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逋比王子率領厲精城大軍傾巢而出,中了埋伏,被宋軍圍堵在東峽之中。
消息傳到青唐城,青宜結鬼章和阿裏骨大驚失色。讚普董氈更是險些暈倒,晴天霹靂,讓他震驚,慌亂不已。
厲精城的守軍那是河湟最後的力量,人數或許不多,但是很關鍵。最為重要的是,唯一的親生兒子就在其中。他隨時都會沒命!身為一個父親,董氈如何能不擔心呢?
“讚普,王子被宋軍圍困於東峽之中,情況危急,請你發兵救援。”
派出了上千人突圍,最終成功到達青唐城的隻有十幾人。而且全部都掛彩,傷勢不輕。看得出來,他們拚殺到這裏,付出了多麽慘重的代價!
“讚普不是讓王子鎮守厲精城,按兵不動的嗎?”多吉大師輕聲詢問。
“王子受了曲紮的蠱惑,此人是宋軍的奸細!”
阿裏骨心中一動,這下子自己算是清白了,卻沒有絲毫的興奮可言。林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藺逋比去了厲精城,而且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對吐蕃而言,絕對是個悲劇。
多吉大師也好生後悔,當初應該勸阻讚普,不要讓藺逋比王子前往的。如此顧慮之下,他也曾打算隨同藺逋比一同前往,後來又怕涉及到兩位王子的爭鬥,些許明智保身的小心思,讓他放棄了這一想法。自己終究還是不夠灑脫,要是跟著一起去的話,不至於有這樣的悲劇!
董氈嘴角擠出一絲苦笑,他才是那個最無奈的人,決定是他做的,說責任,說後悔都已經沒有意義。他輕輕擺擺手,讓讓醫治幾個受傷的報訊士兵,整個人有氣無力地坐在原地,半天不說話。
房間裏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寧靜,誰都沒有說話,隻有幾個略顯沉重的呼吸聲,太壓抑了。風暴來的太猛烈,太突然,以至於反應不過來。心中都有無數的念頭從腦海中閃現而過,卻試圖尋找想要的東西。
“鬼章,你怎麽看?”最終還是董氈自己打破了沉默。
“首先要確認一下消息的真實性!”青宜結鬼章一如既往的謹慎,雖然他覺得,藺逋比這樣做完全是有可能的,但還要想要仔細確認一下。興許,是因為心中存了那麽一絲僥幸吧?
阿裏骨沉聲道:“已經確認過了,來人是藺逋比的親兵,他們手中有藺逋比隨身攜帶的銀刀,以及他的親筆求援信函。”
隨即,一塊帶著血跡的羊皮被拿了出來,冰冷的事實打碎了心中殘存的最後一絲僥幸。
完了,徹底完了!
怎麽辦?一個很直接的問題擺在麵前!
“讚普,藺逋比王子要救!”
阿裏骨給出了一個很肯定的答案,或許在以前,他會覺得藺逋比死了對自己是大好事。但是現在,絕對不是落井下石,見死不救的時候,他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何況除了兄弟手足之情外,還有吐蕃的利益,厲精城那三萬大軍何其重要?豈能放棄?
董氈大概也是這個心思,畢竟那是他的親生兒子,他身為讚普,也考慮到一些很現實的原因。
“鬼章,你覺得呢?”雖然心中這樣想,但是軍事層麵的事情,董氈還是想聽青宜結鬼章的意見,救子心切沒錯,卻也不能莽撞行事。
“讚普,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藺逋比王子確實被圍困在東峽之中,隻是有一點頗為奇怪。”青宜結鬼章道:“既然宋軍已經將王子團團包圍,為什麽不直接進攻,將其殲滅呢?從剛才的勇士們口中得知,宋軍明明已經封鎖穀口,但是並未主動發起進攻,這一點很反常。”
“確實,看樣子林昭的目的並非是藺逋比。”阿裏骨也如是認為。
“應該是這樣的,宋人的目標並不在山穀中,至少目前不是……”青宜結鬼章道:“以林昭的個性,做事穩妥,既然已經封鎖山穀,又何以會給藺逋比王子突圍求援的機會呢?那些勇士雖然浴血奮戰,但未必是他們自己殺出來的。興許是林昭故意讓他們來的青唐城,那麽他們的目的就清晰可見了。”
“援軍!”多吉大師輕歎一聲,氣氛陡然間更加凝重了。
“林昭的根本目的始終是青唐城,我們憑借著高大的城牆,他們一時間無可奈何,故而采用這等卑鄙的手段,想要引誘或者逼迫我軍出城作戰。”
青宜結鬼章道:“如果出城的兵力少了,未必能夠救出藺逋比王子,如果去的多了,青唐城的防禦就會空虛。而且前去救援的這段路上,宋軍一定設下埋伏……”
“可是藺逋比王子不能不救啊!”多吉大師幫讚普說出了心裏話,遇到這種事情,完全公私分明很難,骨肉親情是割舍不斷的。
“鬼章,不隻是藺逋比,如今危急的時刻,那三萬大軍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可不能輕易就這麽放棄!”
董氈沉默許久,說道:“藺逋比和那三萬勇士是一方麵,你們可曾想過,厲精城的大軍全要全部折損,西側邊陲空虛,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嗎?西邊丟了,東邊也丟了,隻剩下一座青唐城有什麽意義?”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董氈懊悔的原因也在這裏。他讓人兒子去厲精城的目的主要是震懾西邊諸部族,控製西邊半壁江山,這是眼下河湟最要緊的大事。可惜兒子並未領會自己的良苦用心,還做出這等蠢事,完全本末倒置了。
看來以前是自己錯了,藺逋比的資質太差了,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如果是太平之時,他或許可以做出守成之主,但是亂局之中……河湟何曾太平過?中原人在立嫡立長之外,還有亂世立賢的說法,自己又有什麽可糾結的呢?
一念之差,導致了這樣糟糕的結果,陷河湟於危機之中不說,還將兒子置於死地了,仔細說起來,這些都是自己的錯,錯的太離譜。
隻是後悔已經晚了,如何解決眼前這個困局才是當務之急。
青宜結鬼章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宋朝人這麽煞費苦心,不就是為了設局嗎?現在貿然出兵,結果可想而知。已經是非常危險的境地,現在每一步更是要小心,要是走錯了,整個河湟吐蕃也就徹底完蛋了。
怎麽辦?
藺逋比和那三萬將士是必須要救的,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圍死在東峽之中嗎?青宜結鬼章輕輕搖頭。隻是如何才將救援成功呢?保住青唐城的同時還能營救成功,難度太大了。尤其對手是林昭這樣的厲害人物,他設的局怎麽能這般輕易解開?
“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這些天也看得出來,宋軍的兵力沒有想象的多,基本上與我們持平。如今宋朝人又兵分兩路,更為分散了,那我們似乎有與之正麵一戰的實力和可能,為什麽不嚐試一下呢?”阿裏骨提出了一個略微有些大膽的想法。
“你打算怎麽做?”
“第一步,先衝擊宋軍在城外的營地,看能否陣,如果這邊的守軍敗了,相信東峽那邊的林昭會坐不住的。如果失敗了也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再試探著救援東峽……”阿裏骨沒有說下去,如果再失敗了,後果當真不可想象。
“那好吧,我們就試試!”
阿裏骨親自帶兵對宋軍的營寨發起了反攻,這是許久以來,吐蕃軍第一次主動出擊。憋屈了很久的吐蕃士兵軍心振奮,士氣高漲,一個個奮勇直前殺過來。反倒是宋軍,這一次收縮兵力了,沒有與他們采取野戰的方式。
果然沒錯,林昭安排的還真是周密,搞清楚狀況之後,阿裏骨不再留情,全力發起進攻。雖然吐蕃人很勇猛,但是宋軍堅守營寨不出,吐蕃人也奈何不得。
他們很想靠近營寨,甚至是直接攻克營寨,可惜始終做不到,宋軍的床弩就擺周邊,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和防禦力。連續進攻幾次都沒有收獲,吐蕃士兵反倒有不小的損傷。士氣二而衰,三而竭,反複幾次之後,吐蕃人的士氣開始下沉,攻擊力已經遠不如之前了。
看來林昭是早就做了萬全的準備,宋軍暫時放棄了大規模攻城,隻堅守營寨不出,也無可奈何。雖然同樣是想要采用圍魏救趙之計,可惜他們的運氣實在算不上好,計劃以失敗告終了。
如今隻能采取第二個辦法,那就是直接救援東峽。
帶隊的依舊是阿裏骨,董氈給了他一萬五千軍隊,這已經是極限。否則青唐城就會空虛,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阿裏骨知道,自己帶領的這支隊伍責任重大,風險也大。宋軍畢竟會有埋伏,而自己這支軍隊將會肩負探路的責任。
果不其然,在阿裏骨出城的第一個晚上,吐蕃營地就遭到了宋軍突襲。盡管阿裏骨已經做了很嚴密的防守,可宋軍戰力卻格外強大。哪怕是吐蕃精銳騎兵列隊,依舊被宋軍撕開了一道大口子,衝殺進來,死傷慘重。
如此情況,讓阿裏骨想到了第一次在龕穀被襲擊的時的情形。下手的好像就是這一支宋軍,戰鬥力比尋常宋軍厲害許多,絕對不可小覷。
這才隻是個開始,受到襲擊之後,阿裏骨並未退卻,反而是繼續前進。他的身份敏感,在營救藺逋比的事情要是表現的不積極,就會被扣上借刀殺人,見死不救的帽子。再者,那些從厲精城來的吐蕃大軍著實很重要,絕對不能因為些許小苦難而退卻。
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宋軍來一場遭遇戰,荒原之上,殘存的一萬兩千吐蕃士兵對宋軍發起了進攻。阿裏骨瞧見了林昭的主帥旗幟,他本人正騎著一匹白馬,在後陣指揮作戰。再往前不遠處就是東峽的出口了,那裏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隻需要少許的兵力,加強箭矢武器就完全能夠守住。
真正麻煩的是阿裏骨率領的援軍,隻要打敗了他們,就是勝利。東峽之中的吐蕃人就是鱉,任何時候想捉都是可以,就是人質,什麽時候都可以用來威脅相關聯的人。
這是吐蕃人大軍和宋軍的首次比較正式的正麵交鋒,阿裏骨發起衝鋒的時候,首先迎來的是宋軍的床弩齊射,一定程度上壓製了吐蕃騎兵衝鋒的速度。
在快要接近宋軍營地的時候,騎兵從兩側殺了出來。已經擴充到三千的大宋刀鋒負責阻攔吐蕃人,衝擊對方的軍陣。
這是一場硬打硬的戰鬥,沒有什麽花樣可言,宋軍士兵騎兵和吐蕃騎兵在戰場上正麵廝殺。林昭給大宋刀鋒的命令隻有一個,那就是衝擊,不斷衝擊吐蕃人的中軍,將吐蕃騎兵分隔為兩個部分,無法連成一體。這對他們的士氣與衝擊效果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萬多騎兵要是正麵衝殺過來,那完全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威力也不可小覷。林昭並不像正麵對抗吐蕃騎兵的兵鋒,這樣付出的代價著實太大。
隻要將他們衝散開,失去了原來的陣勢,那麽後麵的宋軍,無論是騎兵和步兵,都能發揮作用,進行必要的反抗。
戰事進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兩個多時辰就分了個勝負。吐蕃騎兵竟然真的被撕開了,大宋刀鋒不負所望,更沒有辱沒他們的稱號,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鋒殺入吐蕃大軍之中。刀鋒觸及之處,便是血肉橫飛,戰馬嘶鳴,雪地上一個血紅的楔子出現了,直接插進吐蕃人的中軍之中。
居中指揮的阿裏骨也一度被大宋刀鋒戰士追殺,多虧了騎兵及時圍堵,才退守安全地帶。毫無疑問,吐蕃人的這次嚐試又失敗了。
一萬五千人,阿裏骨帶回去了八千,其中還有超過一半身上都帶傷,情況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東峽被圍困的吐蕃士兵似乎發現有援兵到來,也發起了衝鋒,試圖東西兩側夾擊宋軍。結果被準備充分的宋軍打退,為了震懾他們,打壓他們的反抗起眼。林昭隻得下令對東峽發起進攻。
生生折損了七八千人之後,藺逋比才逐漸老實了,在這種狹小的地方激戰。宋軍占據絕對的地利優勢,吐蕃人根本占不到絲毫便宜,戰鬥幾乎可以說單方麵的屠殺。所以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犧牲。
他的希望還是寄托在青唐城的援救身上,可是當遠處依稀傳來的喊殺聲消失的時候,藺逋比有些失望,有心害怕了。難道是援救打敗了?如果是這樣……
藺逋比一陣陣的發冷,孤立無援會是什麽後果不言而喻,難道注定要死在這鳥不拉屎的峽穀之中嗎?
該怎麽辦?
這也是董氈、阿裏骨和青宜結鬼章的疑問,當阿裏骨帶著參軍回到青唐城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救援很難成功。
隻出去了一趟就折損了七千將士,餘下的人大多是掛彩了。再聽阿裏骨與將士們說說宋朝騎兵的戰鬥力,青宜結鬼章便知道的,這場戰事已經急轉直下,河湟吐蕃的情況越發的糟糕了。
接下來該怎麽辦?這樣的爛攤子,根本不好收場。戰場上的變化瞬息萬變,飛速流逝的時間催促他們盡快做出決斷……
相反,整個事件的主角與導演林昭悠閑自在。他並不著急,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將士們都期待著要麽血洗東峽,要麽強攻青唐城,但林昭卻擺手阻止了。激戰之後暫時緩衝一下是有必要的,他在等,將士們都看出來了,隻是林將軍在等什麽卻無人得知。
“李承,和西夏那邊的戰況如何了?”
原來林將軍等的是與西夏戰事的結果!隻是這與河湟戰場又有多大的關聯呢?宏觀上或許對大局有那些一些影響,但是具體的戰役似乎……
“暫時還不沒有消息,想來晚上之前應該能到。”李承知道,公子已經又在謀劃什麽大局。
“好,軍報一到,立即交給我。”
“是!”
果不其然,天海沒全黑,環慶路景思立的軍報就已經到了。
西夏這次出兵雖然是氣勢洶洶,結果卻還是無功而返了。究其原因在於主帥是他們的國主李秉常,一個隻有十四歲的少年。他太急功近利,但年輕的他又沒有多少經驗可言,因此整個行動略微有些混亂,不得章法。更是情敵冒進,孤軍深入。
而在他們對麵的則是景思立、種諤、折克行這些宋軍西北名將,一個個都擅長防守。是以吐蕃人猛攻許久,沒有什麽進展。反而因為他們自己所為的長驅直入而成為孤軍,被宋軍打了幾個反擊,死傷慘重。
前鋒的五萬大軍全部折在了慶州城下,李秉常大為惱怒,卻無可奈何。在朝臣的不斷勸諫下,這才很不情願地退兵。但是經此一役,小國主自尊心受創,變得更加敏感多疑。沒能用威望穩固地位,那麽隻能靠陰謀手段來排除異己了,故而一時間,西夏國內又開始風聲鶴唳。
“好,很好!”林昭看完之後,對景思立他們的做法很是滿意!
“李承啊,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別人我不放心,需要你跑一趟!”
“請將軍吩咐!”
林昭沉吟片刻,輕聲道:“出使青唐城,我要和董氈談筆大買賣!”
消息傳到青唐城,青宜結鬼章和阿裏骨大驚失色。讚普董氈更是險些暈倒,晴天霹靂,讓他震驚,慌亂不已。
厲精城的守軍那是河湟最後的力量,人數或許不多,但是很關鍵。最為重要的是,唯一的親生兒子就在其中。他隨時都會沒命!身為一個父親,董氈如何能不擔心呢?
“讚普,王子被宋軍圍困於東峽之中,情況危急,請你發兵救援。”
派出了上千人突圍,最終成功到達青唐城的隻有十幾人。而且全部都掛彩,傷勢不輕。看得出來,他們拚殺到這裏,付出了多麽慘重的代價!
“讚普不是讓王子鎮守厲精城,按兵不動的嗎?”多吉大師輕聲詢問。
“王子受了曲紮的蠱惑,此人是宋軍的奸細!”
阿裏骨心中一動,這下子自己算是清白了,卻沒有絲毫的興奮可言。林昭的目的已經達到了,藺逋比去了厲精城,而且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對吐蕃而言,絕對是個悲劇。
多吉大師也好生後悔,當初應該勸阻讚普,不要讓藺逋比王子前往的。如此顧慮之下,他也曾打算隨同藺逋比一同前往,後來又怕涉及到兩位王子的爭鬥,些許明智保身的小心思,讓他放棄了這一想法。自己終究還是不夠灑脫,要是跟著一起去的話,不至於有這樣的悲劇!
董氈嘴角擠出一絲苦笑,他才是那個最無奈的人,決定是他做的,說責任,說後悔都已經沒有意義。他輕輕擺擺手,讓讓醫治幾個受傷的報訊士兵,整個人有氣無力地坐在原地,半天不說話。
房間裏陷入了一種可怕的寧靜,誰都沒有說話,隻有幾個略顯沉重的呼吸聲,太壓抑了。風暴來的太猛烈,太突然,以至於反應不過來。心中都有無數的念頭從腦海中閃現而過,卻試圖尋找想要的東西。
“鬼章,你怎麽看?”最終還是董氈自己打破了沉默。
“首先要確認一下消息的真實性!”青宜結鬼章一如既往的謹慎,雖然他覺得,藺逋比這樣做完全是有可能的,但還要想要仔細確認一下。興許,是因為心中存了那麽一絲僥幸吧?
阿裏骨沉聲道:“已經確認過了,來人是藺逋比的親兵,他們手中有藺逋比隨身攜帶的銀刀,以及他的親筆求援信函。”
隨即,一塊帶著血跡的羊皮被拿了出來,冰冷的事實打碎了心中殘存的最後一絲僥幸。
完了,徹底完了!
怎麽辦?一個很直接的問題擺在麵前!
“讚普,藺逋比王子要救!”
阿裏骨給出了一個很肯定的答案,或許在以前,他會覺得藺逋比死了對自己是大好事。但是現在,絕對不是落井下石,見死不救的時候,他必須要表明自己的態度。
何況除了兄弟手足之情外,還有吐蕃的利益,厲精城那三萬大軍何其重要?豈能放棄?
董氈大概也是這個心思,畢竟那是他的親生兒子,他身為讚普,也考慮到一些很現實的原因。
“鬼章,你覺得呢?”雖然心中這樣想,但是軍事層麵的事情,董氈還是想聽青宜結鬼章的意見,救子心切沒錯,卻也不能莽撞行事。
“讚普,就目前的狀況來看,藺逋比王子確實被圍困在東峽之中,隻是有一點頗為奇怪。”青宜結鬼章道:“既然宋軍已經將王子團團包圍,為什麽不直接進攻,將其殲滅呢?從剛才的勇士們口中得知,宋軍明明已經封鎖穀口,但是並未主動發起進攻,這一點很反常。”
“確實,看樣子林昭的目的並非是藺逋比。”阿裏骨也如是認為。
“應該是這樣的,宋人的目標並不在山穀中,至少目前不是……”青宜結鬼章道:“以林昭的個性,做事穩妥,既然已經封鎖山穀,又何以會給藺逋比王子突圍求援的機會呢?那些勇士雖然浴血奮戰,但未必是他們自己殺出來的。興許是林昭故意讓他們來的青唐城,那麽他們的目的就清晰可見了。”
“援軍!”多吉大師輕歎一聲,氣氛陡然間更加凝重了。
“林昭的根本目的始終是青唐城,我們憑借著高大的城牆,他們一時間無可奈何,故而采用這等卑鄙的手段,想要引誘或者逼迫我軍出城作戰。”
青宜結鬼章道:“如果出城的兵力少了,未必能夠救出藺逋比王子,如果去的多了,青唐城的防禦就會空虛。而且前去救援的這段路上,宋軍一定設下埋伏……”
“可是藺逋比王子不能不救啊!”多吉大師幫讚普說出了心裏話,遇到這種事情,完全公私分明很難,骨肉親情是割舍不斷的。
“鬼章,不隻是藺逋比,如今危急的時刻,那三萬大軍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可不能輕易就這麽放棄!”
董氈沉默許久,說道:“藺逋比和那三萬勇士是一方麵,你們可曾想過,厲精城的大軍全要全部折損,西側邊陲空虛,那些蠢蠢欲動的部族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嗎?西邊丟了,東邊也丟了,隻剩下一座青唐城有什麽意義?”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董氈懊悔的原因也在這裏。他讓人兒子去厲精城的目的主要是震懾西邊諸部族,控製西邊半壁江山,這是眼下河湟最要緊的大事。可惜兒子並未領會自己的良苦用心,還做出這等蠢事,完全本末倒置了。
看來以前是自己錯了,藺逋比的資質太差了,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如果是太平之時,他或許可以做出守成之主,但是亂局之中……河湟何曾太平過?中原人在立嫡立長之外,還有亂世立賢的說法,自己又有什麽可糾結的呢?
一念之差,導致了這樣糟糕的結果,陷河湟於危機之中不說,還將兒子置於死地了,仔細說起來,這些都是自己的錯,錯的太離譜。
隻是後悔已經晚了,如何解決眼前這個困局才是當務之急。
青宜結鬼章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宋朝人這麽煞費苦心,不就是為了設局嗎?現在貿然出兵,結果可想而知。已經是非常危險的境地,現在每一步更是要小心,要是走錯了,整個河湟吐蕃也就徹底完蛋了。
怎麽辦?
藺逋比和那三萬將士是必須要救的,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圍死在東峽之中嗎?青宜結鬼章輕輕搖頭。隻是如何才將救援成功呢?保住青唐城的同時還能營救成功,難度太大了。尤其對手是林昭這樣的厲害人物,他設的局怎麽能這般輕易解開?
“其實也不是沒有機會,這些天也看得出來,宋軍的兵力沒有想象的多,基本上與我們持平。如今宋朝人又兵分兩路,更為分散了,那我們似乎有與之正麵一戰的實力和可能,為什麽不嚐試一下呢?”阿裏骨提出了一個略微有些大膽的想法。
“你打算怎麽做?”
“第一步,先衝擊宋軍在城外的營地,看能否陣,如果這邊的守軍敗了,相信東峽那邊的林昭會坐不住的。如果失敗了也沒關係,接下來我們再試探著救援東峽……”阿裏骨沒有說下去,如果再失敗了,後果當真不可想象。
“那好吧,我們就試試!”
阿裏骨親自帶兵對宋軍的營寨發起了反攻,這是許久以來,吐蕃軍第一次主動出擊。憋屈了很久的吐蕃士兵軍心振奮,士氣高漲,一個個奮勇直前殺過來。反倒是宋軍,這一次收縮兵力了,沒有與他們采取野戰的方式。
果然沒錯,林昭安排的還真是周密,搞清楚狀況之後,阿裏骨不再留情,全力發起進攻。雖然吐蕃人很勇猛,但是宋軍堅守營寨不出,吐蕃人也奈何不得。
他們很想靠近營寨,甚至是直接攻克營寨,可惜始終做不到,宋軍的床弩就擺周邊,射程和威力都有很大的震懾作用和防禦力。連續進攻幾次都沒有收獲,吐蕃士兵反倒有不小的損傷。士氣二而衰,三而竭,反複幾次之後,吐蕃人的士氣開始下沉,攻擊力已經遠不如之前了。
看來林昭是早就做了萬全的準備,宋軍暫時放棄了大規模攻城,隻堅守營寨不出,也無可奈何。雖然同樣是想要采用圍魏救趙之計,可惜他們的運氣實在算不上好,計劃以失敗告終了。
如今隻能采取第二個辦法,那就是直接救援東峽。
帶隊的依舊是阿裏骨,董氈給了他一萬五千軍隊,這已經是極限。否則青唐城就會空虛,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阿裏骨知道,自己帶領的這支隊伍責任重大,風險也大。宋軍畢竟會有埋伏,而自己這支軍隊將會肩負探路的責任。
果不其然,在阿裏骨出城的第一個晚上,吐蕃營地就遭到了宋軍突襲。盡管阿裏骨已經做了很嚴密的防守,可宋軍戰力卻格外強大。哪怕是吐蕃精銳騎兵列隊,依舊被宋軍撕開了一道大口子,衝殺進來,死傷慘重。
如此情況,讓阿裏骨想到了第一次在龕穀被襲擊的時的情形。下手的好像就是這一支宋軍,戰鬥力比尋常宋軍厲害許多,絕對不可小覷。
這才隻是個開始,受到襲擊之後,阿裏骨並未退卻,反而是繼續前進。他的身份敏感,在營救藺逋比的事情要是表現的不積極,就會被扣上借刀殺人,見死不救的帽子。再者,那些從厲精城來的吐蕃大軍著實很重要,絕對不能因為些許小苦難而退卻。
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宋軍來一場遭遇戰,荒原之上,殘存的一萬兩千吐蕃士兵對宋軍發起了進攻。阿裏骨瞧見了林昭的主帥旗幟,他本人正騎著一匹白馬,在後陣指揮作戰。再往前不遠處就是東峽的出口了,那裏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隻需要少許的兵力,加強箭矢武器就完全能夠守住。
真正麻煩的是阿裏骨率領的援軍,隻要打敗了他們,就是勝利。東峽之中的吐蕃人就是鱉,任何時候想捉都是可以,就是人質,什麽時候都可以用來威脅相關聯的人。
這是吐蕃人大軍和宋軍的首次比較正式的正麵交鋒,阿裏骨發起衝鋒的時候,首先迎來的是宋軍的床弩齊射,一定程度上壓製了吐蕃騎兵衝鋒的速度。
在快要接近宋軍營地的時候,騎兵從兩側殺了出來。已經擴充到三千的大宋刀鋒負責阻攔吐蕃人,衝擊對方的軍陣。
這是一場硬打硬的戰鬥,沒有什麽花樣可言,宋軍士兵騎兵和吐蕃騎兵在戰場上正麵廝殺。林昭給大宋刀鋒的命令隻有一個,那就是衝擊,不斷衝擊吐蕃人的中軍,將吐蕃騎兵分隔為兩個部分,無法連成一體。這對他們的士氣與衝擊效果都有著重大的影響。
一萬多騎兵要是正麵衝殺過來,那完全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威力也不可小覷。林昭並不像正麵對抗吐蕃騎兵的兵鋒,這樣付出的代價著實太大。
隻要將他們衝散開,失去了原來的陣勢,那麽後麵的宋軍,無論是騎兵和步兵,都能發揮作用,進行必要的反抗。
戰事進行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兩個多時辰就分了個勝負。吐蕃騎兵竟然真的被撕開了,大宋刀鋒不負所望,更沒有辱沒他們的稱號,如同一把鋒利的刀鋒殺入吐蕃大軍之中。刀鋒觸及之處,便是血肉橫飛,戰馬嘶鳴,雪地上一個血紅的楔子出現了,直接插進吐蕃人的中軍之中。
居中指揮的阿裏骨也一度被大宋刀鋒戰士追殺,多虧了騎兵及時圍堵,才退守安全地帶。毫無疑問,吐蕃人的這次嚐試又失敗了。
一萬五千人,阿裏骨帶回去了八千,其中還有超過一半身上都帶傷,情況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與此同時,東峽被圍困的吐蕃士兵似乎發現有援兵到來,也發起了衝鋒,試圖東西兩側夾擊宋軍。結果被準備充分的宋軍打退,為了震懾他們,打壓他們的反抗起眼。林昭隻得下令對東峽發起進攻。
生生折損了七八千人之後,藺逋比才逐漸老實了,在這種狹小的地方激戰。宋軍占據絕對的地利優勢,吐蕃人根本占不到絲毫便宜,戰鬥幾乎可以說單方麵的屠殺。所以沒有必要做無謂的犧牲。
他的希望還是寄托在青唐城的援救身上,可是當遠處依稀傳來的喊殺聲消失的時候,藺逋比有些失望,有心害怕了。難道是援救打敗了?如果是這樣……
藺逋比一陣陣的發冷,孤立無援會是什麽後果不言而喻,難道注定要死在這鳥不拉屎的峽穀之中嗎?
該怎麽辦?
這也是董氈、阿裏骨和青宜結鬼章的疑問,當阿裏骨帶著參軍回到青唐城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救援很難成功。
隻出去了一趟就折損了七千將士,餘下的人大多是掛彩了。再聽阿裏骨與將士們說說宋朝騎兵的戰鬥力,青宜結鬼章便知道的,這場戰事已經急轉直下,河湟吐蕃的情況越發的糟糕了。
接下來該怎麽辦?這樣的爛攤子,根本不好收場。戰場上的變化瞬息萬變,飛速流逝的時間催促他們盡快做出決斷……
相反,整個事件的主角與導演林昭悠閑自在。他並不著急,目前的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將士們都期待著要麽血洗東峽,要麽強攻青唐城,但林昭卻擺手阻止了。激戰之後暫時緩衝一下是有必要的,他在等,將士們都看出來了,隻是林將軍在等什麽卻無人得知。
“李承,和西夏那邊的戰況如何了?”
原來林將軍等的是與西夏戰事的結果!隻是這與河湟戰場又有多大的關聯呢?宏觀上或許對大局有那些一些影響,但是具體的戰役似乎……
“暫時還不沒有消息,想來晚上之前應該能到。”李承知道,公子已經又在謀劃什麽大局。
“好,軍報一到,立即交給我。”
“是!”
果不其然,天海沒全黑,環慶路景思立的軍報就已經到了。
西夏這次出兵雖然是氣勢洶洶,結果卻還是無功而返了。究其原因在於主帥是他們的國主李秉常,一個隻有十四歲的少年。他太急功近利,但年輕的他又沒有多少經驗可言,因此整個行動略微有些混亂,不得章法。更是情敵冒進,孤軍深入。
而在他們對麵的則是景思立、種諤、折克行這些宋軍西北名將,一個個都擅長防守。是以吐蕃人猛攻許久,沒有什麽進展。反而因為他們自己所為的長驅直入而成為孤軍,被宋軍打了幾個反擊,死傷慘重。
前鋒的五萬大軍全部折在了慶州城下,李秉常大為惱怒,卻無可奈何。在朝臣的不斷勸諫下,這才很不情願地退兵。但是經此一役,小國主自尊心受創,變得更加敏感多疑。沒能用威望穩固地位,那麽隻能靠陰謀手段來排除異己了,故而一時間,西夏國內又開始風聲鶴唳。
“好,很好!”林昭看完之後,對景思立他們的做法很是滿意!
“李承啊,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別人我不放心,需要你跑一趟!”
“請將軍吩咐!”
林昭沉吟片刻,輕聲道:“出使青唐城,我要和董氈談筆大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