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氏追根溯源為伏羲氏分支,據傳第一任炎帝薑石年在位之時曾向伏羲氏最後一任地皇公孫少典請教奇門遁甲之術,以他的資質,本有希望將奇門遁甲之術發揚光大。


    然而公孫少典素知石年以火德王,五行不齊,難以中和,恐奇門遁甲在他之手可放而不可收,走入歧途,淪為一心殺伐之器,恐生靈塗炭,故未曾傾囊相授。


    薑石年無奈,隻得作罷,打消了修行奇門遁甲之術的想法,但後來卻不知因何緣由,竟意外從別處得了天罡三十六法與地煞七十二術的真傳,神農氏以火紀官,此為薑石年即炎帝位時便定下之法,難以輕易更改。


    但薑石年在位之時神農氏規模初成,正值發展之際,雖設春官大火氏、夏官敦火氏、秋官西火氏、冬官北火氏、中官中火氏這五大火氏,但軍部之名卻遲遲未定,直到他獲得天罡三十六法與地煞七十二術的真傳,方才有感而發,將神農氏軍隊分作兩大部,一為天罡,二為地煞。


    天罡之中又分三十六係,分別以三十六天罡星命名,再依其名授對應之法,日夜演練。


    地煞之中又分七十二係,分別以七十二地煞星命名,同樣依其名授對應之法,反複研習。


    後薑石年為求大道,探知神道帝境的奧秘,主動退位,天罡三十六部隨他而去,輾轉其餘三十二天,初時不定期還有消息傳入神農氏本部,後來索性人間蒸發,不知去向,隻剩地煞七十二部還存於神農氏中,跟隨曆任炎帝南征北戰。


    傳至炎帝薑榆罔這一代,以刑天為將,刑天得盤古氏殘餘肉身神通,一舉一動皆有盤古氏遺風,不善詭辯之道,大多直來直去,地煞七十二部作風卻與刑天背道而馳,薑榆罔多次考量之下,親自為刑天打造了一個獨立軍團,供他培養發展,至於原有的地煞七十二部,則是交由第六任炎帝薑來之後薑成統禦。


    刑天與薑成,被合稱為炎帝薑榆罔時期的神農氏雙壁。


    一人衝鋒前線,一人坐鎮後方,不時給予支援,兩人通力合作,鎮壓四方動亂,薑榆罔的帝位方才坐穩。


    隻不過隨著近期人皇公孫軒轅的崛起,薑榆罔的帝位又變得不那麽穩固,作為薑榆罔的股肱之臣,刑天自然動起了心思,不等薑榆罔決斷,他便自己把握時機率領自己的私軍,直奔軒轅黃帝所在的有熊氏殺去。


    不曾想隔在有熊氏之前的栗陸氏比刑天想象的還要難對付許多,一族上下齊心,共同祭煉帝兵,配合伏羲氏太昊帝留下的先天八卦水龍大陣,與刑天和神農氏三十萬大軍一度形成了僵持局麵。


    若是風常清與陽圖未曾遭到伏擊,再前進個兩三千裏,來到一片開闊平原,極目遠望,以伏羲氏的洞察力,怕是能很清晰地看見一線峽周圍灑遍青天的之血!


    那應當是一個很宏偉的場麵。


    卻也駭人無比!


    因為在戰場上受傷流血,本就是件與死亡無比接近的事情。


    尤其是當那些血水已然將青天都染紅之時。


    ......


    風常清此刻卻沒有心思去猜測刑天與栗陸氏一戰,會造成多少傷亡,他現在的所有注意力都已被他麵前這道由地煞七十二術所構築的大陣所吸引。


    更為貼切的說法,是為之震驚!


    自炎帝薑榆罔下令由薑承來接受神農氏地煞七十二部後,這些軍隊便隻聽薑承調遣,刑天衝鋒在前,薑承坐鎮後方,這是薑榆罔昔年征戰之時從未變更過的規矩。


    然而此時此刻,那本應該在伊川守衛炎帝的地煞七十二部,卻是出現在了幾十萬裏之外的陽濉穀,布下地煞大陣,圍困住前來增援的伏羲氏日奇部族人,風常清怎麽想也想不明白,薑承或者說薑榆罔,為何會突然間有如此強的魄力,竟冒著後方空虛的危險,一心助刑天攻破栗陸氏,直擊軒轅黃帝!


    雖然圍困住他們的並非地煞七十二部的全部兵力,但風常清還是感到難以置信,除卻炎帝和薑成的魄力之外,他還有一件事無法理解,那便是這些神農氏軍隊的速度。


    刑天是早有預謀,趁伏羲氏與有熊氏的目標都放在九黎魔族等敵對勢力之時出兵,又以空間神兵連接虛空通道,這才兵貴神速,數天之間殺至栗陸氏門前。


    薑成麾下的地煞七十二部也是如此?


    擁有比不遜於刑天空間神兵的寶物?


    這顯然不太可能,因為據風常清所知,整個神農氏所擁有的空間神兵根本不超過一手之數,皇級空間神兵更是隻有一件,且被刑天所掌握。


    如此一來,似乎隻剩下了一個解釋。


    那便是刑天突然出兵絕非一人之意,薑承應當早已知情,暗中調動地煞七十二部配合於他。


    而身為神農氏最高掌權者的炎帝薑榆罔,即便事先不知,但在接到消息後也是采取了默許的態度,這才有了如今的局麵。


    “神農氏......早有預謀啊!”


    地煞陣中,風常清四顧而望,蛇尾擺動,仰天而歎。


    ......


    一時興起而做出的突然舉動即便來勢洶洶,也不過是意氣用事,很快開始,很快結束,雁過無聲,風過無痕,大抵如此。


    但早有預謀,隻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做出在別人看來很是突兀很是意外的舉動,那便相當可怕。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對方在等待合適時機的過程中,究竟做了哪些充分的準備。


    正如兩個劍客過招,一個人對於另一個人的劍術毫無所知,隻憑借直覺感應到了他突然刺出的一劍的落腳點,卻不知曉他這一劍之前究竟蓄足了多少大勢,更不知繼這一劍之後,他還有多少後手。


    太多的不知匯聚在一處,總會讓人感到驚慌,愈慌愈亂,愈亂愈敗,無盡的死循環,足以將一個人甚至一群人拖入深淵。


    名為死亡的深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道神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荊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荊暮並收藏萬道神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