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尚書也沒想到自己就隨意跟傅子寒聊了幾句, 在屋裏兩老看來, 就成了別有居心的人。
若說方尚書沒有一點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對傅子寒的心性也認識得很徹底,這樣一個胸無大誌到讓人隻想狠狠的嫌棄他的侄子, 他覺得那些想法還是不用去想的好。
哪裏知道,這次傅子寒給了他一個意外的驚嚇。
柳老太爺沒有猜錯, 傅子寒已經決定等書院大比之後就前往西域關口建立自己的書院,教化民眾。
以他的名義在同縣那邊建的村學現在已經成為同縣最大的書院,除開村裏的子弟可以免費上學外,外村的人前往還得參加入學麵試並交納束脩。
村學的束脩隻是象征性的收取一點,大部分都是本地鄉紳的資助, 與此給與的回報, 是每年一兩個的入學名額。相當於後世的擇校生交納讚助費。
此舉卻意外的贏得了好評。那些鄉紳既可以以此名額給自家的子弟,還能送出去做人情,並且在村學的讚助榜上還落了名,算作慈善義舉。
他們交納的費用有一半貼補到了家庭貧困但讀書努力的學子身上。每一季村學都會舉行一次考核,凡一年之內有三個季度能進入村學每期隻有五人的甲榜,則村學全免費用, 還會每一季度給與一定的補貼。多數是以穀物和肉食為主。乙榜十人, 減免一半的費用, 包括了束脩和食宿費用,哪怕家裏不缺這個錢, 但能獲得這份獎勵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村學現在常年在一百人左右,校舍已經擴大了兩倍不止。
從村學考出去的學子, 凡是本村的人,都會主動給村裏增加一兩畝至多十畝的學田。這部分學田的收入用來支付夫子的酬勞,還有置辦和更換村學的各種設施。
前年在當年一位新秀才的建議下,村學拿出了一部分錢財和田地,供家境貧寒的學生申請借款和勞作機會。當然,實際的結果是借款的人少,申請租賃田地勞作的人多。
後村長跟裏長也放開了腦洞,把有些需要會習字算數的工作提供給學堂的學子們做,換取到的酬勞可以抵消他們的束脩,甚至還能貼補點家用。
這樣做的結果是村學在同縣出了名,連帶同縣旁邊的數縣也有不少學子前來求學。還有同縣縣城當地的富商也想要來資助,以求將家中子弟送到村學就讀。
村長讓人寫了封信寄給傅子寒,意思是想要將村學辦成學院,問可行否。傅子寒建議他別這麽做。作為一個地方的村學族學,跟其他的書院沒有比較的地方,當地的鄉紳也願意扶持。但是升級成一個學院書院之後,要麵臨的問題太多,絕非一個村長和裏長就能掌控的。
若說文老先生在倒還好辦,畢竟老人家是當世大儒,可他現在還是四門的教長,不可能丟下朝廷官學跑回去操持一個小學堂。
傅子寒也不太願意回去村學當山長。不是說看不起村學,他更多的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想要見證曆史的改變,哪怕現在經曆的世界已經不是他以前的世界了,也想要看看能不能當一隻扇風的蝴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想在西域邊關播下一顆種子,看看到底能不能生根發芽,長大開花。有時候傅子寒或許有些天真,卻對人心和世界抱持著最美好的希望,他一想到明末的動蕩和社會文明的倒退,就感到錐心蝕骨的痛。
也許這就是個機會,將大宴朝的版圖朝外擴張,讓皇子們開疆擴土耗費掉他們多餘的精力,免得把所有的心思跟力氣都花在捅自己兄弟一刀上。
四皇子就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他不需要成為木鹿城的實際掌控人,但隻要他在那個位置上,就能借此給大宴朝帶來機遇。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或許四皇子的後代會有其他的想法呢。人心是會變的,變好或是變壞,也是引導者起的作用最大。
然而這一切目前都還藏在傅子寒的心底,沒有跟任何人說起過。畢竟他想的這一切要實現,最重要的是在大比中取得名氣跟地位。否則一個名聲平平的讀書人,去到西域能起的作用也看得見。
這段時間,在傅子寒的帶動下,除三皇子外的幾位皇子對大宴朝的疆域版圖,還有大宴朝之外的國家都起了無比好奇的興趣。甚至六皇子跟七皇子還追著傅子寒問南下西洋的海路何時能進行,等他們長大之後,能不能跟著船隊出海,看看外麵的世界。
對於這兩個弟弟的願望,從內心上來說,前頭幾個大一點的皇子是很支持的,但是從“兄弟友愛”上來講,他們必須要表達出反對的意見,不許他們如此冒險。
二皇子對出海沒興趣,他的目光瞄準了北麵廣闊的土地。
他自己知道自己,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他的勝算都不大,要說去爭也能爭一爭,但是傅先生跟他們描述了外麵的世界之後,二皇子那顆蠢蠢欲動的心總在暗地裏叫囂著,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打下一片天地。
傅子寒對他的想法不支持也不反對。就大宴朝目前的國力來說,想要將北邊廣闊的土地納為己有還是勉強了些,但是如果將西域收服之後,發展個十年二十年,豐盈了國庫,養足了兵馬,倒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想那麽多都是白搭,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南麵叫囂的小國,而是承載了大宴朝國庫壓力的西域商路,隻有這條路穩定了,大宴朝才能真正的富裕起來,才能有精力和財力去鎮壓南邊的小國。
等到將南邊的小國收拾妥當了,發展海上商路就是必然的選擇。
這一階段快的話,十年二十年能夠辦到,若是不順利,真的很難說結果如何。
上次給諸位皇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傅子寒其實就很隱晦的提點過他們,現在的聖人還春秋鼎盛,若是他們表現太過,隻怕父子反目的可能會大大增加。這不是傅子寒臆想的,曆史上這樣的實例實在太多,特別是辮子朝,九龍奪嫡簡直無人不知。其中太子的杯具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麽?
傅子寒跟方尚書做出的請求,就是想請方尚書朝聖人申請在西域邊關開設互市,從而跟巴格他們的部落建立友好的關係,再以此為基礎,為四皇子回歸木鹿城做好準備。
之前西域的商路雖然開啟,但是互市並沒有建立,都是商隊私下跟沿途的部落進行物資交換,並且很多東西都受限不能交易,再加上商隊所帶的物資都是麵對西域其他國家需要的東西,草原上的牧民們並不感興趣。
而互市的開設就不同了,交易的範圍擴大不說,連交易的對象也不再僅限於西域行商商隊,南北的商家都可以申請進入互市交易當地的物產,並換回草原的特產,以此賺取差價。
若說方尚書沒有一點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對傅子寒的心性也認識得很徹底,這樣一個胸無大誌到讓人隻想狠狠的嫌棄他的侄子, 他覺得那些想法還是不用去想的好。
哪裏知道,這次傅子寒給了他一個意外的驚嚇。
柳老太爺沒有猜錯, 傅子寒已經決定等書院大比之後就前往西域關口建立自己的書院,教化民眾。
以他的名義在同縣那邊建的村學現在已經成為同縣最大的書院,除開村裏的子弟可以免費上學外,外村的人前往還得參加入學麵試並交納束脩。
村學的束脩隻是象征性的收取一點,大部分都是本地鄉紳的資助, 與此給與的回報, 是每年一兩個的入學名額。相當於後世的擇校生交納讚助費。
此舉卻意外的贏得了好評。那些鄉紳既可以以此名額給自家的子弟,還能送出去做人情,並且在村學的讚助榜上還落了名,算作慈善義舉。
他們交納的費用有一半貼補到了家庭貧困但讀書努力的學子身上。每一季村學都會舉行一次考核,凡一年之內有三個季度能進入村學每期隻有五人的甲榜,則村學全免費用, 還會每一季度給與一定的補貼。多數是以穀物和肉食為主。乙榜十人, 減免一半的費用, 包括了束脩和食宿費用,哪怕家裏不缺這個錢, 但能獲得這份獎勵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村學現在常年在一百人左右,校舍已經擴大了兩倍不止。
從村學考出去的學子, 凡是本村的人,都會主動給村裏增加一兩畝至多十畝的學田。這部分學田的收入用來支付夫子的酬勞,還有置辦和更換村學的各種設施。
前年在當年一位新秀才的建議下,村學拿出了一部分錢財和田地,供家境貧寒的學生申請借款和勞作機會。當然,實際的結果是借款的人少,申請租賃田地勞作的人多。
後村長跟裏長也放開了腦洞,把有些需要會習字算數的工作提供給學堂的學子們做,換取到的酬勞可以抵消他們的束脩,甚至還能貼補點家用。
這樣做的結果是村學在同縣出了名,連帶同縣旁邊的數縣也有不少學子前來求學。還有同縣縣城當地的富商也想要來資助,以求將家中子弟送到村學就讀。
村長讓人寫了封信寄給傅子寒,意思是想要將村學辦成學院,問可行否。傅子寒建議他別這麽做。作為一個地方的村學族學,跟其他的書院沒有比較的地方,當地的鄉紳也願意扶持。但是升級成一個學院書院之後,要麵臨的問題太多,絕非一個村長和裏長就能掌控的。
若說文老先生在倒還好辦,畢竟老人家是當世大儒,可他現在還是四門的教長,不可能丟下朝廷官學跑回去操持一個小學堂。
傅子寒也不太願意回去村學當山長。不是說看不起村學,他更多的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想要見證曆史的改變,哪怕現在經曆的世界已經不是他以前的世界了,也想要看看能不能當一隻扇風的蝴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想在西域邊關播下一顆種子,看看到底能不能生根發芽,長大開花。有時候傅子寒或許有些天真,卻對人心和世界抱持著最美好的希望,他一想到明末的動蕩和社會文明的倒退,就感到錐心蝕骨的痛。
也許這就是個機會,將大宴朝的版圖朝外擴張,讓皇子們開疆擴土耗費掉他們多餘的精力,免得把所有的心思跟力氣都花在捅自己兄弟一刀上。
四皇子就是個很好的切入點,他不需要成為木鹿城的實際掌控人,但隻要他在那個位置上,就能借此給大宴朝帶來機遇。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或許四皇子的後代會有其他的想法呢。人心是會變的,變好或是變壞,也是引導者起的作用最大。
然而這一切目前都還藏在傅子寒的心底,沒有跟任何人說起過。畢竟他想的這一切要實現,最重要的是在大比中取得名氣跟地位。否則一個名聲平平的讀書人,去到西域能起的作用也看得見。
這段時間,在傅子寒的帶動下,除三皇子外的幾位皇子對大宴朝的疆域版圖,還有大宴朝之外的國家都起了無比好奇的興趣。甚至六皇子跟七皇子還追著傅子寒問南下西洋的海路何時能進行,等他們長大之後,能不能跟著船隊出海,看看外麵的世界。
對於這兩個弟弟的願望,從內心上來說,前頭幾個大一點的皇子是很支持的,但是從“兄弟友愛”上來講,他們必須要表達出反對的意見,不許他們如此冒險。
二皇子對出海沒興趣,他的目光瞄準了北麵廣闊的土地。
他自己知道自己,不管是立嫡還是立長,他的勝算都不大,要說去爭也能爭一爭,但是傅先生跟他們描述了外麵的世界之後,二皇子那顆蠢蠢欲動的心總在暗地裏叫囂著,想要靠自己的力量打下一片天地。
傅子寒對他的想法不支持也不反對。就大宴朝目前的國力來說,想要將北邊廣闊的土地納為己有還是勉強了些,但是如果將西域收服之後,發展個十年二十年,豐盈了國庫,養足了兵馬,倒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想那麽多都是白搭,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南麵叫囂的小國,而是承載了大宴朝國庫壓力的西域商路,隻有這條路穩定了,大宴朝才能真正的富裕起來,才能有精力和財力去鎮壓南邊的小國。
等到將南邊的小國收拾妥當了,發展海上商路就是必然的選擇。
這一階段快的話,十年二十年能夠辦到,若是不順利,真的很難說結果如何。
上次給諸位皇子們講故事的時候,傅子寒其實就很隱晦的提點過他們,現在的聖人還春秋鼎盛,若是他們表現太過,隻怕父子反目的可能會大大增加。這不是傅子寒臆想的,曆史上這樣的實例實在太多,特別是辮子朝,九龍奪嫡簡直無人不知。其中太子的杯具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麽?
傅子寒跟方尚書做出的請求,就是想請方尚書朝聖人申請在西域邊關開設互市,從而跟巴格他們的部落建立友好的關係,再以此為基礎,為四皇子回歸木鹿城做好準備。
之前西域的商路雖然開啟,但是互市並沒有建立,都是商隊私下跟沿途的部落進行物資交換,並且很多東西都受限不能交易,再加上商隊所帶的物資都是麵對西域其他國家需要的東西,草原上的牧民們並不感興趣。
而互市的開設就不同了,交易的範圍擴大不說,連交易的對象也不再僅限於西域行商商隊,南北的商家都可以申請進入互市交易當地的物產,並換回草原的特產,以此賺取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