣三人率領七萬大軍殺向寰州應州靈邱飛狐關。不怕遼國援兵。
全隨耶律休哥以及蕭燕燕母子在遼東呢。當然,這個宋九與李繼隆還不能斷定,那也無妨,遼東會多少牽製一點,遼軍想結集更多兵力,也需要一點兒時間。
那就夠了。
也不怕耶律斜軫兵臨朔州,朔州依然屯有重兵,即便不利,也能從容撤到雁門關與神武城。況且還有一個李繼隆與宋九繼續呆在朔州城。
也不怕耶律斜軫攻打河西。
河西那些堡砦不好攻打的,裏麵備有大量糧草與武器,而且選址時十分注意,一是地勢險惡,二是傍山,半是山城,易守難攻。三是有水源,非是需要河流的活水,而是指有地下水。據說史上葛懷敏在定川砦大敗,就是定川砦缺水導致的結果。這段曆史宋九真的不知道,但知道馬謖失街亭的故事。因此對水十分重視。每一個砦堡裏必須能打出數口巨井,至少能讓人與馬有飲用水。
它們又不同於史上的麟州城,一度也因為水導致危機,不過麟州城中居民太多了,而且在李元昊入侵時,又收留了大部分居民,這才導致城中缺水。非是真的城中一滴水也沒有。
它們就是兵城,因此每一個堡砦隻要敵人攻不破,都能堅守半年時間以上。
所以耶律斜軫隻有一個選擇,攻克城外的蕃部族,搶掠財富,擄掠百姓。可河西仍有許多屯兵,蕃人同樣有戰鬥力,後方還有兩大黨項豪門,折家與王家。
帶的兵少不能,帶的兵多,怕不怕宋軍借機攻克雲州,抄掉他的後路?
兵比遼軍兵多,士氣與軍紀彌補了戰鬥力的稍稍不足,將有數員勇將,帥宋九與李繼隆合在一起,隻會在耶律斜軫之上!
所以這是陽謀。
寰州與朔州一樣,城牆讓宋軍毀得差不多。這也沒有關係,隻要有人就能重新築起來。但寰州連人都沒有了,因此聞聽宋軍到來,耶律瓜奴撤向應州城。
宋軍徐徐攻向應州。
另一邊河北也有了動靜。
仍不是幽州。
當初趙匡義帶著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都沒有攻破,況且是現在。
楊延昭與魏能二將率領一萬兵馬,出了易水,攻向易州。
道路很清晰,攻下易州,再兵臨紫荊嶺,從河穀與李繼宣兩軍合一,兵伐飛狐關。
那麽正好與河東的東路軍兩軍相會,這個用意很簡單,還是山後。
蕭燕燕下詔,讓各城砦堅守勿得交戰。
遼東未平之前,前方不能再出妖蛾子。
可是慘烈的戰事依然在她剛到遼東時就打響了。
通過朔州一戰,耶律斜軫贏得一份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將楊無敵與尹繼倫也打下了小神壇。
若是可能的情況,這兩人同樣會敗。
他們個人的凶悍,並不意味著他們指揮能力很出色,至少不象遼兵所傳說中的楊無敵、黑麵大王那麽出色。
隻能說可以吧。
而且這麽長時間的被動防禦,耶律斜軫也不是坐以待斃之徒,同樣打聽到許多消息。包括這一支宋軍中一半以上是新兵。而且他們多以步兵為主,天氣冷了下來,對宋軍不是有利的。
七萬兵馬說少也不少,說多也不多。
河西朔州那邊是陽謀,耶律斜軫當然知道了。他不會傻呼呼地將大軍帶到河西做無用之功,或者帶到朔州與宋軍硬碰硬。於是將戰場放在了應州。
宋軍盲然無知,一隊接著一隊兵馬徐徐東下。
速度並不快,這麽多兵馬要吃要喝,必須要帶上糧草,有懲曹彬之傷,糧草隨大軍而行。甚至宋九為惜民力,不惜將兵士化成了民夫,一邊押運糧草一邊緩慢的行軍。好在從朔州往東,是平坦的河穀地帶,一天勉強行軍速度達到一程半。
來到應州城下。
應州城南便是史上有名的大石口,潘美敗於耶律斜軫之手後,楊業正是提議兵出大石路,入石碣穀以避其鋒。王侁刺激下,於是從邊上的小石口路出朔州,至陳家穀開始交戰。最後壯烈犧牲。
大石路的另一邊便是雁門的東陘關。
不過耶律斜軫返回山後,於石碣穀修建了一個堅固的堡砦,一防宋軍從東陘入侵,二防百姓順石碣穀逃向宋朝。
這條路暫時是死路,除非宋軍對石碣寨發起強攻。
應州的北麵便是龍首山。餘下的便是地勢平坦的桑幹川與渾源川。
宋軍來到應州城下,開始對應州發起猛烈的進攻。
城中遼兵並不多,雖然援助了一部分軍隊過來,還分出一部去了飛狐關,協助守關。然而遼軍占據著城牆之勢,加上天氣也冷了,宋軍穿上厚厚的冬裝,行動笨拙,於是兩軍一在城上一在城下,處於交織狀態。
但遼軍傷亡也比較慘重。
此行宋軍不惜影響速度,也帶來大量攻城利器。
唯一苦惱的是岐溝關之敗後,許多利器讓遼國所得。然後韓德讓高薪請來工匠,又重用了一些宋軍戰俘中精通修理器械的將士,進行了一些仿製。這導致一個後果,雖然宋朝軍隊攻城器械越來越先進,但遼國那邊防禦力量也得到加強。總的來說,遼國因技術落後,仿製得不大好。
互拚的結果,就是雙方都出現一些傷亡。
血戰了三天後,宋軍竟然驚奇地發現城中守兵越戰越勇。
畢竟這是一支以新兵組成的軍隊,打順風仗可以,打逆風仗就差了。前段時間打得順手,士氣高昂。現在打得不順利,傷亡越來越重,有的兵士士氣多少有些沮喪了。
龍首山上,耶律斜軫看著遠處的應州戰場,對左右說道:“是火候了。”
宋軍要鑿穿飛狐關路,意義是很重大,但那樣漏洞也就出來了。這支軍隊兵力雖多,戰鬥力未必如同兵力那樣可觀。而且到了應州,離朔州城也遠了。就是宋軍來救,戰鬥也早結束了。
天色漸暮。
借著傍晚的餘暉,耶律斜軫能看到生火做飯的宋軍臉上都有些疲憊之色。
但他還沒有動。
天漸漸黑了下去。
北風呼嘯而來,吹在人臉上如同刀子一般。然而耶律斜軫看著左右,他們眼中都有些剛毅的神情。
宋軍要主辱臣死,遼軍也有他們的驕傲,打到這份上,都覺得很憋悶。這就是士氣。
為了這次行動,他身後的兩萬多遼兵都吃了很多苦頭,每天早晚行軍,白天尋找隱蔽之處休息,從合川風塵樸樸趕到桑幹河,再從桑幹河潛入蒼茫的龍首山。
所等的就是這一夜。
耶律斜軫將軍隊集合,大聲說道:“懦弱的宋軍都知道主辱臣當死,你們知不知道?”
“知道,陛下萬歲,太後萬歲。”
“石敬塘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我們大遼國,這得到中原王朝曆代認可。但是這個弑兄弑弟的宋朝皇帝上來後,竟然趁我們遼國孤兒寡母之即,一次又一次對我們遼國發起了進攻,這個恥辱你們要不要雪之!”
“當雪之!”
“太後兢兢業業,治理國家,然而你們看現在我們大遼成了什麽?國家凋殘,百姓民不聊生。一切為何故,正是宋人入侵也,這個仇恨你們要不要報之!”
“必報之。”
“那麽就用我們的馬刀,替太後,替陛下,替我們大遼,替百萬黎民百姓,替你們的父老鄉親報這個仇,雪這個恥吧。”耶律斜軫說完後,帶著兩萬多遼軍,氣勢洶洶地從龍首山撲出來,撲向了沒有防備的宋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