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人,千萬別出去。”


    乍看到俞景行似乎準備往外麵走,這人連忙拉他一把,“外邊亂著呢!”


    他這位同僚形容的情況和鄭百語方才說的差不多。大理寺外麵來了許多人,基本上是老人、小孩和柔弱的年輕小娘子,外頭還擺了幾口棺材,口口聲聲喊冤枉。


    “也不曉得都是些什麽人,從哪兒冒出來的。”


    鄭百語嘀咕道,“恐怕都是一夥的,回頭又得叫隔壁的人看笑話。”


    “不過說來真是奇怪,咱們大理寺是負責案件複審的,有冤情也該到衙門或者到刑部去喊冤才對,怎麽偏偏跑咱們門口來了?這些人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是啊,怎麽跑咱們這來了?”


    另一位同僚當下附和鄭百語,又疑惑道,“難道是故意找茬?”


    “現在他們這麽在門口堵著也不知道準備做什麽,還是別貿然出去了。”鄭百語生怕俞景行不死心,立刻繼續勸他,“先試試找救兵,萬一他們動手怎麽辦?”


    俞景行知道鄭百語這話也不是渾說。


    那麽多人聚在一塊,亂糟糟的,突然發生什麽事,很容易反應不及。


    這麽多人跑到大理寺門口吵鬧,不會是沒有任何緣由,更有可能是互相商量好一起過來的。何況來的大多數是老人、孩童以及小娘子,顯而易見有所圖謀。


    俞景行招來一名小吏,讓其到門口去打探情況。


    大理寺自有差役,聽到動靜連忙趕過來,詢問發生了什麽事情。


    小吏說外麵少說有四五十號人。


    即使這個數量有一些誇張,也不見得他們的人手足夠。


    無論老人、孩子抑或是小娘子,輕易不好動手。


    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倘若鬧出人命,隻怕今天的事真正要變得說不清楚了。


    大理寺卿是傅崇。


    傅崇去了南方,如今尚且沒有回來鄴京。


    大理寺的兩位少卿還沒有到,即便到了,現在這個情形,隻怕也在外麵要被困在外麵進不來。如此反而是俞景行這位大理寺的寺正成為主心骨一樣的存在。


    如果這些人背後受人指使,隻將他們捉拿起來定然是不夠的。


    況且沒準他們有後招,挖了坑等著大理寺的人跳下去。


    鬧事的如果是權貴,對於他來說,一點都不難處理,但這些人似乎都是一些普通百姓,必須得謹慎一些才行。俞景行正琢磨這件事怎麽處理,小吏忽然跑進來。


    “大人,大人,那些人散了。”小吏臉上滿是欣喜道,“不知道什麽人,突然往地上撒銅子兒,那些人忙著撿銅板,自己亂作一團,最後全都走了。”


    “沒瞧見是什麽人?”


    俞景行一怔,問得一聲,小吏搖頭,他便幹脆大步往外麵走。


    鄭百語和其他同僚一並跟在俞景行身後。


    走到大理寺外麵,眾人瞧一瞧,發現那些人果真不見了。


    正當他們忙著討論到底怎麽回事的時候,俞景行一眼發現侯府的馬車,沒有猶豫快步走過去。不等俞景行走近馬車,宋嘉月已經先一步從馬車上麵下來了。


    “是夫人做的?”


    俞景行行至宋嘉月麵前,壓低聲音問得一聲。


    宋嘉月完全知道他指的是什麽,全無避諱點頭,說:“車夫回去以後,告訴我大理寺外麵來了一堆人鬧事,我不放心,所以趕過來看一看,還好問題不嚴重。”


    “聽說是叫人撒銅子兒?”


    俞景行皺眉,“這樣算是個什麽路子?”


    “自然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路子。”


    宋嘉月微笑解釋,“我過來之後觀察了一下,發現這些人多是窮苦人家。”


    “一來他們都穿著草鞋,二來麵黃肌瘦,顯然平常極可能不大吃得飽飯,三來他們的手掌、手指都幹瘦又粗糙,那些老人的手尤其傷痕累累……所以……”


    “這樣的百姓即使要喊冤也不會直接奔著大理寺來。”


    “更不會淨是老人、孩子和小娘子來。”


    “所以你認為他們受人指使,是收了好處的?”


    宋嘉月依舊點頭,認同俞景行的說法。


    “我讓秋月去換了一些銅板,又讓梁紅梁玉直接把銅板撒在他們麵前。當時多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結果他們果真忙著撿銅板,梁紅梁玉趁機抱走幾個孩子,他們便跟著亂了。”


    “這些人既然是受人指使,總得揪出背後的人才行。”


    宋嘉月說,“我讓梁紅梁玉去盯著,有什麽消息會回來告訴我們的。”


    “本來擔心你有沒有事,現在看到你好好的,我也放心了。”宋嘉月幫俞景行理一理身上的官袍,“那你回去忙吧,我也先回去了,其他的先等你放衙回來。”


    “好。”


    俞景行眉頭舒展,嘴角微翹,“你回去小心些。”


    “曉得了。”


    宋嘉月含笑應得一聲,繼而被俞景行扶著重新坐進馬車裏麵。


    臨到要走,馬車簾子忽然叫人掀開。


    俞景行看著裏麵的宋嘉月:“等等……等我一會兒。”


    宋嘉月雖不知原因,但仍頷首示意自己知道了。


    她看著俞景行走向自己的同僚,片刻之後,又快步走回來,隨即也上馬車。


    “我送你回去。”


    俞景行扭頭看著宋嘉月說,“梁紅梁玉都不在你身邊,我不放心。”


    “謝謝夫君。”


    宋嘉月全無拒絕之意,笑嘻嘻答應。


    俞景行心安的含笑摸一摸宋嘉月的發鬢:“不用謝。”


    他吩咐車夫一聲,他們便往回走。


    把宋嘉月平安送回去之後,俞景行才回到大理寺。


    他把麥冬留在府裏,交待若是有什麽事,立刻到大理寺去找他。


    ……


    好在一整天沒有出現過去其他的事情。


    傍晚,俞景行放衙回府,梁紅梁玉都還沒有回來。


    到得天黑,宋嘉月和俞景行正在用飯的時候,梁紅一個人回來了。見她衣裳齊整也不像有打鬥過的跡象,宋嘉月稍微安心,吩咐秋月替梁紅倒一盞茶水來。


    梁紅喝過三盞茶,才緩下來一口氣。


    之後她開始對宋嘉月和俞景行說明她們今天跟蹤的情況。


    “我們追著他們到了城郊,後來發現這些人就是鄰近幾個村子的。有些湊巧,其中有郭大和阿水待過的那個村子……不過,白天沒有發現他們特別見什麽人。”


    “說不定是謹慎行事,可能等到晚上才會露麵。”梁紅說,“所以我和梁玉商量一下,她留下來繼續守著,我暫且回來說一聲情況,待會兒再回去找她。”


    “辛苦你們了。”


    宋嘉月說,“我讓廚房準備了點幹糧,你待會帶上。”


    “多謝夫人。”梁紅衝著宋嘉月抱拳道一聲謝,沒有強作客氣推辭。


    休息片刻,梁紅離開,回去和梁玉會合繼續蹲守。


    又是一夜無事。


    翌日,當俞景行再去大理寺時,前一日的情況卻又上演。


    似乎仍是昨日的那些麵孔。


    他們如同之前那樣,披麻戴孝到大理寺門口哭喪。


    大理寺的差役上前驅趕,那些老人、孩童,竟齊齊躺到地上,或是叫苦連天或是滿地打滾,小娘子則在一旁哭嚎大喊冤枉。一時間,這景象引得行人頻頻側目。


    差役們都從未見過這樣的陣仗。


    往日即使遇到有人撒潑打滾,到底是一個兩個,現今躺了這麽一地……


    其中幾個老人頭發花白、臉上皺紋滿布,顯見年歲已高,經不起任何折騰。


    差役們不想手上沾人命,否則真正沒完沒了。


    俞景行之前亦交待過他們不要鬧出衝突。


    一旦鬧出事,背後的人藏得愈深,愈難窺知對方真正目的。


    大理寺和刑部、督察院是挨在一處的。


    連續兩日,大理寺門口這麽大動靜,刑部官員和督察院官員沒少看熱鬧。


    俞景行從大理寺出來時,有人故意叫嚷問:“俞大人,你們大理寺,這到底造了什麽孽呐?怎麽招來這麽多人和你們要說法?這可是旁人學不來的本事。”


    周圍的人一陣哄笑。


    說到底,俞景行往日裏沒有少給他們找活幹。


    那些被打回去的案子,無不是必須費心費力重新查辦。


    麵對這些幾分落井下石意味的人,俞景行麵不改色、目不斜視,走到守在大理寺門口的差役們麵前。他方才站定不過幾息時間,梁紅梁玉押著一個人過來。


    那是一個中年男人。


    他被五花大綁,堵住嘴巴,被送到俞景行、差役及大理寺門口這些人的麵前。


    四下裏在刹那間鴉雀無聲。


    俞景行視線掃過眾人,冷冷發問:“這個人你們認得不認得?”


    那些老人、小娘子個個目瞪口呆。


    孩童們不懂究竟怎麽了,隻是受到氣氛感染,變得安安靜靜。


    “我可以當著所有人的麵承諾,隻要你們坦白從寬,便不追究你們的過錯。否則你們這般大鬧大理寺,光是這一條,便足夠叫你們在牢獄裏少也蹲上個幾年。”


    盡管如此,所有人一時沒有敢出聲。


    刑部和督察院的官員們見狀,反倒個個麵紅耳赤,笑容僵在臉上。


    朱氏的哥哥朱順是在刑部做事的。


    此時,他亦與同僚們一起看熱鬧,然而當他看清楚被綁的那個人,頓時懵了。


    作者有話要說:小魚to朱家:我懷疑你們腦子不好並且證據確鑿。


    晚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炮灰表小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花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花一夢並收藏穿成炮灰表小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