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鹿山郡的路上,荀易用植物做標,雖然繞了很多彎路,但距離鹿山郡越來越近。
青龍自動爬到荀易臉上:“主神,我從他身上感到一股龍氣。剛剛暗中以龍眼觀望,趙元成命格極貴,且身邊那呂管家分明是宦官,想來這是一位王爺?”
“王爺?”荀易腦子裏回憶一番:“當今聖上是高祖皇帝四代孫,先帝明宗幼子。若論王爺,莫非是昭宗或者英宗皇帝的旁支?”
“明宗不是還有一支傳承?”
“你說毅王爺?明宗皇帝當初殺了毅王爺,唯獨三個兒子得以保全。後來被今上恩典恢複親王位。但毅王爺我見過,應該不是他。”
毅王爺,明宗李子昌那個逆子,殺了所有兄弟逼宮。後來當今皇帝出生,李子昌將毅王爺賜死。但三個孫子得以保留,在成元帝上位後重新給予王位。論起來,這代毅王爺應該跟荀易同輩算,隻是其年紀大,就連他兒子都跟荀易差不多大。其世子就是在自己之後和王覓芸定親之人。
現如今毅王爺單方麵悔婚,王覓芸名譽受損,跑去上山清修。美其名曰為祖父祈福。
“高祖皇帝沒兄弟,隻有幾個兒子,除卻帝統這一支外仍保留三個世襲罔替親王,相、顏、衛,其餘八郡王已絕三支。”
“昭宗除帝統外膝下五子皆是郡王。英宗有三子,一子承襲帝統,一子號瑞親王,一子號忠親王。忠親王傳了一代還是親王,但瑞王傳承兩代,我那表哥而今是郡王。”
“再算上明宗目前隻有今上和毅王爺兩脈係。我大周一共五位親王和十一郡王。哦,對了,黃劍閣那位可以看做親王。這就是六位親王,不過我不認為這六位親王會在這裏。”
“相王常年在東關鎮守,衛王年事已高,顏王追求天道,在二十年前遠走他鄉,早早離開大周地界。毅王爺不可能,忠親王和今上一輩,他至少六十了。”
荀易算了一遍親王們,又想了想幾位郡王。
“我家當初突發情況,若按正常說,本應傳承至六代孫,也就是我家山子輩的人。”荀易騎馬禦使神通,駿馬被“乘鹿駕鶴”神通安撫,奔馳趕路讓荀易和青龍聊天。
青龍道:“荀嶗、荀峨、荀嵋這些?”
“不錯。”
“放在李周,應該是李興鴻這輩人。”李興鴻隻比荀易小一點,這才是正常情況。奈何當年荀塵老來得子,所以荀家嫡係晚了一代。而明宗因為被毅王爺叛亂差點絕嗣,所以帝統同樣晚一代,正好讓荀易和七皇子趕在同年,左右差不了幾日。
“目前那些郡王們,不是如瑞郡王表哥一樣的五代孫,就是更早一輩的四代孫,當然,還有幾個六代孫已經承襲王位,不過到這一代已經削去大半龍氣,不成蛟龍。”
“那麽,那幾個四代孫的郡王?”
“跟當今聖上同輩的郡王隻有五個,他們中的一人?”荀易總覺得不大可能。而且趙元成,自稱姓趙,荀易本能覺得跟母親有關。
“說來母族的情況,沒怎麽聽母親提及過。但如果這邊有人,應該是古趙一族的後裔?”
古趙一族擁有龍氣在情理之中,不過這人的出現會不會影響自家?
荀易禦馬趕路,在九月初八來到秋華山莊。
荀易這位恩師和他祖父以及馮老先生曾並列“三公”。後三人相繼棄官隱居,陶老太傅在鹿山郡建秋華山莊養花為樂。
秋華者,秋之菊也,日精之魂,君子之寶,曆來得文人喜愛。傳說陶老太傅祖上還跟秋華花神大有淵源。
來到山下,隻見漫山遍野藥盞金菊簇簇。
八月桂花十裏香,九月秋華登重陽。
臨近重陽,菊花肆意綻放,漫山遍野相互爭豔。
荀易心中觸動,自然而然想起“秋華抱日”的修煉法門。
荀曇曾交給自家哥哥《十二花律》的運用法門,但荀易除卻將“朔桃醉春”掌控外,唯有“木樨攬月”在月神幫助下領悟。如今來到秋華山莊,荀易突然有了個念頭。或許,自己領悟第三招花律招數就應在此地。
牽馬走上山坡叫門。
一女童出來迎接,見荀易後女童驚訝:“易哥哥?”
這女童是老太傅孫女,今年十歲出頭。
連忙將荀易請進去,荀易將事先打包的玩具零食送她,自行在仆人帶領下前去拜見恩師。
陶老太傅精神抖擻,正在書房和兩個學生討論典籍。忽聞荀易到來,對二人笑道:“你二人不是不信他參悟文道,如今他來見我,你等自可一試。”
荀易這兩位師兄年紀三十有餘,也曾參加科舉獲取名次。不過後來棄官離去,在大江南北遊曆學習文道。
二人這些年努力鑽研亦不過墨意經綸層次。可前些天馮老先生送來書信,直接點明荀易如今的文道層次,老太傅不覺大為驚訝,兩個學生更不相信自己這位小師弟有這般能耐。
師兄弟二人合計一番,其中一人提筆潑墨,墨色文氣騰空繞體,一片金光轉眼間出現在書房之外。
秋菊盈園,金盞碧葉,亭亭卓立。
荀易剛來書房院落,頓時停下腳步。
旁邊仆人不明所以:“荀公子,怎麽不走了?老爺就在書房。”
“除卻老師外,我哪位師兄在此?”仆人看不見,但在荀易麵前,有人以文氣幻化金菊擋在書房之前。
老太傅年紀大,早不收門徒,若非荀易有祖父的人情,老太傅也不願意收他。現在,老太傅都是讓其門下學生代為照顧,收再傳門生。
所以,秋華三十子都是荀易的師兄。這些師兄有人在朝為官,有人在外遊學,有人建立書院教導教化百姓,有人則前往其他國度進行文道更高層次的修業。
“季仁先生和曹義先生昨日前來拜見老爺。”
“他倆?”荀易見過這兩個師兄。
季仁學習仁道,以仁為核心,傳承孝、悌、義、禮、智、信、勇,唯獨沒有“忠”。他蔑視王法,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因此當年在朝中被人打壓,最後攆出廟堂在外遊學進修。
曹義善丹青,和張清文類似,是大周有數的丹青高手。寄情於山水之間,逍遙放縱,自然而然參悟文道真諦。
荀易思忖一番:“前些日子不好麻煩張大哥,不如請師兄幫忙看看?”他手中那卷山鬼圖失去畫痕,本想找丹青大家遜位。可張清文剛剛痊愈,不便操勞。荀易讀懂氣氛,也沒敢打擾。
而今自家師兄同樣是丹青高手,可請他幫自己開解。
走入院落,荀易看出庭院中的藥盞金菊乃曹義手筆。想了想,輕吟古詩:“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青光散開,如斑斑點點打落花枝。
金盞垂頭,碧葉羞攏,自行開出一條大路讓荀易大步來到書房門口。(未完待續。)
青龍自動爬到荀易臉上:“主神,我從他身上感到一股龍氣。剛剛暗中以龍眼觀望,趙元成命格極貴,且身邊那呂管家分明是宦官,想來這是一位王爺?”
“王爺?”荀易腦子裏回憶一番:“當今聖上是高祖皇帝四代孫,先帝明宗幼子。若論王爺,莫非是昭宗或者英宗皇帝的旁支?”
“明宗不是還有一支傳承?”
“你說毅王爺?明宗皇帝當初殺了毅王爺,唯獨三個兒子得以保全。後來被今上恩典恢複親王位。但毅王爺我見過,應該不是他。”
毅王爺,明宗李子昌那個逆子,殺了所有兄弟逼宮。後來當今皇帝出生,李子昌將毅王爺賜死。但三個孫子得以保留,在成元帝上位後重新給予王位。論起來,這代毅王爺應該跟荀易同輩算,隻是其年紀大,就連他兒子都跟荀易差不多大。其世子就是在自己之後和王覓芸定親之人。
現如今毅王爺單方麵悔婚,王覓芸名譽受損,跑去上山清修。美其名曰為祖父祈福。
“高祖皇帝沒兄弟,隻有幾個兒子,除卻帝統這一支外仍保留三個世襲罔替親王,相、顏、衛,其餘八郡王已絕三支。”
“昭宗除帝統外膝下五子皆是郡王。英宗有三子,一子承襲帝統,一子號瑞親王,一子號忠親王。忠親王傳了一代還是親王,但瑞王傳承兩代,我那表哥而今是郡王。”
“再算上明宗目前隻有今上和毅王爺兩脈係。我大周一共五位親王和十一郡王。哦,對了,黃劍閣那位可以看做親王。這就是六位親王,不過我不認為這六位親王會在這裏。”
“相王常年在東關鎮守,衛王年事已高,顏王追求天道,在二十年前遠走他鄉,早早離開大周地界。毅王爺不可能,忠親王和今上一輩,他至少六十了。”
荀易算了一遍親王們,又想了想幾位郡王。
“我家當初突發情況,若按正常說,本應傳承至六代孫,也就是我家山子輩的人。”荀易騎馬禦使神通,駿馬被“乘鹿駕鶴”神通安撫,奔馳趕路讓荀易和青龍聊天。
青龍道:“荀嶗、荀峨、荀嵋這些?”
“不錯。”
“放在李周,應該是李興鴻這輩人。”李興鴻隻比荀易小一點,這才是正常情況。奈何當年荀塵老來得子,所以荀家嫡係晚了一代。而明宗因為被毅王爺叛亂差點絕嗣,所以帝統同樣晚一代,正好讓荀易和七皇子趕在同年,左右差不了幾日。
“目前那些郡王們,不是如瑞郡王表哥一樣的五代孫,就是更早一輩的四代孫,當然,還有幾個六代孫已經承襲王位,不過到這一代已經削去大半龍氣,不成蛟龍。”
“那麽,那幾個四代孫的郡王?”
“跟當今聖上同輩的郡王隻有五個,他們中的一人?”荀易總覺得不大可能。而且趙元成,自稱姓趙,荀易本能覺得跟母親有關。
“說來母族的情況,沒怎麽聽母親提及過。但如果這邊有人,應該是古趙一族的後裔?”
古趙一族擁有龍氣在情理之中,不過這人的出現會不會影響自家?
荀易禦馬趕路,在九月初八來到秋華山莊。
荀易這位恩師和他祖父以及馮老先生曾並列“三公”。後三人相繼棄官隱居,陶老太傅在鹿山郡建秋華山莊養花為樂。
秋華者,秋之菊也,日精之魂,君子之寶,曆來得文人喜愛。傳說陶老太傅祖上還跟秋華花神大有淵源。
來到山下,隻見漫山遍野藥盞金菊簇簇。
八月桂花十裏香,九月秋華登重陽。
臨近重陽,菊花肆意綻放,漫山遍野相互爭豔。
荀易心中觸動,自然而然想起“秋華抱日”的修煉法門。
荀曇曾交給自家哥哥《十二花律》的運用法門,但荀易除卻將“朔桃醉春”掌控外,唯有“木樨攬月”在月神幫助下領悟。如今來到秋華山莊,荀易突然有了個念頭。或許,自己領悟第三招花律招數就應在此地。
牽馬走上山坡叫門。
一女童出來迎接,見荀易後女童驚訝:“易哥哥?”
這女童是老太傅孫女,今年十歲出頭。
連忙將荀易請進去,荀易將事先打包的玩具零食送她,自行在仆人帶領下前去拜見恩師。
陶老太傅精神抖擻,正在書房和兩個學生討論典籍。忽聞荀易到來,對二人笑道:“你二人不是不信他參悟文道,如今他來見我,你等自可一試。”
荀易這兩位師兄年紀三十有餘,也曾參加科舉獲取名次。不過後來棄官離去,在大江南北遊曆學習文道。
二人這些年努力鑽研亦不過墨意經綸層次。可前些天馮老先生送來書信,直接點明荀易如今的文道層次,老太傅不覺大為驚訝,兩個學生更不相信自己這位小師弟有這般能耐。
師兄弟二人合計一番,其中一人提筆潑墨,墨色文氣騰空繞體,一片金光轉眼間出現在書房之外。
秋菊盈園,金盞碧葉,亭亭卓立。
荀易剛來書房院落,頓時停下腳步。
旁邊仆人不明所以:“荀公子,怎麽不走了?老爺就在書房。”
“除卻老師外,我哪位師兄在此?”仆人看不見,但在荀易麵前,有人以文氣幻化金菊擋在書房之前。
老太傅年紀大,早不收門徒,若非荀易有祖父的人情,老太傅也不願意收他。現在,老太傅都是讓其門下學生代為照顧,收再傳門生。
所以,秋華三十子都是荀易的師兄。這些師兄有人在朝為官,有人在外遊學,有人建立書院教導教化百姓,有人則前往其他國度進行文道更高層次的修業。
“季仁先生和曹義先生昨日前來拜見老爺。”
“他倆?”荀易見過這兩個師兄。
季仁學習仁道,以仁為核心,傳承孝、悌、義、禮、智、信、勇,唯獨沒有“忠”。他蔑視王法,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因此當年在朝中被人打壓,最後攆出廟堂在外遊學進修。
曹義善丹青,和張清文類似,是大周有數的丹青高手。寄情於山水之間,逍遙放縱,自然而然參悟文道真諦。
荀易思忖一番:“前些日子不好麻煩張大哥,不如請師兄幫忙看看?”他手中那卷山鬼圖失去畫痕,本想找丹青大家遜位。可張清文剛剛痊愈,不便操勞。荀易讀懂氣氛,也沒敢打擾。
而今自家師兄同樣是丹青高手,可請他幫自己開解。
走入院落,荀易看出庭院中的藥盞金菊乃曹義手筆。想了想,輕吟古詩:“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青光散開,如斑斑點點打落花枝。
金盞垂頭,碧葉羞攏,自行開出一條大路讓荀易大步來到書房門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