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世民問起正事,李牧也打起精神,引著李世民來到鐵砧旁邊,展示他這幾天抽空打造出來的取暖煤爐。這個取暖煤爐,不是出自係統,畢竟他帶來的這個係統是遊戲係統,遊戲裏的人物不需要取暖,自然也就沒有取暖煤爐了。這個取暖煤爐,是李牧根據前世記憶造出來的,在他小時候,孤兒院沒有暖氣,冬天取暖用的就是取暖煤爐。
到了下雪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聚集在一個屋子裏,因為孤兒院的經費有限,買不了多少煤。到了這個時候,老院長也會陪孩子們一起住,因為他擔心如果他不看著,孩子們自己填煤會出問題。煤的用度,每天都是有定量的,用台稱稱量好,每天多少斤,不能超過。如果超過了,來年春天雪還沒化的時候,孤兒院就沒有煤了。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擔心孩子自己填煤,會煤氣中毒。
但實際上,取暖煤爐發生危險的概率已經算是很低了。基本上一個成年人,稍微注意一點,就不會出問題。在後世的八九十年代,樓房還沒普及的時候,取暖煤爐是北方家庭的必備之物。
這個東西製作非常簡單,用不上太好的鋼鐵,最次的鑄鐵就可以。以現在唐朝的冶鐵工藝,製作起來全無難度。早在秦漢時期,製作青銅器的時候,中原人就已經掌握了模具製作青銅器的工藝,製作取暖煤爐,用這個工藝正好,隻不過是把青銅換成鐵而已,非常簡單。
李牧在工部找了幾個做青銅器的工匠,畫了圖紙給他們,讓他們燒製了模具。他現在給李世民展示的爐子,便是用這個模具澆築的。
爐子上麵的爐筒,則是他自己打的。接駁在一起,再用泥封住縫隙,一個標準的八十年代取暖煤爐遍大功告成了。
李牧很滿意自己的手藝,他很有信心,這個鑄鐵煤爐要比他上小學的時候用來熱飯的爐子好多了。但是顯然,李世民是不太懂得欣賞的。他在旁邊看了半天,實在是不得要領,指著煤爐問道:“這是做什麽用的?”
“陛下可知道煤石麽?”
李世民點頭,道:“自然知道,煤石雖然可以燃燒,但須通風,否則便會散出毒煙來。因此不能用來取暖,隻能用來打鐵……你提這個做什麽?”
“陛下,有了此物,便可以解決毒煙的問題。”李牧正色道:“冬日臨近,再過一個月差不多就要下雪了,我問過虞部郎中,他告訴我,這煤石俯拾即是。若真是如此,豈不是等於我大唐有了使用不盡的燃料了麽?百姓們若有了此爐,冬日裏還會凍死麽?”
李世民聽了李牧的話,腦袋裏浮現出的第一個想法便是‘天方夜譚’。自古至今,誰不知煤石有毒,若不是實在貧窮,買不起炭,打不著幹柴,誰會冒死用這個東西取暖呢?是個人都知道煤石可燃,但自秦漢以來,卻少有人用,這難道不能說明問題麽?
而李牧如今弄出來個奇形怪狀的‘爐子’,便說解決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如何肯信?
李牧看出來了,沒等李世民開口,主動道:“陛下若不信,臣現在就為您演示。”
說著,不等李世民答應,李牧便喊李重義搬煤過來,李重義聽到李牧的吩咐,去庫裏拎了一大筐煤過來,足有幾百斤重,但是在他的手中,卻好像拎一隻雞一樣輕鬆。
筐重重放下,李牧把煤一塊一塊丟進去。然後從爐下用幹樹枝引火,工部留著煉鐵的煤都是好煤,遇火就著,火勢很快就旺了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嗆人的煤煙,李世民雖然不至於逃,但也抬手用袖子捂著口鼻,道:“李牧,你看著煙氣,這就是煤毒,你是想毒害朕麽?”
“陛下稍等!”李牧心裏暗罵,怎麽這麽倒黴,趕上了個戧風的天氣,他趕緊把竹扇拿過來,讓李重義扇風。
生過爐子的都知道,哪怕是戧風的天,隻要穩定燃燒變了紅火,熱氣升騰,便能把戧風帶順,冒煙也隻是一會兒。但今日填的煤有點多,過了約有一炷香的時候,煤才變紅火,煙才止住。
李世民一直忍著沒走,他倒不是不懼生死,而是李牧沒走,他想看看李牧到底要搞什麽名堂。他親眼看著爐火的變化,感受最為真切,他沒想到李牧這爐子真的成了,雖說開始的時候嗆人,但他也知道和風向有關,就算不是這爐子,行軍埋鍋造飯的時候,也有戧風時,這不算是什麽問題。
待煙氣散盡,李世民把捂著口鼻的手放下來,湊近聞了聞,沒有再聞到嗆鼻的味道了,他學著李牧的樣子,拿過他手裏的爐鉤子把蓋子掀開,看到爐子裏產生的煙氣都順著爐子上方的鐵筒子出去了,不由非常驚奇,道:“愛卿,竟然能控煙麽?”
李牧心中腹誹,老板你果然是夠現實,平時叫名字,生氣叫小子,這下看到東西好了,愛卿就來了,還真是待遇差別明顯啊。
李牧趕緊擠出一個感激涕零的表情,道:“陛下,非是臣能控煙,而是臣發現了這煙霧升騰的道理,所以做了爐筒,把煙導出去。現在陛下親眼所見,可覺得臣的發明可用麽?”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道:“這個爐子是可用的,但是對百姓來說,卻不實用。李牧,你可曾想過,這爐子造價幾何?我大唐本就缺鐵,你這一個爐子,怕是要上百斤鐵,上百斤鐵,對於公侯貴胄倒不算問題,但對百姓來說,他們根本負擔不起。”
李牧早就想到了,道:“陛下聖明,竟然一眼看透了這取暖煤爐的弊端。沒錯,造價正是這取取暖煤爐推行的最大阻礙,臣思慮良久,終於讓臣想到了第二種辦法。”
李牧說完,帶著李世民來到了隔壁,也就是他平時在工作室忙累了,打盹的房間。這個房間,已經建了一個火牆,乃是他前些日子讓宇文規派人來修的。
“陛下請看,這就是臣想到的另一種辦法。陛下剛剛也看到了,那取暖煤爐之所以可以避免中毒,乃是把煙氣導出的結果,使用煤石最重要的,便是這導出煙氣。”李牧走到牆邊,伸手撫摸牆麵,道:“這麵牆,乃是雙層牆,中空。臣在這邊燒煤,煙氣可以通過這中空的牆壁,然後導出。臣讓工匠燒製了如同剛才陛下所見的鐵筒一樣的筒瓦,把這種瓦連在一起,用泥封住,也可以起到一樣的效果,不需要用鐵,也可以取暖。”
李世民走近看了,剛剛他看到了李牧的演示,再看這火牆,差不多可以理解,但涉及民生大事,馬虎不得,李世民還是讓李牧當著他的麵演示。
李牧隻好再讓李重義把煤取來,放進了用磚砌的爐子裏,然後點燃,果然如李牧所說,煙氣都被導出,而整麵牆都熱了。
李世民終於露出了滿意的表情,大笑道:“愛卿果有大才,這火牆不難建造,百姓自己也能搭建起來,而煤石又俯拾即是,看來以後我大唐的百姓不用受凍了,哈哈哈……”
“還有。”李牧打斷了李世民的大笑,讓他差點嗆了自己的口水。李世民不悅地瞪了他一眼,道:“還有什麽?”
“陛下請坐。”李牧示意了一下,李世民這才注意到,他們身後還有一個高約膝蓋的台階,他學著李牧的樣子坐上去,覺得屁股底下發熱,不禁問道:“這又是什麽東西?”
“陛下,這是盤炕,也是臣的發明。”
“盤炕?”李世民皺眉道:“朕隻聽說過,北方之地有炕,但盤炕是何物啊?有什麽不同麽?”
炕,並非是高句麗民族的發明,在我國西漢時期便已經有炕的雛形了。隻是那時的炕還很簡單,以石板為蓋,下麵挖個洞,燒熱石板,等石板快涼了的時候,再躺上去睡,並不是非常實用。後逐漸廢棄,當世若論‘炕’,還是要屬高句麗人的技術最佳。
《新唐書·高句麗傳》載:“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李牧的老家馬邑的炕,也是隋煬帝征高句麗時,擄掠過來的高句麗匠人傳過來的技術。大體結構與後世差不多,但是煙口是平的,也就是說,這邊燒,那邊冒,煙在炕中停留時間很短,涼得也快。
而李牧搞出來的這個盤炕,乃是後世他所處的時代,已經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搭建出來的花盤炕,他倒是很想直接一步到位搞空心盤炕出來,但是無奈沒有水泥,做不出強度高又麵積夠大的炕板,隻能用磚砌花盤炕。花盤炕中間搭建有煙道,煙從灶出來,在花盤炕中要盤繞十餘周才能順利散出去,因砌的煙道盤盤繞繞,煙也盤盤繞繞,故此才稱之為盤炕。
當世高句麗的炕,要經過至少八百年,才能進化到花盤炕的程度。李牧此時把盤炕拿出來,絕對是提前幾個時代的發明。
李世民看出門道來了,李牧是把火牆連通到了這盤炕裏麵,火牆的煙氣,要從盤炕走出一道,才能真正散出去,心中也是佩服他的巧思,竟然還能一石二鳥,一份煤石做兩用,這火牆加上盤炕,屋裏的溫度頓時拔升了起來。
到了下雪的時候,孩子們就會聚集在一個屋子裏,因為孤兒院的經費有限,買不了多少煤。到了這個時候,老院長也會陪孩子們一起住,因為他擔心如果他不看著,孩子們自己填煤會出問題。煤的用度,每天都是有定量的,用台稱稱量好,每天多少斤,不能超過。如果超過了,來年春天雪還沒化的時候,孤兒院就沒有煤了。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擔心孩子自己填煤,會煤氣中毒。
但實際上,取暖煤爐發生危險的概率已經算是很低了。基本上一個成年人,稍微注意一點,就不會出問題。在後世的八九十年代,樓房還沒普及的時候,取暖煤爐是北方家庭的必備之物。
這個東西製作非常簡單,用不上太好的鋼鐵,最次的鑄鐵就可以。以現在唐朝的冶鐵工藝,製作起來全無難度。早在秦漢時期,製作青銅器的時候,中原人就已經掌握了模具製作青銅器的工藝,製作取暖煤爐,用這個工藝正好,隻不過是把青銅換成鐵而已,非常簡單。
李牧在工部找了幾個做青銅器的工匠,畫了圖紙給他們,讓他們燒製了模具。他現在給李世民展示的爐子,便是用這個模具澆築的。
爐子上麵的爐筒,則是他自己打的。接駁在一起,再用泥封住縫隙,一個標準的八十年代取暖煤爐遍大功告成了。
李牧很滿意自己的手藝,他很有信心,這個鑄鐵煤爐要比他上小學的時候用來熱飯的爐子好多了。但是顯然,李世民是不太懂得欣賞的。他在旁邊看了半天,實在是不得要領,指著煤爐問道:“這是做什麽用的?”
“陛下可知道煤石麽?”
李世民點頭,道:“自然知道,煤石雖然可以燃燒,但須通風,否則便會散出毒煙來。因此不能用來取暖,隻能用來打鐵……你提這個做什麽?”
“陛下,有了此物,便可以解決毒煙的問題。”李牧正色道:“冬日臨近,再過一個月差不多就要下雪了,我問過虞部郎中,他告訴我,這煤石俯拾即是。若真是如此,豈不是等於我大唐有了使用不盡的燃料了麽?百姓們若有了此爐,冬日裏還會凍死麽?”
李世民聽了李牧的話,腦袋裏浮現出的第一個想法便是‘天方夜譚’。自古至今,誰不知煤石有毒,若不是實在貧窮,買不起炭,打不著幹柴,誰會冒死用這個東西取暖呢?是個人都知道煤石可燃,但自秦漢以來,卻少有人用,這難道不能說明問題麽?
而李牧如今弄出來個奇形怪狀的‘爐子’,便說解決了這個問題,李世民如何肯信?
李牧看出來了,沒等李世民開口,主動道:“陛下若不信,臣現在就為您演示。”
說著,不等李世民答應,李牧便喊李重義搬煤過來,李重義聽到李牧的吩咐,去庫裏拎了一大筐煤過來,足有幾百斤重,但是在他的手中,卻好像拎一隻雞一樣輕鬆。
筐重重放下,李牧把煤一塊一塊丟進去。然後從爐下用幹樹枝引火,工部留著煉鐵的煤都是好煤,遇火就著,火勢很快就旺了起來。隨之而來的,就是嗆人的煤煙,李世民雖然不至於逃,但也抬手用袖子捂著口鼻,道:“李牧,你看著煙氣,這就是煤毒,你是想毒害朕麽?”
“陛下稍等!”李牧心裏暗罵,怎麽這麽倒黴,趕上了個戧風的天氣,他趕緊把竹扇拿過來,讓李重義扇風。
生過爐子的都知道,哪怕是戧風的天,隻要穩定燃燒變了紅火,熱氣升騰,便能把戧風帶順,冒煙也隻是一會兒。但今日填的煤有點多,過了約有一炷香的時候,煤才變紅火,煙才止住。
李世民一直忍著沒走,他倒不是不懼生死,而是李牧沒走,他想看看李牧到底要搞什麽名堂。他親眼看著爐火的變化,感受最為真切,他沒想到李牧這爐子真的成了,雖說開始的時候嗆人,但他也知道和風向有關,就算不是這爐子,行軍埋鍋造飯的時候,也有戧風時,這不算是什麽問題。
待煙氣散盡,李世民把捂著口鼻的手放下來,湊近聞了聞,沒有再聞到嗆鼻的味道了,他學著李牧的樣子,拿過他手裏的爐鉤子把蓋子掀開,看到爐子裏產生的煙氣都順著爐子上方的鐵筒子出去了,不由非常驚奇,道:“愛卿,竟然能控煙麽?”
李牧心中腹誹,老板你果然是夠現實,平時叫名字,生氣叫小子,這下看到東西好了,愛卿就來了,還真是待遇差別明顯啊。
李牧趕緊擠出一個感激涕零的表情,道:“陛下,非是臣能控煙,而是臣發現了這煙霧升騰的道理,所以做了爐筒,把煙導出去。現在陛下親眼所見,可覺得臣的發明可用麽?”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道:“這個爐子是可用的,但是對百姓來說,卻不實用。李牧,你可曾想過,這爐子造價幾何?我大唐本就缺鐵,你這一個爐子,怕是要上百斤鐵,上百斤鐵,對於公侯貴胄倒不算問題,但對百姓來說,他們根本負擔不起。”
李牧早就想到了,道:“陛下聖明,竟然一眼看透了這取暖煤爐的弊端。沒錯,造價正是這取取暖煤爐推行的最大阻礙,臣思慮良久,終於讓臣想到了第二種辦法。”
李牧說完,帶著李世民來到了隔壁,也就是他平時在工作室忙累了,打盹的房間。這個房間,已經建了一個火牆,乃是他前些日子讓宇文規派人來修的。
“陛下請看,這就是臣想到的另一種辦法。陛下剛剛也看到了,那取暖煤爐之所以可以避免中毒,乃是把煙氣導出的結果,使用煤石最重要的,便是這導出煙氣。”李牧走到牆邊,伸手撫摸牆麵,道:“這麵牆,乃是雙層牆,中空。臣在這邊燒煤,煙氣可以通過這中空的牆壁,然後導出。臣讓工匠燒製了如同剛才陛下所見的鐵筒一樣的筒瓦,把這種瓦連在一起,用泥封住,也可以起到一樣的效果,不需要用鐵,也可以取暖。”
李世民走近看了,剛剛他看到了李牧的演示,再看這火牆,差不多可以理解,但涉及民生大事,馬虎不得,李世民還是讓李牧當著他的麵演示。
李牧隻好再讓李重義把煤取來,放進了用磚砌的爐子裏,然後點燃,果然如李牧所說,煙氣都被導出,而整麵牆都熱了。
李世民終於露出了滿意的表情,大笑道:“愛卿果有大才,這火牆不難建造,百姓自己也能搭建起來,而煤石又俯拾即是,看來以後我大唐的百姓不用受凍了,哈哈哈……”
“還有。”李牧打斷了李世民的大笑,讓他差點嗆了自己的口水。李世民不悅地瞪了他一眼,道:“還有什麽?”
“陛下請坐。”李牧示意了一下,李世民這才注意到,他們身後還有一個高約膝蓋的台階,他學著李牧的樣子坐上去,覺得屁股底下發熱,不禁問道:“這又是什麽東西?”
“陛下,這是盤炕,也是臣的發明。”
“盤炕?”李世民皺眉道:“朕隻聽說過,北方之地有炕,但盤炕是何物啊?有什麽不同麽?”
炕,並非是高句麗民族的發明,在我國西漢時期便已經有炕的雛形了。隻是那時的炕還很簡單,以石板為蓋,下麵挖個洞,燒熱石板,等石板快涼了的時候,再躺上去睡,並不是非常實用。後逐漸廢棄,當世若論‘炕’,還是要屬高句麗人的技術最佳。
《新唐書·高句麗傳》載:“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李牧的老家馬邑的炕,也是隋煬帝征高句麗時,擄掠過來的高句麗匠人傳過來的技術。大體結構與後世差不多,但是煙口是平的,也就是說,這邊燒,那邊冒,煙在炕中停留時間很短,涼得也快。
而李牧搞出來的這個盤炕,乃是後世他所處的時代,已經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搭建出來的花盤炕,他倒是很想直接一步到位搞空心盤炕出來,但是無奈沒有水泥,做不出強度高又麵積夠大的炕板,隻能用磚砌花盤炕。花盤炕中間搭建有煙道,煙從灶出來,在花盤炕中要盤繞十餘周才能順利散出去,因砌的煙道盤盤繞繞,煙也盤盤繞繞,故此才稱之為盤炕。
當世高句麗的炕,要經過至少八百年,才能進化到花盤炕的程度。李牧此時把盤炕拿出來,絕對是提前幾個時代的發明。
李世民看出門道來了,李牧是把火牆連通到了這盤炕裏麵,火牆的煙氣,要從盤炕走出一道,才能真正散出去,心中也是佩服他的巧思,竟然還能一石二鳥,一份煤石做兩用,這火牆加上盤炕,屋裏的溫度頓時拔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