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一聲嗬斥,叫錢尚書整個人都呆住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為何聖上會忽然來了這麽一句,但是不明白歸不明白,他們還是沒敢多問,都是低著腦袋,隻當做自己不存在一般。至於錢尚書,罵就罵吧,反正又不是罵他們。
錢尚書已經被罵得暈頭轉向了。好容易讓腦子清醒了一些,耳邊的責罵聲接連不斷,一句比一句紮人心坎兒。錢尚書忍著難堪費勁地聽著,兩三句之後,立馬便抓到了皇上話裏的幾個字眼兒。……賑災,貪汙?這兩個詞兒一出來,錢尚書剛剛還堵得慌的腦袋便豁然開朗了。
其餘人也如此,這陣子出事兒的也就隻有淮安府那一片了,崔鎮決口之後,桃源縣周邊那一片的房子都被衝毀了,糧食也都沒了,好在如今已經是四五月份了,天兒沒有那麽冷,棚子裏頭也能住得了人。否則,這即便洪水沒有衝死人,也會被天兒活活給凍死的。
災情發生之後,沒等到淮安府的申報呈上來,朝廷這邊便立馬下了賑災錢糧。
隻是如今聽聖上話裏的意思,似乎是這賑災錢糧出了問題,被人貪下了不少。意識到了這一點,眾人再看錢尚書的眼神便又變了味道。
錢尚書可真是有苦說不出,這錢糧是從戶部放出來的,那這鍋少不得也要他們戶部來背。隻是錢尚書心裏苦啊,戶部有沒有人插手他不是很清楚,但錢尚書清楚,他自個兒可是一點都沒有插手的。
錢尚書勾著腰承受著皇上的無情的辱罵,等皇上終於罵得停下來了,他才小心翼翼地直起了腰。
他不動還好,一動起來皇上看著又來了氣:“你說你這戶部尚書當的有什麽用,連你們戶部的人都管不好,當真是丁點兒用處也沒有。”
錢尚書張口想要辯解,隻是皇上轉眼卻又道:“別說什麽戶部的事情你不知道,整個戶部都是你掌管的,你就應該知道這些。真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失職!身為朝廷命官,卻失職成這樣,更是罪加一等。”
“臣……”
皇上見他竟然還敢開口,瞬間覺得自己被挑釁了,越發怒不可言:“你還想狡辯不成?你有什麽臉皮狡辯,朕要是你,直接一頭碰死在這大殿上算了。”
“這錢糧是從你的手裏批下來的,你們戶部可都摻和了進去。要說那個桃源縣知縣是小貪,那你們戶部就是大貪特貪!拿著朝廷給的俸祿還不夠,還惦記著人家的救命銀子,你說你們戶部這些鬼東西,怎麽盡做這些傷天害理之事?”
錢尚書心中一歎,再不想替自己說什麽了。
過了一會兒,皇上瞥了錢尚書一眼,還挺不滿意:“你怎麽不說話了?”
“……”錢尚書真是累得慌,可皇上都這麽問了,他怎麽也不好繼續悶著,隻能撿些話隨便說說:“聖上明鑒,此事戶部上下有沒有人插手臣不知道,但臣是絕對沒有插過手的。”
“合著就你幹幹淨淨了?”
錢尚書真想歎口氣,看吧,他就知道,這會兒說什麽都是錯。好在旁邊的幾位大人也都不是純粹看戲的,蕭丞相看了一會兒,還是站出來給錢尚書說了一句好話。他一起頭,餘下的人也都沒有再憋著了。
錢尚書這個人吧,雖然龜毛了一些,討人厭了一些,不近人情了一些,平時還喜歡攬財,等他們有事要讓戶部出錢的時候卻又摳摳搜搜,沒點耐心的人跟他都處不好關係。但是總得來說,這還是個有良心的人,而且最近看著也還行,比前兩年看著順眼多了。
皇上也隻是氣不過,所以才逮著錢尚書罵成這樣。自己的臣子皇上自己還是知道的,雖然這人是不討喜了,可絕對不會是縱容手下貪汙之人。眾人求了幾句的情,皇上也漸漸歇了火氣。
“算了。”皇上大度道,“這次且先放過你。回去之後給朕好好地整治一下戶部,那些手頭不幹淨的,務必都給朕處置幹淨了。”
錢尚書擦了擦頭上的汗,知道這一回算是這樣過去了。
凝重的氣氛散開之後,蕭丞相打量了一下聖上的臉色,這才斟酌著開了口:“卻不知這回賑災銀貪汙一事,是誰呈上來的?”
皇上哼了一聲,滿臉都寫著自然不是你們這邊不中用的東西,一麵同他們這些不中用的東西解釋道:“是狀元郎呈上來的,八百裏加急,就怕這事兒說得晚了,回頭災民都活不下去了。”
“原來是顧通判。”蕭丞相聽罷,絲毫不驚訝。
“除了朕的狀元郎,還能有誰如此嫉惡如仇,還能有誰會如此勤勤懇懇,公正廉潔?狀元郎雖然人不在京城,可卻事事都想著朕,想著朝廷,如今大齊最缺的就是這樣一心為民的好官。”說罷,皇上還敲打了底下的那位,“某些人啊,還是多學學人家狀元郎,好好想想該怎麽替朕分憂。別一天到晚過得稀裏糊塗的,連個正經事都做不好。”
錢尚書心中嗬嗬了兩聲,替聖上分憂?顧邵這分明是嫌聖上脾氣太好了,也是嫌他們安穩日子過夠了,特意過來給他們緊緊神的。
鄭尚書站在眾人中間,聽到顧邵的名字還有聖上的一通誇讚之後,微微有些詫異,隻是也沒做什麽表示。
上回桃源縣出事的時候,家裏上上下下都在憂心,尤其是他二弟,整天就盼著桃源縣的消息,愁得連飯都吃不下了。他們看著也憂心,在他跟前勸也勸了,說也說了,隻差沒有用腦袋擔保說顧邵肯定不會有事兒的,可再怎麽勸也都還沒用。直到那邊的平安信來了之後,他的好二弟才終於安安心心地吃了一頓飯。
這哪裏是幹爹,就是人家親爹,也未必見得有這麽掛心的。
想到家裏那不爭氣的親弟弟,再想想如今哪怕不在聖上跟前也依舊混的風生水起的顧邵,鄭尚書心裏感慨極了。這回罵是被罵了,不過好在消息也算是好消息了,起碼顧邵這個通判在淮安府裏頭也是做了實事兒的。
誇了顧邵一通之後,皇上這氣才算是徹底消了。
正好如今朝中說得上話的人都在這大殿裏頭了,商議事情也方便得很。皇上這回是真生氣了,他脾氣好不代表他會容忍這些貪官汙吏,實際上,皇上最討厭的便是這些蛀蟲了。以前是沒有人將事情直接捅到他跟前,如今捅出來了,皇上自然不會這麽輕易算了的。
大理寺卿周介推忽然被點了名字後,隻聽皇上道:“這回貪汙一案,便由周愛卿前去審查,務必要給朕審查清楚了,從京城到淮安府這一路上經了誰的手,又被昧下了多少,都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那淮安府裏頭大大小小的官兒,但凡跟這件事沾上關係的,都給朕往死裏查,自他上任開始查起,切莫隻查如今賑災錢糧這一件事。哪怕是貪了一文錢,也都要給朕揪出來!””
周介推忙領命。
眾人看了周介推一眼,這位可是大理寺卿,等閑事哪兒用得著他來插手?如今聖上的意思,便是要派他去淮安府了,且聽這口氣便知道,這一次是得從重處罰的。
三言兩語吩咐完了周介推,皇上又轉向新晉的吏部尚書段大人:“待貪汙案查清楚之後,那些貪官不管是生是死,往後朝廷會斷不會再用了,心術不正之人,用不著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後頭官員接任一事,還得你們吏部仔細照看著,切莫再出了什麽差錯,再選了什麽心狠手辣、屍位素餐之輩了。”
段大人乖乖地認了這件事。
跟前頭的錢尚書比起來,段大人覺得聖上對他的態度還是十分不錯的。有了對比便容易滿足,段大人心情正妙著,卻又聽到皇上又神色溫和地多說了一句話:
“將事情交給段愛卿,朕是再放心不過的。不過醜話朕也得說在前頭,這回派去淮安府的官吏可都由段愛卿一手負責,往後若是那些官吏出了什麽事,又傳出貪汙的風聲,那你也別做尚書了,直接連降三等吧。”
“……???”段大人驚得一時沒回過來神。
“上回狀元郎寫信提及官舍一事之後朕便發現了,如今大齊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不僅多,關鍵是還都不辦事,趁著這個機會多弄走一批官也是好的。”
“往後也不能由著他們幹拿俸祿不幹事了,打這回過後,吏部每三年的考核也得酌情改變,若是連著兩次考核都沒有什麽政績的話,那就自請辭官吧,眼下朝廷正窮著,可養不起這些蛀蟲。此事,也都交由你們吏部來做,務必得給朕將各項章程完善起來。”
皇上摸了摸下巴,看著段尚書,仿佛在說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樣:“至於考課製度具體怎麽改……你且先下去自去擬定奏書,三日之後呈上來給朕過目。”
皇上說完,卻沒聽到附和聲,遂低下頭,有些不悅地看了段尚書一眼。
段大人一個激靈,也顧不得想自己到底有多慘,連忙道了一聲是。
後頭再議的,便是些細碎的小事了,錢尚書和段尚書兩個人站在一塊兒,臉色一個比一個愁苦,中間別人說別說的,他們兩個人也愣是一句話都沒有插。
等從太極殿裏頭出來之後,段大人還沒從之前的打擊中回過神來。聖上說得簡單,不過寥寥幾句話,可這事做起來,卻再麻煩不過了。大齊的考課製度沿襲將近百年,近十來年漸漸流於形式,不再複往日嚴苛。這也是難免的,畢竟風氣如此,要改的話那可是個大工程。
如今聖上因為一件貪汙案就想要動朝廷的考課製,這裏頭得牽扯多少厲害關係啊。段大人隻要想想就覺得頭大,他才上任沒多久,怎麽就遇上這麽難辦的事兒呢。這事皇上不過是動動嘴皮子,可他這個吏部尚書,可就要被罵慘了。
蕭丞相也理解段大人的苦處,出來之後還安慰了他幾句:“咱們都是替聖上分憂,萬事都隻需想著聖上便是了,其餘諸事切莫多心。”
段大人歎息了一聲,雖然在心裏已經降那位顧通判罵了一個遍,不過麵對諸位同僚,他還是不得不打起精神:“勞諸位大人費心了,不妨事的。”
錢尚書了然地看了他一眼,不妨事嗎?嗬。
顧邵還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在朝廷的幾位大人中間還攪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風浪,更不知道如今的大理寺卿從京城出發,且一路走一路查,短短兩日的功夫,就已經揪出不少人了。
他還跟晉安先生在桃源縣這邊賑災。河道那邊已經修繕地差不多了,堤壩也在修建。顧邵和晉安先生原本定好的幾處點,如今都在動工。
受災的可不隻是桃源縣,整個淮安府都遭到了波及,雖然百姓沒有什麽損傷,但不少房子都被衝毀了。如今朝廷給錢出糧食,讓他們修建堤壩、修繕府衙,這些人自然樂得去做。大水過後,天兒也晴了,連著半個月都是好天氣,這修建一事進展地也極為迅速。
顧邵這邊一麵監工,一麵又盯著結算錢財的這一塊。
為了不讓百姓疑心,工錢都是三日一結算,總得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拿到了銀子,才能將這賑災一事落到了實處。
以工代賑這件事,顧邵打從一開始便沒想著隻讓官府來做。所以在他們賑災的時候,顧邵也讓不少人前去遊說桃源縣周圍的富商。打算讓他們出手,雇百姓前去修繕廟宇書院之類的。
就是一出空口要錢的戲碼,可好在顧邵派過去的那些人都是遊說的好手,嘴皮子利索的很,都善於蠱惑人心,幾日說道下來,倒真有好幾位富商心動了。
這邊什麽事都進行地風風火火,可陶知縣那邊,卻越發地坐立難安。他派過去的手下每日都監視著顧邵那邊,可眼瞧著這都已經盯了大半個月了,卻依舊沒有發現顧邵有什麽舉動。
這實在太不正常了。
當日顧邵言之鑿鑿說要去聖上那邊告他的模樣陶知縣還記得一清二楚,他很確定,顧邵絕對不是在說謊,更不是故意嚇唬他。可沒見到顧邵寄信也是不是假的,陶縣令在家裏越閑就越忍不住往這上頭琢磨,越琢磨越覺得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麽。
這麽想下去,整個人也變得疑神疑鬼了起來。
就在陶知縣決定要給他上麵的人再寫一封信問問的時候,那邊忽然傳來了消息,說是他上頭的那位大人,已經落馬了。
消息傳來之後,陶知縣一下倒在椅子上,隻覺得天都暗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為何聖上會忽然來了這麽一句,但是不明白歸不明白,他們還是沒敢多問,都是低著腦袋,隻當做自己不存在一般。至於錢尚書,罵就罵吧,反正又不是罵他們。
錢尚書已經被罵得暈頭轉向了。好容易讓腦子清醒了一些,耳邊的責罵聲接連不斷,一句比一句紮人心坎兒。錢尚書忍著難堪費勁地聽著,兩三句之後,立馬便抓到了皇上話裏的幾個字眼兒。……賑災,貪汙?這兩個詞兒一出來,錢尚書剛剛還堵得慌的腦袋便豁然開朗了。
其餘人也如此,這陣子出事兒的也就隻有淮安府那一片了,崔鎮決口之後,桃源縣周邊那一片的房子都被衝毀了,糧食也都沒了,好在如今已經是四五月份了,天兒沒有那麽冷,棚子裏頭也能住得了人。否則,這即便洪水沒有衝死人,也會被天兒活活給凍死的。
災情發生之後,沒等到淮安府的申報呈上來,朝廷這邊便立馬下了賑災錢糧。
隻是如今聽聖上話裏的意思,似乎是這賑災錢糧出了問題,被人貪下了不少。意識到了這一點,眾人再看錢尚書的眼神便又變了味道。
錢尚書可真是有苦說不出,這錢糧是從戶部放出來的,那這鍋少不得也要他們戶部來背。隻是錢尚書心裏苦啊,戶部有沒有人插手他不是很清楚,但錢尚書清楚,他自個兒可是一點都沒有插手的。
錢尚書勾著腰承受著皇上的無情的辱罵,等皇上終於罵得停下來了,他才小心翼翼地直起了腰。
他不動還好,一動起來皇上看著又來了氣:“你說你這戶部尚書當的有什麽用,連你們戶部的人都管不好,當真是丁點兒用處也沒有。”
錢尚書張口想要辯解,隻是皇上轉眼卻又道:“別說什麽戶部的事情你不知道,整個戶部都是你掌管的,你就應該知道這些。真不知道,那就是你的失職!身為朝廷命官,卻失職成這樣,更是罪加一等。”
“臣……”
皇上見他竟然還敢開口,瞬間覺得自己被挑釁了,越發怒不可言:“你還想狡辯不成?你有什麽臉皮狡辯,朕要是你,直接一頭碰死在這大殿上算了。”
“這錢糧是從你的手裏批下來的,你們戶部可都摻和了進去。要說那個桃源縣知縣是小貪,那你們戶部就是大貪特貪!拿著朝廷給的俸祿還不夠,還惦記著人家的救命銀子,你說你們戶部這些鬼東西,怎麽盡做這些傷天害理之事?”
錢尚書心中一歎,再不想替自己說什麽了。
過了一會兒,皇上瞥了錢尚書一眼,還挺不滿意:“你怎麽不說話了?”
“……”錢尚書真是累得慌,可皇上都這麽問了,他怎麽也不好繼續悶著,隻能撿些話隨便說說:“聖上明鑒,此事戶部上下有沒有人插手臣不知道,但臣是絕對沒有插過手的。”
“合著就你幹幹淨淨了?”
錢尚書真想歎口氣,看吧,他就知道,這會兒說什麽都是錯。好在旁邊的幾位大人也都不是純粹看戲的,蕭丞相看了一會兒,還是站出來給錢尚書說了一句好話。他一起頭,餘下的人也都沒有再憋著了。
錢尚書這個人吧,雖然龜毛了一些,討人厭了一些,不近人情了一些,平時還喜歡攬財,等他們有事要讓戶部出錢的時候卻又摳摳搜搜,沒點耐心的人跟他都處不好關係。但是總得來說,這還是個有良心的人,而且最近看著也還行,比前兩年看著順眼多了。
皇上也隻是氣不過,所以才逮著錢尚書罵成這樣。自己的臣子皇上自己還是知道的,雖然這人是不討喜了,可絕對不會是縱容手下貪汙之人。眾人求了幾句的情,皇上也漸漸歇了火氣。
“算了。”皇上大度道,“這次且先放過你。回去之後給朕好好地整治一下戶部,那些手頭不幹淨的,務必都給朕處置幹淨了。”
錢尚書擦了擦頭上的汗,知道這一回算是這樣過去了。
凝重的氣氛散開之後,蕭丞相打量了一下聖上的臉色,這才斟酌著開了口:“卻不知這回賑災銀貪汙一事,是誰呈上來的?”
皇上哼了一聲,滿臉都寫著自然不是你們這邊不中用的東西,一麵同他們這些不中用的東西解釋道:“是狀元郎呈上來的,八百裏加急,就怕這事兒說得晚了,回頭災民都活不下去了。”
“原來是顧通判。”蕭丞相聽罷,絲毫不驚訝。
“除了朕的狀元郎,還能有誰如此嫉惡如仇,還能有誰會如此勤勤懇懇,公正廉潔?狀元郎雖然人不在京城,可卻事事都想著朕,想著朝廷,如今大齊最缺的就是這樣一心為民的好官。”說罷,皇上還敲打了底下的那位,“某些人啊,還是多學學人家狀元郎,好好想想該怎麽替朕分憂。別一天到晚過得稀裏糊塗的,連個正經事都做不好。”
錢尚書心中嗬嗬了兩聲,替聖上分憂?顧邵這分明是嫌聖上脾氣太好了,也是嫌他們安穩日子過夠了,特意過來給他們緊緊神的。
鄭尚書站在眾人中間,聽到顧邵的名字還有聖上的一通誇讚之後,微微有些詫異,隻是也沒做什麽表示。
上回桃源縣出事的時候,家裏上上下下都在憂心,尤其是他二弟,整天就盼著桃源縣的消息,愁得連飯都吃不下了。他們看著也憂心,在他跟前勸也勸了,說也說了,隻差沒有用腦袋擔保說顧邵肯定不會有事兒的,可再怎麽勸也都還沒用。直到那邊的平安信來了之後,他的好二弟才終於安安心心地吃了一頓飯。
這哪裏是幹爹,就是人家親爹,也未必見得有這麽掛心的。
想到家裏那不爭氣的親弟弟,再想想如今哪怕不在聖上跟前也依舊混的風生水起的顧邵,鄭尚書心裏感慨極了。這回罵是被罵了,不過好在消息也算是好消息了,起碼顧邵這個通判在淮安府裏頭也是做了實事兒的。
誇了顧邵一通之後,皇上這氣才算是徹底消了。
正好如今朝中說得上話的人都在這大殿裏頭了,商議事情也方便得很。皇上這回是真生氣了,他脾氣好不代表他會容忍這些貪官汙吏,實際上,皇上最討厭的便是這些蛀蟲了。以前是沒有人將事情直接捅到他跟前,如今捅出來了,皇上自然不會這麽輕易算了的。
大理寺卿周介推忽然被點了名字後,隻聽皇上道:“這回貪汙一案,便由周愛卿前去審查,務必要給朕審查清楚了,從京城到淮安府這一路上經了誰的手,又被昧下了多少,都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那淮安府裏頭大大小小的官兒,但凡跟這件事沾上關係的,都給朕往死裏查,自他上任開始查起,切莫隻查如今賑災錢糧這一件事。哪怕是貪了一文錢,也都要給朕揪出來!””
周介推忙領命。
眾人看了周介推一眼,這位可是大理寺卿,等閑事哪兒用得著他來插手?如今聖上的意思,便是要派他去淮安府了,且聽這口氣便知道,這一次是得從重處罰的。
三言兩語吩咐完了周介推,皇上又轉向新晉的吏部尚書段大人:“待貪汙案查清楚之後,那些貪官不管是生是死,往後朝廷會斷不會再用了,心術不正之人,用不著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後頭官員接任一事,還得你們吏部仔細照看著,切莫再出了什麽差錯,再選了什麽心狠手辣、屍位素餐之輩了。”
段大人乖乖地認了這件事。
跟前頭的錢尚書比起來,段大人覺得聖上對他的態度還是十分不錯的。有了對比便容易滿足,段大人心情正妙著,卻又聽到皇上又神色溫和地多說了一句話:
“將事情交給段愛卿,朕是再放心不過的。不過醜話朕也得說在前頭,這回派去淮安府的官吏可都由段愛卿一手負責,往後若是那些官吏出了什麽事,又傳出貪汙的風聲,那你也別做尚書了,直接連降三等吧。”
“……???”段大人驚得一時沒回過來神。
“上回狀元郎寫信提及官舍一事之後朕便發現了,如今大齊的官員實在是太多。不僅多,關鍵是還都不辦事,趁著這個機會多弄走一批官也是好的。”
“往後也不能由著他們幹拿俸祿不幹事了,打這回過後,吏部每三年的考核也得酌情改變,若是連著兩次考核都沒有什麽政績的話,那就自請辭官吧,眼下朝廷正窮著,可養不起這些蛀蟲。此事,也都交由你們吏部來做,務必得給朕將各項章程完善起來。”
皇上摸了摸下巴,看著段尚書,仿佛在說什麽雞毛蒜皮的小事一樣:“至於考課製度具體怎麽改……你且先下去自去擬定奏書,三日之後呈上來給朕過目。”
皇上說完,卻沒聽到附和聲,遂低下頭,有些不悅地看了段尚書一眼。
段大人一個激靈,也顧不得想自己到底有多慘,連忙道了一聲是。
後頭再議的,便是些細碎的小事了,錢尚書和段尚書兩個人站在一塊兒,臉色一個比一個愁苦,中間別人說別說的,他們兩個人也愣是一句話都沒有插。
等從太極殿裏頭出來之後,段大人還沒從之前的打擊中回過神來。聖上說得簡單,不過寥寥幾句話,可這事做起來,卻再麻煩不過了。大齊的考課製度沿襲將近百年,近十來年漸漸流於形式,不再複往日嚴苛。這也是難免的,畢竟風氣如此,要改的話那可是個大工程。
如今聖上因為一件貪汙案就想要動朝廷的考課製,這裏頭得牽扯多少厲害關係啊。段大人隻要想想就覺得頭大,他才上任沒多久,怎麽就遇上這麽難辦的事兒呢。這事皇上不過是動動嘴皮子,可他這個吏部尚書,可就要被罵慘了。
蕭丞相也理解段大人的苦處,出來之後還安慰了他幾句:“咱們都是替聖上分憂,萬事都隻需想著聖上便是了,其餘諸事切莫多心。”
段大人歎息了一聲,雖然在心裏已經降那位顧通判罵了一個遍,不過麵對諸位同僚,他還是不得不打起精神:“勞諸位大人費心了,不妨事的。”
錢尚書了然地看了他一眼,不妨事嗎?嗬。
顧邵還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在朝廷的幾位大人中間還攪起了一陣不大不小的風浪,更不知道如今的大理寺卿從京城出發,且一路走一路查,短短兩日的功夫,就已經揪出不少人了。
他還跟晉安先生在桃源縣這邊賑災。河道那邊已經修繕地差不多了,堤壩也在修建。顧邵和晉安先生原本定好的幾處點,如今都在動工。
受災的可不隻是桃源縣,整個淮安府都遭到了波及,雖然百姓沒有什麽損傷,但不少房子都被衝毀了。如今朝廷給錢出糧食,讓他們修建堤壩、修繕府衙,這些人自然樂得去做。大水過後,天兒也晴了,連著半個月都是好天氣,這修建一事進展地也極為迅速。
顧邵這邊一麵監工,一麵又盯著結算錢財的這一塊。
為了不讓百姓疑心,工錢都是三日一結算,總得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拿到了銀子,才能將這賑災一事落到了實處。
以工代賑這件事,顧邵打從一開始便沒想著隻讓官府來做。所以在他們賑災的時候,顧邵也讓不少人前去遊說桃源縣周圍的富商。打算讓他們出手,雇百姓前去修繕廟宇書院之類的。
就是一出空口要錢的戲碼,可好在顧邵派過去的那些人都是遊說的好手,嘴皮子利索的很,都善於蠱惑人心,幾日說道下來,倒真有好幾位富商心動了。
這邊什麽事都進行地風風火火,可陶知縣那邊,卻越發地坐立難安。他派過去的手下每日都監視著顧邵那邊,可眼瞧著這都已經盯了大半個月了,卻依舊沒有發現顧邵有什麽舉動。
這實在太不正常了。
當日顧邵言之鑿鑿說要去聖上那邊告他的模樣陶知縣還記得一清二楚,他很確定,顧邵絕對不是在說謊,更不是故意嚇唬他。可沒見到顧邵寄信也是不是假的,陶縣令在家裏越閑就越忍不住往這上頭琢磨,越琢磨越覺得自己是不是漏掉了什麽。
這麽想下去,整個人也變得疑神疑鬼了起來。
就在陶知縣決定要給他上麵的人再寫一封信問問的時候,那邊忽然傳來了消息,說是他上頭的那位大人,已經落馬了。
消息傳來之後,陶知縣一下倒在椅子上,隻覺得天都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