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崇文殿。


    李從璟接到李紹城的軍報,已是傍晚時分,他在皇案後讀完這份“戰事”分外順利的軍報,雖然並不覺得如何意外,麵上還是露出了笑容。仲雲歸順,於闐受封,意味著塔裏木盆地南沿已經基本平定,西域之地說起來廣袤,蔥嶺以東、天南以南,不過就是塔裏木南北兩部分,如今南部安定下來,意味著西域已經打開局麵。


    今日宮中有“家宴”,李從璟因為李紹城的軍報,在崇文殿逗留得久了些,太陽還沒落山,李永寧就找了過來,提起西域戰事,李永寧便拉著李從璟,要他給她講解西域形勢。


    兩人在坐塌上相對而坐,李從璟見李永寧興致勃勃、傾身聆聽,便大致給她說了一些:“西域之地,之所以為要害之所,是因其聯係東西,別看西域曾有三十六國,似乎很強盛,實則都是城邦小國,一國人丁大多隻有數萬,少的甚至不到一萬——昔年於闐國勢最盛之時,人丁也沒到十萬。所以西域雖然勢力龐雜、部族眾多,但曆代以來,隻要我中國派遣小幾萬王師西征,幾乎都是所向披靡。”


    “西域局勢之所以複雜,戰爭之所以頻繁、難打,是因為有其它大種族侵入、與我中國軍隊相爭,早先的匈奴,而後的突厥,前時的吐蕃,都是如此。所以我中國軍隊在西域的敵人,其實主要不是西域諸小國,而是這些大種族。”


    “安史之亂後,安西四鎮之覆滅,是覆滅於吐蕃野心勃勃,趁機傾舉國之兵來攻,四鎮的西域小國,大多都是與我安西邊軍一同奮戰的。”


    “彼時,河西、西域都被吐蕃攻占。所以一朝吐蕃內亂,張義潮便能趁勢而起,複興歸義軍,收十一州之地,當其時也,西域諸國,大多主動遣使東來,朝貢我大唐。”


    聽到這裏,李永寧奇怪道:“那後來歸義軍為何又式微,甘、肅之地為何又被回鶻人占據?”


    李從璟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繼續道:“這就不得不說回鶻了,本朝初,統一漠北的突厥被滅後,回鶻便在漠北設立王庭,臣服於我大唐。張義潮複興歸義軍前夕,回鶻王庭被黠戛斯攻破,回鶻貴族被迫分三支遷徙,離開漠北,漠北便成了黠戛斯的地盤——突厥、鐵勒、回鶻、黠戛斯其實都是漠北部族。”


    “遷徙的回鶻分為三支,一支到了蔥嶺西,一支到了西州,一支南下到了我大唐邊境——後被我大唐邊軍擊敗,其民融入唐人和其它部族。到西州一帶的回鶻,又有一部到了河西之地。張義潮複興歸義軍,坐擁十一州之地,勢力正盛,遷徙而來的回鶻自然不能在此時做甚麽。後來,歸義軍內部爭權,河西遂陷入大亂,河西的回鶻趁勢占據甘、肅,吐蕃趁勢重占鄯、涼等州。”


    “在我十萬禁軍出征河西之前,西州回鶻勢力日盛,西域許多小國都依附過去,對歸義軍也是虎視眈眈......”


    李永寧恍然,隨即咬牙切齒道:“如此說來,這幫回鶻賊子,當真是狼子野心,犯我大唐天威,攻我大唐邊軍,實為我大唐之敵,理應滅殺!”


    李從璟納罕的看了李永寧一眼,笑道:“你殺氣倒是挺重。不過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歎了口氣,李從璟繼續道:“本朝初,突厥一統漠北,屢犯邊疆,太宗滅之,興起的回鶻臣服大唐,進貢不斷,且襲擾邊境的時候極少。安史之亂時,回鶻助朝廷平亂,亦有功勞——與主動萬裏東來勤王的於闐國不同,回鶻出兵的條件甚為苛刻,可以說是趁火打劫,我大唐和親回鶻,也是自此開始。待到回鶻衰落,被迫遷徙,西州回鶻對我大唐又以‘甥’事之,屢有朝貢。”


    不僅如此,事實上到了宋朝,西州回鶻也對中國朝貢不斷,直至被遼金所攻占。


    “那麽眼下如何?西州回鶻可有歸順之意?”李永寧眨著眼關切的問。


    李從璟饒有深意道:“歸順不歸順,怕是要打過才知道。”


    李永寧露出了然之色,旋即又問:“眼下的西域,除卻西州回鶻,可還有其他大敵?”


    李從璟道:“自郭昕戰死,安西四鎮被破,西域南部便是吐蕃的勢力範圍,西域北部的情況就要複雜些,不過自打回鶻從漠北遷徙,西域北部便是回鶻的勢力範圍,差別隻在於是不是受一個回鶻可汗節製。眼下,西域北部的大敵隻有西州回鶻,天山南北的九姓烏護,也是回鶻人。其他的小國部族,則是不必擔憂。至於西麵蔥嶺一帶......”


    說到這,李從璟的眼神忽然變得深邃而又銳利,“疏勒之西,蔥嶺一帶,則有大敵。”


    “大敵?怎樣的大敵?”李永寧注意到李從璟驟然嚴肅的口吻,覺得很是奇怪,以大唐眼下的國勢,能讓李從璟如此重視的,必然不是尋常大敵,“蔥嶺之西,不也是西遷的回鶻?”


    “時至今日,這支回鶻,已經不是簡單的回鶻了。”李從璟意味深長,忽而話鋒一轉,問李永寧:“你可知昔日的摩尼教?”


    李永寧露出回憶之色,“摩尼教是回鶻信奉的教派,昔年也曾入中國,不過沒有大肆傳播,被朝廷扼製了......也有被佛教排擠的意思。”


    李從璟微微頷首,“回鶻一直信奉摩尼教,但自打王庭被黠戛斯攻破,被迫遷徙離開漠北,其信仰就產生了變化。遷至西州(高昌)的回鶻,因為此地佛教盛行,已經逐漸轉為改信佛教——其實不止西州,整個西域,都是佛教昌盛之地,於闐國不也信奉佛教嗎?敦煌不就是佛教盛行的結晶?但是遷徙到蔥嶺一帶、蔥嶺以西的回鶻,則改信了另一種教派。”


    “甚麽教派?該不會是道教吧?”李永寧笑出聲。


    李從璟無力的看了她一眼,“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李永寧兩眼茫然。


    李從璟神色嚴肅,“不錯,世人也稱之為穆斯林。”


    李永寧仍是滿麵疑惑,“回鶻人換了個教派來信奉,就變得厲害了?”


    李從璟露出忌憚之色,“的確變得厲害了。而且改信此教之後,蔥嶺回鶻——眼下,應該叫喀喇汗王朝,便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他們身後還有人。”


    此時,李從璟想起一些“往事”。


    喀喇汗王朝東侵,遇上“中國守臣”於闐國,雙方爆發了“百年戰爭”。於闐國向北宋求援,北宋無力西顧,隻派遣了一個一百多人的僧人團體,去聊壯聲勢。雙方實力懸殊,喀喇汗王朝曾號召信徒,聚集十多萬大軍,攻打隻有兩三萬戰兵的於闐國,在這種情況下,在李聖天與李從德的帶領下,於闐國卻屢戰屢勝,還曾攻破喀喇汗王朝的都城,殺其可汗——在這場曠日持久,而且浩大殘酷的戰爭中,西州回鶻站在了於闐國一邊。


    “百年戰爭”後期,於闐國被戰爭耗盡國力,終於滅亡,但殘兵殘民,仍舊與喀喇汗王朝東侵勢力鬥爭。


    由此,佛教在西域漸漸消失,伊斯蘭教取代其位置,但後者擴張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教徒轉為以溫和派為主,雖然在西域、河西取得成果,但卻幾乎沒有傳入中原。


    而此時,中原佛教流派禪宗崛起,一改往日大占田宅人丁、與朝廷爭利的做派,其地位便穩固不衰,再沒被朝廷“滅佛”,遂持續發展千年。


    “好了,話至此處,可以收住了。”李從璟站起身,“一言以蔽之,西域之地,吐蕃早已式微,唯回鶻尚且勢大,平定回鶻,即平定西域。”


    ......


    翌日,李從璟在廣賢殿與馮道議事。


    “西域雖然主要隻有回鶻為敵,但安西都護府之外,還有北庭都護府,北庭之北,便是漠北,漠北的黠戛斯,也是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還有喀喇汗王朝,到底以何種態度去應對——蔥嶺以西的地盤,大唐是要還是不要,昔年的大宛都督府,重置或是不重置?”李從璟拋出議題。


    馮道沉穩道:“草原上,東有契丹,西有韃靼,要考慮漠北黠戛斯,先得解決契丹與韃靼。臣以為,隻要解決了契丹與韃靼,黠戛斯便不是問題,自會歸附。”


    “如何會歸附?”李從璟問。


    “昔年,李陵出戰匈奴,力竭被擒,被匈奴封王,治堅昆之地,他與其部將士,與匈奴通婚,遂有後人。黠戛斯者,赤發綠瞳,但也有黑發黑瞳之輩,黑發黑瞳者,自稱李陵後人。而李陵又是李廣後人,所以太宗時,黠戛斯曾入朝貢奉,與皇室‘認親’。中宗亦曾對黠戛斯言,‘爾國與我同宗,非它蕃可比’。武宗時,黠戛斯擊破回鶻王庭,遣使來朝,請求冊封,宰相李德裕擬國書‘賜黠戛斯可汗書’,書中有言‘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宗’,宣宗亦曾冊封黠戛斯可汗為‘英武誠明可汗’。”


    馮道如是說道,“黠戛斯既然主動臣服我大唐,若是我大唐平契丹、韃靼,打通道路,黠戛斯豈有不歸附之理?”


    “竟是這樣!”李從璟恍然,對這段曆史,他還真的不甚明了,如今聽了馮道這句話,他對“民族融合”“漢唐國威”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既是同宗,自當一家,何須多言?”


    馮道也連聲稱是,“陛下雄才大略,我大唐國勢日盛,往後何愁不能再有貞觀、開元之盛?”拍了一陣馬屁,馮道繼續道:“至於喀喇汗王朝,還是等平定了西域之後,再作定論。”


    李從璟點點頭,“如是也好。西域平定後,當複設安西都護府,西域形勢與中原不同,諸國族民成分複雜,貿然設行省收大權不妥,且他們對安西都護府認可度高,自當喜迎安西都護府之統轄,另外,設安西都護府,這對往後的戰事也有利......以安西都護府來作為過渡,至於安西行省之設立,朕打算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來籌備,馮相以為如何?“


    “善莫大焉!”


    ......


    ps:因為當下的政策,曆史文不能涉及太多宗教問題,所以伊斯蘭就點到為止,以後都用喀喇汗王朝來代替,對這段曆史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國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蓬蒿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蓬蒿人並收藏十國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