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嚴重的是隨著雨季到來,滄江水位一直在加深,然後六月中旬,江南加急來報,滄江決堤!
滄江決堤,這樣重要的消息,自然是直接密送進宮。不過實際上,不論是虞景還是朝臣,此時對這個消息都不算重視。畢竟年年暴雨,江南也就年年水患,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雖然滄江決堤,但想來應該隻是一小段河堤被衝毀,隻要及時組織人手,重新將堤壩築好即可。最多附近的良田多被水泡幾日。但現在夏收已經過去了,地裏沒有糧食,影響並不大。
這一天晚上,虞景休息之後,禦前總管張芳沒有留下來伺候,而是趁著宮門下鑰之前出了宮,到了他侄子家中留宿。對於宮廷中的大太監們而言,這是非常正常的事。畢竟伴君如伴虎,平日裏提心吊膽,已經夠累了,偶爾出宮休息一陣,沒人會說什麽。
第二日一早,張芳回宮,而清薇的攤子上則多了個熟悉的客人。
之前清薇的攤子才剛剛支起來的時候,張芳的侄子曾經被派來買鹵肉。那些鹵肉自然是要送進宮的,但從那以後,他倒是時常會過來,自己點上半斤肉,慢慢享用。即使清薇的生意一落千丈,也沒有改變。
但這一天,他付錢的時候多對清薇說了兩句話,「近來雨水多,姑娘該防備著這灶台被衝毀才是。」
清薇眼神一閃,忙道,「客人放心,我們家的灶台都是最好的匠人砌的,不會那麽容易就被衝垮。」
等應付了麵前的幾個客人,清薇讓壯兒和小六子看著攤子,自己則匆忙離開。
欽天監的官署也在皇城之內,自然這裏的官員也是需要出來吃飯的。不過周徽這樣的身份,是不會在宮門口這些小攤上吃東西的,欽天監與別處也不同,他的仆人會每天給他送來現成的飯菜。
清薇在宮門口等了好一陣子,才看到了周家的仆人。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手裏的食盒上印著標誌。畢竟大家都用食盒,難免有看起來相似的,若不做出標誌,很容易弄混。
清薇迎上去把人攔住,「你可是周大人家的?」
「正是。」那仆人警惕的看向清薇,「你是誰?」
「我有一句話要帶給你家大人,他聽了自然知道我是誰。」清薇道,「你就跟他說,下雨了,別忘記帶傘。」
周家的仆人莫名其妙,而清薇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立刻轉身離開了。畢竟這是宮門口,她站在這裏會很惹眼,時間長了,肯定會被注意到。
好在雖然不懂這句話是什麽,但是帶一句話又不費事,這仆人見到周徽之後,還是將此事說了出來。
然後他就看見自家主子連飯都顧不上吃,急匆匆穿上了外頭的補服,進宮見駕去了。
那句話難不成還有什麽自己聽不明白的玄機?這仆人思量了半晌,還是想不通,也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了。反正欽天監的官員們,平時多少有些神神道道的,稀奇事不是一兩件,這一件也算不上什麽。
虞景正在批奏折,聽說周徽求見,雖然有些莫名,但還是召了。
然而周徽進了大殿,甚至未及行禮,便大聲高呼,「陛下大禍將至!」
不論是誰,忽然聽到有人說自己大禍將至,估計都不會太高興,何況虞景還是帝王之尊。所以他立刻冷冷問道,「禍從何來?」
「禍從南來!」周徽道,「是客星犯主之相,最近恐有災禍降臨!」
聽到他這麽肯定,虞景心裏將信將疑,「周卿這樣說,朕一點頭緒都沒有。這到底是個什麽禍事?」
周徽道,「卜算之道結果往往都很模糊,臣亦不知。還請陛下恕罪。」
這句話當真說得理直氣壯,但虞景也沒辦法說什麽。人家能算出來最近有禍事已經很困難了,非要人具體的說出是什麽禍事,那就為難人了。古往今來,也沒聽說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若真有人有這樣的能力,那虞景這個皇帝第一個不會放過。
「周卿可有別的法子,至少要稍加推測,指明方向才是。」虞景想了想,又問。這種事情,雖說不一定準,但一想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
周徽道,「臣略通測字之術,不如陛下現在寫一個字出來,讓臣一測。」
虞景點頭,但提起筆,一時又不知該寫什麽,思來想去,索性寫了個「測」字。然而周徽接過去一看,麵色便是一變。
「如何,可是此字不好?」虞景問。
周徽道,「測字之道,無非是拆而解之。陛下請看,這測字,從水,從貝,從刀。刀者禍也,刀兵之禍,必見人命。貝者,珍寶之物也,古時以貝為錢幣,可見此禍損失財物極大。」
「水又何解?」
「不可解,隻能猜。」周徽搖頭道。
虞景皺眉,「那周卿猜出了什麽?」
「臣方才說過,禍從南來,南邊的水禍,臣鬥膽猜測,恐怕與連日暴雨相關。滄江年年治理,年年決堤,隱患極大!若隻是決堤也就罷了,史書上滄江曾四次改道,每一次都是巨大的災難,伴隨著饑荒、死亡與戰事。陛下,臣恐……」
滄江決堤,這樣重要的消息,自然是直接密送進宮。不過實際上,不論是虞景還是朝臣,此時對這個消息都不算重視。畢竟年年暴雨,江南也就年年水患,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雖然滄江決堤,但想來應該隻是一小段河堤被衝毀,隻要及時組織人手,重新將堤壩築好即可。最多附近的良田多被水泡幾日。但現在夏收已經過去了,地裏沒有糧食,影響並不大。
這一天晚上,虞景休息之後,禦前總管張芳沒有留下來伺候,而是趁著宮門下鑰之前出了宮,到了他侄子家中留宿。對於宮廷中的大太監們而言,這是非常正常的事。畢竟伴君如伴虎,平日裏提心吊膽,已經夠累了,偶爾出宮休息一陣,沒人會說什麽。
第二日一早,張芳回宮,而清薇的攤子上則多了個熟悉的客人。
之前清薇的攤子才剛剛支起來的時候,張芳的侄子曾經被派來買鹵肉。那些鹵肉自然是要送進宮的,但從那以後,他倒是時常會過來,自己點上半斤肉,慢慢享用。即使清薇的生意一落千丈,也沒有改變。
但這一天,他付錢的時候多對清薇說了兩句話,「近來雨水多,姑娘該防備著這灶台被衝毀才是。」
清薇眼神一閃,忙道,「客人放心,我們家的灶台都是最好的匠人砌的,不會那麽容易就被衝垮。」
等應付了麵前的幾個客人,清薇讓壯兒和小六子看著攤子,自己則匆忙離開。
欽天監的官署也在皇城之內,自然這裏的官員也是需要出來吃飯的。不過周徽這樣的身份,是不會在宮門口這些小攤上吃東西的,欽天監與別處也不同,他的仆人會每天給他送來現成的飯菜。
清薇在宮門口等了好一陣子,才看到了周家的仆人。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手裏的食盒上印著標誌。畢竟大家都用食盒,難免有看起來相似的,若不做出標誌,很容易弄混。
清薇迎上去把人攔住,「你可是周大人家的?」
「正是。」那仆人警惕的看向清薇,「你是誰?」
「我有一句話要帶給你家大人,他聽了自然知道我是誰。」清薇道,「你就跟他說,下雨了,別忘記帶傘。」
周家的仆人莫名其妙,而清薇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立刻轉身離開了。畢竟這是宮門口,她站在這裏會很惹眼,時間長了,肯定會被注意到。
好在雖然不懂這句話是什麽,但是帶一句話又不費事,這仆人見到周徽之後,還是將此事說了出來。
然後他就看見自家主子連飯都顧不上吃,急匆匆穿上了外頭的補服,進宮見駕去了。
那句話難不成還有什麽自己聽不明白的玄機?這仆人思量了半晌,還是想不通,也就將這件事拋之腦後了。反正欽天監的官員們,平時多少有些神神道道的,稀奇事不是一兩件,這一件也算不上什麽。
虞景正在批奏折,聽說周徽求見,雖然有些莫名,但還是召了。
然而周徽進了大殿,甚至未及行禮,便大聲高呼,「陛下大禍將至!」
不論是誰,忽然聽到有人說自己大禍將至,估計都不會太高興,何況虞景還是帝王之尊。所以他立刻冷冷問道,「禍從何來?」
「禍從南來!」周徽道,「是客星犯主之相,最近恐有災禍降臨!」
聽到他這麽肯定,虞景心裏將信將疑,「周卿這樣說,朕一點頭緒都沒有。這到底是個什麽禍事?」
周徽道,「卜算之道結果往往都很模糊,臣亦不知。還請陛下恕罪。」
這句話當真說得理直氣壯,但虞景也沒辦法說什麽。人家能算出來最近有禍事已經很困難了,非要人具體的說出是什麽禍事,那就為難人了。古往今來,也沒聽說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人。
若真有人有這樣的能力,那虞景這個皇帝第一個不會放過。
「周卿可有別的法子,至少要稍加推測,指明方向才是。」虞景想了想,又問。這種事情,雖說不一定準,但一想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
周徽道,「臣略通測字之術,不如陛下現在寫一個字出來,讓臣一測。」
虞景點頭,但提起筆,一時又不知該寫什麽,思來想去,索性寫了個「測」字。然而周徽接過去一看,麵色便是一變。
「如何,可是此字不好?」虞景問。
周徽道,「測字之道,無非是拆而解之。陛下請看,這測字,從水,從貝,從刀。刀者禍也,刀兵之禍,必見人命。貝者,珍寶之物也,古時以貝為錢幣,可見此禍損失財物極大。」
「水又何解?」
「不可解,隻能猜。」周徽搖頭道。
虞景皺眉,「那周卿猜出了什麽?」
「臣方才說過,禍從南來,南邊的水禍,臣鬥膽猜測,恐怕與連日暴雨相關。滄江年年治理,年年決堤,隱患極大!若隻是決堤也就罷了,史書上滄江曾四次改道,每一次都是巨大的災難,伴隨著饑荒、死亡與戰事。陛下,臣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