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席話是衝著公司董事的隨船人員、國內的官方人員和軍方的人說的。說這些話的基礎是至今為止所做的一切都取得了一些現在看來十分不錯的效果,以及之前許諾的許多今後的利益換來的。


    這些人在船上,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為了製約陳健的,畢竟陳健在國內的許多行為屬於某種程度上的異己分子。


    如果這支艦隊是屬於陳健私人的,包括那些士兵都是雇傭的軍事雇工,一切都好說。如果這支艦隊是如那些人斥責陳健所說的黨產,出航的人價值觀基本接近,那也好說。


    然而船上的人五花八門,想要做事就必須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尤其是一些涉及到根本的大事,否則很難做成。


    如果此時國內組織的成員、金錢和支援的工匠已經到達,陳健自然不需要在望北城建設的問題上看這些人的臉色,隻需要在外交事務上給出解釋就行。


    可現在返回國內開辟太平洋航線和支援這邊的船剛剛起航不久,陳健不得不借助這些根本不是自己同路人的力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先穩住這裏的形式,借助自己在這裏可能逗留的最後一年,將這裏的基礎定下來以為今後。


    這一切可利用的基礎,就是這些人對陳健的信任。


    至於信任,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過很多事情的積累之後水到渠成的。


    在起航之前,陳健最多也就是個有些名聲的人物,很多船上的人聽過他的名字卻和他接觸並不太深,尤其是一些官方派出的人。


    但現在,經過這兩年的航行和從天涯海角時就做的種種解釋和預判,終於讓這些人有了信任的可能。


    這席話後,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的是軍方的人。


    本身陳健和陸軍那些人的關係就不錯,有給出了不少的利益,對士兵的收益也還算慷慨,更別提這些軍官。


    燧發槍也是陳健提供給軍隊的一次改良,經過琉球之戰的檢驗證明了實戰的效果,可喜可歎的傷亡比讓隨船的軍方的人選擇了對陳健的無條件信任。


    雖然戰役不是陳健指揮的,但是出兵的時機選擇的恰到好處,而在戰場上陳健的表現讓讓這些軍人確信這不是一個慫貨而是一個相當標準的軍官的心理素質,贏得了這些人的尊重。


    利益可以收獲軍官的支持,但卻不會收獲一些軍官的尊重,軍官的價值觀中尊重也是心靈天平上很重要的東西。


    因此在這三種情況下,隨船的軍官們給出了最早的明確的支持。


    這個頭一被牽起來,剩下的也就水到渠成。權利這東西是需要負責的,既然陳健說了將來有什麽問題由他個人向議事會解釋,軍方的人也表示了支持,剩餘的人也就順水推舟。


    至於黨內的意見,依舊是原本的形式要經過討論。但討論的基礎是三觀相近,否則討論所有事都會變成三觀之間的爭執,這個問題在內部反而不是問題,也有討論的基礎。


    定下來了這件事,整個望北城和艦隊的重心都放在了這一次福建的水災之中。


    人並不缺,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軍隊留下五百人維持望北城的秩序,同時幫著鎮壓可能的移民暴亂。剩下的人則乘坐四艘戰艦在海峽和琉球一帶巡航,防止出現倭寇的襲擾,導致水師那邊有所動作。


    黨內一批在數年前的運河工程和礦工請願活動中,經過了實踐鍛煉的組織術人才,負責移民的安置。從運河工程開始的時候陳健就刻意派人去那裏進行過鍛煉,選出的都是在兩次活動中表現優秀的。


    婦女部的人組織望北城的女人製作一些方便攜帶的食物;林曦、蘭琪和船醫組織起了防疫工作,這也是駕輕熟就的事,並非第一次。


    先是一艘船先行前往福州,通報了琉球貢使朝貢的事,提議因為水災的原因暫時讓琉球的貢使暫緩北上的時間,同時希望平價提供一部分的稻米作為接濟災民所用。


    福建的民政官員正為水災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具體的損失還沒出來,但是整個福建普降大雨,不止是一縣一府的問題。


    五年之內兩次大地震,四次台風,兩次海嘯,一次白蓮教起義、一次民變、三次大洪水,已經將福建底層積累的那點家當全都榨幹了,蠲免的旨意遲遲未下,流民四起,這一次處理不好白蓮教又會借機起事。


    這一次暴雨一連十餘天,太陽就沒出來過,上遊的一些山區洪水蔓延,河流倒灌,據一些送來的奏報來看,單單是一個建寧在戶口上的損失就至少七萬。也就是說一個縣至少有七萬的家庭徹底完蛋,或是逃荒或是被洪水淹死,總之就這樣消失在了統計之中。


    這還隻是預計。


    至於泉州、福州之類的沿海城市,損失也是不小,而且因為城市太大,糧食已經成為一種商品,還要麵臨糧價暴漲的問題。


    福建缺糧,海外不缺糧,但是糧食在正常情況下的利潤不高,所以海商不運糧,除非是政策支持或是強製要求。


    陳健派來的這艘船可謂是雪中送炭,雖然送來的糧食不多,但卻是獨一份。攜著琉球之戰的好名聲,又狠狠地靠著從琉球運來的三船稻米取得了一些福州官員的認可。


    隻是這三艘船的稻米實在是九牛一毛,象征性大於現實。好在陳健派去的人又和福建的官員商量可以暫時借貸這邊的一些稻米,隻要打個欠條,將來若是福建獲得了蠲免稅費的機會,可以用截留的稅費平價補償。


    這倒真是個好機會,官員們既可以從中摟一筆,又能博得一些好名聲。如今截留稅費這樣的事也不是沒發生過了,漕運總督為了修河據說也幹過截留稅款的事。再者,這錢理論上是可以無限期拖延下去的,反正人走官位留,這些借貸的償還也隻能找官位而不是找個人。


    那欠條上蓋的是官印而不是私印,實則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賄賂。


    當然,走私的高價稻米也照樣進行,不會有人閑著沒事幹出海的時候購買稻米的,陳健派去走私的這批稻米來的正是時候。借助消息傳播的時間差賺了一筆,也讓不少的福建本地的豪商吃肥了,那些和陳健關係密切的官員們也狠狠地賺了一些。


    與高采和前任總兵的關係密切,沿海的一些守衛的官兵或是水師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時候真遇到了便送些賄賂,大家都好看。


    福州官麵上的事,隻不過是為了今後立足,而真正需要的那些勞動力則在江的上遊。


    那裏是重災區,大部分的貧民底層除了一條命之外什麽都沒有了,隻要有一絲活下來的希望,這些人絕不會放棄渡海求生的機會。


    圍繞著這個中心,一場人口轉移行動悄然開始。


    一些沿海的漁船在水災開始後不久,就聽到了一個傳言。說是大海對岸的那些人都信佛,心善無比,見不得死這麽多人。所以若是有因為水災逃難的,這些小船若是可以將他們送到淡水,會按人頭給予一些謝禮。


    謝禮當然是白銀,雖然價格不高,但是擋不住人多。加上水師那邊也打過了招呼,送去了一些賄賂;陳健又派了幾艘戰艦沿著琉球一帶巡航倭寇暫時也不可能到這邊來;琉球之戰剛剛打完,腦袋清醒的倭寇也都收斂了許多。沿路也沒有什麽問題。


    一些漁民是自發的,另一些大手筆的,則幹起了人口販子的買賣。反正災民有的是,便說去了那邊就有能活下來,騙了不少的人。


    為了賺這筆錢,一些船都經過了改裝,裏麵裝的人一點不比黑奴貿易的奴隸船少,稍微遇到風浪就要死上一批,加上水災之後疫病橫行,短短一個月時間海峽之間也成了一條白骨之路。


    海峽那邊卻很大方,船一到,立刻點數人頭按照活人的數量算錢,從不短缺。有時候白銀不夠也會用硫磺、玻璃、棉布之類的東西抵賬。


    這種事地方官們也都管得不嚴,若是平時少了這麽多戶口就難說,可這一次大災,少的這些戶口隻需要寫一個被水災淹死導致戶口減少了多少數量就行。而且畢竟也是求活,算是做了件善事,也好過在自己管轄的地方鬧出民變或是白蓮教起義、搶砸大戶之類的事。


    從泉州地震後陳健開始營建望北城,台灣總算是迎來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潮,大量沿海的災民流民被這種類似奴隸貿易的方式運到了望北城,如同貨物一樣清點數量,再如同貨物一樣安排進不同的小社區內進行疫病的觀察。


    每天都有大量的死人在岸邊焚燒,火光衝天臭不可聞。


    但一樣的,每天也有一些原本必死的人活了下來,失去親人的痛苦他們已經麻木,隻想著每天的一碗粥,盡量讓自己活下去。


    這些人大多來在沿海地區,而在稍微深入內陸的江的上遊重災區,則是采用了另一種不同的形式。


    利用水災後的混亂局麵和在福州賄賂的優勢,每天都有幾艘船悄悄來到了江的上遊。


    船上載滿了一些炒米或是炒熟的地瓜粉,都是些可以活命的食物。


    船上還有一些人。


    有從望北城遴選出的閩南話的本地人;也有數年前在共和國那邊經曆過運河工程、礦工組織等成長起來的一批訓練和實踐過組織術的人。


    數年前的運河和礦場請願兩次行動,培訓出的這些人有理論也有實踐經驗,組織個數百人的轉移不成問題,若沒有之前那些事端的經驗積累,還真是很難找到適合的人手來做這件事。


    一些謠言、一些活動,在北部上遊山區災民集中的地方悄悄傳播和進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