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夏國在新華城對東夷磨刀霍霍咄咄逼人,是因為到華曆四十一年末,情勢看起來已經十分明朗了。
草河一代,三城聯軍擊破西戎,確保了後方的安穩。
衛河采納了陳健的建議,在擊破西戎後在那裏築城防守,任用弟弟作為那裏的郡守,將衛城中一部分人遷徙到新城當中。打散了大量的西戎聚落,遷徙到新城附近,征收賦稅。
劇烈抵抗的抓為奴隸,抵抗不劇烈的則視為野人,分化統治。既滿足了軍功貴族的要求,又將那些人口轉化為城邑的力量,減少了全都作為奴隸狀態下的反抗。
娥城經過一係列的內部鬥爭和萑等陳健扔去準備造反的奴隸的最後一波大規模反抗,不再有大規模的奴隸製度,取而代之的是將奴隸看做附庸的人而非可以隨便屠戮的畜生,催生出一大批可以脫產的士兵和新階層:他們的子女可以進入學堂學習,那些附庸的家奴幫著耕種、跟隨出征等。
大部分自耕農則因為有牤這個故意扶植的樣板的緣故,期待著戰爭也期待著自己擁有家仆家奴,更期待著獎勵一些農具牛馬。
作為首領的娥鉞和那些新興的知識官吏們則期待著更大的土地更多的人口以供自己管理,認識到鐵器農具牛耕的普及之下,人口意味著賦稅和財富,也意味著更多開墾的土地,將抓來的人作為奴隸對於那些軍事貴族們是件好事,但對於首領和官吏們並不是一件好事。
西戎一戰中,夏國的火炮巧合之下打斷了西戎首領的雙腿,轟開了西戎的軍陣。經過改革之後的披甲步兵和夏國的投擲火藥的步兵配合,從轟開的缺口中衝進,大獲全勝。
這一戰也讓娥衛兩城擁有了足夠的信心和隨之而來的野心,隨著布麵鐵甲和一些簡單鐵皮甲的普及,娥衛兩城的步兵主力也發生了變化,走向了和夏國不太一樣的軍製。
戈矛兵成為維護陣線的主力,衝陣的主力成為了披甲的重步兵,並催生出了一批專職的小軍事貴族,每天習練武藝技巧,耕種的事由家奴或是附庸在土地上的農奴負責。
戰車依舊在平原作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娥衛兩城的騎兵也配備了馬鐙,擔當起遊走側翼和快速繞後製造混亂的作用,不過決戰的主力仍舊是步兵。
對夏國來說,這幾年時間也是發展的黃金時期。
夏國內部也初步完成了墾荒、同化和工商業的發展,官吏控製下的嚴密組織讓農業產量逐步提高,生鐵熔鑄和熟鐵鍛打技術的初步發展讓鐵器五花八門,隻不過沒有出現合格的鐵劍長刀,而是將重心都放在了初級的槍炮上。
炮是青銅黃銅、槍是熟鐵,所以夏國除了一些特殊的工具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鋼。
利用沿河一帶方便通行船隻的優勢,將草河與榆城之間的各個城邑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既被夏國割肉卻又不斷發展的詭異局麵。
十幾座城邑共同開設了熔鑄銅錢的作坊,夏國的銅幣成為沿河一帶的通用貨幣,新種植技術的推廣也讓各個城邑收益良多,一些低端的作坊也從夏國轉移到其餘城邑,促進的城邑之間的交流和凝聚力。
扶植起來的親夏國的親貴階層逐漸控製了各個城邑的權利,首領基本上都立下了規矩讓那些在夏國求學的孩子繼承首領的位子,大量的親貴子女前往榆城學堂學習初步的知識。
憑借自上而下直接管轄到每一個裏司的稅收製度和國家直接管轄的作坊和銅鐵冶煉以及對外貿易的技術優勢,夏國靠著七萬國人和四五萬的各種奴隸、半國人、野人和殖民地人口,供養起了一支四千人的野戰軍隊和一千多的半脫產公務人員。
這樣畸形的結構固然是因為夏國可以養得起,也是因為夏國從一開始就是在為全麵的戰爭做準備,否則不需要供養這麽多的脫產人口。
如今最早一批征召的士兵已經完成了五年的訓練,而後續源源不斷的成年人開始繼續服兵役,保證了軍力的穩固。
整個夏國的高層和中層都在盼著一場戰爭,現在正是夏國軍力最為強盛的時候。如果再不打的話,就隻能再等十年,等夏國當初融合完畢後第一批出生的孩子長大成年,可他們已經等不急了。
全麵爵等福利的製度也根本沒辦法撐下去,再不打的話夏國內部就要變革,從這種一直為戰爭準備的體係變為和平體製,否則內部就要坍塌。而一旦改製再重新轉為戰時體製就太難了。
然而四十一年春上,夏國已經做好了全麵戰爭準備的時候,粟嶽卻退讓了。
他沒有反對菱成為那座城邑的首領,但也沒有承認。而菱所在的城邑,因為夏國的全力支持和土地改革製度,讓中層和底層的國人極為讚同菱成為他們的首領,隻要沒有外力的挑唆菱成為首領已經是理所當然。粟嶽的不反對也就是承認。
陳健試探了一下,讓菱任用那些從榆城學成歸來的孩子們作為官吏,徹底將和粟嶽有血緣關係的那些人排擠到毫無權利隻剩下土地和少量奴隸的地步。
粟嶽還是沒有反對。
這一下讓陳健手足無措,前麵已經在夏國內部做好了全麵開戰的準備,他認為這是粟嶽的底線,越了這條底線的粟嶽將失去各個氏族城邑的信任。
挑起戰爭也需要一個借口,無論是粟嶽抵賴不承認當初的盟誓反對菱成為首領,還是那座城邑清理了親近粟嶽一派的人導致粟嶽為了維護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而開戰,這都是陳健所期待的。
唯獨沒想到的就是粟嶽退讓。
隻是在這之前,陳健已經調集了七百士兵去了新華城,為了防止在內部開戰的時候穹夕奪取新華城這個立足點,也提前告訴了嗟等人準備在新華城那邊搞點大動作。
拔除掉附近的幾座東夷城邑,確保穹夕的大軍隻能靠更遠處的城邑補給。
然而粟嶽退讓是在三月份,等到信使前往新華城的時候,已經是劍拔弩張的狀態了,貨棧也已經被那些東夷城邑驅逐了。
事已至此,那就隻好繼續進行下去,於是秋天的時候利用奴隸逃亡的借口,新華城的駐軍圍攻了那座東夷城邑。
城邑本就不大,城內的奴隸也不安穩,很快攻下了城邑,將那些祭司首領貶為奴隸,將奴隸和平民遷走,把城邑付之一炬。
隨後又如法炮製攻下了兩座小城,剩餘的一座舉城遷走遠避。
將這些俘獲的平民和奴隸送到了大河南岸,在南岸築城開墾,以夏國的官吏管轄,兩岸以船隻往來,解放了那些奴隸給了他們人的身份也給了他們成為士兵的義務。
這幾座城邑的人口不算多,再將新華城原本的一部人遷到南岸,融合了一部分進入新華城,加上有人挑唆那些奴隸對主人的仇恨,很快安穩下來。
至此新華城外二百裏內,不再有城邑村落,穹夕就算想要圍攻也就隻能依靠遠處的城邑提供糧草。
等這一切穩定下來,已經是華曆四十三年了,這期間粟嶽依舊沒有什麽大動作,看起來一片和平的景象。
可就在這一年,粟嶽違背了當初盟誓的規矩,繞過了夏國和夏國的盟友,單獨召開了盟會。
這一次盟會上,粟嶽在眾多城邑首領和氏族酋長的麵前,宣讀了夏國的罪狀。
與之前不同,這一次會盟的除了大河諸部的一些氏族外,還有些東夷的、北狄的氏族。
“多麽壯觀啊,這些來粟城會盟的人。”
“我的友邦首領們、祭司們,是時候讓你們看清楚姬夏的罪狀了。”
“他在祭司祖先的時候,隻用一些芻狗草馬,舍不得用一些真正的祭品,並且在安葬的時候不準用金銅玉石之類隨葬,這是在愚弄祖先,總有一天災禍是降臨在我們的頭上。”
“他輕蔑那些同姓同祖的兄弟,卻任用婦人成為郡守、尚書,讓女人紡織算數甚至管轄城邑,這就像是母狗趴在了公狗的身上,這是祖先所唾棄的,也是違背天地間道理的。”
“他屠戮自己的親族,疏遠自己的親人,卻對那些從四周逃亡到夏國的人推崇重用,甚至讓一些逃亡到那裏的奴隸成為冶司、郎將,殘害自己的族人,欺壓本族的親貴。”
“誰窮誰富,誰有才能誰沒有才能,這是天地間早已經注定的事,是不可能改變的。而他卻讓那些本來勞力的人去學習文字算數,以至於人心不安,妄圖改變天地早已經定下的一切,這是注定要失敗的。”
“貴者恒貴、賤者恒賤,親近那些血緣親近的人,疏遠那些血緣疏遠的人,這才是祖先想讓我們做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連身邊的親人都不能尊重、任用,又怎麽能夠相信他可以對整個親族都友好呢?姬夏就是這樣虛偽的人啊,他不能任用自己的親族,卻任用那些低賤的奴隸,這正是我們所感到憤怒的原因啊。”
“姬夏總說親族一體,但倘若親族是一個人,姬夏就是惡毒的膿瘡。和別人相處,即便有時候會有爭執,但是這種爭執卻是可以抵擋的。而那些惡毒的膿瘡,是和身體融合在一起的,但不能說這個膿瘡就是身體的一部分。隻有剜掉這個膿瘡,才能健康。雖然可能會流血,會留下疤痕,但如果不剜掉,總有一天這惡毒的膿瘡會把整個身體都占據。”
“因而在今天,來到這裏的不止有大河諸部的親族,還有東夷、北狄來的友鄰,來痛斥姬夏的暴行,認清姬夏的虛偽。”
“祖先將一些知識傳授給姬夏,本意是讓他教會每一位血統尊貴、田產奴隸眾多、道德讓人信服的族人,但他卻將這些東西教會那些奴隸、平民和血統低賤的人,這是違背了祖先的意圖啊。”
“而祖先已經降下了懲罰給他,希望他能夠明白自己做錯了。至今為止他還沒有子嗣,這難道不是上天和祖先的警告嗎?正是因為這樣斷子絕孫的人,才不知道親親疏疏的道理啊。”
“天下怎麽樣才能夠安定呢?”
“每個人都遵守天地祖先的安排,尊貴的永世尊貴、低賤的永世低賤、勞力的永世勞力,子孫相傳,每個人都順應天地的安排而不要去反抗,這樣又哪裏會有戰亂呢?”
“姬夏卻要族人戰天鬥地,甚至認為人為天地之首,可以搬山塞河,正因為這樣才觸動了天地的懲罰讓他子嗣斷絕。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那麽我們的子嗣也會斷絕的,這難道是祖先想要看到的事情嗎?”
“我們要將那些書籍焚毀留下一部分允許我們的子孫閱讀,而不能讓那些書籍暴露在低賤之人的眼中,這樣他們才能夠順應天地不去反抗,祖先才不能夠降下災禍。”
“天地祖先從你出生的時候就安排下了一切,這就像是一隻貓生不出一條狗一樣,可姬夏卻想要去違背天地間的道理,這是必然要觸動上蒼厚土和祖先,引起他們的震怒,降下洪水幹旱。”
“諸位,如果我們不去反對他,這些災禍就會降臨在我們的頭上。因此才在這裏和你們會盟,讓你們看清楚他的惡毒,知道我們做的是一件讓祖先天地都欣喜的事情。”
草河一代,三城聯軍擊破西戎,確保了後方的安穩。
衛河采納了陳健的建議,在擊破西戎後在那裏築城防守,任用弟弟作為那裏的郡守,將衛城中一部分人遷徙到新城當中。打散了大量的西戎聚落,遷徙到新城附近,征收賦稅。
劇烈抵抗的抓為奴隸,抵抗不劇烈的則視為野人,分化統治。既滿足了軍功貴族的要求,又將那些人口轉化為城邑的力量,減少了全都作為奴隸狀態下的反抗。
娥城經過一係列的內部鬥爭和萑等陳健扔去準備造反的奴隸的最後一波大規模反抗,不再有大規模的奴隸製度,取而代之的是將奴隸看做附庸的人而非可以隨便屠戮的畜生,催生出一大批可以脫產的士兵和新階層:他們的子女可以進入學堂學習,那些附庸的家奴幫著耕種、跟隨出征等。
大部分自耕農則因為有牤這個故意扶植的樣板的緣故,期待著戰爭也期待著自己擁有家仆家奴,更期待著獎勵一些農具牛馬。
作為首領的娥鉞和那些新興的知識官吏們則期待著更大的土地更多的人口以供自己管理,認識到鐵器農具牛耕的普及之下,人口意味著賦稅和財富,也意味著更多開墾的土地,將抓來的人作為奴隸對於那些軍事貴族們是件好事,但對於首領和官吏們並不是一件好事。
西戎一戰中,夏國的火炮巧合之下打斷了西戎首領的雙腿,轟開了西戎的軍陣。經過改革之後的披甲步兵和夏國的投擲火藥的步兵配合,從轟開的缺口中衝進,大獲全勝。
這一戰也讓娥衛兩城擁有了足夠的信心和隨之而來的野心,隨著布麵鐵甲和一些簡單鐵皮甲的普及,娥衛兩城的步兵主力也發生了變化,走向了和夏國不太一樣的軍製。
戈矛兵成為維護陣線的主力,衝陣的主力成為了披甲的重步兵,並催生出了一批專職的小軍事貴族,每天習練武藝技巧,耕種的事由家奴或是附庸在土地上的農奴負責。
戰車依舊在平原作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娥衛兩城的騎兵也配備了馬鐙,擔當起遊走側翼和快速繞後製造混亂的作用,不過決戰的主力仍舊是步兵。
對夏國來說,這幾年時間也是發展的黃金時期。
夏國內部也初步完成了墾荒、同化和工商業的發展,官吏控製下的嚴密組織讓農業產量逐步提高,生鐵熔鑄和熟鐵鍛打技術的初步發展讓鐵器五花八門,隻不過沒有出現合格的鐵劍長刀,而是將重心都放在了初級的槍炮上。
炮是青銅黃銅、槍是熟鐵,所以夏國除了一些特殊的工具外基本沒有大規模的鋼。
利用沿河一帶方便通行船隻的優勢,將草河與榆城之間的各個城邑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既被夏國割肉卻又不斷發展的詭異局麵。
十幾座城邑共同開設了熔鑄銅錢的作坊,夏國的銅幣成為沿河一帶的通用貨幣,新種植技術的推廣也讓各個城邑收益良多,一些低端的作坊也從夏國轉移到其餘城邑,促進的城邑之間的交流和凝聚力。
扶植起來的親夏國的親貴階層逐漸控製了各個城邑的權利,首領基本上都立下了規矩讓那些在夏國求學的孩子繼承首領的位子,大量的親貴子女前往榆城學堂學習初步的知識。
憑借自上而下直接管轄到每一個裏司的稅收製度和國家直接管轄的作坊和銅鐵冶煉以及對外貿易的技術優勢,夏國靠著七萬國人和四五萬的各種奴隸、半國人、野人和殖民地人口,供養起了一支四千人的野戰軍隊和一千多的半脫產公務人員。
這樣畸形的結構固然是因為夏國可以養得起,也是因為夏國從一開始就是在為全麵的戰爭做準備,否則不需要供養這麽多的脫產人口。
如今最早一批征召的士兵已經完成了五年的訓練,而後續源源不斷的成年人開始繼續服兵役,保證了軍力的穩固。
整個夏國的高層和中層都在盼著一場戰爭,現在正是夏國軍力最為強盛的時候。如果再不打的話,就隻能再等十年,等夏國當初融合完畢後第一批出生的孩子長大成年,可他們已經等不急了。
全麵爵等福利的製度也根本沒辦法撐下去,再不打的話夏國內部就要變革,從這種一直為戰爭準備的體係變為和平體製,否則內部就要坍塌。而一旦改製再重新轉為戰時體製就太難了。
然而四十一年春上,夏國已經做好了全麵戰爭準備的時候,粟嶽卻退讓了。
他沒有反對菱成為那座城邑的首領,但也沒有承認。而菱所在的城邑,因為夏國的全力支持和土地改革製度,讓中層和底層的國人極為讚同菱成為他們的首領,隻要沒有外力的挑唆菱成為首領已經是理所當然。粟嶽的不反對也就是承認。
陳健試探了一下,讓菱任用那些從榆城學成歸來的孩子們作為官吏,徹底將和粟嶽有血緣關係的那些人排擠到毫無權利隻剩下土地和少量奴隸的地步。
粟嶽還是沒有反對。
這一下讓陳健手足無措,前麵已經在夏國內部做好了全麵開戰的準備,他認為這是粟嶽的底線,越了這條底線的粟嶽將失去各個氏族城邑的信任。
挑起戰爭也需要一個借口,無論是粟嶽抵賴不承認當初的盟誓反對菱成為首領,還是那座城邑清理了親近粟嶽一派的人導致粟嶽為了維護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而開戰,這都是陳健所期待的。
唯獨沒想到的就是粟嶽退讓。
隻是在這之前,陳健已經調集了七百士兵去了新華城,為了防止在內部開戰的時候穹夕奪取新華城這個立足點,也提前告訴了嗟等人準備在新華城那邊搞點大動作。
拔除掉附近的幾座東夷城邑,確保穹夕的大軍隻能靠更遠處的城邑補給。
然而粟嶽退讓是在三月份,等到信使前往新華城的時候,已經是劍拔弩張的狀態了,貨棧也已經被那些東夷城邑驅逐了。
事已至此,那就隻好繼續進行下去,於是秋天的時候利用奴隸逃亡的借口,新華城的駐軍圍攻了那座東夷城邑。
城邑本就不大,城內的奴隸也不安穩,很快攻下了城邑,將那些祭司首領貶為奴隸,將奴隸和平民遷走,把城邑付之一炬。
隨後又如法炮製攻下了兩座小城,剩餘的一座舉城遷走遠避。
將這些俘獲的平民和奴隸送到了大河南岸,在南岸築城開墾,以夏國的官吏管轄,兩岸以船隻往來,解放了那些奴隸給了他們人的身份也給了他們成為士兵的義務。
這幾座城邑的人口不算多,再將新華城原本的一部人遷到南岸,融合了一部分進入新華城,加上有人挑唆那些奴隸對主人的仇恨,很快安穩下來。
至此新華城外二百裏內,不再有城邑村落,穹夕就算想要圍攻也就隻能依靠遠處的城邑提供糧草。
等這一切穩定下來,已經是華曆四十三年了,這期間粟嶽依舊沒有什麽大動作,看起來一片和平的景象。
可就在這一年,粟嶽違背了當初盟誓的規矩,繞過了夏國和夏國的盟友,單獨召開了盟會。
這一次盟會上,粟嶽在眾多城邑首領和氏族酋長的麵前,宣讀了夏國的罪狀。
與之前不同,這一次會盟的除了大河諸部的一些氏族外,還有些東夷的、北狄的氏族。
“多麽壯觀啊,這些來粟城會盟的人。”
“我的友邦首領們、祭司們,是時候讓你們看清楚姬夏的罪狀了。”
“他在祭司祖先的時候,隻用一些芻狗草馬,舍不得用一些真正的祭品,並且在安葬的時候不準用金銅玉石之類隨葬,這是在愚弄祖先,總有一天災禍是降臨在我們的頭上。”
“他輕蔑那些同姓同祖的兄弟,卻任用婦人成為郡守、尚書,讓女人紡織算數甚至管轄城邑,這就像是母狗趴在了公狗的身上,這是祖先所唾棄的,也是違背天地間道理的。”
“他屠戮自己的親族,疏遠自己的親人,卻對那些從四周逃亡到夏國的人推崇重用,甚至讓一些逃亡到那裏的奴隸成為冶司、郎將,殘害自己的族人,欺壓本族的親貴。”
“誰窮誰富,誰有才能誰沒有才能,這是天地間早已經注定的事,是不可能改變的。而他卻讓那些本來勞力的人去學習文字算數,以至於人心不安,妄圖改變天地早已經定下的一切,這是注定要失敗的。”
“貴者恒貴、賤者恒賤,親近那些血緣親近的人,疏遠那些血緣疏遠的人,這才是祖先想讓我們做的事情。”
“一個人如果連身邊的親人都不能尊重、任用,又怎麽能夠相信他可以對整個親族都友好呢?姬夏就是這樣虛偽的人啊,他不能任用自己的親族,卻任用那些低賤的奴隸,這正是我們所感到憤怒的原因啊。”
“姬夏總說親族一體,但倘若親族是一個人,姬夏就是惡毒的膿瘡。和別人相處,即便有時候會有爭執,但是這種爭執卻是可以抵擋的。而那些惡毒的膿瘡,是和身體融合在一起的,但不能說這個膿瘡就是身體的一部分。隻有剜掉這個膿瘡,才能健康。雖然可能會流血,會留下疤痕,但如果不剜掉,總有一天這惡毒的膿瘡會把整個身體都占據。”
“因而在今天,來到這裏的不止有大河諸部的親族,還有東夷、北狄來的友鄰,來痛斥姬夏的暴行,認清姬夏的虛偽。”
“祖先將一些知識傳授給姬夏,本意是讓他教會每一位血統尊貴、田產奴隸眾多、道德讓人信服的族人,但他卻將這些東西教會那些奴隸、平民和血統低賤的人,這是違背了祖先的意圖啊。”
“而祖先已經降下了懲罰給他,希望他能夠明白自己做錯了。至今為止他還沒有子嗣,這難道不是上天和祖先的警告嗎?正是因為這樣斷子絕孫的人,才不知道親親疏疏的道理啊。”
“天下怎麽樣才能夠安定呢?”
“每個人都遵守天地祖先的安排,尊貴的永世尊貴、低賤的永世低賤、勞力的永世勞力,子孫相傳,每個人都順應天地的安排而不要去反抗,這樣又哪裏會有戰亂呢?”
“姬夏卻要族人戰天鬥地,甚至認為人為天地之首,可以搬山塞河,正因為這樣才觸動了天地的懲罰讓他子嗣斷絕。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那麽我們的子嗣也會斷絕的,這難道是祖先想要看到的事情嗎?”
“我們要將那些書籍焚毀留下一部分允許我們的子孫閱讀,而不能讓那些書籍暴露在低賤之人的眼中,這樣他們才能夠順應天地不去反抗,祖先才不能夠降下災禍。”
“天地祖先從你出生的時候就安排下了一切,這就像是一隻貓生不出一條狗一樣,可姬夏卻想要去違背天地間的道理,這是必然要觸動上蒼厚土和祖先,引起他們的震怒,降下洪水幹旱。”
“諸位,如果我們不去反對他,這些災禍就會降臨在我們的頭上。因此才在這裏和你們會盟,讓你們看清楚他的惡毒,知道我們做的是一件讓祖先天地都欣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