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依舊是那座大院。
除卻一些分量較輕的官員,潞王李從珂、尚書左丞相劉謀、邢國公朱守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俱都在座,唯獨不見了宣徽使王紀實。
屋中籠罩著一片愁雲。
“宣徽使......可惜了。”最先說話的依然是劉謀,他唉聲歎氣不住搖頭,“昨日見到宣徽使,老夫還與他言談半響,斜陽草樹,一切看似都很尋常。不曾想,午後他就被傳訊,之後就再也沒能出來......”
見眾人隻是垂頭不說話,劉謀又長歎道:“宣徽使忠心為國,操勞半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回卻因為些許財物就身陷囹圇。秦王、李公、任公行事,竟然這般果決無情,宣徽使往日的辛勞,為江山社稷留下的血汗,此時竟是無人體諒半分,實在令人心寒......我大唐朝堂,頓失一位脊梁啊!”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重重冷哼一聲,卻沒有多言。
邢國公朱守殷期期艾艾道;“昨日遇見任公,對方打量了某半響,那眼神可真是讓人渾身不舒服,就跟盯著出入自家宅院的賊人一樣!”說著忿然一拍小案,滿麵怒容,“某戎馬一身,沙場征戰數十載,為晉王、陛下立下無數功勳,他安重誨算甚麽東西,真把某當成是毛賊?”!
“把國公當作毛賊倒不至於,不過現在那三位,看誰不是跟貓見耗子一般?”李從珂語氣複雜。
說到這,李從珂看向康義誠,眼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揶揄之意,“此次王師援楚,怎麽不見侍衛親軍調動一兵一卒?”
康義誠黑著臉道:“大軍征伐,自有陛下拿主意,我等武將隻管執行就是,考慮那麽多作甚!”
李從珂哦了一聲,不再說話,隻是眼中的戲謔之意,怎麽都揮之不去。康義誠心頭惱火,他哪裏不知道,李從珂這是不滿他先前的倨傲之色,當下有心拿石敬對李從珂的評價來羞辱李從珂一番,想了想還是忍住。
說起王師援楚之事,劉謀神色微鬆,“這回王師援楚是趙王領軍,朝廷發殿前軍三萬,地方上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江陵荊南防禦使協同,聲勢可謂浩大。朝廷大興兵戈,糧草征發、軍械補給、人力調集都不可避免有大動作,朝廷六部必將日夜繁忙,各方官員都要多加合力,值此用人之際,想必吏治整頓之事,會暫時擱置。”
朱守殷半分也不樂觀,“此次領軍援楚的可是趙王,咱們那位逢戰必先的秦王,可是安坐洛陽挪都沒打算挪一下,要說朝廷要擱置吏治整頓,某看希望不大。再者,別人不知,潞王應該知曉一些,自秦王平江陵以來,江陵地位日重,境內秘密囤積的糧草、軍械、醫藥,堪稱多不勝數,好似就在為今日作準備一般。這回征戰,又調四鎮藩軍,隻怕江陵物資不足的,也是從各藩鎮調集,朝廷六部除卻兵部,隻怕不會有太大妨礙。”
這番話有道理,但這道理同樣很傷人,一時堂中的人都安靜下來。
半響,康義誠道:“誰也不知道陛下、秦王與那幾位宰相是何心思,這幾位大人物可愈發不按常理動作了,心思難測。”
“趙王是如何說法?”劉謀關切的問。
康義誠冷笑一聲,“與秦王相比,趙王本就沒甚麽功勳,戰功是一個也無,大爭之世,戰功為立足之本,眼下楚地戰事大有可為,趙王焉能不一門心思撲到楚地之戰上去?昨日趙王傳話,讓我等都安生一些,待他援楚功成歸來,有大功在身,說話的分量就不同了,那時再作計較。”
“這......倒是老成之言。”劉謀頷首,“離開了洛陽,便是想有所作為,也是鞭長莫及。”
然而話雖是老成之言,卻也意味著一眾官員,現在指望不上趙王。姑且不說趙王援楚,是否能夠凱旋,在趙王出征的時日裏,眾官員的安危,可就完全看秦王心情了。
“孔循日前來信,急問對策,我等何以回應?”劉謀又問。
康義誠沉吟道:“陛下下詔,孔循多番推脫不肯進京,但此事能拖一時卻不能拖太久......”
朱守殷寒聲道:“王師援楚,這是大事,真把宣武軍逼急了,驕兵鬧事又何妨?值此緊要之際,再聯絡其它藩鎮響應,朝廷還敢真大動幹戈不成?那幾位縱有天大心思,難道還敢鬧得大唐內憂外患一起爆發?”
“有理,有理!”
從大院出來,已是快到黃昏時候,邢國公朱守殷坐進馬車,不緊不慢回府。一路上馬車搖晃,朱守殷在車廂中安坐不語,隻是緊皺的眉頭,彰顯出他心中的不安。
快到府邸的時候,馬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朱守殷坐在馬車中,猶能聽到車外的百姓議論紛紛,言語中提到的內容,讓朱守殷麵色大變,他連忙掀開窗簾伸出脖子向前望去,心頭立即一聲咯噔。
邢國公府邸門前,甲士林立,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進進出出。
朱守殷不等馬車停穩,慌忙跑下馬車來,他的家眷仆役都被甲士丟在門屏前,跪了一地,一個個瑟瑟發抖,間或有人在接受盤問。
有一人,負手站在府門前,望向那張邢國公的牌匾。
夕陽餘暉下,那人的背影偉岸如山巒。
朱守殷剛疾步到那人身旁,就被甲士冷冰冰攔住,他急聲大喊:“秦王殿下!”
那人轉過身來,看到朱守殷,麵無表情的揮揮手,示意甲士放行。
“秦王殿下,這......這是作甚?”朱守殷慌慌張張見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
“邢國公若是再不歸來,孤都要遣人去找了,有人說邢國公畏罪潛逃,但在孤看來,你還不至於丟下家眷不管。”李從璟仍舊保持著看向府邸牌匾的姿勢,沒去看朱守殷一眼,“朱守殷,你不用多言,孤手裏的罪證,足夠你人頭落地。現在,脫掉官袍,孤給你一刻時間,跟家眷交代後事。”
朱守殷僵立當場,這回一王二相三司辦案,對有罪官員多是先行訊問,直接查封府邸的事,這還是頭一遭,朱守殷猝不及防。他也知道,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朱守殷堪稱罪大惡極,而三司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證據。
“殿下,下官......下官要見陛下!”朱守殷顫顫巍巍道。
李從璟看了一眼朱守殷,“直接查封一位國公的府邸,這樣的命令誰能下你還不清楚?朱守殷,你讓陛下很失望。”
說完這句話,李從璟意興闌珊擺擺手,無意再多言,“國公若是不願脫下官袍,你們幫忙。”
刑部官員蘇禹珪帶領甲士應聲而上。
朱守殷倉惶搖頭,“殿下......”他忽然咆哮起來,“殿下不公,陛下不公!某為大唐出生入死,某有大功於國,你們怎能如此待某?!”
蘇禹珪麵若寒霜,“你曾有功於國,國家也給了你相應回報,身為國公,姑且不言要你造福蒼生,便是為守住這份富貴,你也當知律法為何物,既然如今你有罪於國,國家賞罰嚴明,自然要治你的罪!”
......
在得知李從榮要領兵援助楚地時,邊鎬很是驚詫,這個消息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眼見大唐大力整頓吏治,顯然是在為新政做準備,意欲大力深化新政,如今突然發兵楚地,不免讓他犯疑:難道大唐真要內政外戰一起抓?這樣做的險惡之處,難道大唐真的不顧忌?
夜裏進宮,翌日諸事便已議定,詔令隨即下達,這樣的速度著實太快了些。
邊鎬在先前給徐知誥的信中,一直說的是大唐要先著力整頓內部,正因如此,吳國才敢放手與楚王決戰,並且在攻克楚國王都後,展開兵馬去占領楚地全境。值此吳國兵力分散,全麵落子之際,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戰事,頓時讓楚地戰爭局麵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邊鎬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吳國必要調整部署應對,那麽在攻掠楚地城池,與防備南下唐軍之間,不僅涉及到十數萬大軍的調動、各種物資調派,還有戰略戰術的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可想而知這個波動有多大。
每一日,吳國都有無數物資錢財在戰爭中被消耗,而現在,突變的情況讓巨萬錢財物資被平白浪費,而戰略戰術調整下的兵力倉促調動,必然給楚國軍隊以可趁之機,屆時又是無數將士要“含冤而死”,而相應損失的軍械、撫恤需要的錢財,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每每念及於此,邊鎬都感到渾身燥熱。
“先生在想甚麽?”李從榮看著邊鎬好奇的問。
邊鎬道:“出兵倉促,可供準備的光陰不多,在下來不及推演戰局,恐怕在出謀劃策上,會讓殿下失望。”他這話說出來,就有指責李從榮為何沒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圖的意思。
李從榮無奈搖頭,“如今帝國內部大舉動不斷,大唐要對楚地用兵,就必須出奇製勝,力求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內憂外患一起膠著,對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須有的舉措。實際上,這件事並不如表現的這樣倉促,陛下與王兄早就有了謀劃,隻不過他二人連諸位宰相都沒告知,孤王就更無從得知了。”
邊鎬想了想,覺得這話沒毛病。
連自己人都瞞住了,何況對手?
邊鎬放下這茬,轉而問:“殿下出征,何人為副?”
李從榮答道:“符習為副。”
邊鎬點頭,“符習老成持重,倒是合適人選。”
李從榮笑道:“在孤王心裏,先生才是副帥。”
邊鎬垂首,掩蓋神色,心頭謀算萬千,“殿下如此看重,鎬必當盡心竭力。”
在邊鎬垂首的瞬間,李從榮笑意莫名,笑容裏仿佛藏著千軍萬馬。
————————
ps:本書首發於網,特此聲明。在它站看盜版的兄弟,不妨過來收藏一下,投個票甚麽的,會加更的喲!
ps2:感謝即墨烽煙、書友31288975的捧場月票。
依舊是那座大院。
除卻一些分量較輕的官員,潞王李從珂、尚書左丞相劉謀、邢國公朱守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俱都在座,唯獨不見了宣徽使王紀實。
屋中籠罩著一片愁雲。
“宣徽使......可惜了。”最先說話的依然是劉謀,他唉聲歎氣不住搖頭,“昨日見到宣徽使,老夫還與他言談半響,斜陽草樹,一切看似都很尋常。不曾想,午後他就被傳訊,之後就再也沒能出來......”
見眾人隻是垂頭不說話,劉謀又長歎道:“宣徽使忠心為國,操勞半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回卻因為些許財物就身陷囹圇。秦王、李公、任公行事,竟然這般果決無情,宣徽使往日的辛勞,為江山社稷留下的血汗,此時竟是無人體諒半分,實在令人心寒......我大唐朝堂,頓失一位脊梁啊!”
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康義誠重重冷哼一聲,卻沒有多言。
邢國公朱守殷期期艾艾道;“昨日遇見任公,對方打量了某半響,那眼神可真是讓人渾身不舒服,就跟盯著出入自家宅院的賊人一樣!”說著忿然一拍小案,滿麵怒容,“某戎馬一身,沙場征戰數十載,為晉王、陛下立下無數功勳,他安重誨算甚麽東西,真把某當成是毛賊?”!
“把國公當作毛賊倒不至於,不過現在那三位,看誰不是跟貓見耗子一般?”李從珂語氣複雜。
說到這,李從珂看向康義誠,眼神中有一股說不出的揶揄之意,“此次王師援楚,怎麽不見侍衛親軍調動一兵一卒?”
康義誠黑著臉道:“大軍征伐,自有陛下拿主意,我等武將隻管執行就是,考慮那麽多作甚!”
李從珂哦了一聲,不再說話,隻是眼中的戲謔之意,怎麽都揮之不去。康義誠心頭惱火,他哪裏不知道,李從珂這是不滿他先前的倨傲之色,當下有心拿石敬對李從珂的評價來羞辱李從珂一番,想了想還是忍住。
說起王師援楚之事,劉謀神色微鬆,“這回王師援楚是趙王領軍,朝廷發殿前軍三萬,地方上鄧州威勝節度使、襄州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州安遠節度使、江陵荊南防禦使協同,聲勢可謂浩大。朝廷大興兵戈,糧草征發、軍械補給、人力調集都不可避免有大動作,朝廷六部必將日夜繁忙,各方官員都要多加合力,值此用人之際,想必吏治整頓之事,會暫時擱置。”
朱守殷半分也不樂觀,“此次領軍援楚的可是趙王,咱們那位逢戰必先的秦王,可是安坐洛陽挪都沒打算挪一下,要說朝廷要擱置吏治整頓,某看希望不大。再者,別人不知,潞王應該知曉一些,自秦王平江陵以來,江陵地位日重,境內秘密囤積的糧草、軍械、醫藥,堪稱多不勝數,好似就在為今日作準備一般。這回征戰,又調四鎮藩軍,隻怕江陵物資不足的,也是從各藩鎮調集,朝廷六部除卻兵部,隻怕不會有太大妨礙。”
這番話有道理,但這道理同樣很傷人,一時堂中的人都安靜下來。
半響,康義誠道:“誰也不知道陛下、秦王與那幾位宰相是何心思,這幾位大人物可愈發不按常理動作了,心思難測。”
“趙王是如何說法?”劉謀關切的問。
康義誠冷笑一聲,“與秦王相比,趙王本就沒甚麽功勳,戰功是一個也無,大爭之世,戰功為立足之本,眼下楚地戰事大有可為,趙王焉能不一門心思撲到楚地之戰上去?昨日趙王傳話,讓我等都安生一些,待他援楚功成歸來,有大功在身,說話的分量就不同了,那時再作計較。”
“這......倒是老成之言。”劉謀頷首,“離開了洛陽,便是想有所作為,也是鞭長莫及。”
然而話雖是老成之言,卻也意味著一眾官員,現在指望不上趙王。姑且不說趙王援楚,是否能夠凱旋,在趙王出征的時日裏,眾官員的安危,可就完全看秦王心情了。
“孔循日前來信,急問對策,我等何以回應?”劉謀又問。
康義誠沉吟道:“陛下下詔,孔循多番推脫不肯進京,但此事能拖一時卻不能拖太久......”
朱守殷寒聲道:“王師援楚,這是大事,真把宣武軍逼急了,驕兵鬧事又何妨?值此緊要之際,再聯絡其它藩鎮響應,朝廷還敢真大動幹戈不成?那幾位縱有天大心思,難道還敢鬧得大唐內憂外患一起爆發?”
“有理,有理!”
從大院出來,已是快到黃昏時候,邢國公朱守殷坐進馬車,不緊不慢回府。一路上馬車搖晃,朱守殷在車廂中安坐不語,隻是緊皺的眉頭,彰顯出他心中的不安。
快到府邸的時候,馬車的速度明顯慢下來,朱守殷坐在馬車中,猶能聽到車外的百姓議論紛紛,言語中提到的內容,讓朱守殷麵色大變,他連忙掀開窗簾伸出脖子向前望去,心頭立即一聲咯噔。
邢國公府邸門前,甲士林立,刑部、大理寺的官員進進出出。
朱守殷不等馬車停穩,慌忙跑下馬車來,他的家眷仆役都被甲士丟在門屏前,跪了一地,一個個瑟瑟發抖,間或有人在接受盤問。
有一人,負手站在府門前,望向那張邢國公的牌匾。
夕陽餘暉下,那人的背影偉岸如山巒。
朱守殷剛疾步到那人身旁,就被甲士冷冰冰攔住,他急聲大喊:“秦王殿下!”
那人轉過身來,看到朱守殷,麵無表情的揮揮手,示意甲士放行。
“秦王殿下,這......這是作甚?”朱守殷慌慌張張見禮,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
“邢國公若是再不歸來,孤都要遣人去找了,有人說邢國公畏罪潛逃,但在孤看來,你還不至於丟下家眷不管。”李從璟仍舊保持著看向府邸牌匾的姿勢,沒去看朱守殷一眼,“朱守殷,你不用多言,孤手裏的罪證,足夠你人頭落地。現在,脫掉官袍,孤給你一刻時間,跟家眷交代後事。”
朱守殷僵立當場,這回一王二相三司辦案,對有罪官員多是先行訊問,直接查封府邸的事,這還是頭一遭,朱守殷猝不及防。他也知道,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說明朱守殷堪稱罪大惡極,而三司已經掌握了足夠多的證據。
“殿下,下官......下官要見陛下!”朱守殷顫顫巍巍道。
李從璟看了一眼朱守殷,“直接查封一位國公的府邸,這樣的命令誰能下你還不清楚?朱守殷,你讓陛下很失望。”
說完這句話,李從璟意興闌珊擺擺手,無意再多言,“國公若是不願脫下官袍,你們幫忙。”
刑部官員蘇禹珪帶領甲士應聲而上。
朱守殷倉惶搖頭,“殿下......”他忽然咆哮起來,“殿下不公,陛下不公!某為大唐出生入死,某有大功於國,你們怎能如此待某?!”
蘇禹珪麵若寒霜,“你曾有功於國,國家也給了你相應回報,身為國公,姑且不言要你造福蒼生,便是為守住這份富貴,你也當知律法為何物,既然如今你有罪於國,國家賞罰嚴明,自然要治你的罪!”
......
在得知李從榮要領兵援助楚地時,邊鎬很是驚詫,這個消息出乎他的意料。
原本眼見大唐大力整頓吏治,顯然是在為新政做準備,意欲大力深化新政,如今突然發兵楚地,不免讓他犯疑:難道大唐真要內政外戰一起抓?這樣做的險惡之處,難道大唐真的不顧忌?
夜裏進宮,翌日諸事便已議定,詔令隨即下達,這樣的速度著實太快了些。
邊鎬在先前給徐知誥的信中,一直說的是大唐要先著力整頓內部,正因如此,吳國才敢放手與楚王決戰,並且在攻克楚國王都後,展開兵馬去占領楚地全境。值此吳國兵力分散,全麵落子之際,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戰事,頓時讓楚地戰爭局麵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邊鎬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吳國必要調整部署應對,那麽在攻掠楚地城池,與防備南下唐軍之間,不僅涉及到十數萬大軍的調動、各種物資調派,還有戰略戰術的改變,牽一發而動全身,可想而知這個波動有多大。
每一日,吳國都有無數物資錢財在戰爭中被消耗,而現在,突變的情況讓巨萬錢財物資被平白浪費,而戰略戰術調整下的兵力倉促調動,必然給楚國軍隊以可趁之機,屆時又是無數將士要“含冤而死”,而相應損失的軍械、撫恤需要的錢財,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每每念及於此,邊鎬都感到渾身燥熱。
“先生在想甚麽?”李從榮看著邊鎬好奇的問。
邊鎬道:“出兵倉促,可供準備的光陰不多,在下來不及推演戰局,恐怕在出謀劃策上,會讓殿下失望。”他這話說出來,就有指責李從榮為何沒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圖的意思。
李從榮無奈搖頭,“如今帝國內部大舉動不斷,大唐要對楚地用兵,就必須出奇製勝,力求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內憂外患一起膠著,對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須有的舉措。實際上,這件事並不如表現的這樣倉促,陛下與王兄早就有了謀劃,隻不過他二人連諸位宰相都沒告知,孤王就更無從得知了。”
邊鎬想了想,覺得這話沒毛病。
連自己人都瞞住了,何況對手?
邊鎬放下這茬,轉而問:“殿下出征,何人為副?”
李從榮答道:“符習為副。”
邊鎬點頭,“符習老成持重,倒是合適人選。”
李從榮笑道:“在孤王心裏,先生才是副帥。”
邊鎬垂首,掩蓋神色,心頭謀算萬千,“殿下如此看重,鎬必當盡心竭力。”
在邊鎬垂首的瞬間,李從榮笑意莫名,笑容裏仿佛藏著千軍萬馬。
————————
ps:本書首發於網,特此聲明。在它站看盜版的兄弟,不妨過來收藏一下,投個票甚麽的,會加更的喲!
ps2:感謝即墨烽煙、書友31288975的捧場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