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原來柏大螺因為屁股上的傷到現在還不能下床,對貝貝和滿船告他一事耿耿於懷,聽尤氏說貝貝帶人來了家裏,就忍不住叫罵起來。
「貝貝,別理他,他這人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玉珠沉著臉道。
就因為柏大螺陷害滿船的事,玉珠心裏一直都很內疚,總覺得對不住滿船。
正在努力思索的喬瓊燕聽了貝貝的話,猛然想起上次在縣衙時那個給滿船栽贓的男人來。
「嫂子,那個冤枉滿船哥的人原來是你家人?」喬瓊燕不敢置信的問道。
這都什麽人呀?居然將自己家人往火坑裏推!
見玉珠神色黯淡了下去,貝貝忙給喬瓊燕使了個眼色,說道:「別說這些了,咱們先讓玉珠姐把嫁衣試試吧。」
「對,對!」喬瓊燕意會,與小竹忙附和道。
玉珠娘和陳氏到鎮上給玉珠添置嫁妝去了,玉珠爹和柏二螺柏三螺出海要晚上才回來,家裏隻有柏大螺夫婦和玉珠在。
尤氏看著都快到晌午了,玉珠仍還跟幾個丫頭躲在屋子裏不知道在嘀咕著什麽不去做飯,便挺著肚子拍開了玉珠的門,趾高氣揚道:「玉珠,我肚子餓了,快去做飯!」
玉珠淡淡掃了尤氏一眼,說道:「餓了就自己去做。」
喬瓊燕看著不可一世的尤氏正待發作,卻被貝貝用眼神製止,這是玉珠姐的家務事,沒有玉珠姐的發話她們不宜插嘴。
「你沒看我大著肚子嗎,怎麽做?」尤氏理直氣壯的問道。
「大肚子的是你又不是我,餓的人也是你,為什麽要我做?」玉珠冷冷道:「我明天就要出嫁了,我還要收拾東西呢!」
自從上次鬧翻後,玉珠已經懶得和尤氏爭吵了。
「玉珠,我肚子裏可是你的親侄子,你就忍心看著他挨餓嗎?」尤氏被玉珠一頂嘴,氣得差點發火,可眼下除了玉珠又沒人能給她和丈夫做午飯,隻有打起了親情牌。
「你這個當娘的都狠得下心讓孩子挨餓,我這個當姑姑的又有什麽辦法?」玉珠頭也沒抬的把話丟了回去。
「你……你,你難道就不餓嗎?」尤氏被問得啞口無言,其實她也不是肚子大到不能幹活,她就是不想動,可偏偏玉珠這個臭丫頭不給她臉色,尤氏氣得要死。
就在這時,貝貝站了起來,對玉珠笑容可掬的說道:「玉珠姐,時辰不早了,我和瓊燕還有小竹就先回去了,我娘說了,中午會給你送好吃的過來。」
說完,貝貝看都沒看氣得臉色發青的尤氏,踩著輕快的步子攜喬瓊燕還有小竹一塊離去。
貝貝幾人走後,玉珠當著尤氏的麵用力的將房門甩上,尤氏氣得在門外大罵,還說要告訴婆婆。
玉珠嗤笑一聲,若是平時,母親肯定是會站在尤氏那邊教訓她的,不過明天她就要出嫁了,她不相信母親會在這個時候惹她不快,所以她這也算是有恃無恐。
尤氏以為懷了身孕就能在家頤指氣使,貝貝就是看不得她那副趾高氣揚的樣子才故意給她添堵的。
一回到家,貝貝就讓馮氏做了幾樣好菜,再添上一盆飯讓水杏給玉珠送過去,還交待一定要親手交到玉珠手上才行。
尤氏既然不願做飯那就和柏大螺餓肚子去吧,反正玉珠姐明天就要嫁過來了,以後再也不用受這種氣了。
吃完午飯,貝貝駕著馬車和喬瓊燕還有小竹就到鎮上接滿倉和寶兒去了。
來到私塾,滿倉和寶兒還沒放堂,幾人便在外麵等,因為貝貝實在不願意見到段易煦。
幾人等了將近一個時辰才等到滿倉和寶兒背著布包出來,回到家,滿豐和滿收還有滿年已經將喜聯貼好,大紅燈籠還有彩布也掛上了,整座房子呈現出一片喜色,把人的臉色都映得通紅。
馮育才和燕氏見到長得虎頭虎腦的小外孫,開心得嘴巴都合不攏,抱著滿倉不肯鬆手。
滿倉嘴巴甜,大人忙,便由他陪著兩位老人說話,將兩位老人逗得前俯後仰。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廿一,也就是滿船大婚的日子。
天剛剛亮,鎮上的嗩吶隊就來了,這嗩吶隊是柏定海和柏定浪半個月前就請好了的。
村長媳婦和狗兒娘還有村裏的幾個婦人主動前來幫忙,院子裏放著幾個移動灶台,台上燉肉的燉肉,煲湯的煲湯,蒸菜的蒸菜,整個院子都熱氣騰騰的。
馮氏見時辰差不多了,便讓滿船換好新郎服,然後讓他將馬車趕出了門,帶上了福婆迎新娘子去了,鎖吶隊緊跟在後麵奏起了喜樂。
馬車一出門,柏定海就將鞭炮點燃,隨著鞭炮聲響起馮氏就給大傢夥撒了喜糖,並受著鄉親們恭賀的話。
兩家離得不是很遠,所以滿船將馬車趕得很慢,車後除了鎖吶隊還有一群看熱鬧的鄉親,有大人也有小孩子,還有其他村子過來的人。
因為滿船大婚是漁村有史以來最為熱鬧,最為壯觀的,很多人都特意不出海過來觀看的。
以往漁村的年輕人成樣,最多也就是用牛車拉,哪裏有見過用馬車迎親的?所以大家一是為看滿船家奇特的馬車來的,其次才是來看滿船大婚的。
到了玉珠家,玉珠爹娘早就等在門口了,見到滿船的迎親車,玉珠爹一臉喜色的將門前的鞭炮點燃,鞭炮響過後,福婆上前對玉珠爹娘說了幾句恭賀的話,玉珠爹娘給了福婆一個大大的紅包,然後讓二螺進屋將新娘子背出門。
背新娘子出門的本來應該是柏大螺,不過柏大螺受傷臥床,隻能由柏二螺代勞了,所以當尤氏看到滿船將一個大大的紅包遞到柏二螺手上時,眼裏都嫉妒得快噴出火來了。
小孩子們看到蓋了蓋頭的新娘子興高采烈的叫了起來:「新娘子出來了,新娘子出來了。」
海邊的婚禮本來就簡單,所以滿船眉飛色舞的將新娘子抱上馬車後朝玉珠爹娘深深鞠了一躬,然後就上了馬車,將馬車往回趕
原來柏大螺因為屁股上的傷到現在還不能下床,對貝貝和滿船告他一事耿耿於懷,聽尤氏說貝貝帶人來了家裏,就忍不住叫罵起來。
「貝貝,別理他,他這人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玉珠沉著臉道。
就因為柏大螺陷害滿船的事,玉珠心裏一直都很內疚,總覺得對不住滿船。
正在努力思索的喬瓊燕聽了貝貝的話,猛然想起上次在縣衙時那個給滿船栽贓的男人來。
「嫂子,那個冤枉滿船哥的人原來是你家人?」喬瓊燕不敢置信的問道。
這都什麽人呀?居然將自己家人往火坑裏推!
見玉珠神色黯淡了下去,貝貝忙給喬瓊燕使了個眼色,說道:「別說這些了,咱們先讓玉珠姐把嫁衣試試吧。」
「對,對!」喬瓊燕意會,與小竹忙附和道。
玉珠娘和陳氏到鎮上給玉珠添置嫁妝去了,玉珠爹和柏二螺柏三螺出海要晚上才回來,家裏隻有柏大螺夫婦和玉珠在。
尤氏看著都快到晌午了,玉珠仍還跟幾個丫頭躲在屋子裏不知道在嘀咕著什麽不去做飯,便挺著肚子拍開了玉珠的門,趾高氣揚道:「玉珠,我肚子餓了,快去做飯!」
玉珠淡淡掃了尤氏一眼,說道:「餓了就自己去做。」
喬瓊燕看著不可一世的尤氏正待發作,卻被貝貝用眼神製止,這是玉珠姐的家務事,沒有玉珠姐的發話她們不宜插嘴。
「你沒看我大著肚子嗎,怎麽做?」尤氏理直氣壯的問道。
「大肚子的是你又不是我,餓的人也是你,為什麽要我做?」玉珠冷冷道:「我明天就要出嫁了,我還要收拾東西呢!」
自從上次鬧翻後,玉珠已經懶得和尤氏爭吵了。
「玉珠,我肚子裏可是你的親侄子,你就忍心看著他挨餓嗎?」尤氏被玉珠一頂嘴,氣得差點發火,可眼下除了玉珠又沒人能給她和丈夫做午飯,隻有打起了親情牌。
「你這個當娘的都狠得下心讓孩子挨餓,我這個當姑姑的又有什麽辦法?」玉珠頭也沒抬的把話丟了回去。
「你……你,你難道就不餓嗎?」尤氏被問得啞口無言,其實她也不是肚子大到不能幹活,她就是不想動,可偏偏玉珠這個臭丫頭不給她臉色,尤氏氣得要死。
就在這時,貝貝站了起來,對玉珠笑容可掬的說道:「玉珠姐,時辰不早了,我和瓊燕還有小竹就先回去了,我娘說了,中午會給你送好吃的過來。」
說完,貝貝看都沒看氣得臉色發青的尤氏,踩著輕快的步子攜喬瓊燕還有小竹一塊離去。
貝貝幾人走後,玉珠當著尤氏的麵用力的將房門甩上,尤氏氣得在門外大罵,還說要告訴婆婆。
玉珠嗤笑一聲,若是平時,母親肯定是會站在尤氏那邊教訓她的,不過明天她就要出嫁了,她不相信母親會在這個時候惹她不快,所以她這也算是有恃無恐。
尤氏以為懷了身孕就能在家頤指氣使,貝貝就是看不得她那副趾高氣揚的樣子才故意給她添堵的。
一回到家,貝貝就讓馮氏做了幾樣好菜,再添上一盆飯讓水杏給玉珠送過去,還交待一定要親手交到玉珠手上才行。
尤氏既然不願做飯那就和柏大螺餓肚子去吧,反正玉珠姐明天就要嫁過來了,以後再也不用受這種氣了。
吃完午飯,貝貝駕著馬車和喬瓊燕還有小竹就到鎮上接滿倉和寶兒去了。
來到私塾,滿倉和寶兒還沒放堂,幾人便在外麵等,因為貝貝實在不願意見到段易煦。
幾人等了將近一個時辰才等到滿倉和寶兒背著布包出來,回到家,滿豐和滿收還有滿年已經將喜聯貼好,大紅燈籠還有彩布也掛上了,整座房子呈現出一片喜色,把人的臉色都映得通紅。
馮育才和燕氏見到長得虎頭虎腦的小外孫,開心得嘴巴都合不攏,抱著滿倉不肯鬆手。
滿倉嘴巴甜,大人忙,便由他陪著兩位老人說話,將兩位老人逗得前俯後仰。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廿一,也就是滿船大婚的日子。
天剛剛亮,鎮上的嗩吶隊就來了,這嗩吶隊是柏定海和柏定浪半個月前就請好了的。
村長媳婦和狗兒娘還有村裏的幾個婦人主動前來幫忙,院子裏放著幾個移動灶台,台上燉肉的燉肉,煲湯的煲湯,蒸菜的蒸菜,整個院子都熱氣騰騰的。
馮氏見時辰差不多了,便讓滿船換好新郎服,然後讓他將馬車趕出了門,帶上了福婆迎新娘子去了,鎖吶隊緊跟在後麵奏起了喜樂。
馬車一出門,柏定海就將鞭炮點燃,隨著鞭炮聲響起馮氏就給大傢夥撒了喜糖,並受著鄉親們恭賀的話。
兩家離得不是很遠,所以滿船將馬車趕得很慢,車後除了鎖吶隊還有一群看熱鬧的鄉親,有大人也有小孩子,還有其他村子過來的人。
因為滿船大婚是漁村有史以來最為熱鬧,最為壯觀的,很多人都特意不出海過來觀看的。
以往漁村的年輕人成樣,最多也就是用牛車拉,哪裏有見過用馬車迎親的?所以大家一是為看滿船家奇特的馬車來的,其次才是來看滿船大婚的。
到了玉珠家,玉珠爹娘早就等在門口了,見到滿船的迎親車,玉珠爹一臉喜色的將門前的鞭炮點燃,鞭炮響過後,福婆上前對玉珠爹娘說了幾句恭賀的話,玉珠爹娘給了福婆一個大大的紅包,然後讓二螺進屋將新娘子背出門。
背新娘子出門的本來應該是柏大螺,不過柏大螺受傷臥床,隻能由柏二螺代勞了,所以當尤氏看到滿船將一個大大的紅包遞到柏二螺手上時,眼裏都嫉妒得快噴出火來了。
小孩子們看到蓋了蓋頭的新娘子興高采烈的叫了起來:「新娘子出來了,新娘子出來了。」
海邊的婚禮本來就簡單,所以滿船眉飛色舞的將新娘子抱上馬車後朝玉珠爹娘深深鞠了一躬,然後就上了馬車,將馬車往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