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淳王府的聘禮也算是徹底點燃了阿璿的這門婚事,所有的彩禮都堆在阿璿的院子裏頭,看得讓人眼熱。
衛氏瞧著這份富貴,反倒是沒有了先前的高興了。在晚上歇息的時候,讓丫鬟給自己送了發髻,就打發人出去了。而顧階進來的時候,就瞧見她正坐著發呆呢。
“怎麽不上床歇息?”顧階在前院和顧應衍下棋,所以回來的晚了些。
衛氏歎了一口氣,卻是沒說話。
顧階見這樣的好日子裏頭,她卻沒一絲喜色,忙是坐下問道:“這又是怎麽了?”
“從前隻覺得阿璿被指婚到淳王府,是門好婚事。可如今瞧瞧這樣的陣勢,我是真怕萬一阿璿到了王府受了委屈,咱們連幫她說話的份兒都沒有啊,”衛氏說著,就已是淚光閃爍,顯然是擔憂至極。
想想她那個親妹妹吧,當初不過是武寧侯府的嫡次子,所以陳霽再寵愛那個林姨娘,可父親還是可以提點陳霽,讓他收殮些。可等陳霽當了侯爺後,父親就再沒管過陳家之事,所以那個林姨娘接二連三地生兒子。
更別提宋寒川那樣尊貴的身份,雖然如今是世子,可誰都看出來,淳王府日後被他繼承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要是阿璿真的受了委屈,他們做父母的能為她討公道嗎?
衛氏這麽一說,顧階也是沉默。不過他卻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安靜地握著妻子的手,好半晌才沉聲說道:“你放心,隻要有我在,就肯定不會讓阿璿受委屈的。”
顧階的話讓衛氏安心了一些,他伸手替衛氏擦掉了眼角的淚珠,溫和笑道:“阿璿這還沒出嫁呢,你就開始哭了。真到了阿璿成親的那日,隻怕你旁人隻能先來哄你吧。”
衛氏扭頭就是笑了笑,伸手推了顧階一把,卻被他抓住手腕,柔聲哄道:“放心吧,咱們阿璿那般聰明,又生得那樣好看,不會有人會忍心讓她傷心的。”
“你們男人都隻看樣貌,”衛氏哼了一聲。
她自個本就生的好看,以前她沒出閣之時,就有京城雙姝的稱號。如今阿璿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樣貌比她還要生得好。難怪顧階會對自己姑娘這樣有信心,畢竟他也是男人,知道男人都有愛美之心。
待到了催妝這一日,宋寒川特地請了八個人,湊成整數。至於這八人,有康親王世子宋文麒、廉郡王宋炆、魏國公世子方清明、神機營指揮使董昌、上一科金榜傳臚張禹,也是內閣張大學士的兒子,還有忠毅侯府的顧玄武、顧玄信兄弟兩人,最後再加上他自個的親哥哥宋紳堯。
顧十三沒想到自個居然也能跟著去催妝,好在他去年秋圍的時候一舉奪魁,如今也進軍中當差了。不過比起其他人不是親王世子,就是國公府世子,或是貴為郡王的,他和他九哥簡直就是裏頭跑腿打雜的。
所以他迅速地找準了自個的位置,到時候去撞顧家的門,可就靠他和九哥了。要不然你總不能讓宋炆這個郡王,或者是讓宋文麒這個世子爺去撞吧。
宋寒川請的這幾人可是極有講究的,文有張禹,武有董昌和顧家兄弟,至於貴自然是有宋炆和宋文麒壓陣。
所以催妝的時候,圍觀的人瞧著這些陪著準新郎過來的人,都是身著大紅官服,那上頭的五彩補服可是看得人眼花,整個顧家門口那叫一個熠熠生輝。
不過這會到底不是上門娶親,所以大家極是客氣。就連顧家的一對雙胞胎,都顯得格外惹人愛,看得宋炆不住地對宋寒川說道:“東廷,你這兩個小舅子不錯,不過就是長得太像了點,你以後可別叫錯名字。都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宋寒川扯了扯笑容,顯是謝了他的提點。
此時顧府早已經擺上了三牲,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著,顧應衍則是領著他們進去了。
待到了吉時,顧家便開始發妝了,一個個紮著大紅綢緞的箱子被人抬了出去。因著阿璿是嫁到淳王府,所以衛氏為她準備了一百二十八抬嫁妝,這一抬接一抬的假裝拉了出去,周圍看熱鬧的人別提多激動了。
等嫁妝抬完了,阿璿這才發現自己是真的要出嫁了。
所以當出嫁的日子如期而至時,天剛蒙蒙亮,顧家所有的小廝丫鬟以及婆子都又忙碌了起來。而顧家的大門也早早被打開了。
阿璿被碧鳶輕聲叫聲,說這會已是卯時了。此時已是十月,快到冬天了,所以天亮的也晚,阿璿一睜眼睛,就覺得日頭還早,翻了個身又繼續睡了起來。
碧鳶在旁邊著急地跟什麽似的,又叫了兩聲,誰知她一說:“姑娘,今個可是你大喜的日子,還是早些起身準備吧。”
此時阿璿還在迷迷糊糊中呢,卻在聽見大喜的日子這兩個字時,霍地一下坐起了身子,她膝蓋曲起,手肘搭在膝蓋上,便是揉了揉自己的頭發。待轉頭看了眼外頭的天,也不過是蒙蒙亮而已,她輕噓一口氣,喃喃道:“碧鳶,人嚇人,嚇死人的。”
碧鳶眨了眨眼睛,顯是沒聽懂她說的話。
其實阿璿是在迷迷糊糊時,做了個夢。她夢到自個耽誤了吉時,於是淳王府空花轎來,居然又空花轎回去了。她跟在後麵喊,我已經好了,我已經好了,可是花轎卻越走越遠。
這都什麽跟什麽,她無奈地笑了一聲,就是讓碧鳶伺候自己起身。
此時內務府派來的嬤嬤已經來了,新娘子成親要絞麵的,這些嬤嬤是老手了。不過這會還沒到時候,所以阿璿慢條斯理地起身。
等她用過早膳後,陳綺兒就來了,她一進來瞧著阿璿還穿著家常的衣裳,就驚訝道:“你怎麽還沒換喜福呢?”
阿璿見她自個還著急,就是笑了笑,要不是今個自己是新娘子,她還真想打趣她兩句。不過這會她卻是隻夠擔心自己了。
這會外頭已是喧鬧至極,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可就是吵吵嚷嚷的聲音。不過這樣的聲音反倒是讓阿璿安心,要是這會周圍靜悄悄的,她才覺得害怕呢。
陳綺兒見她神色如常,也是心中暗歎她厲害。這會上妝的嬤嬤已被請去喝茶了,所以屋子裏頭隻有她們表姐妹兩人。
陳綺兒歎了一口氣,笑道:“阿璿,你以後可要好好的。要是世子爺有什麽事,你也多忍讓忍讓,可千萬別和他,別弄得像我娘那樣。”
陳夫人不能說不幸,可她就是夫妻離心的典範,自打陳綺兒懂事以來,就是親眼看著她娘是如何一點點將她爹推離的。所以這會她能說這樣的話,已是交心之極了。
阿璿知她的意思,便是點頭道:“表姐放心,日後我一定好生聽世子爺的話,他讓我往東邊,我絕對不會抬腳去西邊。”
“就你促狹,我跟你說正經的呢,”陳綺兒笑著說道。
沒一會顧菀也來了,後來大舅母還有衛瓔也來了,隻是衛氏一直都沒出現。其實昨晚衛氏就和阿璿一直聊到深夜,還特地給她傳授了些夫妻相處之道。不過衛氏平日裏,就身體力行地向阿璿教導了,如何抓住一個男人。
畢竟她周圍的人之中,也就隻有顧階連個通房都沒有。要論起夫妻之道,衛氏若是出本書的話,肯定是京城最暢銷的,可比那些話本有意思多了。
一直到用完午膳之後,全福夫人來了,先前的內務府嬤嬤也過來給她絞麵,疼得阿璿眼淚在眼眶裏頭直打轉。接著就是抹了香膏,開始撲麵,隻是在刷到第三層粉的時候,阿璿有些猶疑是不是弄的太厚了。
不過她也沒什麽選擇權,隻安靜地坐在等著上妝。待所有都收拾妥當了,衛氏就是捂著帕子哭了起來,旁邊的朱氏和陳夫人趕緊勸她,阿璿一聽她的哭聲,眼眶也紅了。
今個來人實在是太多了,幾乎將阿璿的屋子擠得滿滿當當的,所以眼熟的、眼生的貴婦人便開始衝著她說吉祥話。
阿璿隻管安靜坐著,隻需要臉上掛著適度的笑容就好。
也不知過了多久,淳親王府的迎接隊伍終於來了。宋寒川還是帶著上回催妝的人,畢竟大家是一回生,兩回熟了,這會再見麵,也該親親熱熱的。
董昌剛要和顧應衍湊近乎,結果顧應衍就是板著臉,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模樣。旁邊的廉郡主倒是事先有準備,見著兩個穿著一模一樣衣裳的雙胞胎,就是從袖子裏頭掏出一對刻章,這是宋寒川事先塞給他的,就是讓他討好兩個小舅子。
都是壽山石裏頭頂級的艾葉綠雕的刻章,在陽光之下裏頭還閃爍著點點銀光呢,這會廉郡王揚著一臉溫和的笑意,對著其中一個小男孩說道:“來,應承,這是你炆哥哥給的禮物,拿著。”
旁邊的宋文麒驚奇地看著他猶如變戲法一樣,變出來的兩塊刻章,隻覺得他實在太奸詐,又後悔自個怎麽沒帶了點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出來。
誰知廉郡王說完了,就見對麵的小男孩,癟嘴有些不高興道:“我是顧應啟。”
‘撲哧,旁邊的宋文麒沒忍不住笑。
廉郡王有些尷尬地盯著他的眼睛看,聽宋寒川說老大顧應承左眼眼尾有個痣,喲,這小子是右眼眼尾有痣啊。
“嗬嗬,哥哥不小心叫錯了,不小心,”宋炆尷尬一笑。
不過兩個小孩子還是拿了刻章,顧應啟一瞧見這個就覺得喜歡,不過又想起大哥哥說過,不能讓開的事情,隻得一邊歡快地摸著石頭,又一邊有些小心翼翼往旁邊小小挪了兩步。
至於那邊,顧應衍是最不好對付的,能文能武,剛和董昌論了唐詩宋詞,轉過頭就能和顧氏兄弟討論□□和短刃的利弊,簡直防範的那叫一個密不透風。
宋寒川笑著看著麵前的大舅兄,想起三日前就派人送來的錢秀之的字帖,聽送的小廝回稟,說顧家大少爺極是高興地收下了。
他有些無奈看著顧應衍,難道大舅哥就不知道,拿人手短這句話?
不過沒多過久,趁著董昌把顧應衍纏住了,宋寒川帶著人就衝了進去。
顧家大門宣告失守。
***
宋寒川被領了進了正廳,周圍站著的都是顧家和衛家兩家的親戚,這會女眷也坐在一堂。這會顧階和衛氏都坐在上首,兩人看著一身大紅吉服的宋寒川。
那樣明豔奪目的顏色,襯托他英俊的臉頰,越發熠熠生輝。他嘴角含笑,不複以往冷冰冰的模樣,那笑雖含蓄,可卻那樣的奪目。挺拔地身姿在人群之中,簡直是鶴立雞群。
這會是到了謝親的時候,新郎官需要向嶽父母叩首,隻是宋寒川的身份到底不同。所以旁邊的丫鬟沒等他跪下,已是準備端茶過來,讓他給嶽父母敬茶。
可誰知他一掀袍子就是恭恭敬敬地給兩人叩首,看得衛氏又是眼眶一熱。至於顧衛兩家親眷,在瞧見宋寒川下跪時,也是都紛紛震驚不已。
此時花廳一片安靜。
顧階也知道宋寒川這一跪,可是不簡單,便趕緊讓他起身。可宋寒川照著規矩,給兩人奉了茶。
阿璿就被人攙扶著出來了,同宋寒川一起向父母叩首拜別。
方才宋寒川給衛氏叩頭時,她還能勉強忍不住,可看著一對大紅吉服的璧人跪在自己跟前,她到底是忍不住了。眼淚跟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滾落下。
最後阿璿被全福人扶著起來時,旁邊的人讓顧應衍背她出門。可衛氏卻是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隻在喉嚨中勉強擠出一句:“日後要夫妻和睦……”
旁邊的全福人輕聲說了句,吉時到了。
衛氏嗚咽了一聲,阿璿雖看不見她的神色,可眼淚也忍不住了。隻是她垂著頭,努力盯著自己腳上的紅色繡鞋看,似乎這樣就能憋住眼淚。
最後她趴在顧應衍的背上,被他背著上了花轎。
淳王府的聘禮也算是徹底點燃了阿璿的這門婚事,所有的彩禮都堆在阿璿的院子裏頭,看得讓人眼熱。
衛氏瞧著這份富貴,反倒是沒有了先前的高興了。在晚上歇息的時候,讓丫鬟給自己送了發髻,就打發人出去了。而顧階進來的時候,就瞧見她正坐著發呆呢。
“怎麽不上床歇息?”顧階在前院和顧應衍下棋,所以回來的晚了些。
衛氏歎了一口氣,卻是沒說話。
顧階見這樣的好日子裏頭,她卻沒一絲喜色,忙是坐下問道:“這又是怎麽了?”
“從前隻覺得阿璿被指婚到淳王府,是門好婚事。可如今瞧瞧這樣的陣勢,我是真怕萬一阿璿到了王府受了委屈,咱們連幫她說話的份兒都沒有啊,”衛氏說著,就已是淚光閃爍,顯然是擔憂至極。
想想她那個親妹妹吧,當初不過是武寧侯府的嫡次子,所以陳霽再寵愛那個林姨娘,可父親還是可以提點陳霽,讓他收殮些。可等陳霽當了侯爺後,父親就再沒管過陳家之事,所以那個林姨娘接二連三地生兒子。
更別提宋寒川那樣尊貴的身份,雖然如今是世子,可誰都看出來,淳王府日後被他繼承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要是阿璿真的受了委屈,他們做父母的能為她討公道嗎?
衛氏這麽一說,顧階也是沉默。不過他卻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安靜地握著妻子的手,好半晌才沉聲說道:“你放心,隻要有我在,就肯定不會讓阿璿受委屈的。”
顧階的話讓衛氏安心了一些,他伸手替衛氏擦掉了眼角的淚珠,溫和笑道:“阿璿這還沒出嫁呢,你就開始哭了。真到了阿璿成親的那日,隻怕你旁人隻能先來哄你吧。”
衛氏扭頭就是笑了笑,伸手推了顧階一把,卻被他抓住手腕,柔聲哄道:“放心吧,咱們阿璿那般聰明,又生得那樣好看,不會有人會忍心讓她傷心的。”
“你們男人都隻看樣貌,”衛氏哼了一聲。
她自個本就生的好看,以前她沒出閣之時,就有京城雙姝的稱號。如今阿璿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樣貌比她還要生得好。難怪顧階會對自己姑娘這樣有信心,畢竟他也是男人,知道男人都有愛美之心。
待到了催妝這一日,宋寒川特地請了八個人,湊成整數。至於這八人,有康親王世子宋文麒、廉郡王宋炆、魏國公世子方清明、神機營指揮使董昌、上一科金榜傳臚張禹,也是內閣張大學士的兒子,還有忠毅侯府的顧玄武、顧玄信兄弟兩人,最後再加上他自個的親哥哥宋紳堯。
顧十三沒想到自個居然也能跟著去催妝,好在他去年秋圍的時候一舉奪魁,如今也進軍中當差了。不過比起其他人不是親王世子,就是國公府世子,或是貴為郡王的,他和他九哥簡直就是裏頭跑腿打雜的。
所以他迅速地找準了自個的位置,到時候去撞顧家的門,可就靠他和九哥了。要不然你總不能讓宋炆這個郡王,或者是讓宋文麒這個世子爺去撞吧。
宋寒川請的這幾人可是極有講究的,文有張禹,武有董昌和顧家兄弟,至於貴自然是有宋炆和宋文麒壓陣。
所以催妝的時候,圍觀的人瞧著這些陪著準新郎過來的人,都是身著大紅官服,那上頭的五彩補服可是看得人眼花,整個顧家門口那叫一個熠熠生輝。
不過這會到底不是上門娶親,所以大家極是客氣。就連顧家的一對雙胞胎,都顯得格外惹人愛,看得宋炆不住地對宋寒川說道:“東廷,你這兩個小舅子不錯,不過就是長得太像了點,你以後可別叫錯名字。都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宋寒川扯了扯笑容,顯是謝了他的提點。
此時顧府早已經擺上了三牲,鞭炮聲劈裏啪啦地響著,顧應衍則是領著他們進去了。
待到了吉時,顧家便開始發妝了,一個個紮著大紅綢緞的箱子被人抬了出去。因著阿璿是嫁到淳王府,所以衛氏為她準備了一百二十八抬嫁妝,這一抬接一抬的假裝拉了出去,周圍看熱鬧的人別提多激動了。
等嫁妝抬完了,阿璿這才發現自己是真的要出嫁了。
所以當出嫁的日子如期而至時,天剛蒙蒙亮,顧家所有的小廝丫鬟以及婆子都又忙碌了起來。而顧家的大門也早早被打開了。
阿璿被碧鳶輕聲叫聲,說這會已是卯時了。此時已是十月,快到冬天了,所以天亮的也晚,阿璿一睜眼睛,就覺得日頭還早,翻了個身又繼續睡了起來。
碧鳶在旁邊著急地跟什麽似的,又叫了兩聲,誰知她一說:“姑娘,今個可是你大喜的日子,還是早些起身準備吧。”
此時阿璿還在迷迷糊糊中呢,卻在聽見大喜的日子這兩個字時,霍地一下坐起了身子,她膝蓋曲起,手肘搭在膝蓋上,便是揉了揉自己的頭發。待轉頭看了眼外頭的天,也不過是蒙蒙亮而已,她輕噓一口氣,喃喃道:“碧鳶,人嚇人,嚇死人的。”
碧鳶眨了眨眼睛,顯是沒聽懂她說的話。
其實阿璿是在迷迷糊糊時,做了個夢。她夢到自個耽誤了吉時,於是淳王府空花轎來,居然又空花轎回去了。她跟在後麵喊,我已經好了,我已經好了,可是花轎卻越走越遠。
這都什麽跟什麽,她無奈地笑了一聲,就是讓碧鳶伺候自己起身。
此時內務府派來的嬤嬤已經來了,新娘子成親要絞麵的,這些嬤嬤是老手了。不過這會還沒到時候,所以阿璿慢條斯理地起身。
等她用過早膳後,陳綺兒就來了,她一進來瞧著阿璿還穿著家常的衣裳,就驚訝道:“你怎麽還沒換喜福呢?”
阿璿見她自個還著急,就是笑了笑,要不是今個自己是新娘子,她還真想打趣她兩句。不過這會她卻是隻夠擔心自己了。
這會外頭已是喧鬧至極,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麽,可就是吵吵嚷嚷的聲音。不過這樣的聲音反倒是讓阿璿安心,要是這會周圍靜悄悄的,她才覺得害怕呢。
陳綺兒見她神色如常,也是心中暗歎她厲害。這會上妝的嬤嬤已被請去喝茶了,所以屋子裏頭隻有她們表姐妹兩人。
陳綺兒歎了一口氣,笑道:“阿璿,你以後可要好好的。要是世子爺有什麽事,你也多忍讓忍讓,可千萬別和他,別弄得像我娘那樣。”
陳夫人不能說不幸,可她就是夫妻離心的典範,自打陳綺兒懂事以來,就是親眼看著她娘是如何一點點將她爹推離的。所以這會她能說這樣的話,已是交心之極了。
阿璿知她的意思,便是點頭道:“表姐放心,日後我一定好生聽世子爺的話,他讓我往東邊,我絕對不會抬腳去西邊。”
“就你促狹,我跟你說正經的呢,”陳綺兒笑著說道。
沒一會顧菀也來了,後來大舅母還有衛瓔也來了,隻是衛氏一直都沒出現。其實昨晚衛氏就和阿璿一直聊到深夜,還特地給她傳授了些夫妻相處之道。不過衛氏平日裏,就身體力行地向阿璿教導了,如何抓住一個男人。
畢竟她周圍的人之中,也就隻有顧階連個通房都沒有。要論起夫妻之道,衛氏若是出本書的話,肯定是京城最暢銷的,可比那些話本有意思多了。
一直到用完午膳之後,全福夫人來了,先前的內務府嬤嬤也過來給她絞麵,疼得阿璿眼淚在眼眶裏頭直打轉。接著就是抹了香膏,開始撲麵,隻是在刷到第三層粉的時候,阿璿有些猶疑是不是弄的太厚了。
不過她也沒什麽選擇權,隻安靜地坐在等著上妝。待所有都收拾妥當了,衛氏就是捂著帕子哭了起來,旁邊的朱氏和陳夫人趕緊勸她,阿璿一聽她的哭聲,眼眶也紅了。
今個來人實在是太多了,幾乎將阿璿的屋子擠得滿滿當當的,所以眼熟的、眼生的貴婦人便開始衝著她說吉祥話。
阿璿隻管安靜坐著,隻需要臉上掛著適度的笑容就好。
也不知過了多久,淳親王府的迎接隊伍終於來了。宋寒川還是帶著上回催妝的人,畢竟大家是一回生,兩回熟了,這會再見麵,也該親親熱熱的。
董昌剛要和顧應衍湊近乎,結果顧應衍就是板著臉,一副神聖不可侵犯的模樣。旁邊的廉郡主倒是事先有準備,見著兩個穿著一模一樣衣裳的雙胞胎,就是從袖子裏頭掏出一對刻章,這是宋寒川事先塞給他的,就是讓他討好兩個小舅子。
都是壽山石裏頭頂級的艾葉綠雕的刻章,在陽光之下裏頭還閃爍著點點銀光呢,這會廉郡王揚著一臉溫和的笑意,對著其中一個小男孩說道:“來,應承,這是你炆哥哥給的禮物,拿著。”
旁邊的宋文麒驚奇地看著他猶如變戲法一樣,變出來的兩塊刻章,隻覺得他實在太奸詐,又後悔自個怎麽沒帶了點能拿得出手的東西出來。
誰知廉郡王說完了,就見對麵的小男孩,癟嘴有些不高興道:“我是顧應啟。”
‘撲哧,旁邊的宋文麒沒忍不住笑。
廉郡王有些尷尬地盯著他的眼睛看,聽宋寒川說老大顧應承左眼眼尾有個痣,喲,這小子是右眼眼尾有痣啊。
“嗬嗬,哥哥不小心叫錯了,不小心,”宋炆尷尬一笑。
不過兩個小孩子還是拿了刻章,顧應啟一瞧見這個就覺得喜歡,不過又想起大哥哥說過,不能讓開的事情,隻得一邊歡快地摸著石頭,又一邊有些小心翼翼往旁邊小小挪了兩步。
至於那邊,顧應衍是最不好對付的,能文能武,剛和董昌論了唐詩宋詞,轉過頭就能和顧氏兄弟討論□□和短刃的利弊,簡直防範的那叫一個密不透風。
宋寒川笑著看著麵前的大舅兄,想起三日前就派人送來的錢秀之的字帖,聽送的小廝回稟,說顧家大少爺極是高興地收下了。
他有些無奈看著顧應衍,難道大舅哥就不知道,拿人手短這句話?
不過沒多過久,趁著董昌把顧應衍纏住了,宋寒川帶著人就衝了進去。
顧家大門宣告失守。
***
宋寒川被領了進了正廳,周圍站著的都是顧家和衛家兩家的親戚,這會女眷也坐在一堂。這會顧階和衛氏都坐在上首,兩人看著一身大紅吉服的宋寒川。
那樣明豔奪目的顏色,襯托他英俊的臉頰,越發熠熠生輝。他嘴角含笑,不複以往冷冰冰的模樣,那笑雖含蓄,可卻那樣的奪目。挺拔地身姿在人群之中,簡直是鶴立雞群。
這會是到了謝親的時候,新郎官需要向嶽父母叩首,隻是宋寒川的身份到底不同。所以旁邊的丫鬟沒等他跪下,已是準備端茶過來,讓他給嶽父母敬茶。
可誰知他一掀袍子就是恭恭敬敬地給兩人叩首,看得衛氏又是眼眶一熱。至於顧衛兩家親眷,在瞧見宋寒川下跪時,也是都紛紛震驚不已。
此時花廳一片安靜。
顧階也知道宋寒川這一跪,可是不簡單,便趕緊讓他起身。可宋寒川照著規矩,給兩人奉了茶。
阿璿就被人攙扶著出來了,同宋寒川一起向父母叩首拜別。
方才宋寒川給衛氏叩頭時,她還能勉強忍不住,可看著一對大紅吉服的璧人跪在自己跟前,她到底是忍不住了。眼淚跟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滾落下。
最後阿璿被全福人扶著起來時,旁邊的人讓顧應衍背她出門。可衛氏卻是上前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隻在喉嚨中勉強擠出一句:“日後要夫妻和睦……”
旁邊的全福人輕聲說了句,吉時到了。
衛氏嗚咽了一聲,阿璿雖看不見她的神色,可眼淚也忍不住了。隻是她垂著頭,努力盯著自己腳上的紅色繡鞋看,似乎這樣就能憋住眼淚。
最後她趴在顧應衍的背上,被他背著上了花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