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西比陳健早登船了一個多時辰,在碼頭上乘坐樺皮船之前,對於陳健的部族還有些輕視,可當樹皮船越過草河的波濤看到對岸夏城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指著那加高後的城牆問陪同的人道:“那也是你們的城邑?”


    “對,那是夏城。”


    草河不算太寬闊,比起他自小見慣的大河要窄的多,當秋水時至,大河波濤淼淼不見對岸,草河終究是條小河,少了分磅礴奔騰的氣勢。


    可小河上並非沒有風景,聳立在岸邊的懸崖上的轉動的風車即便很遠也能看的清楚,不如自然的壯闊,卻多出了人的氣息。


    他不知道那轉動的風車是什麽,卻也沒有多問,摸著樺皮船跟身邊的族人道:“這船和咱們的不一樣。”


    “是啊,這船很窄,在大河中是航行不了的,會被浪打翻。還是吹起的羊皮更好。”


    身邊的族人立刻做出了對比,想要找到自己部族更強盛的證明,這種窄小尖長的船的確不適合大河的波濤,在這裏卻平穩的很。


    快要靠近碼頭的時候,岸上傳來了一聲哨子,跟在身邊陪同的人解釋道:“砍了樹木順流而下,可能會把船撞翻撞碎,哨子聲是在告訴咱們可以靠岸。”


    說話間,撐船劃槳的人調轉了船頭,跟在一艘從上遊下來的裝滿了礦石的小船。


    衛西指著遠處的河岸道:“那裏就能靠岸。”


    “那裏不行。”


    “為什麽?”


    “姬夏不準,這是規矩。”


    規矩,就是衛西理解的法度,他知道法度的意義,不再作聲,隻是覺得很奇怪。


    實際上規矩之外,還有別的原因。那些看似平靜的水麵下都是些大石頭和插到水底的尖木棍,稍有不慎就可能掛住船隻,河麵下到處都是碎石頭和尖木棍,這是為了防止有人乘船攻城,隻能從碼頭上岸。


    岸邊傳來了一聲牛叫,奴隸們正在匆忙地卸船上的礦石,裝在牛車上運往銅窯,這一小段路已經被夯實,上麵鋪著石子和黃土,就算下雨也不會太過泥濘。


    衛西盯著牛車看了許久,直到一頭牛拉著裝滿了礦石的車開始走動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驚問道:“這……這是什麽東西?牛竟然可以裝這麽多礦石?”


    陪同的人自豪地說道:“這是牛車,你們部族沒有吧?”


    衛西皺眉道:“我們部族牛很多,奴隸更多,倒也用不到。”


    話是這樣說,可他心裏很清楚,要是有的話,自己部族當然會用得到,況且牛背也抗不了這麽多,這倒是個稀奇的東西,回去後要告訴哥哥才是。縱然奴隸很多,可有了這東西,省出奴隸來做別的當然更好。


    幾艘船又等了一陣,那幾艘運送礦石的總算離開了,小船靠岸的時候,崖頂上的風車正在把幾袋麥子吊上去,沿著繩索下來的還有一些磨好的麵粉。


    一個腦後包著麻布巾的粗壯女人,將袖口挽起,渾身都是白色的麵粉,壯碩的如同男人,手裏提著半口袋麵粉,在那扯著嗓子喊:“第七個,第七個是哪個部族?輪到你們了,快一些!”


    等在那裏的幾個人急忙扛著麻袋跑過去,交上去陶環,紛紛嚷道:“讓姬夏再做幾個風車嘛,根本不夠用,從早晨排到現在,大不了我們部族多出幾個人就是。”


    雖然語氣中有些不滿,可是一點都不敢耽擱,幫著前麵的部族把麵粉背走,匆匆將淘洗幹淨後的麥子放上去。


    衛西聽不懂那些人在嘟囔什麽,可是卻發現這道可以運送麻袋的繩索根本不需要人拉,而是很輕鬆地就將一麻袋麥子拽了上去。


    “這也沒什麽,奴隸們也能幹,我們部族奴隸很多,無非就是省了十幾個奴隸罷了。”他自顧自地說了一句,心裏卻在暗暗算著從牛車到風車,剛剛踏上這片陌生的土地,這個部族的人就省了將近五十個奴隸,幾乎和他個人擁有的奴隸差不多了。


    踏上岸,隨行的人先帶著陳健的信物去找榆錢兒,剩下的人則送這些人前往驛館。


    整齊排列的屋子是用黃土夯成的牆壁,每一個屋子幾乎都是一樣大,屋簷下曬著魚幹或是一些亂七八糟的草藥。


    最讓衛西感到詫異的是每個屋子的牆壁上都用白色的石灰粉末刷著一個古怪的扭曲的圖畫,比如離他最近的一間屋子上畫著一個“魚”,而旁邊就掛著一條魚。


    每個牆壁上畫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每個牆壁上畫的東西一眼就能看出來是什麽,即便有些暫時看不出來,轉頭一看旁邊的實物便知道那是什麽了。


    從夏至後,所有的牆壁上都畫滿了文字,陳健力求每個族人都能看明白,而這些字也是族人共同創造的,有人畫出來後,就先拿給族人看,族人看的明白了,便定下來這個字該怎麽寫,刷到牆壁上,即便不認識也要混個眼熟。


    其中大部分都是紅魚畫出的,她以前是部族的祭司,畫過很多圖畫,比起別人更有優勢。每寫出一個讓眾人都認可的字,便可以從公產中得到一些獎勵。


    靠近河岸的都是些常見的東西,魚、羊、網、舟等等,每個月都會抽查各個部族中的年輕人,不用會寫,能認出來就行,如果認不出來,部族是要被罰糧食的。


    幾個部族本來有些不滿,可坊市交換的木牌上也逐漸用文字書寫,無奈之下幾個部族的下一任首領繼承人都要抽出時間來學這些鬼畫符。


    衛西看了幾行,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讚賞,這不是有更多的奴隸能替代的,而且即便他沒來過這個部族,可是有些文字還是一眼就知道那是什麽,看幾遍自己就能用木棍畫出來,的確是個很好的東西。


    去驛館的路上,幾個很小的女孩子正在那玩編花繩,而在一幢僅次於祭堂的大屋子外,幾個大一點的孩子正在那抹眼淚,幾個稍微大的孩子正在用木棍敲他們的手心,一邊敲還在一邊嘀咕著什麽。


    衛西看到這一幕,微微笑了,響起自己小時候不敢騎牛,父親也是用小棍敲自己的手;稍微大些,拉不開弓,打手心的小棍也隨著自己長大……如今父親沒了,哥哥成了首領,再沒人打自己的手心了。


    他不由自主地握緊了拳頭,就像很久前每次父親打完自己之後那樣,莫名地心中一酸,真想閉著眼睛去感受下那種被打手心後酸麻的感覺。


    許久,他歎了口氣,輕輕拭去了眼角的一點潮濕,睜開眼強笑道:“那幾個孩子在念叨什麽呢?”


    隨行的人側耳聽了一會道:“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這是什麽?”


    “孩子們學的,姬夏編的口訣,這個月好像就是背這些,背不會的部族也要罰糧食。”


    “哈哈哈,背這些?你們部族倒是很奇怪,不過和我們部族有些像。我們是拉不開弓的孩子要罰粟米,要打手心,你們卻要念這些?”


    “他們也要學箭術、鬥劍、捏陶、舉石頭、割麥的。這個月隻學這個口訣,再笨的孩子也會的,有很多時間去學射箭鬥劍的。”


    說完他指著學堂牆壁上一行他根本不認得卻已經能背出的很複雜的字說道:“勞作、戈矛、數形、紀律、文字、歌詠,國人六藝。孩子們總比我們強,我們是不會啦,老了。”


    六藝之中,衛西基本了解,隻是不懂紀律是什麽,詢問了一句,那人指著學堂外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道:“那就是紀律。”


    循聲看去,這些孩子們排成幾列,手中捏著一根和他們差不多長的木棍。


    幾個在戰場上受傷殘疾的族人頭上帶著很漂亮的皮帽,即便天很熱也舍不得摘下來,這是榮譽,也是他們活著的價值,至少他們對部族還有用,而不是隻能吃飯不能幹活的人。


    他們用殘疾的手捏著棍子,用斷掉的腿撐著身體,用倒提的戈矛敲打幾個不聽話的孩子,口中吹著陶哨,旁邊有人敲鼓,讓孩子們學習前進、轉彎、轉向等基本動作。


    “這不就是軍陣嗎?軍陣就是紀律?”


    他目不轉睛地盯著,心中暗暗吃驚,若是這麽練下去,等幾年後這些孩子長大,放在戰場上定時一把好手。他雖然年紀不大,可也跟隨父兄征戰過幾次,深知軍陣的可怕。


    西邊的蠻族很勇猛,可真要打起來總是輸,交手幾次後那些蠻族不是不想學軍陣,可總是學不好。


    看著學堂附近的十幾個人,他有些奇怪地問道:“這些人平日不用幹活嗎?”


    “他們就是在幹活啊。姬夏說這也是一種幹活,幹活不一定非要用手,用腦袋也是幹活啊。”


    “這可比在土地裏輕省的多,豈不是誰都想幹這個?”


    “那也要能幹啊,就這麽多人,總要比別人強才能幹這個活。第一批最好了,他們平時有時間琢磨這些事,其餘人的還要幹活,隻有在幹完活後才能琢磨,學堂倒是還缺人,可是等了這麽久也沒幾個通過的。”


    他一努嘴,小聲道:“看到牆角那個沒有?他都快瘋了,別人墾地累了後都是和女人對唱情歌或是躺下休息,他墾地到歇工的時候,就蹲在牆角算數形。這都好多天了,那些學堂裏不用墾地的都是算出來的,他還沒算出來呢,我倒盼著他快點算出來。”


    “什麽數形?”


    “誰知道呢?姬夏出的問題,古怪的緊,好像是一個漏水的陶罐,一邊漏水一邊往裏裝水,多久什麽時候能裝滿。”


    衛西笑道:“是夠古怪的,這陶罐若是漏水,扔掉便是,怎麽還要裝水?你們部族缺陶罐?”


    隨行的人笑道:“哪裏會缺陶罐,原本一個陶罐能換不少東西,現在也就能換小半罐糧食,我估摸著明年連半罐都換不上了,娥鉞部族的黑陶比我們的好,薄的仿佛蛋殼一樣,和他們又換不到東西,反倒是不少部族去換他們的黑陶。陶官橡子這些天愁得都睡不著了,那天睡著覺,他忽然坐起來喊了句:我會了!隨後又躺下呼呼打鼾,當時我正和白馬下五子棋,給我嚇了一跳,第二天問他,他根本都不知道。”


    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衛西也搖搖頭,回頭看了看牆壁上的字、背誦乘法表的孩子和那個聳立在山頂的風車,撓頭道:“真是個古怪的城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酋長到球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茅屋秋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茅屋秋雨並收藏從酋長到球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