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攢了數年的家底、持續了數年的開蒙教育、對附近城邑的吸血,總算讓陳健可以完成擴充基本盤的計劃。


    當初準許附近的氏族聚落臣服、禁止抓捕臣服的聚落當奴隸就是為了這一天。


    把不是奴隸的氏族變為國人很簡單,但把奴隸解放成國人太難,到時候會天翻地覆。氏族聚落屬於自然天地,奴隸屬於人。與天地奮鬥有時候比與人鬥要簡單。


    奴隸屬於奴隸主,然後奴隸主才屬於國家;而成為國人則是直接屬於國家,繞過了奴隸主的盤剝由國家直接管製,國家的力量會增加。


    略微估計了一下,原本的老夏城人在夏城的、活著的、不需要被處死的大約還剩四千。


    十二月十八日起義“迎接王師”立下功勳的隸農奴隸大約五千,原本就已經獲得國人身份的新夏城人大約兩千,獲得人的身份而非國人身份的大約兩千。


    城中還有各種奴隸大約五千人,除了附近捕獲的還有從其餘城邑購買的。


    陽關附近有國人一千五,野民兩千,北邊山林中能夠遷出的大約還有兩千。


    西邊所有封地中半開化族群、之前的私奴等等,遷徙到一起大約六千。


    東邊那些野民村落、屬於有極遠親血緣關係的氏族、早已融入夏城體係的村社等還有三千人。


    不算不能被解放的私奴、公產奴隸外,整個夏城周邊大約擁有三萬的人口。


    這和榆城那些逃奴不同,那些逃奴中輕壯男性居多,甚至要用青銅去其餘城邑換取女奴以平衡男女。


    這邊的三萬多人中男女老少都有,因為有大量曾經的奴隸的緣故,輕壯稍多,男女大體平衡。


    算上榆城那邊的三萬人,整個將來的夏國擁有六七萬的人口。除了夏城之外,其餘城邑並沒有國這個概念,也可以說城就是國、國就是城。


    城市化在人類曆史中是個往複的過程,從一開始的城邑集中了絕大多數的人口、到人口激增隻能離開城邑前往村社、再到工業時代重新城市化,由此帶來的動員力量也出現了巨大差距。


    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邑,管理起來方便,動員起來容易,技術傳播更快,可以真正做到自上而下的嚴格管控。


    等到人口過多土地不夠,皇權不下縣、縣不下宗族的時候,層層盤剝之下並不能養活足夠的管理人員,加之距離通訊因素的管理成本激增,動員力實際上比之城邑國野的時代是下降的。


    因而這個時代的六七萬人,並不等同與封建王朝末期村莊田野中的六七萬人。


    單獨來看,夏國已經是諸多城邑城邦中人口最多、技術最進步的。


    夏城一直是草河附近諸城的文化中心,榆城基本算是大河兩岸的經濟中心。


    榆城的鐵礦冶鐵作坊,每天可以產鐵三四百斤,上遊到下遊整個的冶煉體係需要上千人,一年的產量大約四五十噸。雖然這些都是生熟鐵還不是鋼,不過不用來做武器還是可以用的。


    這些產量足夠在一年之內保證夏城體係內每家都擁有鐵製農具。


    不論公產私產的所有馬匹加在一起也有兩三千,耕牛數千,加上鐵器貿易和附近城邑加入沿河互助經濟體係,耕牛數量也可以保證。


    足夠的草場、牧場,粗通略懂一點的畜牧業知識和強製繁殖的技術,也能保證每頭母牛每年都有懷孕的機會。


    輪作套種休耕和水利設施、糞肥堆積發酵的推廣,總體上可以保證畝產三四百斤的水平,當然是兩年三熟和平均種類之後的三四百斤,一畝地的麥子和豌豆是算在一起的。


    如今夏城周邊有上好的、經過夏渠灌溉、十年內不需要休耕的土地將近二十萬畝;稍微差一些的靠天吃飯的也有二十多萬畝,再算上掉休耕地和一些山林、野果林、桑榆柞林、公產的作為長柄武器栽種的小樹林、水澤魚塘等,大約有六十萬畝的各種土地。


    實際上也就是以夏城為中心一個大約十二公裏的圈,這是讓農業人口聚居在城邑而不以村社分散的完美的半徑。再遠一些收種都有些麻煩,但短時間內人口激增之下還能繼續開墾。


    非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讓產量不是太高,勝在量大和近乎無限的土地可以禍禍,強製推廣的牛耕馬耕技術也讓人均可耕種麵積提升了不少。


    夏東、夏西兩座衛星城在三十公裏的半徑之內,正常貿易一天之內可以到達,管轄起來方便,將來人口多了可以連成片。


    這基本上就是夏城設立郡縣後可能要麵臨的情況和發展趨勢,在國人議事大會召開之前,實際上留下的人選個各個方麵的官吏人員陳健已經內定下來,隻需要到時候走個過場,不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反對就行。


    送走了那些氏族首領後,議事會大廳再一次忙碌起來。


    陳健召集了自己所有的親族嫡係和一部分從榆城帶回來的年輕人,在緊閉的房間中召開了一次漫長的會議,以確定讓他們聽懂將來的施政方向。


    上百人聚集在房間中,拿著毛筆木簡,他們已經聽到了一些風聲,而且很多人是第一次參加這種規格的會議,心中難免遐想無限。


    “想要城邑強大,有四件事要做好。兵、農、工、學。”


    “而這四件事,又必須要將咱們分散氏族的裏司製度推行下去,嚴格統計人口。”


    “前幾天那些氏族首領的事你們也都知道,也知道我要強製他們都遷徙到城邑中去。僅僅是遷徙還不夠,遷徙到城邑之後怎麽辦?”


    眾人都抬頭看著他,陳健頓了一下道:“下麵的話,你們要記住但不要外傳,要明白怎麽做。如果我說完了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發問。”


    “首先,夏東夏西的土地都是未開墾的。但是咱們擁有鐵器、耕牛、種子等,這些東西掌握在誰的手裏?當然要掌握在你們的手中。要記住,那些土地是他們借用城邑的力量開墾的,他們隻有使用的權利,土地並非是他們的,是屬於城邑的。”


    “然後,將未成年的、但卻已經不需要母親哺乳的孩子從氏族母親的手中帶走,在城邑內強製接受夏城的教育。這一點上我不希望有人落淚可憐心懷不忍,必須嚴格實行。”


    “為了避免氏族之間的仇恨,所有氏族全部拆散打亂,以五十對男女編為一裏,親兄弟姊妹不能在一裏之內。”


    “很多氏族並沒有昏禮,也沒有固定的睡覺生娃的人,咱們以前也是這樣,這不是強製能夠解決的問題,所以隻能讓他們慢慢接受咱們的習慣。五十對男女夾雜而居,混亂是肯定的,往好了說短時間內咱們又能多出不少孩子,但這樣並不好。”


    “既不能強製婚配,又希望他們一男一女結成家庭,那該怎麽做?修建房屋的時候修建兩種,一種是集體居住的,另一種是個人家庭居住的,凡是在裏司見證下盟誓昏禮的,可以優先住進那些個人家庭居住的屋子。”


    “在一男一女的家庭被這些半開化的氏族接受之前,為了保證城邑的權利和對你們的尊重,一裏之內還是要保持氏族時代的集體耕種辦法,也方便征收賦稅和學習新的耕種辦法。”


    “這麽說吧,你們是城邑的官吏,但在他們心中就是非血緣血親的氏族首領,將他們對氏族首領的尊重轉移到你們這些教他們耕種的人身上。”


    “區別就在於你們隨意可以撤換,可能你今天在夏東,明年就去了夏西。要讓他們把這份尊重從一個人身上,轉移到你們腰間的簡單玉牌上。不論是誰,拿著玉牌,就是他們心中類似之前氏族首領的人物。”


    “他們可能還不太習慣把辛苦種出的糧食交給城邑,你們可以告訴他們是城邑給他們提供了鐵器農具種子和技術,等到他們逐漸明白了規矩後再和他們說明白這是賦稅。”


    “當然了,老夏城人和新夏城人以及城內的不少得到國人身份的奴隸也要打散到東西兩城當中,以作引導。一裏五十男女,至少要有五對熟悉了夏城規矩的人。”


    “兩年之內,你們要做的並不多,隻需要指導他們如何耕種,傳授一些基本的規矩就行,就算做的不好也不會有太重的懲罰。”


    “我大致算了一下,這幾種政策實行後,整個夏城及其周邊大約有八千戶口,也就需要一百五六十個裏司。裏司不脫產,不是官吏,大部分都由咱們的新老夏城人暫時擔任。”


    “除了這幾千戶,還有大量的孩子需要在城邑內安置,強製接受咱們的教育和規矩,以及隊列、認字等訓練。數量在短時間內可能會很多,而且我估計這幾年還會不斷增加。”


    “暫時沒有這麽多人手教他們認字,但是我會從黑衣衛中挑出些人,教這些小孩子隊列、握矛和紀律。隻要保證他們的基本吃穿就行,兩年之後城邑穩定了再說這事。”


    “這基本上就是夏城今後的人口安置辦法了。一旦在四月份完成了裏司的劃分,就需要真正準備農、工、兵、學這四件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