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禁足的第七天,李靖大軍終於還朝了。長安城舉城歡騰,李牧在府中都能聽到外麵的呐喊聲,李牧被禁足不能出去看,趴在牆頭看了一會兒,也沒看到大軍,隻是看到了百姓們。巧巧帶著知恩在李重義的護衛下倒是出去看了,可是也沒擠進去,隻是遠遠看了眼。


    作為後世之人,李牧沒去湊熱鬧也知道,李靖此番回朝,等待他的不是加官進爵,而是責備……隻是他有點忘了,李世民是用什麽借口責備他,電視劇的情節他有點記不住了。


    但是沒出一天,消息就傳了過來。是李弼過來的時候說的,之前他來過一次,與李牧商議送李靖大將軍一百壇酒慶功。這次來也是說這個事的,慶功酒是送不成了,因為李靖被李世民訓責了。


    聽李弼說起,李牧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禦史大夫蕭瑀彈劾李靖治軍不嚴,在襲破頡利可汗牙帳時,一些珍寶文物,都被兵士搶掠一空,請求嚴查。李世民因此極為嚴厲地訓斥了李靖,李靖一句話也沒有爭辯,於大殿之上叩頭認罪,被李世民勒令閉門思過。


    發生這麽一件事,慶功酒自然是送不得了。李牧聽得心中悲涼,都說帝王無情,伴君如伴虎,從李靖的遭遇就能看出一二了。九死一生平定突厥,回來寸功未得,先接受一番調查,這心裏得是一個什麽滋味。同時他也極為佩服李靖的心胸,蒙受如此冤屈,竟然一句話也不分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李牧趕緊打聽細情,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禦史大夫蕭瑀,出生於後梁帝王之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蕭瑀九歲那年,被封為新安郡王,後隋朝建立,後梁歸附。開皇七年,蕭瑀隨兄長蕭琮入隋,他的姐姐就是蕭皇後,隋煬帝是他的姐夫。


    蕭瑀可以說是在隋煬帝的眼前長大,標準的皇親國戚。但他不是一個紈絝子弟,非常有才幹。在隋煬帝時,他就身居高位。但或許是跟出身和與皇帝的關係使然,蕭瑀的脾氣非常剛烈執拗,而且對帝王也缺少尊重,經常聊著事情就吵了起來。所以在隋煬帝時,他就經常被貶官,被貶了,他也從不求饒。等什麽時候皇帝的氣消了,又想起來他,就又起用了。


    也多虧了經常貶官的福,隋煬帝被困江都之時,正好趕上他被貶為河池太守,僥幸逃過一劫。隨即天下大亂,大家都在逐鹿中原,也沒人管他,蕭瑀想救姐姐蕭皇後,也沒有那個能力。平安無事待了好幾年,直到李世民帶兵進攻薛舉時候,路過河池,蕭瑀和妻子獨孤氏設家宴款待,才有了後來投奔大唐之事。


    要說這人投胎確實是一個技術活,蕭瑀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出身後梁皇族,出生就是皇子。後來國家滅亡,他姐姐嫁給了隋煬帝,他搖身一變成為國舅了。等到隋滅唐興,他還是貴戚。因為他的妻子是隋文帝皇後獨孤氏的娘家侄女,而李淵是獨孤氏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倆人在隋朝同殿為臣時,相交莫逆。輪到李淵當皇帝了,自然想起了好友蕭瑀,李世民攻打薛舉路過河池,李績特意寫了封信邀請他入朝為官。


    蕭瑀自是無不應允,李淵也非常善待他,等他到了長安,立刻授蕭瑀為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為民部尚書,也就是唐儉的前任。


    照此來說,蕭瑀應當是李淵的鐵杆。玄武門之變後,理應遭到打壓才是。但是沒有,李淵在位時的宰相,隻有蕭瑀一人保留了下來。原因是蕭瑀是當時的幾位重臣中,唯一一個提出立賢不立嫡的人。當時李世民與李建成爭奪皇位進入了白熱化,朝中重臣要麽是支持李建成,要麽不表態,唯有蕭瑀一人明確支持李世民,還因此受到了李淵的訓斥。


    等到了李世民當了皇帝,自然要報答這份恩情,特進蕭瑀為尚書左仆射。還作詩送給他,就是那首許多人不知名字,但是都聽過的:“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命好,眼光好,位極人臣,說的就是蕭瑀了。要是放在小說裏,這就是妥妥的主角模板。但也不知是命太好了,還是覺得自己資曆太深有恃無恐了,已經到了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蕭瑀作死的毛病還是沒改了。


    李世民剛封他為尚書左仆射不久,一次朝議,蕭瑀與一位大臣吵了起來,李世民都喝止不住。氣得李世民當場罷了倆人的官職爵位,讓倆人閉門思過。


    另一個官員倒是老實思過了,但蕭瑀覺得憋屈竟然一病不起,李世民無奈,隻好派人去安慰,勉勵,不久又起用了他,這事才算解決。


    現在變成禦史大夫,是因為他被人給告了。蕭瑀跟唐儉的關係好,得知唐儉要出使突厥的時候,寫了一封家書,想讓唐儉交給蕭皇後。姐弟二人從小相依為命,感情多深自不必說,寫一封信按道理來說沒什麽問題。但壞就壞在,唐儉路過李靖大營的時候,曾逗留過一天,李靖設宴款待唐儉,席間唐儉說了此事,也不知怎麽就傳到了長安某位禦史的耳朵裏。禦史都是沒事找事的人,聽聞此事,匿名寫了一封奏折,告蕭瑀私通亡隋皇後,有通敵造反之嫌。


    這件事證據確鑿,李世民隻好罷了他的宰相。但李世民怎麽可能相信這種鬼話,他也知道這位禦史的動機,隨後就讓蕭瑀做了禦史大夫,是為了震懾,還是為了給蕭瑀出氣就不可知了。


    蕭瑀當了禦史大夫,卻沒有公報私仇。因為他把這仇記在了李靖身上,覺得是李靖泄了密。趕在李靖大軍還朝,最風光的時候,他上奏本告李靖治軍不嚴,純粹是為了給李靖添堵,讓他難受。


    正巧李世民不知如何封賞李靖,擔憂他功高蓋主,時機剛剛好。李世民借此機會訓斥了李靖,又免去了封賞的難題。李靖心知肚明,故此才一言未發,回家就閉門謝客了。


    長安城中對此議論紛紛,支持哪一方的都有,隻不過都不敢拿在明麵上說罷了。至於程咬金、李績、房玄齡、長孫無忌這個級別的人物,更是一個表態的都沒有。帝王心思,誰敢亂猜啊,現在表態了,明天李世民又嘉獎李靖了,豈不是兩麵不討好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初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揚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揚鑣並收藏逍遙初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