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看到饅頭,不爭氣的眼淚已經從嘴裏瘋狂湧出,聽到雞蛋和肉時,更是明顯聽到自己和身邊小夥伴大口咽口水的聲音,看到那廚子給自己妥了一碗帶著塊羊肉的炒菜、上麵堆著兩個大大的饅頭時,更是連身上的疼都忘了。
把羊肉狼吞虎咽吃進嘴裏時,他已經忘記了一切,忘記了上午被父親打,忘記了練字的辛苦,腦子裏隻有一件事:好好練字,留在這裏吃飯!
去年過年時,母親蒸了一鍋饅頭,當時放在竹筐裏,吊在房梁上,自己和弟弟在下麵嗅著上麵傳來的饅頭香氣,抓耳撓腮轉圈圈,想盡辦法都夠不著,到了吃饅頭的時候,自己和弟弟小魚說話,兄弟倆說了許久,都覺得自己能吃下四五個饅頭。
但現在,吃了碗裏那塊肉後,大魚覺得自己頂多把這兩個饅頭吃掉,沒法再吃更多了。
那個分飯的庖廚說饅頭管夠,但大魚見別的同伴沒上前,感受著身上的疼,就也沒敢再去拿,看著手裏剩下的那個饅頭不住地吞口水。
他想把這個饅頭吃掉,但想到同樣挨了打,這會正在家裏,估計還在被教訓、並且沒午食吃的弟弟小魚,就把饅頭塞進了懷裏,想著晚上回去給弟弟吃,他也挨了打,如果能有個饅頭吃,應當就不會覺得痛了。
想想又覺得有些可惜。
那塊羊肉是和野菜一塊炒的,一碗菜裏的油光,比自家好幾天用的油都多,沒法帶回去,不然帶塊肉回去給弟弟和娘吃,他肯定更高興。
至於阿父,他打自己,不給他帶!
人群裏,他隻和牛娃相熟,兩人俱都心照不宣地把碗裏的一個饅頭藏懷裏,那個庖廚也不管他們,隻是笑嗬嗬地也盛了一份,將兩個饅頭撕碎了扔碗裏,又在旁邊另一口鍋裏舀了勺熱水,澆在菜碗裏,混在一塊拌了拌,筷子歡快地飛舞著,用這種奇怪的吃法,往肚子裏扒吃著。
有幾個小孩想學這庖廚,但澆過熱水後,反而覺得還沒先前的炒菜味香,便有些後悔了。
旁邊的儒不賢,同樣用的是庖廚的吃法,將饅頭撕碎了扔菜碗裏,澆上熱水,連菜帶麵帶湯,以及碗裏所有的油星,一股腦地往肚子裏填,直到感覺肚子充實無比,這才長長舒了口氣。
這是饑民的吃法。
當初與老師、師兄弟周遊列國時,路上常有兵禍,有時連飯都吃不上,需要師兄弟們齊心協力想辦法。
儒不賢記得,當時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隻能分很少一小團黃米飯,最主要還是亂七八糟的野菜,用那點黃米飯吃菜,很是不容易。
所幸從流民那裏,學到了這種連飯、帶菜、就湯整個吃的吃法,這才舒服入口許多,也是在那個時間,儒不賢有所感悟,認為一眾師兄弟俱都是高才之士,但真到了關鍵時刻,卻還沒個流民有辦法,認為想要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不能隻靠遊說君王“治國之道”,也要在百姓中學這些粗淺的“糊口之法”。
自己記得很清楚,當時自己說出了這番話,要離開時,一些師兄弟都說自己是忍不住遊說列國的清苦,要回自己家族封地繼續大魚大肉去了,當時老師看了自己許久,給還差幾天加冠的自己取了個字,就叫“不賢”。
當時,眾人都以為老師是在羞辱自己,連自己也那樣認為,當下拔劍就要自殺明誌。
但老師又製止了自己,讓自己以後以“儒”為姓,“儒不賢”就成了自己的名字。
後來機緣巧合,得了先前萬年間、仙神治世遺留下的“不死神藥”,在人間蹉跎歲月,桃源國十二年一次的天機混亂,在人間顯現時,自己和老師都進入了桃源境,隻是老師還有鬥誌繼續教書育徒,自己卻是萬念俱灰,隱居於深山,昨日得到老師雲箋傳書,連夜趕來,總算在朝霞初升時,又一次師徒重逢,一直都和老師、白絕敘禮了,朝食都還沒吃。
如今看著碗裏裝得滿滿堂堂的饅頭,肉是鮮羊肉,菜是大王選種的青菜、菜葉肥厚、滋味中正,再想起當初遊曆時,眾人吃的苦澀難斷的野菜,不由神情一陣恍惚。
當時要是有這麽一頓飯,該有多好?
儒不賢默默吃著,突然就明白恩師為什麽會在此處出仕了。
先前隻以為是恩師還想著“教化君王”,或者與另一位墨家聖賢爭風相鬥,如今看來,卻是恩師遇到了他心中真正的“聖王”,願意盡全力輔佐了。
由小觀大,連這十二個隻是來識字的蒙童,大王都願意如此待遇助其進學,那以後的桃源國,真正有德才的人,又怎麽會懷才不遇?
恩師讓自己先在府中教學,自己的品德才學被眾人所知後,他再給自己能盡展其才的職位,當時自己還覺得大才小用,教這些蒙童有些不甘,這時卻心境平和許多,再也不想其他,準備專心講學,一如自己當初披皮跣足,在流民中,學他們生存的方法和思想。
……
大魚和其他同伴,俱都不知道身邊的儒非賢,心裏已經閃現出這麽多的想法,他隻覺得這先生午後的態度和緩許多,教學指導也多了份耐性,下午好幾都來自己身邊,指點自己錯字的地方。
一旦靜下心來,學字還是很快的,最起碼到了下學時,自己已經能熟練地寫“仁義”二字,雖然依舊寫得歪歪扭扭,終歸是能寫對的,心裏也是很高興。
可惜的是,晚上是白米粥和炒的豆菜,沒法帶回去給母親和弟弟吃。
因此,回去後,把懷裏的饅頭分成兩半,在弟弟狼吞虎咽,把母親遞給他的另半塊饅頭也吃掉時,大魚忍不住有些可惜,把這事說給了家裏人聽。
“要是晚食也有饅頭吃,那我就可以再帶回一兩個,娘你也可以吃饅頭了!不過聽那位庖廚大叔說,明早會給我們一人發個煮雞蛋,到時我留著,帶回來給小魚吃!”
旁邊啃冷飼養正啃得香的弟弟小魚,突然就覺得手裏的饅頭有些索然無味了。
大魚有太多的見聞想說給家裏人聽,見母親也喜歡聽這樣的事,想起白天的一個見聞來,便笑道:“說起來,白天我還見著大王了呢,當時先生誇獎牛娃識字快,說要給他起個正經名字,說希望他做個‘無私益公’的古吏,因此給牛娃取名叫‘牛古吏’,當時一旁閑聽的大王還嗆得咳嗽半天沒緩過勁呢!”
把羊肉狼吞虎咽吃進嘴裏時,他已經忘記了一切,忘記了上午被父親打,忘記了練字的辛苦,腦子裏隻有一件事:好好練字,留在這裏吃飯!
去年過年時,母親蒸了一鍋饅頭,當時放在竹筐裏,吊在房梁上,自己和弟弟在下麵嗅著上麵傳來的饅頭香氣,抓耳撓腮轉圈圈,想盡辦法都夠不著,到了吃饅頭的時候,自己和弟弟小魚說話,兄弟倆說了許久,都覺得自己能吃下四五個饅頭。
但現在,吃了碗裏那塊肉後,大魚覺得自己頂多把這兩個饅頭吃掉,沒法再吃更多了。
那個分飯的庖廚說饅頭管夠,但大魚見別的同伴沒上前,感受著身上的疼,就也沒敢再去拿,看著手裏剩下的那個饅頭不住地吞口水。
他想把這個饅頭吃掉,但想到同樣挨了打,這會正在家裏,估計還在被教訓、並且沒午食吃的弟弟小魚,就把饅頭塞進了懷裏,想著晚上回去給弟弟吃,他也挨了打,如果能有個饅頭吃,應當就不會覺得痛了。
想想又覺得有些可惜。
那塊羊肉是和野菜一塊炒的,一碗菜裏的油光,比自家好幾天用的油都多,沒法帶回去,不然帶塊肉回去給弟弟和娘吃,他肯定更高興。
至於阿父,他打自己,不給他帶!
人群裏,他隻和牛娃相熟,兩人俱都心照不宣地把碗裏的一個饅頭藏懷裏,那個庖廚也不管他們,隻是笑嗬嗬地也盛了一份,將兩個饅頭撕碎了扔碗裏,又在旁邊另一口鍋裏舀了勺熱水,澆在菜碗裏,混在一塊拌了拌,筷子歡快地飛舞著,用這種奇怪的吃法,往肚子裏扒吃著。
有幾個小孩想學這庖廚,但澆過熱水後,反而覺得還沒先前的炒菜味香,便有些後悔了。
旁邊的儒不賢,同樣用的是庖廚的吃法,將饅頭撕碎了扔菜碗裏,澆上熱水,連菜帶麵帶湯,以及碗裏所有的油星,一股腦地往肚子裏填,直到感覺肚子充實無比,這才長長舒了口氣。
這是饑民的吃法。
當初與老師、師兄弟周遊列國時,路上常有兵禍,有時連飯都吃不上,需要師兄弟們齊心協力想辦法。
儒不賢記得,當時有一段時間,每個人都隻能分很少一小團黃米飯,最主要還是亂七八糟的野菜,用那點黃米飯吃菜,很是不容易。
所幸從流民那裏,學到了這種連飯、帶菜、就湯整個吃的吃法,這才舒服入口許多,也是在那個時間,儒不賢有所感悟,認為一眾師兄弟俱都是高才之士,但真到了關鍵時刻,卻還沒個流民有辦法,認為想要實現“天下大同”的理想,不能隻靠遊說君王“治國之道”,也要在百姓中學這些粗淺的“糊口之法”。
自己記得很清楚,當時自己說出了這番話,要離開時,一些師兄弟都說自己是忍不住遊說列國的清苦,要回自己家族封地繼續大魚大肉去了,當時老師看了自己許久,給還差幾天加冠的自己取了個字,就叫“不賢”。
當時,眾人都以為老師是在羞辱自己,連自己也那樣認為,當下拔劍就要自殺明誌。
但老師又製止了自己,讓自己以後以“儒”為姓,“儒不賢”就成了自己的名字。
後來機緣巧合,得了先前萬年間、仙神治世遺留下的“不死神藥”,在人間蹉跎歲月,桃源國十二年一次的天機混亂,在人間顯現時,自己和老師都進入了桃源境,隻是老師還有鬥誌繼續教書育徒,自己卻是萬念俱灰,隱居於深山,昨日得到老師雲箋傳書,連夜趕來,總算在朝霞初升時,又一次師徒重逢,一直都和老師、白絕敘禮了,朝食都還沒吃。
如今看著碗裏裝得滿滿堂堂的饅頭,肉是鮮羊肉,菜是大王選種的青菜、菜葉肥厚、滋味中正,再想起當初遊曆時,眾人吃的苦澀難斷的野菜,不由神情一陣恍惚。
當時要是有這麽一頓飯,該有多好?
儒不賢默默吃著,突然就明白恩師為什麽會在此處出仕了。
先前隻以為是恩師還想著“教化君王”,或者與另一位墨家聖賢爭風相鬥,如今看來,卻是恩師遇到了他心中真正的“聖王”,願意盡全力輔佐了。
由小觀大,連這十二個隻是來識字的蒙童,大王都願意如此待遇助其進學,那以後的桃源國,真正有德才的人,又怎麽會懷才不遇?
恩師讓自己先在府中教學,自己的品德才學被眾人所知後,他再給自己能盡展其才的職位,當時自己還覺得大才小用,教這些蒙童有些不甘,這時卻心境平和許多,再也不想其他,準備專心講學,一如自己當初披皮跣足,在流民中,學他們生存的方法和思想。
……
大魚和其他同伴,俱都不知道身邊的儒非賢,心裏已經閃現出這麽多的想法,他隻覺得這先生午後的態度和緩許多,教學指導也多了份耐性,下午好幾都來自己身邊,指點自己錯字的地方。
一旦靜下心來,學字還是很快的,最起碼到了下學時,自己已經能熟練地寫“仁義”二字,雖然依舊寫得歪歪扭扭,終歸是能寫對的,心裏也是很高興。
可惜的是,晚上是白米粥和炒的豆菜,沒法帶回去給母親和弟弟吃。
因此,回去後,把懷裏的饅頭分成兩半,在弟弟狼吞虎咽,把母親遞給他的另半塊饅頭也吃掉時,大魚忍不住有些可惜,把這事說給了家裏人聽。
“要是晚食也有饅頭吃,那我就可以再帶回一兩個,娘你也可以吃饅頭了!不過聽那位庖廚大叔說,明早會給我們一人發個煮雞蛋,到時我留著,帶回來給小魚吃!”
旁邊啃冷飼養正啃得香的弟弟小魚,突然就覺得手裏的饅頭有些索然無味了。
大魚有太多的見聞想說給家裏人聽,見母親也喜歡聽這樣的事,想起白天的一個見聞來,便笑道:“說起來,白天我還見著大王了呢,當時先生誇獎牛娃識字快,說要給他起個正經名字,說希望他做個‘無私益公’的古吏,因此給牛娃取名叫‘牛古吏’,當時一旁閑聽的大王還嗆得咳嗽半天沒緩過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