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一旦開扯,陳健很清楚自己那兩把刷子,隻好避重就輕。


    “咱們今天不考慮物質到底是什麽,也不談到底是存在才被感知,還是被感知因而存在的問題,更不談人的靈魂與意識,隻談最基礎的和人無關的物質。”


    “在某種意義上講……當然,或許我說的不對……隻是說從某種意義上,物質是萬物的第一屬性。首先有了物質,然後才有了其餘的種種。”


    “但就物質本身來講,物質本身也是擁有固有屬性的。比如我說的慣性、比如剛才定義的質量,這是物質本身所固有的。”


    剛剛涉及到這個問題,反對的聲音就已經出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觀,如今沒有任何一種成為主流或是官方的意識形態。沒有神,也沒有主義。


    看似一句很簡單的物質是第一性,即便陳健已經故意繞開了很多問題,但涉及到這個根本還是出現了太多的反對聲。


    之前幾天,從水銀、大氣壓再到往複式蒸汽機的模型以及坐標係解析幾何。這些都沒有涉及到根本,所以這些人既新奇又興奮,同時又很愉快地接受了這一切。


    可現在不得不涉及到哲學的時候,雙方也就必然會出現分歧,而這種分歧恰恰是陳健所不具備壓倒性優勢反駁的層麵。


    好在第一個疑問並非是出於哲學,而僅僅是出於物質固有屬性這個概念。


    一人從人群中站出,行禮之後問道:“陳健,那速度是不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呢?”


    陳健搖頭道:“速度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如果世界上隻存在一個物體,那麽速度就沒有意義,所以這不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假設一片虛空沒有任何參照,你又怎麽知道你是不是再往前走呢?”


    “可以綁一根繩子。”


    “所以這根繩子決定了不是隻有一個物體,而是兩個物體。在這種情況下,你又怎麽知道你是往前走了還是繩子往後退了呢?”


    陳健又道:“再比如,你現在站在這裏,對我們來說你一動不動,可是相對與太陽來說你動沒動呢?顯然你在動,但是你相對於我沒有動。”


    那人也搖頭道:“如你所言,如果隻有一個物質,那麽你又怎麽知道這個物質是否有質量呢?除非有第二個人出現來測量才對。”


    “這個和速度不同。物質就在那,難道你閉上眼睛就沒有了嗎?現在,我閉上眼睛,你還在,對吧?你走沒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肯定還有質量,肯定也有慣性,跑的飛快如果絆倒會向前跌而不是向後倒。也就是說,慣性和質量,是不用相對而絕對存在的。”


    “那石子和飛行的石子有什麽不同?”


    “飛行的石子,首先是石子,然後才是飛行的石子。”


    “那麽飛行的石子擁有速度,是不是也同樣擁有你說的慣性?慣性到底是什麽?你說速度不是慣性,那麽慣性卻體現在速度上,對嗎?”


    陳健被這個問題問的迷糊,撓撓頭道:“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馬,必然有色,然後才有黑白花黃。色像是是慣性,黑白花黃像是速度。世界上有沒有顏色的馬嗎?沒有顏色就沒有馬,馬必然有顏色。”


    “如果是這樣,靜止的石子又是什麽顏色的?”


    “靜止的石子,相對來說速度是零。你說它有速度也對,說他沒速度也對,關鍵在於你認為零是有意義的還是無意義的。石子的慣性體現在不受力的瞬間。這個瞬間它是靜止的,那它就靜止;如果它每刹那飛三十步,那它就會保持每刹那三十步。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速度又是什麽?”


    “速度有兩個要素。方向和數量。速度必然有方向,必然有數量。所以一塊靜止的石子,你說它速度為零,意思是東南西北上下左右三百六十個周天的任何方向它的速度都是零。”


    “世上有隻有數量沒有方向的速度嗎?”


    “沒有。”


    “盤古開天之時,萬物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


    “不知。開天之後方有世界,開天之前沒有世界。開天之後,方有萬物,方有慣性。相對來說,有的運動,有的靜止,除非受到額外的力才發生改變,如果假設沒有絲毫的力出現,那麽萬物會趨於開天瞬間的模樣。”


    “開天瞬間,是動是靜?”


    “不變的動,就是靜。假使一塊石子不受任何外力向前飛,那麽由於慣性,我們可以知道它在任何時間的位置。這是一種靜,一種隻有物質本身屬性的靜。”


    “若石子在空中飛行,將時間無限分割,分割到無限小,在這個無限小的時間中石子並沒有向前移動。那麽可以看做這個石子此時——此無限小之時——速度為零。零乘以無限大,是零嗎?”


    問出了這個問題,一幹人都笑了起來,看得出這或許是個玩笑,也或許是因為陳健忽然解答了這麽多問題,這個提問者或是真心希望陳健能夠解答。


    陳健也笑了,無奈道:“我要是能解答這個問題,早就登上賢人祠,拾起數百年無人敢拾的大祭司之杖了。這個問題我不能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我不懂。誰敢回答這個問題?”


    看了一圈,眾人都在大笑,沒有人想去回答。


    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數百年已經瘋了幾個了,前車之鑒下,尚且沒有瘋掉的人隻能有意識地忽略掉這個問題。


    有幾個人也暗暗鬆了口氣,短短幾句話陳健已經回答了兩個不知。


    不知開天之前、不知絕對時間停止下的動與靜,這也就證明這個人至少此時是沒有野心妄想要獲取那個所有人都豔羨到瘋狂卻又不敢觸及的榮譽——無所不知,解釋整個世界。


    新的問題被解釋,也同樣造就了更新的問題,而這個更新的問題被解決之後或許還有更多的問題。


    那個提問的人略微有些失望於這個問題仍舊沒有答案,卻還是很鄭重地給陳健行禮以示感謝,陳健回禮之後自嘲道:“這就像是講故事,講故事之前總有給出故事的背景。如今背景總算講完了,總算能從這個背景繼續講下去了。我說了,這隻是一種大膽的假設,一種可能。包括咱們已經知道的一切,或許都有另一種解釋,但是這一切的解釋在沒有解釋完世界之前都隻是一種假設甚至難以證明,隻是看這種假設能否被證明或者說能否被證偽。”


    “如果有一天,有個人站出來說,人之所以餓死不是因為沒吃東西,而是因為別的,比如是因為海裏某處刮過一陣旋風,所以有個人餓死了……隻要他能證明,那麽我們也可以接受嘛。”


    這一次總算博來了眾人善意的笑聲,一些更為古怪的比如問問陳健時間是不是一種物質之類的想法都停下來。很顯然陳健已經繳械投降,不需要追到窮途末路,也或許還有些人希望知道力與質量的關係。


    陳健終於可以回身,畫出了小球在斜麵上的受力分析。有了數百年簡易邏輯的思考和坐標係、力與反作用力、質量、慣性、吸引力存在卻不知為何物的基礎,這個受力分析還是可以被認同的。


    “諸位,咱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一斤鐵,受到的假設存在的那種對萬物的吸引力是彈簧這麽長的力量,那麽兩斤鐵就是兩倍、三斤鐵就是三倍。也就是說,任一質量的物體所受到的這個吸引力,是和質量有關,並且每一個微小的質量所受的微小的力是相同的,用簡單的疊加法之後用宏觀的、可觀察到的讀數反饋給我們。”


    “那麽,之前所說的加速度,是和受到的總體的力有關、同時又和總體的質量有關,那麽也就是隻和總體的力與總體的質量相除的一個係數有關。我們可以把這個力,稱之為某種力,這種力的定義是對甲這個質量的物體產生乙這麽多的力,並且是而且隻是和質量有關。”


    “眾所周知,一斤之數本就是當年姬夏的胞妹吃一頓肉的數量,以此度量。那麽這個力,咱們也可以定下來一個規矩,以方便日後說起來方便。說起力,大家說最先想到的動物是什麽?”


    這一次答案五花八門,但還是最常見的耕地的牛被人說了出來。這個族群是個農耕民族,牛並非是他們所見過的最有力氣的動物,但卻是能夠在說起有勁兒這個概念時候第一個想到的——至於老虎大象,連特麽幹農活都不會,自然卑賤。


    “那就好嘛,咱們就定下這一牛,就是一斤的物質所受到的、假設存在的對萬物的吸力的大小。那麽又由剛才得知,力是賦予物體一個加速度的東西,那麽咱們現在來算一下這一牛的力,可以讓物體在一滴水的時間內增加多少速度呢?”


    “這是個簡單的勾股算法,隻是測量的不準,日後可以再測。咱們先大致地算出來,然後立起任意的角度,看看這個算法是不是差不多。沒辦法,我是想要求人做出最精妙的鍾表,可惜做不出啊。這漏壺計時器也是花了數百個銀幣做出來的,每個時辰正好能夠落下三千六百滴,咱們就定義這一滴的時間。”


    秒者,秋禾之一芒,這個世界是沒有這個字的,但卻選出來另一個字代替,隻是這個秒相對於另一個秒,其實是兩秒。


    完成了最基本的定義,剩下的問題也就簡單多了。一個受力分析加勾股定理,很容易算出來一個答案。


    最終得到的答案是一牛的力可以讓一斤的物體,在一秒內增加四步的加速度。


    受製於摩擦力和測量水平,這個水平尚可接受。換算成陳健熟悉的熟知的結果是八米每二次方秒,相對於九點八差了五分之一,但卻可以接受。


    完成了最難的定義和哲學概念,剩下的事反倒是順理成章,再不需要這樣麻煩地去解釋、去定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