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嶽沒有想陳健到底準備幹什麽,而是問了個更為實際的問題。


    “姬夏,如你所言,將那座城邑一分為二,數年後誰能讓族人安居富足,便可以成為整個城邑的首領。你也說,倘若另一個不能遵守讓出權利,那麽大家就要共同討伐。”


    “可是倘若另一個氏族城邑並沒有去討伐,那又該怎麽辦呢?難道我們再去討伐那個沒有去討伐的城邑嗎?那麽是不是說,除了治理水患、夷狄之外,諸部盟首還要維護這些新定的規矩呢?”


    陳健點點頭道:“正是應該這樣的。建造房屋的規矩是用尺規所畫的,而諸部之間的規矩當然是靠戈矛去畫的。”


    粟嶽稱讚道:“姬夏的話說的很對,規矩或許應該由首領去執行,但是這些規矩又該有誰來確立呢?諸部首領之中,最為聰穎的正是姬夏;最受祖先眷顧的也正是姬夏。雖然這些規矩需要各個氏族首領的同意,但是這個規矩卻需要一個人確定。”


    “自姬夏從東夷返回後,諸部無不信服,因此這一次召集諸部會盟,正是為了讓諸部記住姬夏營救親族的功勳。而我,則提議姬夏就任諸部的大祭司,以確定種種規矩,與眾首領討論。”


    “姬夏既然得祖先的眷顧,那麽一定知道祖先喜歡我們有什麽樣的規矩、厭惡我們沒有什麽樣的規矩,所以大祭司的重任如果不是姬夏,也沒有可以做了。”


    “況且,按照姬夏所說,有些壞的靈魂會冒充祖先的靈魂,給我們以錯誤的指引,這不是我們能夠分辨的。而姬夏帶領族人,自草河築城到擊敗東夷,並沒有什麽錯誤,大抵姬夏已經能夠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了。”


    眾人對此早有耳聞,也都知道這一次會盟的目的,因此並不驚訝,而是紛紛附和,都支持粟嶽的提議。


    一部分覺得這是應得的,沒有人比陳健更合適;一部分人則是因為是粟嶽的親緣族群,早已和粟嶽站在了一邊。


    但粟嶽關於大祭司的這番話卻是包藏禍心,嘴上說的好聽想要讓陳健溝通祖先以確定祖先所喜歡的規矩、杜絕祖先所厭惡的規矩。


    隻是“祖先”在這裏根本不是一個虛幻的東西,而是所有在場的諸部首領的思想的集合——他們厭惡的就是祖先所厭惡的,他們喜歡的就是祖先喜歡的,而他們厭惡的、卻被陳健提出來的,一定是壞的靈魂在指引陳健。


    當初陳健挖的摧毀神權的大坑已經成為世俗權利為自己的行為爭取正義性的一部分,這對族群是可喜的,走出了盲目崇拜祭祀的悲劇;但對此時此刻的陳健這個人來說,卻是一道枷鎖。


    於是陳健小心翼翼地惶恐地回道:“我又怎麽能夠分辨是真的還是假的呢?這大祭司的重任我隻怕自己做不好,你們還是另外推選一個人吧。”


    粟嶽笑道:“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這是諸部對你的信任。姬夏整日說親族一體,大河諸部利益高於一切,如今正是讓你擔起重任的時候,又怎麽可以畏懼呢?”


    陳健又問道周圍的首領、祭司們道:“難道諸位都認為我之前說的那是對的嗎?”


    一名當初因為彗星事件而和陳健辯論過的人點頭道:“當初我認為姬夏說的不對,可是後來想想卻又覺得沒有什麽比這個更能解開我心中疑惑的了。”


    “祖先對於我們,一定會像是父母對待子女一樣慈愛,不會降下災禍給我們這些子孫。正如母親哺乳,怎麽會因為兒子無知咬痛了母親的胸脯,就讓兒子餓著來懲罰他呢?”


    “既然是這樣,那麽之前有人說的那些災禍、占卜不靈之類的凶事,是因為我們的祭祀不夠以至於天地祖先降下的懲罰的說法就是不對的。祖先是我們的祖先,哪裏會有降下洪水淹死自己子嗣的祖先神明呢?”


    “所以那些占卜不靈的事、那些災禍、洪水、瘟疫,自然是壞的那些靈魂想要吞噬掉我們。”


    “而這些問題是我在聽過姬夏的話之前,一直不能理解的,以至於苦悶地認為那是祖先對我們的懲罰。但是如果按照姬夏這麽說,我就能夠理解了。”


    “去年我們城邑受到山洪的威脅,族人都很害怕,認為需要加大祭祀。正是因為姬夏的話,我們在祭祀之餘,還讓大家用從榆城換來的鋤、鍬等工具圍住了田地。這正是因為姬夏說祖先喜歡我們和那些壞的靈魂爭鬥,所以才能夠保住我們的粟米田啊。”


    不隻是這個祭司,還有很多人也都露出了認同的神色。陳健的那些理論其實漏洞百出,但是相對於之前的祭祀理論,最起碼能夠做到自圓其說,不會讓人產生太多已經有的困惑、而新的困惑還因為生產力水平的原因暫時並未出現。


    更多的人思維方式則略微不同,他們認同或是反對陳健的那番理論,但是這幾年城邑的生活水平的確提高了。而提高的原因是因為壟作、牛耕、堆肥發酵技術的流傳,這是直觀地可以看到的東西,更像是一種奇怪的理論:因為姬夏解釋了祖先到底是如何指引的,所以作為祖先的子嗣生活水平提高了,糧食夠吃了,不挨餓了……反過來又印證了姬夏的那番話,祖先是想讓子孫過的更好的,否則為什麽會更好呢?


    吃的飽了,才有資格思考超脫於現實的精神世界,而榆城的新工具給了他們思考的資格,也給了他們相信的現實理由——思考某個人對一件事的解釋的對與錯,比直接自己思考出這件事本身到底該怎麽解釋要容易。


    對於這個回答陳健也十分滿意,至少明著來反對自己這個體係的人沒有了,就算有也已經是少數。


    而剩下的反對隻能是在這個體係之內,隻能用體係之內的規則來評判陳健做的對與錯而已,換而言之也就是出於自己的利益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解釋,這是簡單的超脫宗教束縛的唯利是圖。


    假使把這看為原始的“宗教”,這裏沒有“異教”,而對“異端”的定義不再是神學概念的爭端,而是世俗權利、世俗生活、世俗利益的糾葛。


    祖先或是神明退居其次,暫時不會再有人因為祖先神明到底是什麽、怎麽產生的之類的問題而彼此仇恨;卻有人會因為規矩、製度、做法、技術到底是不是祖先想讓族人過的更好的而爭執,而最終評定對錯的隻有事實。


    這是個詭辯,對的才是真的、錯的就是假的。這是個怪圈,對我有利的就是真的,對我有害的就是假的。而什麽是利?什麽是害?什麽是好?什麽是壞?客觀物質上自己可以分清,但在精神層麵的價值觀上卻是可以引導的。


    這是個好的開端,當然是僅限於現在這個時代而言。這種開端的可能源於這個族群的世俗權利一直壓著神權祭司,或者大部分首領身兼祭司的職責,單純的祭司並沒有多少力量,因而也就無法反對這種製約神權的胡說。


    陳健又詢問了眾人幾句,終於收回了之前的謙虛,說道:“既然大家信任我,那我就隻能接受了,但願不會因為曲解了祖先的意圖、受到了蒙騙而給親族帶來災禍。”


    完成了這一番之前的說辭,又沒有多少人反對陳健成為大祭司,因而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大河諸部的大祭司。


    本來這就是一場早已計劃好的事,各種祭祀的準備也早就完成,如今粟嶽所掌握的奴隸和工具也不是幾年前可以相比的了,因而準備工作完成的很早。


    成為大祭司沒有什麽儀式,也沒有太多繁瑣的儀式,儀式隻是眾首領推選,仍舊是世俗權利所決定的。


    但是成為大祭司之後的儀式就要多了,這不是單獨一座城邑的祭祀,陳健需要以大祭司的身份主祭,告知祖先族群這些年的發展、戰爭、勝利之類,還要奉上祭品,帶頭祈求祖先繼續庇護族群發展壯大。


    這些都是很多年前就已經有的規矩,該怎麽辦就怎麽辦就可以,陳健這些年也學了個差不多,尤其是禮儀還沒有繁瑣到需要有人終其一生學習的地步。


    如果隻是當這樣的大祭司,即便是個寵物或是吉祥物,那也不錯。


    但是陳健卻明白下麵那些祭司首領們隻怕已經在磨刀霍霍,不是要宰殺他,而是要宰殺掉他在夏城榆城的那一整套歪理邪說。


    讓提出的人,自己承認自己錯了,才是最好的辦法,尤其是提出的人必須要為整個族群各個城邑的種種規矩提出解釋的時候。沒有什麽比自己說自己錯了更能讓別人相信自己是真的錯了的辦法了。


    在粟嶽的授意下,那些早已準備了很久的祭司、首領們遙望著在祭壇上做最後祭拜的陳健,回味著早就已經想到了能夠逼著陳健表態的問題,等待著煙霧散去的那一刻。


    隻是在那一刻降臨的時候,一個出其不意的舉動讓所有人的呆住了。


    陳健將象征著大祭司的玉器留在了祭壇上,那是大祭司身份的象征,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一個東西。


    可陳健卻將那個東西放下了,退到了祭壇之下,匍匐於地,長歎一聲.


    “我隻怕沒有資格做這個大祭司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