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七十一章不鏽鋼與錳
苗怡拿著那厚厚的一疊資料,這才看了不到一半,就抬頭問江天放:“江縣長,這個氣候公約和我們搞錳礦有什麽聯係啊?”
陸舟在一旁,頭都不抬的說道:“看完再問。 ~ (**.XiaZaiLou.)”
別看陸舟比苗怡小兩歲,可書記就是書記,這一發話,一把手的威嚴頓現,苗怡趕緊低下頭,繼續看資料。
我們國家的錳礦,主要集中在湖東省、湘省、貴川省。
錳礦石分兩種,一種叫菱錳礦,化學名稱是碳酸錳,一種叫軟錳礦,化學名稱叫氧化錳。
要把錳從礦石中提煉出來,國際上普遍都是采用酸浸電解法,就是把礦石磨碎成很小的顆粒,直接泡到硫酸裏麵,發生化學反應後,形成電解『液』,再進入電解槽進行分離,把錳提煉出來。
稍有不同的是,菱錳礦可以直接用硫酸浸取,但對礦石的品味(錳的含量)要求較高,一般都要求含量在20以上;而軟錳礦則不能直接泡,需要多一道工藝,焙燒,通過與煤hún合焙燒,發生反應後再用硫酸浸取,然後電解分離提純,不過,這種焙燒法,很多小礦企都是采用的土法焙燒,建個密封窯就開始燒,什麽都不管;像青山縣的幾個錳礦就是這種典型,他們哪有什麽技術人員啊,隨便找幾個熟練工就幹了,至於說什麽回收率,什麽純度,一概不管。
從工藝流程就可以知道,提煉錳,有兩個最主要的成本,一是硫酸,而是電力。
以前咱們提到過的,狗娃狗生壓榨硫酸店的王老板,就是因為硫酸是錳礦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料。
而望水鄉的小水電之所以能獲取青山縣天龍礦業的風楓投資,就是因為礦業想獲取充足的電力。
這些知識,苗怡通過最近的惡補,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的資料,是有關錳礦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早先的企業標準;還有國外現在通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這些標準,技術xìng極強,苗怡看得是似懂非懂;好在,接下來的資料中,列舉了我們的標準與國外標準的差異。
1991年,我們實行的國家標準,是由冶金部提出,由滬海冶煉廠起草,jiāo國務院標準委員會評審通過後頒布實施的。
與國外的標準相比,很顯然,我們的標準要求要低得多,特別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對電解錳成品的雜質要求;我們的電解錳,大都純度在98左右,而國外,已經達到了99,甚至有的優質錳,達到了99.5;我們的產品,明顯c(碳)、s(硫)的含量偏高;
二是國外的標準中,有對氣體元素的要求,而我們是不作要求的,如h(氫)、o(氧)、n(氮)。
三是由工藝導致的雜質,國外的工藝與我們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在電解過程中,我們是摻入了含硒的化合物做添加劑,而國外不采用這種工藝,直接導致了我們的成品中含硒過高。
因為標準的要求不同,直接導致了我們才電解錳產品質量與國外差距較大;不要小看提高的那1純度,價格可是貴了20以上。
這些資料,好歹和錳礦是息息相關的,苗怡看得還是很投入。
可接下來,又是她看著頭暈的資料,是煉鋼的資料,而且還不是普通煉鋼,是不鏽鋼。
什麽煉鋼的基本流程,不鏽鋼的用途,不鏽鋼的牌號,標準的,看得苗怡是暈頭轉向,這些專業xìng的東西,不是誰都可以一看就看明白的。( ·~ )關鍵問題是,苗怡對煉鋼根本不感興趣,她感興趣的是怎麽煉錳。
可看著看著,苗怡漸漸的看到了,不鏽鋼和錳的聯係。
研發不鏽鋼的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解決軍隊所用的機械腐蝕問題才研發出來的,科學家發現,在普通鋼裏麵加入其他金屬成分,可以有效的增加鋼材的耐腐蝕xìng,這種合金體,後來就稱為不鏽鋼。
最常見的不鏽鋼添加成分,是鉻和鎳。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鎳作為戰略物資被國家控製使用,為了解決因鎳供應不足導致的不鏽鋼產量降低的問題,這時候,美國開始研究,結果研發出了以錳代鎳的新型不鏽鋼型號,這種添加了錳的不鏽鋼,就是現在廣為使用的200係列不鏽鋼。
二戰以後,鎳的限製逐漸解除,美國人不缺鎳,也就把這項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看來,官僚主義即使在西方,也是存在的。
但是,美國不缺鎳,其他國家缺啊,比如印度。
在研發200係列不鏽鋼的過程中,有幾個印度人參與了這項研究,二戰後,就把這項技術帶回了印度。(別提知識產權,那時候不興這個,錢學森還跑回來研究核武器呢,一切都以國家利益至上。)
因為印度缺鎳,所以,200係列不鏽鋼,其實是在印度人手中發揚光大的;後來,美國人看到了錳係不鏽鋼的優點,才如夢方醒,把“束之高閣”的科研成果,重新拿出來進行深入研究。
所以,現在的200係列不鏽鋼,標準最科學,產品係列最全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
1989年,國際鎳價大幅上揚,與此同時,錳價卻大幅下降;這直接導致了200係列不鏽鋼的擴產。其中以印度為甚,大規模的擴大了不鏽鋼產量,而這增產的不鏽鋼,大部分都進入到我國。
200係列不鏽鋼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低,適合民用產品。它的用途,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首先就是飲食餐具,隨著國內飯店酒樓的增加,美觀堅固的不鏽鋼餐具取代了很大一部分的瓷器餐具;
其次就是在建築行業,大量的不鏽鋼材料進入到建築工程當中,小到mén的把手,chou屜拉環,大到樓梯扶手,建築外牆,都大量采用了不鏽鋼的材質,與傳統的鋼材相比,美觀xìng,耐用xìng都得到了提高;
還有就是電器類產品,特別是洗衣機,不鏽鋼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光這幾項加起來,咱們就可以估算得到,國內近十幾年對不鏽鋼需求的增產程度。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其不鏽鋼的消耗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
而我們國家,特別是近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對於民用品的需求,以幾何級數上漲,這直接導致了不鏽鋼的需求增長。每年我國進口的不鏽鋼,光從印度進口的就有40萬噸以上。
為什麽要進口那麽多不鏽鋼?因為我們國家自己的鋼廠,沒有一條大規模的不鏽鋼生產線,更沒有專業的不鏽鋼生產企業。這其中固然有技術的製約因素,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和印度一樣,也是一個缺鎳的國家。沒有鎳,怎麽生產不鏽鋼?我們自己生產的不鏽鋼,不說質量,光是產量,對於國際市場而言,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全靠進口。
苗怡看完不鏽鋼的資料,心裏有些堵得慌,“怎麽連阿三都能生產出不鏽鋼,咱們難道還不如他們了,還得從他們那進口?”
接下來的資料,是一些論文,《論鉻錳係不鏽鋼的發展前景》,《鉻錳含量不同,對不鏽鋼技術參數指標的影響》,《不同牌號200係列不鏽鋼的研究》……
這些論文,都是近期在《冶金報》,《冶金年會資料匯編》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其中有一篇文章的署名還是江勇,這個人苗怡倒是很清楚,江縣長的哥哥嘛,yù樹鄉水泥廠的技改,就是江勇主持完成的。
苗怡看了看江勇的那篇文章,《鉻錳鎳之外的不鏽鋼添加成分研究》,這文章,專業xìng太強,除了談到加銅啊什麽的金屬,竟然還研究加氮這類的非金屬元素,看得苗怡頭發暈,字都認識,單句話的意思也大概明白,可整篇文章連起來說了什麽,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終於耐心的看完了資料,苗怡抬起頭,她有一肚的問題要問;可看看身旁的陸舟,還在看那些資料,不過速度明顯很快,看到後麵,還時不時的再轉回看前麵的資料,很顯然,陸舟這至少是在看第二遍了。
辦公室裏很安靜,江天放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任由他們兩個看資料;白羚偶爾會過來打個轉。
苗怡看了看時間,就這會的功夫,已經看了一個多小時的資料了。
苗怡很想問問題,可陸舟還在看呢,沒辦法,硬著頭皮開始看第二遍;看著看著,苗怡覺得好像有不同的感受了,這些資料,看似是沒有必然的聯係,可似乎又有一根線把這些完全分屬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資料聯係在一起。
苗怡當然不笨,不用人告訴她都知道,能夠把這些資料聯係起來穿成串的,一定是“錳”,這個道理苗怡想得到,可她想不通的是,這些資料當中的必然xìng在哪兒呢?
最最令苗怡揪心的是,這些國家大事,國際商業,與她搞個小小的yù樹鄉錳礦,到底有多大的關係?
()
苗怡拿著那厚厚的一疊資料,這才看了不到一半,就抬頭問江天放:“江縣長,這個氣候公約和我們搞錳礦有什麽聯係啊?”
陸舟在一旁,頭都不抬的說道:“看完再問。 ~ (**.XiaZaiLou.)”
別看陸舟比苗怡小兩歲,可書記就是書記,這一發話,一把手的威嚴頓現,苗怡趕緊低下頭,繼續看資料。
我們國家的錳礦,主要集中在湖東省、湘省、貴川省。
錳礦石分兩種,一種叫菱錳礦,化學名稱是碳酸錳,一種叫軟錳礦,化學名稱叫氧化錳。
要把錳從礦石中提煉出來,國際上普遍都是采用酸浸電解法,就是把礦石磨碎成很小的顆粒,直接泡到硫酸裏麵,發生化學反應後,形成電解『液』,再進入電解槽進行分離,把錳提煉出來。
稍有不同的是,菱錳礦可以直接用硫酸浸取,但對礦石的品味(錳的含量)要求較高,一般都要求含量在20以上;而軟錳礦則不能直接泡,需要多一道工藝,焙燒,通過與煤hún合焙燒,發生反應後再用硫酸浸取,然後電解分離提純,不過,這種焙燒法,很多小礦企都是采用的土法焙燒,建個密封窯就開始燒,什麽都不管;像青山縣的幾個錳礦就是這種典型,他們哪有什麽技術人員啊,隨便找幾個熟練工就幹了,至於說什麽回收率,什麽純度,一概不管。
從工藝流程就可以知道,提煉錳,有兩個最主要的成本,一是硫酸,而是電力。
以前咱們提到過的,狗娃狗生壓榨硫酸店的王老板,就是因為硫酸是錳礦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料。
而望水鄉的小水電之所以能獲取青山縣天龍礦業的風楓投資,就是因為礦業想獲取充足的電力。
這些知識,苗怡通過最近的惡補,已經掌握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的資料,是有關錳礦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早先的企業標準;還有國外現在通行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這些標準,技術xìng極強,苗怡看得是似懂非懂;好在,接下來的資料中,列舉了我們的標準與國外標準的差異。
1991年,我們實行的國家標準,是由冶金部提出,由滬海冶煉廠起草,jiāo國務院標準委員會評審通過後頒布實施的。
與國外的標準相比,很顯然,我們的標準要求要低得多,特別表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對電解錳成品的雜質要求;我們的電解錳,大都純度在98左右,而國外,已經達到了99,甚至有的優質錳,達到了99.5;我們的產品,明顯c(碳)、s(硫)的含量偏高;
二是國外的標準中,有對氣體元素的要求,而我們是不作要求的,如h(氫)、o(氧)、n(氮)。
三是由工藝導致的雜質,國外的工藝與我們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在電解過程中,我們是摻入了含硒的化合物做添加劑,而國外不采用這種工藝,直接導致了我們的成品中含硒過高。
因為標準的要求不同,直接導致了我們才電解錳產品質量與國外差距較大;不要小看提高的那1純度,價格可是貴了20以上。
這些資料,好歹和錳礦是息息相關的,苗怡看得還是很投入。
可接下來,又是她看著頭暈的資料,是煉鋼的資料,而且還不是普通煉鋼,是不鏽鋼。
什麽煉鋼的基本流程,不鏽鋼的用途,不鏽鋼的牌號,標準的,看得苗怡是暈頭轉向,這些專業xìng的東西,不是誰都可以一看就看明白的。( ·~ )關鍵問題是,苗怡對煉鋼根本不感興趣,她感興趣的是怎麽煉錳。
可看著看著,苗怡漸漸的看到了,不鏽鋼和錳的聯係。
研發不鏽鋼的起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解決軍隊所用的機械腐蝕問題才研發出來的,科學家發現,在普通鋼裏麵加入其他金屬成分,可以有效的增加鋼材的耐腐蝕xìng,這種合金體,後來就稱為不鏽鋼。
最常見的不鏽鋼添加成分,是鉻和鎳。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鎳作為戰略物資被國家控製使用,為了解決因鎳供應不足導致的不鏽鋼產量降低的問題,這時候,美國開始研究,結果研發出了以錳代鎳的新型不鏽鋼型號,這種添加了錳的不鏽鋼,就是現在廣為使用的200係列不鏽鋼。
二戰以後,鎳的限製逐漸解除,美國人不缺鎳,也就把這項科研成果束之高閣。看來,官僚主義即使在西方,也是存在的。
但是,美國不缺鎳,其他國家缺啊,比如印度。
在研發200係列不鏽鋼的過程中,有幾個印度人參與了這項研究,二戰後,就把這項技術帶回了印度。(別提知識產權,那時候不興這個,錢學森還跑回來研究核武器呢,一切都以國家利益至上。)
因為印度缺鎳,所以,200係列不鏽鋼,其實是在印度人手中發揚光大的;後來,美國人看到了錳係不鏽鋼的優點,才如夢方醒,把“束之高閣”的科研成果,重新拿出來進行深入研究。
所以,現在的200係列不鏽鋼,標準最科學,產品係列最全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
1989年,國際鎳價大幅上揚,與此同時,錳價卻大幅下降;這直接導致了200係列不鏽鋼的擴產。其中以印度為甚,大規模的擴大了不鏽鋼產量,而這增產的不鏽鋼,大部分都進入到我國。
200係列不鏽鋼最大的優點就是成本低,適合民用產品。它的用途,幾乎涵蓋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
首先就是飲食餐具,隨著國內飯店酒樓的增加,美觀堅固的不鏽鋼餐具取代了很大一部分的瓷器餐具;
其次就是在建築行業,大量的不鏽鋼材料進入到建築工程當中,小到mén的把手,chou屜拉環,大到樓梯扶手,建築外牆,都大量采用了不鏽鋼的材質,與傳統的鋼材相比,美觀xìng,耐用xìng都得到了提高;
還有就是電器類產品,特別是洗衣機,不鏽鋼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光這幾項加起來,咱們就可以估算得到,國內近十幾年對不鏽鋼需求的增產程度。
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其不鏽鋼的消耗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
而我們國家,特別是近十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對於民用品的需求,以幾何級數上漲,這直接導致了不鏽鋼的需求增長。每年我國進口的不鏽鋼,光從印度進口的就有40萬噸以上。
為什麽要進口那麽多不鏽鋼?因為我們國家自己的鋼廠,沒有一條大規模的不鏽鋼生產線,更沒有專業的不鏽鋼生產企業。這其中固然有技術的製約因素,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國家和印度一樣,也是一個缺鎳的國家。沒有鎳,怎麽生產不鏽鋼?我們自己生產的不鏽鋼,不說質量,光是產量,對於國際市場而言,可以忽略不計,幾乎全靠進口。
苗怡看完不鏽鋼的資料,心裏有些堵得慌,“怎麽連阿三都能生產出不鏽鋼,咱們難道還不如他們了,還得從他們那進口?”
接下來的資料,是一些論文,《論鉻錳係不鏽鋼的發展前景》,《鉻錳含量不同,對不鏽鋼技術參數指標的影響》,《不同牌號200係列不鏽鋼的研究》……
這些論文,都是近期在《冶金報》,《冶金年會資料匯編》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的。其中有一篇文章的署名還是江勇,這個人苗怡倒是很清楚,江縣長的哥哥嘛,yù樹鄉水泥廠的技改,就是江勇主持完成的。
苗怡看了看江勇的那篇文章,《鉻錳鎳之外的不鏽鋼添加成分研究》,這文章,專業xìng太強,除了談到加銅啊什麽的金屬,竟然還研究加氮這類的非金屬元素,看得苗怡頭發暈,字都認識,單句話的意思也大概明白,可整篇文章連起來說了什麽,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終於耐心的看完了資料,苗怡抬起頭,她有一肚的問題要問;可看看身旁的陸舟,還在看那些資料,不過速度明顯很快,看到後麵,還時不時的再轉回看前麵的資料,很顯然,陸舟這至少是在看第二遍了。
辦公室裏很安靜,江天放一直在做自己的事情,任由他們兩個看資料;白羚偶爾會過來打個轉。
苗怡看了看時間,就這會的功夫,已經看了一個多小時的資料了。
苗怡很想問問題,可陸舟還在看呢,沒辦法,硬著頭皮開始看第二遍;看著看著,苗怡覺得好像有不同的感受了,這些資料,看似是沒有必然的聯係,可似乎又有一根線把這些完全分屬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資料聯係在一起。
苗怡當然不笨,不用人告訴她都知道,能夠把這些資料聯係起來穿成串的,一定是“錳”,這個道理苗怡想得到,可她想不通的是,這些資料當中的必然xìng在哪兒呢?
最最令苗怡揪心的是,這些國家大事,國際商業,與她搞個小小的yù樹鄉錳礦,到底有多大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