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氏對於韓半城的態度,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並未流露出不滿來。孟楚清早猜到她是這樣性格的人,並不覺得奇怪,倒是蔡姨娘的表現,讓她大為驚訝,她原本以為,蔡姨娘會逮住機會,狠狠譏諷聶氏和韓寧一頓,誰曾想她不但沒有幸災樂禍,反而一臉關切地勸慰聶氏道:“老爺今日事多,能來就很難得了,姐姐千萬莫要朝心裏去。”
她語氣輕柔,似十分關心聶氏,但卻有意無意中,將聶氏視為了外人,好像隻有她才和韓半城是一家人似的。孟楚清突然就覺得,蔡姨娘能在韓家如此得寵,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她的心思,可比她的女兒韓淑芝深多了。
聶氏勉強笑了笑,吃過孟楚清敬上的茶,又接過她捧上來的一隻小匣子。方才她送給韓半城的,也是一隻小匣子,眾人都很是好奇,隻是不敢相問,此時韓半城不在,就都活泛了不少,紛紛朝前湊,韓淑芝更是喊了出來:“大嫂這是送的甚麽好物事,太太也拿出來給我們瞧瞧,開開眼界。”
孟家是甚麽光景,聶氏清楚得很,也知道孟楚清不會女紅,聞言擔憂地看了孟楚清一眼。但韓淑芝不是個善人,若不當眾打開看看,難保她出去後不會亂說。所以聶氏猶豫再三,還是把蓋子給打開了。
蓋子一掀開,眾人都愣住了。尋常給婆母送見麵禮,不是鞋襪就是衣衫,總之是展現自己女工的活計,但這隻小匣子裏,卻是兩本線裝的簿子,及一摞用幹花瓣製成的書簽。
聶氏大概也沒想到這匣子裏裝的是這些東西,愣了一愣,方才拿起一本簿子來翻,卻發現這是一本手抄的佛經,一水兒的簪花小楷,字跡娟秀工整,看得出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孟楚清見他們都是一臉好奇,韓淑芝甚至還露出了鄙夷神色,就幹脆大大方方地道:“我不會女工,所以隻好抄了兩本佛經,做了幾張書簽送給娘,讓大家見笑了。”
聶氏長年禮佛,見了這樣工整的佛經,倒也歡喜,說實話,就算不高興,為了給自家媳婦臉麵,也得硬裝出歡喜的模樣來,笑著道:“這樣的一手好字,可不是人人都寫得來的。”
“連女工都不會呀……”韓淑芝拖了長長的尾音,拿兩根手指頭夾著那張書簽,朝匣子裏一扔。誰知書簽很輕,沒有投中,直飄向匣子的另一側,落到了地上。
韓寧下意識地就要去撿,孟楚清卻搶先他一步,把書簽撿了起來,笑吟吟地對韓淑芝道:“妹妹當心些!這些書簽,乃是我用親手所種的花做的,雖然不值錢,卻是我對太太的一片心。”
這是在指責她糟蹋了她對聶氏的一番孝心?韓淑芝的臉上,頓時青一塊,白一塊的。
眼見得韓淑芝落了下風,蔡姨娘馬上責備她道:“你道莊戶人家都和咱們一樣,學完了寫字學女工?像你大嫂這樣,生在鄉間,卻能寫一筆好字,已屬難得了。”
她這話,心思細膩的人聽,便會覺得她是在暗諷孟楚清出身低微;但換個神經大條的,大概又甚麽也聽不出來。孟楚清想了想,決定做個後者——她初來乍到,同韓淑芝拌拌嘴也就算了,怎好同風頭正勁的蔡姨娘對著幹。連聶氏都不是她的對手呢。
說到同韓淑芝拌嘴,可真是件好事情,因為她才隻有十歲,要是太沉得住氣,反倒讓人生疑,這樣熱血方剛,才是小姑娘的正常表現嘛。說不準,還能降低蔡姨娘的警惕心呢。
孟楚清以為,今日請安,這樣就算過去了,可誰知才從地上起來,小丫鬟卻又在蔡姨娘麵前擺上了兩個蒲團。
這是要作甚麽?!
她驚詫地朝韓寧看去,發現他也是滿臉驚訝。
聶氏神色黯然,極為不情願地開口道:“你爹說了,咱們家,多虧有了蔡姨娘,才能有今日的興旺,所以叫你們倆,給蔡姨娘也磕個頭。”
給一個妾室磕頭?!孟楚清當即就僵住了。她曉得寵妾滅妻的人家,不會有甚麽太講究的規矩,卻還是沒想到,竟會亂到這種地步,居然讓嫡出的長子長媳,給一個妾室磕頭請安,這要是傳出去,別說聶氏和韓寧沒臉,隻怕連孟家的臉麵,都要丟光了。
孟楚清站在那裏,看著蔡姨娘那張得意的臉,突然就覺得,他們孟家的楊姨娘,實在是太守規矩了。這個頭,反正她是不會去磕的,隻是不知韓寧會如何行事。
她側頭朝韓寧看去,隻見他神色如常,竟甚麽心思都看不出來,隻是也沒挪腳朝蔡姨娘那邊去就是了。
她正觀察韓寧的神色,卻冷不防見他也側過頭來,小聲地問她道:“你舍不舍得離開故土?”
雖然不知道他為何有此一問,孟楚清還是忍不住啞然失笑:“哪裏是故土?”
是了,他們孟家,和韓家一樣,都是外來戶,故土根本就不在此處,又何來舍不得一說?
韓寧忍不住也笑了,道:“你放心,不管多難,我也不會讓你受苦的。”
這話沒頭沒尾,孟楚清莫名其妙。
但還沒等她想明白,就被韓寧拽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隨著他跪了下去。不過,是跪在聶氏的麵前,而非蔡姨娘。
韓寧重重地給聶氏磕了三個頭,悶聲道:“請娘恕孩兒不孝!”
孟楚清完全不明白他這是要作甚麽,隻得跟著他也磕了三個頭。
韓寧磕完頭,攙著孟楚清站起身來,帶著她朝外走。至始至終,都沒有看蔡姨娘一眼。
“阿寧!”聶氏在後麵焦急叫喊。更有韓淑芝不滿的聲音傳來:“不就是給我姨娘磕個頭麽,這都不願意?”
不管是誰,說甚麽,韓寧都一概不理,拉著孟楚清迅速地離開了福祿堂。
一路上,韓寧都是沉默不語。孟楚清十分能體諒他的心情,在這個時代生活了這些年,她太明白作為一家之長的父親,在家中有著多麽重要的權威。韓半城寵妾滅妻,不待見嫡出長子,無論韓寧的能力多麽突出,他在這個家裏,也是舉步維艱,處處受欺負。
也許,他在外漂泊時,日子還快活些罷,隻少不用被逼著給一個妾磕頭。
兩人默默回到自己的院子,卻隔著院牆,都能聽見裏頭的吵鬧聲。孟楚清一聽,腳步馬上慢了半拍——剛才因為事發突然,就忘了跟聶氏悄悄稟報石榴的事了,不過剛才那個情景,也沒機會去說其他的事。
韓寧心情正是不好的時候,雖然並沒有把煩悶寫在臉上,但也瞧不見甚麽笑意,可謂是麵無表情。他當先一步跨進院子,問道:“何事喧嘩?”
石榴馬上撲了上來,率先告狀:“大少爺,戚媽媽和海棠居然不許我出去,這是甚麽規矩?”
戚媽媽沒有見過那張落了紅的白綢,自然不敢接話;而海棠雖然見過了,但當著韓寧的麵,也不敢說甚麽,因此兩人都僵住了。
石榴見狀愈發得意,扒著韓寧的胳膊舍不得放手。
孟楚清跟了進來,不說為甚麽不讓她出去,反去問石榴道:“甚麽急事,令你非出去不可?”
這下輪到石榴張口結舌,孟楚清接著又道:“我信任你,留你看守院子,你卻要玩忽職守,不等我回來就溜,戚媽媽和海棠當然要攔著你了,難道這還有錯?”
她的語氣中,有著毫不掩飾的火氣,戚媽媽覺得有些過了,生怕韓寧生氣——若昨晚的事屬實,韓寧難免會偏幫著新人兒,難保不會怪孟楚清太過於嚴厲。
她緊張地觀察韓寧的表情,卻甚麽也看不出來,不由得暗暗吃驚,這韓寧年紀不大,難道就已經練就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還是說,他已經生氣到了極點,所以反而麵無表情了?
梅枝注意到了戚媽媽的緊張,卻覺得她太多慮了,不管在誰家,都有這樣的規矩,下人若無主人差遣,不得隨意離崗,韓寧和孟楚清都不在,石榴本來就不能隨意出門,就算孟楚清生氣,也理所當然,任誰都挑不出毛病來,除非——除非韓寧袒護她。
石榴的一雙大眼睛,眼淚汪汪地望著韓寧,真可謂是我見猶憐。孟楚清在一旁冷眼旁觀,心想,剛才才在福祿堂受了那樣大的侮辱,若韓寧還護著蔡姨娘所送的丫鬟,那他未免也太會忍了。
然而韓寧既沒有大發脾氣,責罵石榴,也沒有袒護於她,隻是示意海棠上前將她拉開,然後對孟楚清道:“些許小事,就由奶奶處理罷。”說完,就進屋去了。
他叫海棠來拉石榴,海棠自然是不遺餘力,將她箍得死死的,恨不能就此將她箍死才好。石榴拚命掙紮,大聲呼救,孟楚清擔心引來蔡姨娘,連忙朝海棠使了個眼色,海棠這人看起來心機不深,在對付石榴上,倒是機靈勁兒十足,馬上會意,騰出一隻手掏出帕子,塞進了石榴的嘴裏。***(未完待續)
她語氣輕柔,似十分關心聶氏,但卻有意無意中,將聶氏視為了外人,好像隻有她才和韓半城是一家人似的。孟楚清突然就覺得,蔡姨娘能在韓家如此得寵,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她的心思,可比她的女兒韓淑芝深多了。
聶氏勉強笑了笑,吃過孟楚清敬上的茶,又接過她捧上來的一隻小匣子。方才她送給韓半城的,也是一隻小匣子,眾人都很是好奇,隻是不敢相問,此時韓半城不在,就都活泛了不少,紛紛朝前湊,韓淑芝更是喊了出來:“大嫂這是送的甚麽好物事,太太也拿出來給我們瞧瞧,開開眼界。”
孟家是甚麽光景,聶氏清楚得很,也知道孟楚清不會女紅,聞言擔憂地看了孟楚清一眼。但韓淑芝不是個善人,若不當眾打開看看,難保她出去後不會亂說。所以聶氏猶豫再三,還是把蓋子給打開了。
蓋子一掀開,眾人都愣住了。尋常給婆母送見麵禮,不是鞋襪就是衣衫,總之是展現自己女工的活計,但這隻小匣子裏,卻是兩本線裝的簿子,及一摞用幹花瓣製成的書簽。
聶氏大概也沒想到這匣子裏裝的是這些東西,愣了一愣,方才拿起一本簿子來翻,卻發現這是一本手抄的佛經,一水兒的簪花小楷,字跡娟秀工整,看得出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孟楚清見他們都是一臉好奇,韓淑芝甚至還露出了鄙夷神色,就幹脆大大方方地道:“我不會女工,所以隻好抄了兩本佛經,做了幾張書簽送給娘,讓大家見笑了。”
聶氏長年禮佛,見了這樣工整的佛經,倒也歡喜,說實話,就算不高興,為了給自家媳婦臉麵,也得硬裝出歡喜的模樣來,笑著道:“這樣的一手好字,可不是人人都寫得來的。”
“連女工都不會呀……”韓淑芝拖了長長的尾音,拿兩根手指頭夾著那張書簽,朝匣子裏一扔。誰知書簽很輕,沒有投中,直飄向匣子的另一側,落到了地上。
韓寧下意識地就要去撿,孟楚清卻搶先他一步,把書簽撿了起來,笑吟吟地對韓淑芝道:“妹妹當心些!這些書簽,乃是我用親手所種的花做的,雖然不值錢,卻是我對太太的一片心。”
這是在指責她糟蹋了她對聶氏的一番孝心?韓淑芝的臉上,頓時青一塊,白一塊的。
眼見得韓淑芝落了下風,蔡姨娘馬上責備她道:“你道莊戶人家都和咱們一樣,學完了寫字學女工?像你大嫂這樣,生在鄉間,卻能寫一筆好字,已屬難得了。”
她這話,心思細膩的人聽,便會覺得她是在暗諷孟楚清出身低微;但換個神經大條的,大概又甚麽也聽不出來。孟楚清想了想,決定做個後者——她初來乍到,同韓淑芝拌拌嘴也就算了,怎好同風頭正勁的蔡姨娘對著幹。連聶氏都不是她的對手呢。
說到同韓淑芝拌嘴,可真是件好事情,因為她才隻有十歲,要是太沉得住氣,反倒讓人生疑,這樣熱血方剛,才是小姑娘的正常表現嘛。說不準,還能降低蔡姨娘的警惕心呢。
孟楚清以為,今日請安,這樣就算過去了,可誰知才從地上起來,小丫鬟卻又在蔡姨娘麵前擺上了兩個蒲團。
這是要作甚麽?!
她驚詫地朝韓寧看去,發現他也是滿臉驚訝。
聶氏神色黯然,極為不情願地開口道:“你爹說了,咱們家,多虧有了蔡姨娘,才能有今日的興旺,所以叫你們倆,給蔡姨娘也磕個頭。”
給一個妾室磕頭?!孟楚清當即就僵住了。她曉得寵妾滅妻的人家,不會有甚麽太講究的規矩,卻還是沒想到,竟會亂到這種地步,居然讓嫡出的長子長媳,給一個妾室磕頭請安,這要是傳出去,別說聶氏和韓寧沒臉,隻怕連孟家的臉麵,都要丟光了。
孟楚清站在那裏,看著蔡姨娘那張得意的臉,突然就覺得,他們孟家的楊姨娘,實在是太守規矩了。這個頭,反正她是不會去磕的,隻是不知韓寧會如何行事。
她側頭朝韓寧看去,隻見他神色如常,竟甚麽心思都看不出來,隻是也沒挪腳朝蔡姨娘那邊去就是了。
她正觀察韓寧的神色,卻冷不防見他也側過頭來,小聲地問她道:“你舍不舍得離開故土?”
雖然不知道他為何有此一問,孟楚清還是忍不住啞然失笑:“哪裏是故土?”
是了,他們孟家,和韓家一樣,都是外來戶,故土根本就不在此處,又何來舍不得一說?
韓寧忍不住也笑了,道:“你放心,不管多難,我也不會讓你受苦的。”
這話沒頭沒尾,孟楚清莫名其妙。
但還沒等她想明白,就被韓寧拽了一下,不由自主地隨著他跪了下去。不過,是跪在聶氏的麵前,而非蔡姨娘。
韓寧重重地給聶氏磕了三個頭,悶聲道:“請娘恕孩兒不孝!”
孟楚清完全不明白他這是要作甚麽,隻得跟著他也磕了三個頭。
韓寧磕完頭,攙著孟楚清站起身來,帶著她朝外走。至始至終,都沒有看蔡姨娘一眼。
“阿寧!”聶氏在後麵焦急叫喊。更有韓淑芝不滿的聲音傳來:“不就是給我姨娘磕個頭麽,這都不願意?”
不管是誰,說甚麽,韓寧都一概不理,拉著孟楚清迅速地離開了福祿堂。
一路上,韓寧都是沉默不語。孟楚清十分能體諒他的心情,在這個時代生活了這些年,她太明白作為一家之長的父親,在家中有著多麽重要的權威。韓半城寵妾滅妻,不待見嫡出長子,無論韓寧的能力多麽突出,他在這個家裏,也是舉步維艱,處處受欺負。
也許,他在外漂泊時,日子還快活些罷,隻少不用被逼著給一個妾磕頭。
兩人默默回到自己的院子,卻隔著院牆,都能聽見裏頭的吵鬧聲。孟楚清一聽,腳步馬上慢了半拍——剛才因為事發突然,就忘了跟聶氏悄悄稟報石榴的事了,不過剛才那個情景,也沒機會去說其他的事。
韓寧心情正是不好的時候,雖然並沒有把煩悶寫在臉上,但也瞧不見甚麽笑意,可謂是麵無表情。他當先一步跨進院子,問道:“何事喧嘩?”
石榴馬上撲了上來,率先告狀:“大少爺,戚媽媽和海棠居然不許我出去,這是甚麽規矩?”
戚媽媽沒有見過那張落了紅的白綢,自然不敢接話;而海棠雖然見過了,但當著韓寧的麵,也不敢說甚麽,因此兩人都僵住了。
石榴見狀愈發得意,扒著韓寧的胳膊舍不得放手。
孟楚清跟了進來,不說為甚麽不讓她出去,反去問石榴道:“甚麽急事,令你非出去不可?”
這下輪到石榴張口結舌,孟楚清接著又道:“我信任你,留你看守院子,你卻要玩忽職守,不等我回來就溜,戚媽媽和海棠當然要攔著你了,難道這還有錯?”
她的語氣中,有著毫不掩飾的火氣,戚媽媽覺得有些過了,生怕韓寧生氣——若昨晚的事屬實,韓寧難免會偏幫著新人兒,難保不會怪孟楚清太過於嚴厲。
她緊張地觀察韓寧的表情,卻甚麽也看不出來,不由得暗暗吃驚,這韓寧年紀不大,難道就已經練就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還是說,他已經生氣到了極點,所以反而麵無表情了?
梅枝注意到了戚媽媽的緊張,卻覺得她太多慮了,不管在誰家,都有這樣的規矩,下人若無主人差遣,不得隨意離崗,韓寧和孟楚清都不在,石榴本來就不能隨意出門,就算孟楚清生氣,也理所當然,任誰都挑不出毛病來,除非——除非韓寧袒護她。
石榴的一雙大眼睛,眼淚汪汪地望著韓寧,真可謂是我見猶憐。孟楚清在一旁冷眼旁觀,心想,剛才才在福祿堂受了那樣大的侮辱,若韓寧還護著蔡姨娘所送的丫鬟,那他未免也太會忍了。
然而韓寧既沒有大發脾氣,責罵石榴,也沒有袒護於她,隻是示意海棠上前將她拉開,然後對孟楚清道:“些許小事,就由奶奶處理罷。”說完,就進屋去了。
他叫海棠來拉石榴,海棠自然是不遺餘力,將她箍得死死的,恨不能就此將她箍死才好。石榴拚命掙紮,大聲呼救,孟楚清擔心引來蔡姨娘,連忙朝海棠使了個眼色,海棠這人看起來心機不深,在對付石榴上,倒是機靈勁兒十足,馬上會意,騰出一隻手掏出帕子,塞進了石榴的嘴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