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孫元化帶著書又一次來到徐光啟的書房,此時徐光啟正在翻閱一本用切音注音的字典類的工具書。


    見孫元化到來,叫人上了茶,問道:“可有所得?”


    孫元化搖頭道:“恩師,弟子回去看了十日,還是不知道恩師的意思。以我看來,其中記載了十餘仗,除此之外每一仗都比這一仗精彩。學生愚鈍,實在不知道先生要說什麽。”


    徐光啟叫他坐下,問道:“初陽以為自己若為共和國之將,可能打勝這一仗?”


    見孫元化不答,徐光啟笑道:“但說無妨。也不妨告訴你,我剛看的時候,也覺得自己若是為將,不但也能戰而勝之,而且還能大勝。”


    “弟子驕狂,其實也是這樣想的。”


    “哈哈哈哈……”


    徐光啟笑了幾聲,卻沒有責備或是嘲弄的意思,歎息道:“這才是我讓你看的原因。便按這書中所載,此將犯了三處錯。對方的將領縱然無孫吳之謀李廉之計,卻也不是庸才。”


    孫元化點點頭,這一點他倒是極為讚同,那個敗軍之將把握戰場時機的眼光獨到,可以說能抓住的機會都抓住了。


    “初陽啊,這才是可怕之處、可看之處、可歎之處啊。為什麽機會都抓住了,但卻輸了?而這邊明明錯失了幾次機會,卻偏偏能打勝?書中說了,那共和之國輸得起,而對方輸不起,所以這一仗不需要大勝隻需要慘勝,對方就再無扭轉之力。”


    說完翻開書中一處,指著幾行字道:“短短一席話,就說左翼前出太遠,以致被對方騎兵襲擾。可是左翼這群步兵立刻結陣,以火繩槍在死角,長矛密集結陣,大炮轟擊。對方的將領雖然抓住了機會,也敏銳地派出了騎兵,可就是衝不破這群步兵的軍陣,硬撐到了己方的騎兵來援……真難道還不可怕可讀可歎嗎?”


    徐光啟又道:“書上說,這就像是個孩童與大人廝打,這大人蠢笨,不習武藝,破綻跌出。孩子每次都能抓住機會,次次出手也都抓住了機會,可是有什麽用呢?若是左翼被騎兵衝垮,全軍危在旦夕,這個道理說都知道。這人不善奇謀,但善治軍,所以這一戰之後也被稱作番邦名將,就在於此。為什麽?因為對方沒有衝垮他的左翼,所以奇謀在這裏毫無用處。”


    孫元化疑惑道:“恩師,弟子嚐聽人說,有國大事無如治民、用兵。以正治民,以奇用兵;正處常而奇處變,處常易而處變難。這為將之道,第一要務難道不是臨機處變?”


    “奇可輔正,不可謀正。初陽啊,你素好奇謀,諸生之中以你最喜歡軍陣之事。所以我才讓你看看這本書。夫子言,因材施教,正是這個意思。萬萬不要誤入歧途。”


    說完又翻到前麵幾頁道:“你看看這名將領,都做了些什麽事?修棱堡、練兵、鑽研幾何炮學、調運糧草,不好奇謀,可就是靠這幾樣,就成了名將。之前我問你,如果讓你領兵,你也覺得你能做得更好,可這個前提是此人練兵有道。按那些人所說:因為這個人練兵導致了士兵堅韌,所以你上你也行。可若是沒有此人練兵,你以為麵對左翼被騎兵衝擊的情況,還能堅守嗎?”


    “所以,此戰之功,首在治國。國富民強、士卒用命,所以如他們所言,輸得起,而對方輸不起。其次,便在治軍,即便換將依舊可勝,即便此將不善奇謀仍舊可以不敗。最後,才在臨機應變。這叫以勢壓人,無可奈何。”


    孫元化思考半天,恍然道:“當年漢高封侯,以酇侯為首曹參居次。淮陰侯轉戰齊趙,屢收敗軍數月便可再戰而成強軍……這相隔萬裏,道理竟是一樣的?”


    “是啊,這也正是我最近苦惱的地方。那些人說,天地之間自有道理,這道理不可能在我大明適用,在他們那就不適用。如果在大明適用、在倭國適用、在佛郎機適用,到了他們那一樣適用,那麽就可以歸納總結出道理,甚至可以說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徐光啟歎道:“他們說,別的不知道,但有兩樣卻是可以確定的。一是算數幾何,二是科學。我翻看他們贈我的書籍,自始至終貫穿其中,越看越是折服越看越是心驚。”


    “初始,我以為他們入了魔,凡是都要求個因為所以,哪怕是最簡單的事也要求個因為所以。可後來與他們交流的越多,才明白正是這種凡是都要求個因為所以的入魔一般的心態,才讓他們有此成就。初陽,你可曾想過為何桃李會落在地上而不是飛到空中?”


    孫元化搖頭道:“不曾想過。這是天地之理,難道還需要想嗎?”


    “可是這些人就想了,而且給出了因為所以的解釋。然後靠著這種解釋,據說他們國內修訂了大炮的施放之法,還算出了彗星降臨之類的奇事。我也曾這麽想過,這是天地之理,哪裏需要去想?可他們卻說因為所以才是天地之理,而我所說的天地之理隻是一種描述。就如同……施肥可以讓莊稼長得好,可為什麽施肥會讓莊稼長得好?為什麽種豆之後再種麥,可以豐產?”


    孫元化跟著長歎一聲,又問道:“可這些東西,他們又是怎麽知道的呢?”


    徐光啟拿起一本名為《歸納與演繹》的書本道:“無非是求同、差異、共變、剩餘……”


    他又指著那些被當成禮物的書籍道:“這些書任何一本都可以日日觀摩,但在我看來,若是分出輕重……第一當屬《算數與幾何》,第二便是《歸納與演繹》,剩餘之書居於這兩者之後。前者是道,後者為術。”


    看了一眼孫元化,徐光啟遞過去這兩本書道:“初陽,你既然喜好這些東西,切記,先學道,後學術。道可衍術,術可推道,隻是衍術易而推道難。”


    “弟子記下了。”


    “那些人臨走之前,曾讓我推薦幾人去福建學這些科學之法。初陽,你可願意學這些東西?”


    孫元化幾乎沒有考慮,點頭道:“弟子願意。”


    “既然如此,我有幾句話要告訴你,你需要記住了。”


    “是。”


    “若以科學算數而論,分道術。若以治國而論,亦分道術。我們與他們道不同,可術卻是通用的,這一點他們也沒有反駁。我們以儒學為體,不可變更,這是治國之正道。記住,儒學為體,科學為用,補益王化方為正途。”


    孫元化奇道:“恩師,那他們的治國之道又是什麽?他們既不信聖人之言,又無佛法相救,且無耶教之義……弟子有些好奇。”


    “不過是以利誘之,不可學。義利之辯,聖人已裁。我也隻是聽他們隻言片語,雖然說是行禪讓之事,不過是利益之爭。再多的,我就不清楚了,也或許我也想不通。他們說起叫人去學科學的時候,也告訴我儒學為體科學為用,可我當時依舊猶豫不決。”


    “恩師,為何猶豫?恩師不也是篤信天主嗎?”


    “大大不同。天主教徒,蹤跡心事一無可疑,光明磊落,實皆聖賢之徒。教眾修身以事天主。聽聞咱們中國也有聖賢之教,也是修身事天的,所以理相均合。於是不遠萬裏,履危蹈險,就是為了人人為善,印證天主愛人。”


    徐光啟哀聲又道:“天主信徒,以昭事上帝為宗本,以保救身靈為切要,以忠孝慈愛為功夫,以遷善改過為入門,以懺悔滌除為進修,以升天之福為善之榮賞,以地獄永殃為惡之苦報。為的就是讓人為善為真、除惡必盡,教化眾人,正與儒學相輔,補住教化道德。儒近天主,天主輔儒,兩道暗合,所以我們可以信奉天主,這是有益教化的好事,大補於世教聖人之言。”


    “若人人信奉天主,則天下安矣。若人人遵守聖人之言,則天下定矣。互補互足,我為何要怕?”


    “可那些人呢?相信人死之後物質不滅,俱為螻蟻之食,無所畏懼,無所敬畏,無所信仰。所信奉者,不過是生前之利,身後之名。如此一來,若是人人如此,天下必然大亂!無所畏懼,自然無可勸告,這怎麽能行?”


    “若是愚婦野民,你和他們說行善可入天堂、為惡便墮地獄,他們豈不遷善改惡?若人人為善,這天下怎麽能不安定?可他們那些人無所畏懼,無所敬畏,若是人人如此,又有多少罪惡之事?”


    “我也問過他們,他們果然教化不足。少壯淫樂、商人愛錢、為官言利,當真是唯利是圖,墮落敗壞。為何會如此?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敬畏之心,沒有聖人教化,享樂之風盛行,為蠅頭小利不惜殺人放火……”


    說到這,他又拿出一本書,名為《閩郡礦工請願運動始末》道:“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他們送來的書顯然都是精心挑選過的,雖然不多卻可以蠡測到他們的方方麵麵。先不說聚眾騷亂之事,就說因何騷亂?還不是因為沒有聖人教化、沒有天主之義,讓那些礦主肆意妄為,吸血食肉。為何做的如此肮髒?因為他們隻言利,而不言義!無所畏懼,不怕地獄輪回之苦,不讀聖人之語,不懂仁義之心,所以血腥殘暴與禽獸無異。”


    孫元化偷眼看了一下那本書中隨意的一頁,隻看到上麵寫著:“共和國是國人的國,生存權是國人的基本權利,假如生存都難以保證的時候……”


    光影一閃,便翻了過去,隻是這麽一瞥已經被嚇了一跳,心中狂亂無比。


    於是連忙點頭道:“弟子記下了。儒學為體,科學為用。他們有他們的道,我們有我們的道,各不相擾。學術而不學道。而科學又有道術之分,這又另說,與算學科學,先學道後學術。弟子謹記。”


    …………


    月餘之後,以孫元化為首,好科學算數之上海、嘉定等地的年輕才俊,一共十二人,南下前往福建,以學這些夷術。


    臨行之前,徐光啟再三叮囑,不可忘卻王化之道,眾人一一答允。便拿了讚助的銀錢,乘船南下。


    十二隻是巧合,恰好有這些人要去,或是喜歡這些學問,或是無心科舉,或是被那些望遠鏡、照片之類的事物吸引……


    走後不久,徐光啟忽然心悸不安,卻不知為何悸動南安,當夜讀《聖經》,隨意翻到一段,忽有所感。


    馬可福音,第十四章:他們坐席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他們就憂愁起來、一個一個的問他說、是我麽。耶穌對他們說、是十二個門徒中同我蘸手在盤子裏的那個人……


    或是巧合,或是讖語,徐光啟大為不安,合經禱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