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牛身高近丈,年角堅銳、力大無窮,名為蠻牛,大夥想必也聽說過,天界廣闊,雖無大山名山,但靈氣濃鬱,草木眾多,其中並非全都住著人族,甚至還有許多自洪荒時期,便居住在天界的各類妖族。”
魯仲埔聞強識,講起來如數家珍:“像此蠻牛,便是西歧之西,與妖林接壤中間的一種異獸,天生筋強骨健、群牛奔騰時更是萬軍辟易,因此此蠻牛其實並不適合農耕,隻適於軍中當當馱獸,國中百姓都是農耕,此牛並不適合。”
“至於這頭長毛牛,其實並非天界之靈,而是生活在北俱蘆洲傲峰之上,傲峰山高萬丈,又名‘傲峰十三顛’,寒冷冰冽,難以生存,這長毛牛生活在傲峰第二顛下,最是耐寒,登山越嶺如履平地,且性子溫馴許多,因此被三界眾靈捕到不少,用處頗廣,不過此長毛牛同樣不利耕種,隻適合作個參詳獸,且需生活在寒冷之地……”
“這花牛最是無用,又不擅耕種、又不能當馱獸,一般都是當肉牛吃……嗯?不過這牛也沒多少,隻有四五十頭,被大王定下了,因此眾人也無需在此花牛上費心了。”
“此水牛、黃牛大夥都認識,且不多說了,要說耕作,其實還是這兩種牛最好,柴你家都是旱田,依我看選頭健壯的母黃牛最好,以後生了小牛,好生照養,等你兒子長大了,家裏也不愁耕牛了……”
柴因為在國君府生了雙生子,好運道一個接一個來,在整個桃源國都很有名,魯仲也是很熟悉他的,好心指點了他一下。
好在伯邑考沒給自己送來幾頭犀牛,不然可就有的頭疼了。
周圍百姓,許多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村寨二十裏,聽到這麽多牛的種類特點,隻覺得新奇無比,尤其是那些蠻牛和長毛牛,一個個比人還高、毛那麽長,不由嘖嘖稱奇。
尤其是小孩子,都是貧苦家的,以前也就偶爾在村鄰家見過些瘦不拉嘰的黃牛,這時候看到這仿佛怪獸一樣的蠻牛,眼睛都轉不開了,一個個抱著自家大人的大腿,躲在腿後麵偷看著。
柴糾結了好一會,這才在雲台剩下的牛裏,選了頭筋骨結實,又顯得很年青的黃牛。
黃牛自然是母的,這也不用魯仲提醒,百姓家養個雞,都是一群母雞,公雞頂多留個打鳴,哪裏會不知道這裏的道道。
因此,拿著麻繩牽著牛,柴也沒離開,而是回了人群,一邊被村鄰圍著牛看熱鬧,一邊樂嗬嗬地看著其他村民買牛。
《呂氏春秋》記載:“大力士烏獲將牛尾巴都拉斷了,牛卻紋絲不動。一個孩牽著牛鼻環,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春秋戰國後期,人族已經發明了牛鼻環,連太清聖人都給自家牛上了鼻環,這些百姓自然也是知道牛脾氣的,因此柴牽著麻繩,那牛也挺老實的,不致於鬧騰起來傷人。
接下來,柴所在的村寨二十九個百姓,依次上前,各都買了牛。
他們的村寨離國君府頗***日裏沒事就來做工,工時積攢得比柴還多,因此哪怕買了牛後,工時隻剩六七個,幾乎一掃而空,他們也沒什麽可惜的,反而欣喜無比,三十個人在那各自比著各家的牛,聊起耕牛好壞來,時不時有其他村民插嘴,聊得盡興,頗長見識。
小孩們這時就被他們都抱到了懷裏,一個個摟著自家父親脖子,伸著頭看著父親身後的牛,新奇得不得了。
自桃源去年牛耕以來,且各家各戶,很輕易就能在國君府做工,換來鐵器,因此各家百姓,平日裏聊得最多的就是牛,羨慕那些有牛的人家,心心念念,就是這輩子,家裏能養一頭耕牛,哪怕吃再多苦也願意。
去年聽說自家大王跟周室的神仙交易,說是換了一萬頭牛後,百姓還有些不太敢信,且後來伯邑考送來一千頭牛,大部分還被白絕因為沒有地方安置的緣故,賣權貴的賣權貴、留的也多用於煤山、鐵山的馱牛,少數些病的、傷的,寧願殺了也不賣給百姓,許多百姓也就絕了那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以為這樣的交易,隻會局限於桃源國內的“權貴層麵”。
渾沒想到,就在今天,大王竟真的給大夥送牛了!
是的,送牛,300個工,代表著在國君府做了三百天的工,但與外麵的牛價相比,依舊不值一提,並且自己做一年活就能換到牛,這放在以前,哪裏敢想?
放以前,按這時的經驗,一個百姓要忙碌小半生,並且中間要無天災,無人禍,這樣慢慢積攢出糧食,才有機會換來頭小牛養大。
可就算是天界沒有大的天災,可“人禍”也不少,那些權貴,又豈會看著這些草民百姓積攢出糧食而不眼紅?
……
桃源國以前,除了徭役,基本沒賦稅,隻有三成的糧稅。
這不是說明崇家治理的桃源國賦稅少,而是依當時桃源國的窮困,三成糧稅,幾乎已經是百姓承受能力的極限,再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不利他們統治了。
這也是後來桃源國豐收後,白絕依舊隻收三成糧稅,那些稅吏眼紅、逼索的原因。
在他們眼中,百姓餓不死就行了,種的多出來的糧食,理所應當要交給權貴,既然大王不多收糧稅,那下麵的稅吏自己就忍不住動了心思。
……
正所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家,艱難度過野菜都沒有的寒冬、青黃不接家中糧缸漸漸露出缸底都很難,又哪裏有的能力去置辦耕牛,買牛的希望,也隻有寄期望於不可捉摸的未來了。
但現在,精力旺盛、肥實溫馴的牛就在手裏牽著,回去多教教就能教會它耕地了,隻覺得極度地不真實,一個個說是在談論牛的區別,其實腦子早就暈乎乎的,隻有懷裏的兒女時不時抓抓自己脖子,抓得疼了,這才能感受到一絲真實。
國中百姓,家裏田基本都是旱田,放以前,有機會買牛,也隻能選擇黃牛。
但這兩牛,國君府掘引的水道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許多偏遠的地方,都引到了天河水流,因此一些百姓膽子大的,就選了水牛。
水牛、黃牛都可以耕旱田,水牛的力氣甚至比黃牛大些,能耕的田也多。
不過,水牛力氣雖然大,但吃的草也多,關鍵是水牛不愛出汗,沒活時,就要泡進水裏,放以前的桃源國,百姓敢養水牛,隻有被熱死的份。
但現在水渠多了,許多村寨旁,就有蓄水的河湖,養水牛就有了可能。
魯仲埔聞強識,講起來如數家珍:“像此蠻牛,便是西歧之西,與妖林接壤中間的一種異獸,天生筋強骨健、群牛奔騰時更是萬軍辟易,因此此蠻牛其實並不適合農耕,隻適於軍中當當馱獸,國中百姓都是農耕,此牛並不適合。”
“至於這頭長毛牛,其實並非天界之靈,而是生活在北俱蘆洲傲峰之上,傲峰山高萬丈,又名‘傲峰十三顛’,寒冷冰冽,難以生存,這長毛牛生活在傲峰第二顛下,最是耐寒,登山越嶺如履平地,且性子溫馴許多,因此被三界眾靈捕到不少,用處頗廣,不過此長毛牛同樣不利耕種,隻適合作個參詳獸,且需生活在寒冷之地……”
“這花牛最是無用,又不擅耕種、又不能當馱獸,一般都是當肉牛吃……嗯?不過這牛也沒多少,隻有四五十頭,被大王定下了,因此眾人也無需在此花牛上費心了。”
“此水牛、黃牛大夥都認識,且不多說了,要說耕作,其實還是這兩種牛最好,柴你家都是旱田,依我看選頭健壯的母黃牛最好,以後生了小牛,好生照養,等你兒子長大了,家裏也不愁耕牛了……”
柴因為在國君府生了雙生子,好運道一個接一個來,在整個桃源國都很有名,魯仲也是很熟悉他的,好心指點了他一下。
好在伯邑考沒給自己送來幾頭犀牛,不然可就有的頭疼了。
周圍百姓,許多一輩子都沒離開過村寨二十裏,聽到這麽多牛的種類特點,隻覺得新奇無比,尤其是那些蠻牛和長毛牛,一個個比人還高、毛那麽長,不由嘖嘖稱奇。
尤其是小孩子,都是貧苦家的,以前也就偶爾在村鄰家見過些瘦不拉嘰的黃牛,這時候看到這仿佛怪獸一樣的蠻牛,眼睛都轉不開了,一個個抱著自家大人的大腿,躲在腿後麵偷看著。
柴糾結了好一會,這才在雲台剩下的牛裏,選了頭筋骨結實,又顯得很年青的黃牛。
黃牛自然是母的,這也不用魯仲提醒,百姓家養個雞,都是一群母雞,公雞頂多留個打鳴,哪裏會不知道這裏的道道。
因此,拿著麻繩牽著牛,柴也沒離開,而是回了人群,一邊被村鄰圍著牛看熱鬧,一邊樂嗬嗬地看著其他村民買牛。
《呂氏春秋》記載:“大力士烏獲將牛尾巴都拉斷了,牛卻紋絲不動。一個孩牽著牛鼻環,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春秋戰國後期,人族已經發明了牛鼻環,連太清聖人都給自家牛上了鼻環,這些百姓自然也是知道牛脾氣的,因此柴牽著麻繩,那牛也挺老實的,不致於鬧騰起來傷人。
接下來,柴所在的村寨二十九個百姓,依次上前,各都買了牛。
他們的村寨離國君府頗***日裏沒事就來做工,工時積攢得比柴還多,因此哪怕買了牛後,工時隻剩六七個,幾乎一掃而空,他們也沒什麽可惜的,反而欣喜無比,三十個人在那各自比著各家的牛,聊起耕牛好壞來,時不時有其他村民插嘴,聊得盡興,頗長見識。
小孩們這時就被他們都抱到了懷裏,一個個摟著自家父親脖子,伸著頭看著父親身後的牛,新奇得不得了。
自桃源去年牛耕以來,且各家各戶,很輕易就能在國君府做工,換來鐵器,因此各家百姓,平日裏聊得最多的就是牛,羨慕那些有牛的人家,心心念念,就是這輩子,家裏能養一頭耕牛,哪怕吃再多苦也願意。
去年聽說自家大王跟周室的神仙交易,說是換了一萬頭牛後,百姓還有些不太敢信,且後來伯邑考送來一千頭牛,大部分還被白絕因為沒有地方安置的緣故,賣權貴的賣權貴、留的也多用於煤山、鐵山的馱牛,少數些病的、傷的,寧願殺了也不賣給百姓,許多百姓也就絕了那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以為這樣的交易,隻會局限於桃源國內的“權貴層麵”。
渾沒想到,就在今天,大王竟真的給大夥送牛了!
是的,送牛,300個工,代表著在國君府做了三百天的工,但與外麵的牛價相比,依舊不值一提,並且自己做一年活就能換到牛,這放在以前,哪裏敢想?
放以前,按這時的經驗,一個百姓要忙碌小半生,並且中間要無天災,無人禍,這樣慢慢積攢出糧食,才有機會換來頭小牛養大。
可就算是天界沒有大的天災,可“人禍”也不少,那些權貴,又豈會看著這些草民百姓積攢出糧食而不眼紅?
……
桃源國以前,除了徭役,基本沒賦稅,隻有三成的糧稅。
這不是說明崇家治理的桃源國賦稅少,而是依當時桃源國的窮困,三成糧稅,幾乎已經是百姓承受能力的極限,再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不利他們統治了。
這也是後來桃源國豐收後,白絕依舊隻收三成糧稅,那些稅吏眼紅、逼索的原因。
在他們眼中,百姓餓不死就行了,種的多出來的糧食,理所應當要交給權貴,既然大王不多收糧稅,那下麵的稅吏自己就忍不住動了心思。
……
正所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這樣的情況下,百姓家,艱難度過野菜都沒有的寒冬、青黃不接家中糧缸漸漸露出缸底都很難,又哪裏有的能力去置辦耕牛,買牛的希望,也隻有寄期望於不可捉摸的未來了。
但現在,精力旺盛、肥實溫馴的牛就在手裏牽著,回去多教教就能教會它耕地了,隻覺得極度地不真實,一個個說是在談論牛的區別,其實腦子早就暈乎乎的,隻有懷裏的兒女時不時抓抓自己脖子,抓得疼了,這才能感受到一絲真實。
國中百姓,家裏田基本都是旱田,放以前,有機會買牛,也隻能選擇黃牛。
但這兩牛,國君府掘引的水道越來越多、越來越細,許多偏遠的地方,都引到了天河水流,因此一些百姓膽子大的,就選了水牛。
水牛、黃牛都可以耕旱田,水牛的力氣甚至比黃牛大些,能耕的田也多。
不過,水牛力氣雖然大,但吃的草也多,關鍵是水牛不愛出汗,沒活時,就要泡進水裏,放以前的桃源國,百姓敢養水牛,隻有被熱死的份。
但現在水渠多了,許多村寨旁,就有蓄水的河湖,養水牛就有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