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平這是要把大皇子放到火上烤呢!


    端木憲心裏冷笑,臉上不顯,淡淡地反問道:“程大人,這南境戰事尚未結束,朝廷還沒論功行賞……莫非大人已經心裏有數了?”


    端木憲也沒跟他客氣,直接把他逼到了一個近乎大逆不道的位置上。


    “端木大人,你分明是在曲解下官的意思!”


    程廣平拔高嗓門斥道,他還想再說什麽,卻被端木憲截著話尾巧妙地打斷了:“就事論事,哪有這事情還沒完,就來論是非功過的道理,”說著,端木憲看向了前方的岑隱,“岑督主以為如何?”


    端木憲把話題拋給了岑隱,程廣平也隻能把沒完的話都咽了回去,暗道端木憲狡猾。


    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看向了前方的岑隱,岑隱放下了手裏的青花瓷茶盅,那修長漂亮的手指隨意地在椅子的扶手上叩動了兩下。


    “南境戰事未息,論功行賞自是要等班師回朝的那一日。”


    雖然岑隱半個字沒提大皇子,但是他的態度卻已經很明確了。


    “……”程廣平欲言又止,朝幾張熟麵孔使著眼色,希望有人能助他一臂之力。


    然而,那些個大臣一個個都盯著自己的鞋尖,根本就沒有接收到他的眼色。


    “岑督主英明!一功不二賞,一過不二罰,自是要等閻總兵他們凱旋而歸之時,才能論功行賞。”留著山羊胡的中年官員笑吟吟地對著岑隱作揖附和道。


    看著說話的這個人,眾臣的神情變得更加微妙了。


    這萬貴冉幾天前還不過是正四品的京兆尹,根本沒資格出現在這裏,短短幾天,他就扶搖直上了,三級跳地成了正三品的禮部侍郎了。


    在場不少人也都聽聞過九月三十日發生在露華閣的事,心頭一片雪亮:萬貴冉才剛打了承恩公府的臉,就得了升遷,還平白得了個這麽好的差事!


    想想如今去了北境的刑部尚書,再看看萬貴冉,岑隱的態度很明確了。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眾臣咽了咽口水,緊接著,又有數人也趕緊出聲響應:“萬大人此言甚是。”


    “岑督主說得是!南境戰事未息,皇上臥病在榻,何必興師動眾。”


    “……”


    眾人連連應和,一派萬眾一心的景象。


    程廣平眼角抽了抽,臉色不太好看,心裏暗罵這些人都是牆頭草。


    還有這個萬貴冉……


    程廣平朝前方春風得意的萬貴冉望去,心底恨恨:真真是小人得誌。


    見狀,端木憲鬆了一口氣,知道自己做對了。


    果然,隻要岑隱開口,別人也都不敢多說什麽,這件事就這麽定了。


    十月初十日,大皇子慕佑顯終於抵京。


    慕佑顯隨行帶了三千精兵,在到京郊時,那些精兵就駐紮在了西山大營,他自己帶了七八個親兵從西城門進了京。


    京中每天這麽多達官顯貴進進出出,身披輕甲、著一襲半新不舊的寶藍衣袍的慕佑顯並沒有引來太多人的注意。


    八九匹高頭大馬奔馳在京城的街道上,慕佑顯神情複雜地看著周圍,京城是他出生也是他長大的地方,他閉著眼睛也能描繪出從西城門到皇宮的路線,可是此刻他隻覺得眼前的這個地方熟悉而又陌生。


    京城似乎還是那個繁華的京城,又似乎早就不是他記憶中的那個地方了。


    又或是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離京時的他了!


    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這一去南境會是那麽久……


    整整兩年八個月。


    慕佑顯一時心潮翻湧,一夾馬腹,胯下的馬匹駛得更快。


    等他來到宮門口時,禮部的官員以及鍾粹宮的大太監張誠早就伸長脖子不知道在那裏等了多久了。


    遠遠地望見了慕佑顯策馬而來的身影,張誠連忙喊道:“快去通稟貴妃娘娘,大皇子殿下到了!”他尖細的聲音激動得幾乎喊破音。


    一個小內侍立刻就匆匆而去。


    “貴妃娘娘,大皇子殿下到午門了!”


    “貴妃娘娘,大皇子殿下到太和門了!”


    “……”


    “貴妃娘娘,大皇子殿下進乾清門了!”


    “……”


    消息一道接著一道地傳到了鍾粹宮中。


    鍾粹宮裏喜氣洋洋,那些宮女內侍一個個都仿佛過年似的麵有紅光,步履生風。


    正殿裏,端木貴妃就坐在上首,涵星和端木緋坐在她右側,三人皆是翹首以待地望著正殿外。


    涵星一直十分亢奮,今早她幾乎是雞鳴時就起了身,也把端木緋拉了起來,嘴巴就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沒停下過,表姐妹倆辰時就進了宮,等了一個多時辰,總算是把人給盼來了。


    涵星興奮地抓著端木緋的一隻手,不肯放開。


    又等了一會兒,前方就出現一道修長挺拔的身影,大步流星地朝這邊走來。


    十八歲的少年,不,應該用青年來形容他了,陽光下,青年身穿銀色輕甲,外披黑色披風,行走時,披風在身後被秋風吹得獵獵作響。


    他高了,也瘦了。


    曾經白皙的肌膚被曬成了小麥色,曾經年少時的朗月清風在兩年多的軍旅生涯中被磨礪成一種沉穩如山嶽、和煦如初陽的氣質,多了一點軍人的颯爽與銳氣。


    看來與二皇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這些個養尊處優的皇子們迥然不同,如果說,前者如山間鬆柏,那麽後者就如同那暖房嬌花般。


    本來按規製,皇帝重病,大皇子應該是去鳳鸞宮給皇後請安的,但是新官上任的禮部尚書於秉忠是個會看眼色的,他“看出”岑隱的“心意”,就自動改了章程,讓大皇子直接去鍾粹宮,果然,岑隱批了。


    因此慕佑顯回宮後,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這裏。


    殿內的端木貴妃當然也看到了殿外的慕佑顯,心口一陣酸澀,眸中浮現一層淡淡的水光,眼前的世界也變得恍惚起來。


    眼前的這個十八歲的青年與當年那個還未滿十六歲的少年重疊在了一起。


    變成了同一個人。


    她的兒子!


    “顯……顯哥兒!”端木貴妃也顧不上什麽儀態禮數了,蹭地站了起來,上前了幾步,一眨不眨地看著兒子一步步地朝自己這邊走近……仿佛她一個眨眼,兒子就會消失在她身前似的。


    涵星的眼眶也有些濕潤,在一旁激動地脫口喊道:“大皇兄!”


    “參見母妃。”


    慕佑顯鄭重其事地單膝跪在了地上,對著端木貴妃行了禮。


    他的眼眶如同端木貴妃一般微微泛紅,有道是,父母在,不遠遊,他也可以體會這兩年多最為煎熬的人恐怕不是自己,而是遠在深宮之中隻能等待的母妃了。


    “顯哥兒!”端木貴妃的聲音微微哽咽,又上前了兩步,“快……你快起來!讓母妃好好看看你。”她雙手微微顫抖地把兒子從地上扶了起來。


    兩邊的嬤嬤宮女仿佛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都以帕子擦著眼角的淚花。


    涵星原本還有些激動,看著端木貴妃這副樣子,心底那種重逢的感傷反而一掃而空,笑嘻嘻地拉了拉端木緋的袖子,嬌氣地跟她打趣道:“緋表妹,你看母妃,這麽大人了,還哭鼻子。”


    端木貴妃便是原本想抱著兒子大哭一番,此刻也被女兒的這句話弄得啼笑皆非。


    她嫌棄地斜了女兒一眼,不知道第幾次地在心裏歎道:這個女兒啊,幸好已經定下了親事!


    慕佑顯站起身來,深吸兩口氣後,整個人冷靜了不少。


    他含笑地看向了幾步外的涵星,薄唇間露出雪白整齊的牙齒,以那熟悉的嗓音、以那溫和的語氣如同過去一般喊道:“涵星。”


    就仿佛他從未離開過……


    忽然間,涵星的眼眶莫名地又紅了,又哭又笑地朝他飛撲了過去。


    “大皇兄!”


    看著女兒對著兒子撒嬌的小模樣,端木貴妃心中柔軟得不可思議,就像是心口缺失的某一塊忽然之間就被填補上了。


    正殿內,彌漫著一種溫馨的氣氛,外麵不時傳來秋風拂樹枝的簌簌聲。


    端木貴妃定了定心神道:“涵星,別纏著你大皇兄了,我們坐下說話吧。”


    幾人紛紛地在正殿坐了下來,宮女們忙忙碌碌地給主子們上茶上點心。


    不等貴妃發問,慕佑顯就主動地說起了他在南境的事,比如南境的風景地貌,比如南境與京城的民風是如何如何不同,比如軍中的同袍對他很好,很照顧他,比如……


    他隻說南境的好,不說半個字不好,顯然是報喜不報憂,聽得端木貴妃心裏越發心疼。


    無論如何,人平平安安地回來了就好!端木貴妃在心裏對自己道。


    涵星聽得津津有味,眸生異彩,偶爾插嘴問兩句,真恨不得有機會也走一趟南境,去領略一下南方的風土民情。


    “大皇兄,你果然曬黑了!”涵星忽然想起她上次幫著母妃給長兄挑的那些衣裳,沾沾自喜地笑了,覺得自己果然有先見之明。


    端木貴妃聽著隻覺得心疼,慕佑顯渾不在意地笑了笑,抬手比了比自己的右臂道:“涵星,為兄可不止是變黑了,還變壯了,現在可以拉開兩石弓了。”


    “對了,為兄在南境時偶然得了一把不錯的輕弓……”


    涵星聽著,眼睛登時就亮了,“大皇兄,是給我的嗎?弓呢?”


    端木貴妃無奈地插嘴道:“涵星,你有的是時間看你的弓,你大皇兄才剛到……顯哥兒,你快吃幾塊點心,先墊墊胃吧!”


    涵星俏皮地吐了吐舌頭,乖巧地捧起一碟點心往慕佑顯那邊送,“大皇兄,你最喜歡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端木緋含笑道:“顯表哥,你在南境兩年多,可還吃得慣?我聽說那裏的菜式又甜又辣。”


    看著端木緋,慕佑顯難免就聯想到了端木紜那張明豔的臉龐,眸底泛起些許漣漪,又很快歸於平靜。


    他若無其事地說道:“南境的菜式也不全是又甜又辣的,也有些口味輕淡的,得空了,本宮做東,咱們在京中找間南境菜的酒樓吃飯。”


    端木緋還沒應聲,涵星已經迫不及待地直點頭,連聲說“好”,笑嗬嗬地說道:“到時候,再叫上外祖父和紜表姐他們。”


    聽涵星提起端木憲,端木緋想起一件事來,道:“顯表哥,你今天回京,本來祖父也想去迎你,但又怕‘興師動眾’。”


    端木憲之前當朝反對四皇子出京迎大皇子回京,就是不想給任何人借題發揮的機會,那麽,他自己也就不得不避嫌,因此今日他才讓端木緋過來一趟鍾粹宮,也是替他傳個話。


    戰場的磨礪讓慕佑顯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不知人情世故、朝政民生的大皇子,他略略一想,便頷首道:“本宮明白。本宮在南境也沒立下什麽功勞,何須興師動眾。”


    他在南境這兩年多比起在京城自然是苦,可是他心裏明白,相較於真正廝殺於前方的將士,他在南境的那點所為,根本就不值一提。


    慕佑顯喝了半盅茶後,就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對著端木貴妃作揖道:“母妃,兒臣先去養心殿看看父皇。”


    他行了禮,正要退下,卻被端木貴妃猶豫地喚住了:“等等。”


    “母妃……”慕佑顯疑惑地看著端木貴妃。


    端木貴妃想了想,委婉地提點道:“顯哥兒,自打你父皇病後,皇後娘娘在承恩公府的慫恿下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成天想著‘爭權奪利’。你若是遇上皇後娘娘,說話行事最好小心點。”


    朝中的事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端木貴妃現在也隻能先大致地提點兒子一句。


    慕佑顯怔了怔,若有所思地抿了抿薄唇。


    方才他回宮時,見過禮部尚書於秉忠,對方讓他直接來鍾粹宮,而不是去鳳鸞宮,當時他心裏也覺得有些奇怪,卻也沒多問,想著晚些問問母妃也是一樣的,此刻聽母妃這麽一說,他隱約感覺到這兩者之間也許有些聯係。


    端木貴妃歎了口氣,揮了揮手道:“顯哥兒,你去吧。”


    “是,母妃。”慕佑顯再次行禮,然後對著涵星和端木緋微微一笑,就離開了。


    涵星噘了噘小嘴,也隻能放慕佑顯走了。


    涵星的性子一向開朗,沒一會兒,又精神了,嬌聲嬌氣地和端木貴妃撒起嬌來。


    走出正殿的慕佑顯聽到後麵傳來母親和妹妹的說笑聲,忍不住回頭朝正殿望了一眼,心落了下來。


    直到此時此刻,他才有一種他已經回到家的安穩感與真實感。


    慕佑顯隻停留了不到三息,就繼續往前走去,不疾不徐地朝著養心殿的方向去了。


    皇宮還是那個皇宮。


    走了一會兒,之前在鍾粹宮那種疏朗的感覺就被一種沉甸甸的壓抑感所取代,這個地方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穿過一道遊廊,慕佑顯就在前方的一道抄手遊廊中看到了一道有些眼熟的身影。


    十五歲的少年身穿一件杏黃色皇子蟒袍,身姿挺拔地靜立在一根圓柱旁,抬首遙望著遠方,似乎在賞景,又似乎在沉思。


    抄手遊廊旁的杏葉已經被秋風染成了金黃色,風一吹,一片片扇形的杏葉打著轉兒落下,其中一片杏葉恰好落在了少年的肩頭。


    少年抬手輕輕地撣去了那片杏葉。


    雖然兩年半不見,但是慕佑顯還是一眼認出了對方。


    “四皇弟。”慕佑顯一邊朝對方走近,一邊喚道。


    “大皇兄。”慕佑易聞聲朝慕佑顯看去,揖了揖手,“小弟聽聞大皇兄回京,本想著待會兒再登門拜會,與大皇兄敘舊,沒想到在此巧遇。”


    雖然對方說是巧遇,可是慕佑顯看得出來四皇子是故意在這裏候著他的。


    慕佑顯若無其事地說道:“四皇弟,為兄真要去養心殿看看父皇,四皇弟可要一起?”


    “原來大皇兄也是要去探望父皇,巧了。”慕佑易含笑道。


    兄弟倆一邊說,一邊繼續朝著養心殿的方向走去。


    慕佑易低低地歎了口氣,“父皇病了快兩個月了,一直昏迷不醒,太醫院想盡了辦法,也束手無策……小弟雖有心,卻也無力,除了每日去養心殿探望父皇,什麽忙也幫不上。這兩個月來小弟心神不寧,除了父皇的病,是做什麽都沒心思,連學業都耽誤了。”


    說著,慕佑易一臉慚愧地歎了口氣。


    慕佑顯眸光一閃,朝身旁的慕佑易斜了一眼。


    若是沒有貴妃之前的提點,他也許會以為慕佑易隻是隨口發個牢騷。


    但現在說者有心,聽者也有意,慕佑顯細細一品,就覺得慕佑易這番話意味深長。


    他顯然是在委婉地告訴自己,如今父皇重病,他身為兒子沒有心思去爭權奪利,都是皇後和承恩公府在上躥下跳。


    慕佑顯微微一笑,得體地接了一句:“四皇弟的一片孝心,想來父皇也是知道的。”


    慕佑易唏噓地歎了口氣,沉聲道:“聞先生時常教導小弟,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父皇重病,小弟身為人子,卻無所作為,還……”


    他欲言又止,最後又化成了一聲無奈的歎息聲,“真是慚愧!幸好大皇兄你回來了,小弟也有了‘主心骨’了。”


    慕佑顯心中有些複雜,離京兩年多,果然是物是人非,連那個曾經靦腆溫和的四皇弟都長大了,這般會說話了。


    他麵上不顯,安撫道:“四皇弟,莫要多慮,一切盡我們所能便是。”


    說話間,養心殿出現在前方。


    守在殿門口的兩個小內侍連忙給兩位皇子行禮:“大皇子殿下,四皇子殿下。”


    養心殿裏,除了被圈禁的二皇子與邊緣化的三皇子外,五皇子等其他幾位皇子、幾位內閣大臣以及幾個宗室親王都在,氣氛莊重肅穆。


    殿內的眾人也看到了大皇子和四皇子和樂融融地一同前來,麵上難掩驚訝之色。畢竟這朝堂上誰人不知如今皇後和承恩公府整天上躥下跳的,把大皇子視作眼中釘,可是兩個正主此刻看著卻是一片兄弟和樂的樣子。


    唯獨端木憲一臉的驚喜。他上下打量著明顯長大了不少的外孫,心裏頗為欣慰,也頗為感慨。


    “參見大皇子殿下,四皇子殿下。”眾人先給兩位皇子行了禮,接著又是皇子與幾位宗室王爺們的見禮,花了一盞茶功夫才算寒暄完。


    接著,眾人就在大太監袁直的引領下,進了寢殿。


    當簾子挑起時,一股濃重的藥味與檀香味就撲鼻而來,空氣有些沉悶,就像是夏日雷雨前那種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沉悶。


    寢殿中,有五六個內侍服侍在旁邊,各司其職,還有一個頭發花白的太醫在時刻待命。


    一下子湧進十數人讓原本還算空曠的寢殿變得擁擠起來,袁直揮手示意太醫和幾個內侍先退了出去。


    慕佑顯隨慕佑易等幾個皇子走到龍榻邊。


    皇帝靜靜地躺在榻上,身上蓋著一方明黃色繡五爪金龍的錦被,他雙眼緊閉,臉色蒼白得沒有一點血色,臉頰瘦得凹了進去,鬢間夾著不少銀絲。


    這是他的父皇!


    對慕佑顯而言,這張臉既熟悉,而又那麽陌生。


    這還是兩年半前他離開京城時,那個高高在上、意氣風發的父皇嗎?!


    現在的父皇,看著是那麽虛弱,那麽無力,那麽……


    此刻,慕佑顯的心情複雜得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難以形容。


    這些年,他在南境看到了、也聽到了許許多多他曾經根本就想象不到的人與事……


    去了南境,他才知道自己不過是養在宮中的一株嬌蘭。


    京城的繁華不過是所謂盛世的假相罷了,這個大盛就像一棵被白蟻蛀空的大樹般,早就千瘡百孔了。


    父皇自詡是盛世明君,宣隆盛世繁華似錦,百姓全都豐衣足食,曾經天真的他也這麽認為,可是現實在他臉上甩了一巴掌,又一巴掌,把他從虛幻的夢境中打醒,讓他看到了假相之下那殘酷的真相。


    他的父皇根本就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他驕奢淫逸,畏敵怯戰,任用奸佞……父皇他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昏君。


    父皇在位十八年,大盛日薄西山,從繁華一步步地走向衰敗,一步步地走到如今這岌岌可危的地步……


    可偏偏,父皇是他的父親。


    百善孝為先,子不言父過……


    他該怎麽辦呢?!


    慕佑顯闔了闔眼,眼眶艱澀,眸底翻湧著一種極其複雜的情緒。


    慕佑顯連著深吸了好幾口氣,才平靜了不少,轉頭朝太醫看去,問道:“陳太醫,父皇的病情怎麽樣?”


    這個問題早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陳太醫也不知道答過多少遍,倒背如流地回道:“皇上卒中,淤血積於腦部,以致昏迷不醒,接下來就看這腦部淤血能不能自行散去……”


    慕佑顯怔怔地盯著榻上的皇帝,陳太醫後麵還說了什麽已經傳不到他耳中了。


    須臾,他開口道:“本宮就暫留在養心殿侍疾吧。”


    他本來就是以給皇帝侍疾的名義被召回來的,這麽一說也順理成章。


    “皇侄,侍疾也不急在一時。”安親王慢條斯理地說道,“你才剛回來,恐怕還不知道現在朝堂上是由岑督主掌政,你既然回來了,也該去向岑督主稟報一下南境的軍情才是。”


    在場不少人聞言,神色微妙地交換了一個眼神,心裏隱約明白了:承恩公他們這是迫不及待地就想把大皇子拱到岑隱跟前嗎?!


    端木憲更明白,眸色幽深如墨,心中暗惱:外孫才剛回來,就要如此遭人算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嬌寵之名門閨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泠並收藏盛世嬌寵之名門閨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