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在路上便遣散回了各府,隻剩下侯君集率領的,原本屯衛京畿的五千人,還有李牧的一營親兵八百人,共計約六千人。這也不少了,放眼望去,也是連綿數裏。李牧躺在他的特製馬車裏頭呼呼大睡,昨天晚上跟蘇定方等人擲骰子,十文錢一把的,贏了十八貫,把一幫兵油子贏得都快哭了,最後李牧覺得無聊了,把贏來的錢全分了,又賞了五十貫,直到天明,才疲憊不堪的睡下。
“報!稟侯爺,陛下命百官出城十裏相迎,恭賀侯爺開疆拓土,凱旋而歸!”
“啊。”李牧打了個哈欠,探出頭來,道:“回本侯的話,陛下隆恩,臣感激莫名——能不能一切從簡,本侯想先回趟家。”
“……”傳話的人都聽懵了,將軍凱旋,百官相迎,這是多大的榮光,竟有人不想要?不過想到最近長安城傳遍了的花邊新聞,便也不覺奇怪了,躬身行了一禮,飛馬又回去稟報了。
大軍繼續慢悠悠的前行,不一會兒,又有人飛馬而來:“報!稟侯爺,陛下有口諭:小子不得胡鬧,朕與諸國使節在城門口等著你,見不著人怎行?知道你小子想見夫人了,朕一早就幫你接到了宮中,正與皇後說話兒。想見你就快著點兒!”
“侯爺,陛下就是這麽說的。”
李牧又鑽出頭來,懶洋洋道:“臣謝陛下隆恩了,陛下就是陛下,想得就是周到。幫我告訴陛下,就說,臣感激涕零啊,這就快馬加鞭,去吧。”
把頭縮回來,李牧倒在枕頭上,臉色陰鬱了起來。
李世民的心思一點兒也不難猜,他現在就是把麵子給足了,讓世人挑不出他的毛病來,這樣就可以上演一出‘揮淚斬馬謖’的橋段。計謀很粗劣,但是很好用啊,古往今來多少功臣死在這一計之下了?多得都數不過來。
如今老婆孩子都被接進宮了,想跑都跑不了。其實昨天李牧之所以擲骰子玩了一宿,就是在等獨孤九。距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了,獨孤九若無事,必會快馬加鞭趕來相見,而他沒來,就說明出事兒了。
隻是沒想到李世民會做得這麽絕。
李牧吧嗒吧嗒嘴,心裏有些難受。但他也知道,自己沒資格怪李世民,被自己信任的晚輩,撬了自己心儀的姑娘,這種雙重背信感,擱在誰的身上也受不了。更何況他還是皇帝,報複也是很正常。
“大哥,咱還走麽?”
車外傳來李重義的聲音,李牧歎氣道:“不走咋辦呐?你沒聽到啊,全家老小都被接到宮裏去了,還有旁邊的五千屯衛,咱們就八百人,還不一定一條心,跑是不可能跑掉了,走吧,走一步看一步,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
李重義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大哥,我陪你死。”
“我呸!”李牧探出頭去,罵道:“老子還沒死呢?你怎麽就知道老子必死?”
李重義看著他,雖沒有說話,但那表情好像在說:“大哥,這還能活啊?”
“想殺我,沒那麽容易。你以為你大哥是白給啊?這一年多來的經營,有很多地方,是缺不了你大哥我的,陛下以為可以,但是可不可以,隻有我知道——跟你說你也不明白,少添亂了。去傳令,加快速度,晌午之前,趕到城下,別讓陛下與諸公久等了。”
“嗯。”李重義策馬向前,傳令去了。
……
城西十裏亭。
所謂百官相迎,自然不會真的有一百個官,指的是三省六部的主要長官,長安縣,萬年縣各派出差役,組織百姓,敲鑼打鼓。這便已經是大唐武將的最高禮遇了,當初李牧來長安城的時候,李績還沒得到過這樣的禮遇,直到李靖大軍回城的時候,才配得上這樣的禮遇。
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想要得到這樣的禮遇,非得‘開疆拓土’之功不可。李牧此番雖然解了西突厥之危,但實際上卻沒有開疆拓土,按例來說,當不起這樣的禮遇,但李世民卻給予了這樣的禮遇,實則是有些過了。但也沒有規定說,不能給這樣的禮遇,所以禦史們也沒大做文章。
實際上,禦史台的目標已經不在李牧的身上了。李牧與王鷗的事情,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發酵,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李牧早已經被士林視為一個死人,在他身上浪費口舌,已經不是智者之舉了,還徒增了落井下石之名。
亭內,三省六部的大佬們,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在房玄齡的手邊,還有兩道聖旨。這兩道旨意,一個是給李牧的,另一個是給李重義的。他們都已經知道旨意的內容,可以說是聖恩浩蕩。這兩道旨意若是生效,李牧的品階,將會超過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想想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趕上甚至超過了他們半輩子的成就,說來也是非常諷刺。但如今卻沒有一個人覺得羨慕,他們心裏都清楚,李牧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近日來內務府和工部的種種調動,已經預示著陛下要對李牧動手了。想到李牧即將的下場,眾人也不禁有一些唇亡齒寒之感,一個臣子的權力再大,又有什麽用呢?李牧多麽囂張跋扈的一個人,仿佛無人能夠製約於他一般,可是一旦對上皇權,便如同窗戶紙一樣,輕輕一捅就破了。
“來了。”
長孫無忌眼睛尖,瞧見了地平線剛剛露出的旌旗,出聲說道。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抬眼看去,兩旁的衙役趕忙讓百姓們吹打起來,登時十裏亭附近熱鬧非凡。
李牧已經穿戴好了衣裳,端坐在車中,待來到跟前了,馬車聽好,李牧施施然下馬車,眾人剛要跟他搭話,看到他的裝束,到了嘴邊的話都給噎了回去——羽扇綸巾,這小子是在自比諸葛孔明麽?
李牧輕搖羽扇,滿臉笑容地看向眾人,道:“諸公,臨行之際,春寒料峭,不曾想一別過來,已經是春暖花開。我這一遭啊,九死一生,差一點就回不來了,諸公不想我嗎?我可是想死諸公了!”
說罷,他把羽扇一扔,張開胳膊,把走在前頭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摟在了懷裏。眾人掙也不是,不掙也不是,都滿臉的尷尬。如今李牧就像是病毒一般,李世民都要對他動手了,誰還想跟他‘過從甚密’呢。
“侯爺還是不要太過於激動,這裏有陛下的兩道旨意。還是讓我把旨意宣讀了可好?”
房玄齡出聲解圍,李牧這才鬆開,躬身道:“臣李牧領旨謝恩。”
“製曰:襃賢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有國彝訓。逐鹿侯李牧者,突遭事變,臨危不亂,誌堅金石,誓以山河,實允朝議。免百姓於戰火,救黎民以危難……晉封逐鹿侯李牧為洛陽縣公,懷化大將軍,加‘上護軍’。望再接再厲,不負朕望。”
宣讀完旨意,房玄齡把聖旨交到李牧手上,笑著說道:“恭賀洛陽縣公,洛陽乃陪都。洛陽縣公,實則為縣公第一等,陛下賜你洛陽為封地,實在是大大的隆恩了。”
李牧趕忙麵朝長安方向,感激涕零道:“陛下隆恩至此,牧怎敢當啊。隻是這洛陽縣公,讀起來實在是拗口的很,還是一個字兒的讀起來簡便,牧當再接再厲,爭取封個一個字兒的。”
眾人聽了,心裏無不腹誹。一個字兒的?可真敢說啊!一個字兒的,那是國公!十八歲的國公?除非皇帝腦袋進水了,否則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不可能封的。這次封縣公,魏征都差點撞柱,還是李世民一再堅持才封的,要是隨隨便的就封了,大唐的公爵也太不值錢了。
房玄齡裝作沒聽見,又拿出一封聖旨,道:“李重義何在?”
他其實就看到李重義了,也沒法看不見,李重義身高丈二,站在人群裏太顯眼了,隻是宣讀旨意得有這麽一個流程,不得不問一句。
李重義看向李牧,李牧把他拽過來,道:“傻大個,陛下有旨意給你,還不高興啊?快快快,看看陛下封了你啥官兒。”
“臣李重義接旨。”
“製曰:朕聞褒有德,賞至材,錦衣衛指揮使李重義者,憑悍卒五百平林邑,滅其國,悍勇至此,朕聞所未聞。留於錦衣衛實在大材小用,今封‘安南伯’,忠武將軍,鎮守南疆,以安社稷。”
房玄齡把聖旨遞給李重義,笑道:“忠武將軍乃是四品,陛下待爾不薄了,安南伯快接旨吧?”
“伯爵還可以啦,你都比重義高一級了,以後見了他可以炫耀一番了,快接了吧。”李牧也說道,但是李重義,仍然沒有接的意思,他抿了抿嘴,道:“我能不能不接旨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驚呆了!房玄齡也算是見過世麵了,自己收聖旨,看別人收聖旨,宣讀聖旨,加起來不下一百次,還頭一次見到有人說著聖旨我不要了的。他看著李重義,有點無語,又有點好奇地問道:“安南伯的意思我怎麽沒有聽懂?你是不想接旨?這怎麽行?違抗聖旨,這是殺頭的罪啊!”
“我不想當官也不行嗎?我隻想留在大哥身邊,不想去鎮守南疆。”
李牧抬起就是一腳,道:“你能跟我一輩子啊?鎮守南疆有什麽不好?天高皇……那個,我的意思是,多好啊,你自己打下來的,自己駐守著,是吧?別廢話,趕緊接了。”
李重義執拗的脾氣上來了,把手背在身後就是不接。
房玄齡也沒處理過這種情況啊,他看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輕輕搖了搖頭,房玄齡隻好嚇唬道:“安南伯,你要是不接,我隻能讓禁衛把你抓起來了。”
“抓就抓,我不想離開我大哥!”
“你個夯貨!”李牧跳起來拍了李重義的腦袋一下,從房玄齡手裏把聖旨搶了過來,道:“房相通融通融,我接也是一樣的,我接了就等於他接了,放心好了,我來勸他。”
“也隻好這樣了。”房玄齡也沒說什麽,他也不想節外生枝。聖旨宣完了,擔心李牧再起幺蛾子,趕忙岔開話題,道:“陛下和諸國使節已經等候多時了,洛陽縣公,咱們是不是回城啊。”
“對對對,回城回城。”
李牧把聖旨丟到車上,讓人牽了兩匹馬過來,和李重義騎上了馬。三省六部也都上了自己的馬車,一行人加快了速度,直奔長安城門。
十裏路轉眼就到,李世民站在城門口,看到李牧遠遠地過來,心裏五味雜陳。
與眾人想的不一樣,李世民雖然做了一些準備,但直到如今,他也沒有最終決定,到底要不要殺李牧。最初的憤怒過後,他漸漸冷靜了下來。他不是不明白,王鷗的心裏從未有過他。李世民當年接受了王鷗嫁給崔玉錚的事實,也不是不能接受她再嫁。隻是,這個人是李牧,才讓他大動肝火。
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天平,李牧一直以來為大唐,為他做的事情,在他冷靜之後,被一一擺在天平上。與他的憤怒相比較,實則是差不了多少的。
李世民想殺李牧,是出於個人的憤怒。但他也知道,李牧活著,一定會為大唐做很多的事情。他腦袋裏的奇思妙想,每一次都能給他帶來驚喜,若殺了李牧,一切又要從頭,打回原形。剛剛壓製一點的門閥世家,會卷土重來,而且他們吸收了李牧的手段,將會變得更加難纏和棘手。
這麽一想,他又不想殺李牧了。可是若不給他一點懲罰,李世民的心裏總是難受,如今看到李牧,他的火氣又竄上來了,若不是有這麽多使節當麵,他真想把李牧捆起來,用鞭子抽打,質問他為何能做出這等對不起他的事情來!
腦袋裏雜七雜八的想著,李牧已經到了跟前。看到李世民,李牧的心裏也是五味雜陳。不可否認,李世民對他有恩,他做的事情,在李世民的角度,確實是不講究的很。
離著老遠,李牧便翻身下馬,他站定,看著李世民,深呼吸了幾次,才鼓起勇氣走過來。
就在此時,突然發生變故。
隻見使節中竄出一人,急聲高呼:“高昌數千百姓枉死此賊之手,請大唐皇帝陛下做主啊!”
“報!稟侯爺,陛下命百官出城十裏相迎,恭賀侯爺開疆拓土,凱旋而歸!”
“啊。”李牧打了個哈欠,探出頭來,道:“回本侯的話,陛下隆恩,臣感激莫名——能不能一切從簡,本侯想先回趟家。”
“……”傳話的人都聽懵了,將軍凱旋,百官相迎,這是多大的榮光,竟有人不想要?不過想到最近長安城傳遍了的花邊新聞,便也不覺奇怪了,躬身行了一禮,飛馬又回去稟報了。
大軍繼續慢悠悠的前行,不一會兒,又有人飛馬而來:“報!稟侯爺,陛下有口諭:小子不得胡鬧,朕與諸國使節在城門口等著你,見不著人怎行?知道你小子想見夫人了,朕一早就幫你接到了宮中,正與皇後說話兒。想見你就快著點兒!”
“侯爺,陛下就是這麽說的。”
李牧又鑽出頭來,懶洋洋道:“臣謝陛下隆恩了,陛下就是陛下,想得就是周到。幫我告訴陛下,就說,臣感激涕零啊,這就快馬加鞭,去吧。”
把頭縮回來,李牧倒在枕頭上,臉色陰鬱了起來。
李世民的心思一點兒也不難猜,他現在就是把麵子給足了,讓世人挑不出他的毛病來,這樣就可以上演一出‘揮淚斬馬謖’的橋段。計謀很粗劣,但是很好用啊,古往今來多少功臣死在這一計之下了?多得都數不過來。
如今老婆孩子都被接進宮了,想跑都跑不了。其實昨天李牧之所以擲骰子玩了一宿,就是在等獨孤九。距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了,獨孤九若無事,必會快馬加鞭趕來相見,而他沒來,就說明出事兒了。
隻是沒想到李世民會做得這麽絕。
李牧吧嗒吧嗒嘴,心裏有些難受。但他也知道,自己沒資格怪李世民,被自己信任的晚輩,撬了自己心儀的姑娘,這種雙重背信感,擱在誰的身上也受不了。更何況他還是皇帝,報複也是很正常。
“大哥,咱還走麽?”
車外傳來李重義的聲音,李牧歎氣道:“不走咋辦呐?你沒聽到啊,全家老小都被接到宮裏去了,還有旁邊的五千屯衛,咱們就八百人,還不一定一條心,跑是不可能跑掉了,走吧,走一步看一步,腦袋掉了碗大個疤——”
“……”
李重義沉默了一會兒,開口道:“大哥,我陪你死。”
“我呸!”李牧探出頭去,罵道:“老子還沒死呢?你怎麽就知道老子必死?”
李重義看著他,雖沒有說話,但那表情好像在說:“大哥,這還能活啊?”
“想殺我,沒那麽容易。你以為你大哥是白給啊?這一年多來的經營,有很多地方,是缺不了你大哥我的,陛下以為可以,但是可不可以,隻有我知道——跟你說你也不明白,少添亂了。去傳令,加快速度,晌午之前,趕到城下,別讓陛下與諸公久等了。”
“嗯。”李重義策馬向前,傳令去了。
……
城西十裏亭。
所謂百官相迎,自然不會真的有一百個官,指的是三省六部的主要長官,長安縣,萬年縣各派出差役,組織百姓,敲鑼打鼓。這便已經是大唐武將的最高禮遇了,當初李牧來長安城的時候,李績還沒得到過這樣的禮遇,直到李靖大軍回城的時候,才配得上這樣的禮遇。
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是,想要得到這樣的禮遇,非得‘開疆拓土’之功不可。李牧此番雖然解了西突厥之危,但實際上卻沒有開疆拓土,按例來說,當不起這樣的禮遇,但李世民卻給予了這樣的禮遇,實則是有些過了。但也沒有規定說,不能給這樣的禮遇,所以禦史們也沒大做文章。
實際上,禦史台的目標已經不在李牧的身上了。李牧與王鷗的事情,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發酵,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李牧早已經被士林視為一個死人,在他身上浪費口舌,已經不是智者之舉了,還徒增了落井下石之名。
亭內,三省六部的大佬們,一邊喝茶,一邊聊天。在房玄齡的手邊,還有兩道聖旨。這兩道旨意,一個是給李牧的,另一個是給李重義的。他們都已經知道旨意的內容,可以說是聖恩浩蕩。這兩道旨意若是生效,李牧的品階,將會超過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想想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趕上甚至超過了他們半輩子的成就,說來也是非常諷刺。但如今卻沒有一個人覺得羨慕,他們心裏都清楚,李牧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
近日來內務府和工部的種種調動,已經預示著陛下要對李牧動手了。想到李牧即將的下場,眾人也不禁有一些唇亡齒寒之感,一個臣子的權力再大,又有什麽用呢?李牧多麽囂張跋扈的一個人,仿佛無人能夠製約於他一般,可是一旦對上皇權,便如同窗戶紙一樣,輕輕一捅就破了。
“來了。”
長孫無忌眼睛尖,瞧見了地平線剛剛露出的旌旗,出聲說道。他這麽一說,眾人也抬眼看去,兩旁的衙役趕忙讓百姓們吹打起來,登時十裏亭附近熱鬧非凡。
李牧已經穿戴好了衣裳,端坐在車中,待來到跟前了,馬車聽好,李牧施施然下馬車,眾人剛要跟他搭話,看到他的裝束,到了嘴邊的話都給噎了回去——羽扇綸巾,這小子是在自比諸葛孔明麽?
李牧輕搖羽扇,滿臉笑容地看向眾人,道:“諸公,臨行之際,春寒料峭,不曾想一別過來,已經是春暖花開。我這一遭啊,九死一生,差一點就回不來了,諸公不想我嗎?我可是想死諸公了!”
說罷,他把羽扇一扔,張開胳膊,把走在前頭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都摟在了懷裏。眾人掙也不是,不掙也不是,都滿臉的尷尬。如今李牧就像是病毒一般,李世民都要對他動手了,誰還想跟他‘過從甚密’呢。
“侯爺還是不要太過於激動,這裏有陛下的兩道旨意。還是讓我把旨意宣讀了可好?”
房玄齡出聲解圍,李牧這才鬆開,躬身道:“臣李牧領旨謝恩。”
“製曰:襃賢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有國彝訓。逐鹿侯李牧者,突遭事變,臨危不亂,誌堅金石,誓以山河,實允朝議。免百姓於戰火,救黎民以危難……晉封逐鹿侯李牧為洛陽縣公,懷化大將軍,加‘上護軍’。望再接再厲,不負朕望。”
宣讀完旨意,房玄齡把聖旨交到李牧手上,笑著說道:“恭賀洛陽縣公,洛陽乃陪都。洛陽縣公,實則為縣公第一等,陛下賜你洛陽為封地,實在是大大的隆恩了。”
李牧趕忙麵朝長安方向,感激涕零道:“陛下隆恩至此,牧怎敢當啊。隻是這洛陽縣公,讀起來實在是拗口的很,還是一個字兒的讀起來簡便,牧當再接再厲,爭取封個一個字兒的。”
眾人聽了,心裏無不腹誹。一個字兒的?可真敢說啊!一個字兒的,那是國公!十八歲的國公?除非皇帝腦袋進水了,否則無論立下多大的功勞,都不可能封的。這次封縣公,魏征都差點撞柱,還是李世民一再堅持才封的,要是隨隨便的就封了,大唐的公爵也太不值錢了。
房玄齡裝作沒聽見,又拿出一封聖旨,道:“李重義何在?”
他其實就看到李重義了,也沒法看不見,李重義身高丈二,站在人群裏太顯眼了,隻是宣讀旨意得有這麽一個流程,不得不問一句。
李重義看向李牧,李牧把他拽過來,道:“傻大個,陛下有旨意給你,還不高興啊?快快快,看看陛下封了你啥官兒。”
“臣李重義接旨。”
“製曰:朕聞褒有德,賞至材,錦衣衛指揮使李重義者,憑悍卒五百平林邑,滅其國,悍勇至此,朕聞所未聞。留於錦衣衛實在大材小用,今封‘安南伯’,忠武將軍,鎮守南疆,以安社稷。”
房玄齡把聖旨遞給李重義,笑道:“忠武將軍乃是四品,陛下待爾不薄了,安南伯快接旨吧?”
“伯爵還可以啦,你都比重義高一級了,以後見了他可以炫耀一番了,快接了吧。”李牧也說道,但是李重義,仍然沒有接的意思,他抿了抿嘴,道:“我能不能不接旨啊?”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驚呆了!房玄齡也算是見過世麵了,自己收聖旨,看別人收聖旨,宣讀聖旨,加起來不下一百次,還頭一次見到有人說著聖旨我不要了的。他看著李重義,有點無語,又有點好奇地問道:“安南伯的意思我怎麽沒有聽懂?你是不想接旨?這怎麽行?違抗聖旨,這是殺頭的罪啊!”
“我不想當官也不行嗎?我隻想留在大哥身邊,不想去鎮守南疆。”
李牧抬起就是一腳,道:“你能跟我一輩子啊?鎮守南疆有什麽不好?天高皇……那個,我的意思是,多好啊,你自己打下來的,自己駐守著,是吧?別廢話,趕緊接了。”
李重義執拗的脾氣上來了,把手背在身後就是不接。
房玄齡也沒處理過這種情況啊,他看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輕輕搖了搖頭,房玄齡隻好嚇唬道:“安南伯,你要是不接,我隻能讓禁衛把你抓起來了。”
“抓就抓,我不想離開我大哥!”
“你個夯貨!”李牧跳起來拍了李重義的腦袋一下,從房玄齡手裏把聖旨搶了過來,道:“房相通融通融,我接也是一樣的,我接了就等於他接了,放心好了,我來勸他。”
“也隻好這樣了。”房玄齡也沒說什麽,他也不想節外生枝。聖旨宣完了,擔心李牧再起幺蛾子,趕忙岔開話題,道:“陛下和諸國使節已經等候多時了,洛陽縣公,咱們是不是回城啊。”
“對對對,回城回城。”
李牧把聖旨丟到車上,讓人牽了兩匹馬過來,和李重義騎上了馬。三省六部也都上了自己的馬車,一行人加快了速度,直奔長安城門。
十裏路轉眼就到,李世民站在城門口,看到李牧遠遠地過來,心裏五味雜陳。
與眾人想的不一樣,李世民雖然做了一些準備,但直到如今,他也沒有最終決定,到底要不要殺李牧。最初的憤怒過後,他漸漸冷靜了下來。他不是不明白,王鷗的心裏從未有過他。李世民當年接受了王鷗嫁給崔玉錚的事實,也不是不能接受她再嫁。隻是,這個人是李牧,才讓他大動肝火。
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天平,李牧一直以來為大唐,為他做的事情,在他冷靜之後,被一一擺在天平上。與他的憤怒相比較,實則是差不了多少的。
李世民想殺李牧,是出於個人的憤怒。但他也知道,李牧活著,一定會為大唐做很多的事情。他腦袋裏的奇思妙想,每一次都能給他帶來驚喜,若殺了李牧,一切又要從頭,打回原形。剛剛壓製一點的門閥世家,會卷土重來,而且他們吸收了李牧的手段,將會變得更加難纏和棘手。
這麽一想,他又不想殺李牧了。可是若不給他一點懲罰,李世民的心裏總是難受,如今看到李牧,他的火氣又竄上來了,若不是有這麽多使節當麵,他真想把李牧捆起來,用鞭子抽打,質問他為何能做出這等對不起他的事情來!
腦袋裏雜七雜八的想著,李牧已經到了跟前。看到李世民,李牧的心裏也是五味雜陳。不可否認,李世民對他有恩,他做的事情,在李世民的角度,確實是不講究的很。
離著老遠,李牧便翻身下馬,他站定,看著李世民,深呼吸了幾次,才鼓起勇氣走過來。
就在此時,突然發生變故。
隻見使節中竄出一人,急聲高呼:“高昌數千百姓枉死此賊之手,請大唐皇帝陛下做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