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這大過年的,阿璿是來拿紅包的,卻硬是被陳綺兒拉著一塊做燈籠。而過了一會,衛玨帶著顧應承他們兩個進來,阿璿有些奇怪地問:“大哥哥呢?”
“不知道,”顧應啟不高興地嘟嘴,顯然也因為顧應衍不在而失望。
衛瑄挺喜歡姑姑家的這兩個小家夥,聰明又機靈。而此時陳綺兒見衛玨進來,便是拉攏道:“大表哥,我們和三表哥打賭做燈籠,要不你也來參加吧?”
陳綺兒想法地挺簡單的,拉了大家一起來做,就算是輸了也不丟人。
衛玨是個性子溫和地,在一幫弟弟妹妹麵前很是有長兄的風範,不過這會他卻是一挑眉,就是看著旁邊的衛瑄,搖頭道:“連你們也被他騙著做燈籠了?”
“什麽叫騙啊,”衛瑄當即就不願意了,立即出聲反駁。
而阿璿和陳綺兒則是都有些迷惑,顯然這中間還有什麽隱情不成?
“好了,你們既是答應了,可不許推脫啊,別讓我看不起,”衛瑄急急說了一句,惹得阿璿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衛玨可沒管他,笑道:“他所在的學社在燈謎街上租了個攤位,讓他們每個人出三個燈籠,得自個親手做的,他自個躲懶,拖著你們一塊。”
“好你個衛瑄,竟是這樣誆騙我們?”陳綺兒當即怒道。
衛瑄也是挑眉反擊道:“陳綺兒,我瞧你膽子倒是大了,連表哥都不叫了,當真是厲害啊。”
陳綺兒哼了一聲,顯然是為自己被騙生氣呢。
而此時阿璿不緊不慢地說道:“方才我可沒答應比賽,那我這個燈籠可就算了。”
“不行。”
“不行。”
誰知陳綺兒這會雖生衛瑄的氣,卻和他站在一邊,堅持要阿璿參加。而旁邊的顧應承和顧應啟一聽要親手做花燈,高興地表示他們可以幫姐姐的忙。
於是阿璿最後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了。
這做花燈的竹架子讓下人去削就是,但是這花燈上的畫卻是要自己親手畫才行。好在阿璿本身就有繪畫功底,她沒出國的時候可是跟著當代的國畫大師學了八年的繪畫,待出國之後,又學了西洋畫的畫法,所以她可算是中西皆通。
之前因為阿璿沒有學過畫,所以她不敢隨意表現,而如今她在家中跟著顧應衍學了好幾個月,她適時地展現了一下繪畫實力,讓顧應衍都誇讚她實乃天才,在國畫桑當真有天分。
她這個作弊器開的實在是有些羞愧。
不過畫什麽卻得細想了,若是真論畫工她是出眾,但元宵節那日肯定會有很多燈謎,那她的花燈就要出彩。出眾容易,可是想要出彩卻難。
結果一直到睡覺時,她都沒想好要畫什麽,幹脆就讓人伺候自己洗漱,就去睡了。結果剛躺在床上,碧鳶走出去準備吹滅燈籠,就見她霍地一下坐了起來。嚇得碧鳶一下捂住自己的心口,止不住地說道:“姑娘,你這未免也太嚇人了,奴婢快被嚇死了。”
誰知阿璿卻是興奮了起來,她笑道:“我想好我要畫什麽了。”
第二日她專門去了顧應衍處,要了上回在他那裏瞧見的炭筆。雖說如今的炭筆不像現代的鉛筆那般好用,不過用來畫畫卻是足夠了的。
中國風
阿璿的主題就是中國風,當然她如今身處這樣的年代,自然是古色古香。可偏偏她筆下的美人卻是細膩清晰,麵目柔美,猶如真的能從畫中走出一般。古畫講究的是意境,就算是人物肖像也多是神似,所以阿璿的美人就當真是美人,各個鮮活異常,就連發絲都精細地同真的一般。
因是六麵燈籠,所以她要畫上六副畫,所以最後一副畫,她便是討巧了,大紅色披風將整個人都裹住,隻有帽子下麵微微露出的半張臉,豐潤飽滿的唇,隱在陰影之下的秀鼻,以及完全被帽兜遮住了眼睛。而唯一讓人瞧見的就是在放在腰間的一雙柔荑,雪白的手指與大紅的披風,這樣的色彩反差,當真讓人想伸手去摸一摸那雙手。
這般半遮半掩,反而讓人越發想要一探這美人的真麵目。
阿璿畫完就叫碧鳶和碧竹過來瞧,碧竹瞧著書桌上的六張畫,便是吃驚地說道:“姑娘,你畫的這人兒就象是真人一樣。”
因著這炭筆實在是難花,再加上後頭要上色,阿璿已是連著畫了三日,這才有了如今的成效。這種寫實的畫法,別說碧鳶她們看了新奇,就連顧應衍過來看時,都吃了一驚。
阿璿看著他的表情,當即便放下心來,可見這美人兒到了哪兒都是美人兒,更何況她的原型都是照著絕世美人兒畫的啊。
沒想到十四日的時候,顧嵐就來她家中了,邀她明日花燈節一塊逛逛。阿璿無奈推脫,隻說和陳綺兒有約了。
顧嵐打量了她半晌,問道:“你是不是在生三爺的氣啊?”
“誰說的,”阿璿沒想到她問的這般直白,當即是鬧了個大紅臉,立即否認道,可是這心卻噗通噗通亂跳。
顧嵐看她這模樣,哪有不明白的,她當即說道:“你總得給人家一個機會解釋吧。”
阿璿此時斜眼瞧了她一眼,便笑著問道:“合著嵐姐姐你今天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還不是你太乖了,這大過年都不出門,弄得有些人著急了,隻能求到我這裏來了,”此時顧嵐突然臉色露出些許得意,撞了撞她的肩膀,便是笑道:“這回可是宋三爺親自求我的,親自啊。”
顧嵐和顧十三是親兄妹,可她也跟顧十三一樣,在宋寒川跟前那叫一個恭恭敬敬的。旁人瞧見這位三爺或還是麵紅耳赤,她就隻剩下腿軟心顫了。
畢竟如果你因為盯著他多看了兩眼,就被罰著抄了十遍的女則和女誡,就算他當真是仙人之姿,估計你都生出一點迤念綺思了。
待到了元宵節當日,阿璿一早就跟著衛氏去了衛家。而陳綺兒也是來的早,不過各人都把自個坐的燈籠藏得嚴實,非要等到燈謎街上才能讓旁人瞧呢。
不過顧應衍是瞧見了阿璿的燈籠,所以衛瑄同他打聽的時候,他直言不諱地說道:“你肯定贏不了阿璿。”
衛瑄當然是不相信,當即便哼了一聲:“誰不知表哥你隻向著表妹。”
“這可不是我向著阿璿的問題,而是實力的差距,”顧應衍淡淡回他。
旁邊的陳綺兒笑得那叫一個開心,可誰知顧應衍瞧了一眼她,也是補了句:“綺兒,你倒是和可以你瑄表哥比一比,看看誰是能得第二。”
“表哥,你就會偏心阿璿,”陳綺兒當即也不服氣地說道。
因著老太太年紀大了,是以就去燈謎街,而是坐著畫廊,沿湖觀看湖岸邊上的花燈。而衛氏則是陪著老太太,最後隻讓他們幾個哥哥好生看著表妹。
至於顧應承他們兩個,雖然也想跟著姐姐們,可是阿璿生怕再出現象去年那樣混亂的事情,畢竟去年周圍還有人看顧著,所以讓衛氏帶著他們兩個。
於是顧應衍帶著阿璿,而衛玨則是帶著衛瑄還有陳綺兒以及衛瓔,最後三個姑娘坐一輛馬車,他們三個少年坐另一輛馬車。
上車的時候,陳綺兒非要看阿璿的燈籠,而阿璿就是要去掀她燈籠的罩子,她們兩人一處打鬧,卻是把衛瓔冷落在一旁。從前她雖和陳綺兒不對付,可兩人最起碼還能鬥鬥嘴,自從阿璿來了之後,她們表姐妹倒是玩到一處去了,完全把她當成是空氣了。
等一行人到了燈謎街,顧應衍就帶著他們上了在茶樓包下來的包間。旁邊就是衛瑄同窗包下的包間,阿璿和陳綺兒將燈籠遞給他,而衛瑄打開燈罩,瞧見阿璿的畫,便是有些目瞪口呆。
在他的印象之中,畫美人肖像的確實是不少,可從來沒見過這樣逼真的美人,放佛是將人臉影在上頭的,別說是頭發時,就見細長的眼睫都能清晰可見。
陳綺兒也是學過畫畫的,一瞧見阿璿的燈籠,便驚呼了一聲:“表妹,你畫的可真是逼真啊。”
因著他們來的早,所以這會燈謎街上的人雖也多,卻還未到摩肩擦踵的地步。沒一會對麵街上早就擺起的攤位,又是掛上了三盞六麵燈籠。因著這是京城青山書院最知名的學社擺的攤子,所以這會慕名而來的學子早就攤子圍住了。
阿璿這會才知道,原來如今京城的書院裏頭,也會有這樣的詩社那樣的學社,頗有些當年大學裏頭各種社團的架勢。不過衛瑄參加的這個學社就有些耶魯骷髏社團的意思,隻有非富即貴家出身的人才能參加。
至於衛瑄的這個學社就更加厲害,要不就是出身勳貴,要麽就是二品以上官員子弟才能參加。
所以這麽一回,圍了不少人。
一般燈謎攤子上就是猜燈謎,猜對了,花燈您拿走。可青山書院這個攤位上,你猜中了燈謎可不行,還得出銀子才能把燈籠拿走,若是旁人有個同樣也猜中了燈謎,但出價比你高的,那不好意思,這燈籠就歸旁人。
這並非青山書院第一回辦這樣的燈謎攤子,原本這樣的方式會讓人覺得是斂財,可偏偏這幫學子為了表示,我可不是為了貪財,就將全部銀子捐了出去給那些貧困人。
所以青山書院的這個攤子,在上元節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景吧,據說這都已經連著辦了第六年了。
去年青山書院的一盞燈籠賣了足足八十兩銀子,而製作燈籠的學子不僅揚名了,買了燈籠的也是出了一回風頭。
所以今年眾人都在猜測,有沒有燈籠卻能比去年賣價更高。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做燈籠的誰家沒銀子,請了自家人來哄抬價格不就好了。可這京城圈子就那麽大,你要真這麽做,最後隻會成為笑柄,畢竟誰都不是傻子。
阿璿不知這花燈居然還有這樣的花頭,等聽了衛玨的解釋,她才明白衛瑄這可不是單單想和她們打賭而已。
陳綺兒也不知這裏頭還有這樣的曲折,原本還隻是想著和衛瑄打賭,可如今卻忍不住朝著窗外瞧,想看看究竟有沒有人慧眼識燈籠。
“你們來瞧這盞燈籠,畫工當真是精致,”此時就有個學子指著掛在最外側的燈籠,忍不住說道。
此時已有不少人注意到這盞畫著美人的燈籠,其實這街上畫美人的不少,可是那些畫工多是抽象,講究意境而非寫實。偏偏這盞燈的美人,活靈活現的,當真就是這世間的某個美人被畫在紙上。
於是不少人就靠近想要猜燈謎,阿璿自知對燈謎沒有什麽見地,就請顧應衍寫了燈謎放在燈中。
結果眾人瞧著寫在紅紙上的燈謎,還當真是猜不出,一時大家都覺得燈謎實在是太過古怪。不過這裏頭圍觀著的人,可不缺乏自覺才華橫溢的人,眾人就開始猜測。
而此時在茶樓上看著的眾人,也是好奇,便偏頭問阿璿出了什麽燈謎。
阿璿看了顧應衍一眼,就說道:“牧童歸去橫牛背,打一字。”
其他三人便是冥思苦想,而陳綺兒則是最早放棄的,拉著阿璿的手就是讓她告訴她答案。偏偏阿璿卻是搖頭,笑道:“那可不行,萬一我告訴你謎底,你到下頭拿了我的燈籠,那我豈不是虧了。”
陳綺兒立即發誓,她絕對沒這想法。可阿璿就是抿嘴不說話。
就在此時突然有個人朗聲說他猜出了謎底,人群分開一條路,讓他到了攤主跟前。而此時在樓上包廂坐著的阿璿,卻是撐著桌子的邊角,霍地一下站了起來。
而旁邊的顧應衍也是皺著眉頭,看著攤位前的人。
何祁,他居然出現這裏了。
阿璿看著何祁走進攤子前,突然便轉頭對旁邊的衛瑄說道:“三表哥,你下去把我的燈籠拿回來。”
“可這掛上去了,況且有人都要猜出燈謎了,”衛瑄見她神色嚴肅,無奈地說道。
旁邊的顧應衍霍地起身,淡淡道:“阿璿,你先別著急,我去取回燈籠。”
好在除了燈籠之外,還有競價這一環節呢,他可不會輸給何祁。
何祁將謎底寫在了紅紙上,便是交給了攤主。而攤主一看謎底合上了,便是笑著環視周圍,說道:“還有哪位猜出謎底的,若是沒有,那這位公子可就要出價了。”
“我。”
“我。”
顧應衍看著對麵和自己同時出聲的人,墨色緙絲錦袍越發襯地他麵如白玉,這樣俊美非凡的人物往這邊一站,便已是好些人往這邊瞧,人群又是自動給這兩人讓了位置。
而這會顧應衍也認出了來人竟是宋寒川,他當即抱拳,客氣地說了聲:“請。”
宋寒川原本麵無表情的臉,卻是微微一笑,猶如冰雪融化,看得周圍人又是心頭一滯。
顧應衍也是一愕,隨後報以微笑。
兩人也分別將自己的謎底寫了出來,遞交給攤主,攤主一瞧,又合上了。於是他客氣地對三人說道:“三位公子都猜對了謎底,若是沒人再猜出,三位便可出價了。”
等了一會,果真是沒人再猜出。
於是攤主請三人出嫁,這會又是將各自的價格寫在紅紙上,顧應衍為了保險起見,直接寫了五百兩銀子。
待攤主拿到三人的紅紙,又睜了睜眼睛,還以為自己看錯呢。
他半晌才顫聲宣布道:“是這位穿墨色衣裳的公子得了燈籠。”
顧應衍霍地轉頭盯著宋寒川,他可是寫了五百兩銀子,這些銀子別說買一盞燈籠,就是把這一整條街的燈籠都買下都綽綽有餘。
此時有好事者在下頭問攤主,這位公子以多少銀子買了燈籠。
攤主瞧了宋寒川一眼,在得到他微微頷首後,才宣布:“這位公子以一千兩銀子買了這盞燈籠。”
霍,整片人群一下子就瘋了一般,原本就嘈雜的聲音,似乎變得不可控製起來。一千兩銀子買一盞燈籠啊,所有人都在問這燈籠的是誰作的畫。
此時阿璿站在茶樓的窗口,她身上已披上了大紅絨麵披風,帽兜將她的麵容遮住了一半,隻留下豐豔潤澤的唇,已經被帽兜遮住半邊的秀鼻。
宋寒川從攤主手中燈籠,所有人都在盯著這盞燈籠看,而宋寒川伸手轉了燈籠一圈,將那個畫著紅色披風美人兒的一麵對著自己。旁邊是耀眼奪目的花燈攤子,流光在他身上遊走,而他的手指還扣在燈上,修長白皙的指尖猶如琉璃般,在暖黃燈光的映襯下,他本就俊美麵容,越發地流光溢彩。
可偏偏這樣豐神俊朗的人,卻突然抬頭朝著對麵的茶樓看去。
所有的目光都被他不自覺地帶著看向茶樓,而有個人立即指著阿璿,驚呼道:“看,是這個燈麵上的美人兒。”
茶樓窗子旁站著的姑娘,就跟燈上的美人一般,穿著大紅色不帶一點修飾的披風,紅色帽兜將她半張臉遮住。
這一刻,燈上人放佛從畫中走了出來。
這大過年的,阿璿是來拿紅包的,卻硬是被陳綺兒拉著一塊做燈籠。而過了一會,衛玨帶著顧應承他們兩個進來,阿璿有些奇怪地問:“大哥哥呢?”
“不知道,”顧應啟不高興地嘟嘴,顯然也因為顧應衍不在而失望。
衛瑄挺喜歡姑姑家的這兩個小家夥,聰明又機靈。而此時陳綺兒見衛玨進來,便是拉攏道:“大表哥,我們和三表哥打賭做燈籠,要不你也來參加吧?”
陳綺兒想法地挺簡單的,拉了大家一起來做,就算是輸了也不丟人。
衛玨是個性子溫和地,在一幫弟弟妹妹麵前很是有長兄的風範,不過這會他卻是一挑眉,就是看著旁邊的衛瑄,搖頭道:“連你們也被他騙著做燈籠了?”
“什麽叫騙啊,”衛瑄當即就不願意了,立即出聲反駁。
而阿璿和陳綺兒則是都有些迷惑,顯然這中間還有什麽隱情不成?
“好了,你們既是答應了,可不許推脫啊,別讓我看不起,”衛瑄急急說了一句,惹得阿璿狐疑地看了他一眼。
衛玨可沒管他,笑道:“他所在的學社在燈謎街上租了個攤位,讓他們每個人出三個燈籠,得自個親手做的,他自個躲懶,拖著你們一塊。”
“好你個衛瑄,竟是這樣誆騙我們?”陳綺兒當即怒道。
衛瑄也是挑眉反擊道:“陳綺兒,我瞧你膽子倒是大了,連表哥都不叫了,當真是厲害啊。”
陳綺兒哼了一聲,顯然是為自己被騙生氣呢。
而此時阿璿不緊不慢地說道:“方才我可沒答應比賽,那我這個燈籠可就算了。”
“不行。”
“不行。”
誰知陳綺兒這會雖生衛瑄的氣,卻和他站在一邊,堅持要阿璿參加。而旁邊的顧應承和顧應啟一聽要親手做花燈,高興地表示他們可以幫姐姐的忙。
於是阿璿最後也不得不趕鴨子上架了。
這做花燈的竹架子讓下人去削就是,但是這花燈上的畫卻是要自己親手畫才行。好在阿璿本身就有繪畫功底,她沒出國的時候可是跟著當代的國畫大師學了八年的繪畫,待出國之後,又學了西洋畫的畫法,所以她可算是中西皆通。
之前因為阿璿沒有學過畫,所以她不敢隨意表現,而如今她在家中跟著顧應衍學了好幾個月,她適時地展現了一下繪畫實力,讓顧應衍都誇讚她實乃天才,在國畫桑當真有天分。
她這個作弊器開的實在是有些羞愧。
不過畫什麽卻得細想了,若是真論畫工她是出眾,但元宵節那日肯定會有很多燈謎,那她的花燈就要出彩。出眾容易,可是想要出彩卻難。
結果一直到睡覺時,她都沒想好要畫什麽,幹脆就讓人伺候自己洗漱,就去睡了。結果剛躺在床上,碧鳶走出去準備吹滅燈籠,就見她霍地一下坐了起來。嚇得碧鳶一下捂住自己的心口,止不住地說道:“姑娘,你這未免也太嚇人了,奴婢快被嚇死了。”
誰知阿璿卻是興奮了起來,她笑道:“我想好我要畫什麽了。”
第二日她專門去了顧應衍處,要了上回在他那裏瞧見的炭筆。雖說如今的炭筆不像現代的鉛筆那般好用,不過用來畫畫卻是足夠了的。
中國風
阿璿的主題就是中國風,當然她如今身處這樣的年代,自然是古色古香。可偏偏她筆下的美人卻是細膩清晰,麵目柔美,猶如真的能從畫中走出一般。古畫講究的是意境,就算是人物肖像也多是神似,所以阿璿的美人就當真是美人,各個鮮活異常,就連發絲都精細地同真的一般。
因是六麵燈籠,所以她要畫上六副畫,所以最後一副畫,她便是討巧了,大紅色披風將整個人都裹住,隻有帽子下麵微微露出的半張臉,豐潤飽滿的唇,隱在陰影之下的秀鼻,以及完全被帽兜遮住了眼睛。而唯一讓人瞧見的就是在放在腰間的一雙柔荑,雪白的手指與大紅的披風,這樣的色彩反差,當真讓人想伸手去摸一摸那雙手。
這般半遮半掩,反而讓人越發想要一探這美人的真麵目。
阿璿畫完就叫碧鳶和碧竹過來瞧,碧竹瞧著書桌上的六張畫,便是吃驚地說道:“姑娘,你畫的這人兒就象是真人一樣。”
因著這炭筆實在是難花,再加上後頭要上色,阿璿已是連著畫了三日,這才有了如今的成效。這種寫實的畫法,別說碧鳶她們看了新奇,就連顧應衍過來看時,都吃了一驚。
阿璿看著他的表情,當即便放下心來,可見這美人兒到了哪兒都是美人兒,更何況她的原型都是照著絕世美人兒畫的啊。
沒想到十四日的時候,顧嵐就來她家中了,邀她明日花燈節一塊逛逛。阿璿無奈推脫,隻說和陳綺兒有約了。
顧嵐打量了她半晌,問道:“你是不是在生三爺的氣啊?”
“誰說的,”阿璿沒想到她問的這般直白,當即是鬧了個大紅臉,立即否認道,可是這心卻噗通噗通亂跳。
顧嵐看她這模樣,哪有不明白的,她當即說道:“你總得給人家一個機會解釋吧。”
阿璿此時斜眼瞧了她一眼,便笑著問道:“合著嵐姐姐你今天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還不是你太乖了,這大過年都不出門,弄得有些人著急了,隻能求到我這裏來了,”此時顧嵐突然臉色露出些許得意,撞了撞她的肩膀,便是笑道:“這回可是宋三爺親自求我的,親自啊。”
顧嵐和顧十三是親兄妹,可她也跟顧十三一樣,在宋寒川跟前那叫一個恭恭敬敬的。旁人瞧見這位三爺或還是麵紅耳赤,她就隻剩下腿軟心顫了。
畢竟如果你因為盯著他多看了兩眼,就被罰著抄了十遍的女則和女誡,就算他當真是仙人之姿,估計你都生出一點迤念綺思了。
待到了元宵節當日,阿璿一早就跟著衛氏去了衛家。而陳綺兒也是來的早,不過各人都把自個坐的燈籠藏得嚴實,非要等到燈謎街上才能讓旁人瞧呢。
不過顧應衍是瞧見了阿璿的燈籠,所以衛瑄同他打聽的時候,他直言不諱地說道:“你肯定贏不了阿璿。”
衛瑄當然是不相信,當即便哼了一聲:“誰不知表哥你隻向著表妹。”
“這可不是我向著阿璿的問題,而是實力的差距,”顧應衍淡淡回他。
旁邊的陳綺兒笑得那叫一個開心,可誰知顧應衍瞧了一眼她,也是補了句:“綺兒,你倒是和可以你瑄表哥比一比,看看誰是能得第二。”
“表哥,你就會偏心阿璿,”陳綺兒當即也不服氣地說道。
因著老太太年紀大了,是以就去燈謎街,而是坐著畫廊,沿湖觀看湖岸邊上的花燈。而衛氏則是陪著老太太,最後隻讓他們幾個哥哥好生看著表妹。
至於顧應承他們兩個,雖然也想跟著姐姐們,可是阿璿生怕再出現象去年那樣混亂的事情,畢竟去年周圍還有人看顧著,所以讓衛氏帶著他們兩個。
於是顧應衍帶著阿璿,而衛玨則是帶著衛瑄還有陳綺兒以及衛瓔,最後三個姑娘坐一輛馬車,他們三個少年坐另一輛馬車。
上車的時候,陳綺兒非要看阿璿的燈籠,而阿璿就是要去掀她燈籠的罩子,她們兩人一處打鬧,卻是把衛瓔冷落在一旁。從前她雖和陳綺兒不對付,可兩人最起碼還能鬥鬥嘴,自從阿璿來了之後,她們表姐妹倒是玩到一處去了,完全把她當成是空氣了。
等一行人到了燈謎街,顧應衍就帶著他們上了在茶樓包下來的包間。旁邊就是衛瑄同窗包下的包間,阿璿和陳綺兒將燈籠遞給他,而衛瑄打開燈罩,瞧見阿璿的畫,便是有些目瞪口呆。
在他的印象之中,畫美人肖像的確實是不少,可從來沒見過這樣逼真的美人,放佛是將人臉影在上頭的,別說是頭發時,就見細長的眼睫都能清晰可見。
陳綺兒也是學過畫畫的,一瞧見阿璿的燈籠,便驚呼了一聲:“表妹,你畫的可真是逼真啊。”
因著他們來的早,所以這會燈謎街上的人雖也多,卻還未到摩肩擦踵的地步。沒一會對麵街上早就擺起的攤位,又是掛上了三盞六麵燈籠。因著這是京城青山書院最知名的學社擺的攤子,所以這會慕名而來的學子早就攤子圍住了。
阿璿這會才知道,原來如今京城的書院裏頭,也會有這樣的詩社那樣的學社,頗有些當年大學裏頭各種社團的架勢。不過衛瑄參加的這個學社就有些耶魯骷髏社團的意思,隻有非富即貴家出身的人才能參加。
至於衛瑄的這個學社就更加厲害,要不就是出身勳貴,要麽就是二品以上官員子弟才能參加。
所以這麽一回,圍了不少人。
一般燈謎攤子上就是猜燈謎,猜對了,花燈您拿走。可青山書院這個攤位上,你猜中了燈謎可不行,還得出銀子才能把燈籠拿走,若是旁人有個同樣也猜中了燈謎,但出價比你高的,那不好意思,這燈籠就歸旁人。
這並非青山書院第一回辦這樣的燈謎攤子,原本這樣的方式會讓人覺得是斂財,可偏偏這幫學子為了表示,我可不是為了貪財,就將全部銀子捐了出去給那些貧困人。
所以青山書院的這個攤子,在上元節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奇景吧,據說這都已經連著辦了第六年了。
去年青山書院的一盞燈籠賣了足足八十兩銀子,而製作燈籠的學子不僅揚名了,買了燈籠的也是出了一回風頭。
所以今年眾人都在猜測,有沒有燈籠卻能比去年賣價更高。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做燈籠的誰家沒銀子,請了自家人來哄抬價格不就好了。可這京城圈子就那麽大,你要真這麽做,最後隻會成為笑柄,畢竟誰都不是傻子。
阿璿不知這花燈居然還有這樣的花頭,等聽了衛玨的解釋,她才明白衛瑄這可不是單單想和她們打賭而已。
陳綺兒也不知這裏頭還有這樣的曲折,原本還隻是想著和衛瑄打賭,可如今卻忍不住朝著窗外瞧,想看看究竟有沒有人慧眼識燈籠。
“你們來瞧這盞燈籠,畫工當真是精致,”此時就有個學子指著掛在最外側的燈籠,忍不住說道。
此時已有不少人注意到這盞畫著美人的燈籠,其實這街上畫美人的不少,可是那些畫工多是抽象,講究意境而非寫實。偏偏這盞燈的美人,活靈活現的,當真就是這世間的某個美人被畫在紙上。
於是不少人就靠近想要猜燈謎,阿璿自知對燈謎沒有什麽見地,就請顧應衍寫了燈謎放在燈中。
結果眾人瞧著寫在紅紙上的燈謎,還當真是猜不出,一時大家都覺得燈謎實在是太過古怪。不過這裏頭圍觀著的人,可不缺乏自覺才華橫溢的人,眾人就開始猜測。
而此時在茶樓上看著的眾人,也是好奇,便偏頭問阿璿出了什麽燈謎。
阿璿看了顧應衍一眼,就說道:“牧童歸去橫牛背,打一字。”
其他三人便是冥思苦想,而陳綺兒則是最早放棄的,拉著阿璿的手就是讓她告訴她答案。偏偏阿璿卻是搖頭,笑道:“那可不行,萬一我告訴你謎底,你到下頭拿了我的燈籠,那我豈不是虧了。”
陳綺兒立即發誓,她絕對沒這想法。可阿璿就是抿嘴不說話。
就在此時突然有個人朗聲說他猜出了謎底,人群分開一條路,讓他到了攤主跟前。而此時在樓上包廂坐著的阿璿,卻是撐著桌子的邊角,霍地一下站了起來。
而旁邊的顧應衍也是皺著眉頭,看著攤位前的人。
何祁,他居然出現這裏了。
阿璿看著何祁走進攤子前,突然便轉頭對旁邊的衛瑄說道:“三表哥,你下去把我的燈籠拿回來。”
“可這掛上去了,況且有人都要猜出燈謎了,”衛瑄見她神色嚴肅,無奈地說道。
旁邊的顧應衍霍地起身,淡淡道:“阿璿,你先別著急,我去取回燈籠。”
好在除了燈籠之外,還有競價這一環節呢,他可不會輸給何祁。
何祁將謎底寫在了紅紙上,便是交給了攤主。而攤主一看謎底合上了,便是笑著環視周圍,說道:“還有哪位猜出謎底的,若是沒有,那這位公子可就要出價了。”
“我。”
“我。”
顧應衍看著對麵和自己同時出聲的人,墨色緙絲錦袍越發襯地他麵如白玉,這樣俊美非凡的人物往這邊一站,便已是好些人往這邊瞧,人群又是自動給這兩人讓了位置。
而這會顧應衍也認出了來人竟是宋寒川,他當即抱拳,客氣地說了聲:“請。”
宋寒川原本麵無表情的臉,卻是微微一笑,猶如冰雪融化,看得周圍人又是心頭一滯。
顧應衍也是一愕,隨後報以微笑。
兩人也分別將自己的謎底寫了出來,遞交給攤主,攤主一瞧,又合上了。於是他客氣地對三人說道:“三位公子都猜對了謎底,若是沒人再猜出,三位便可出價了。”
等了一會,果真是沒人再猜出。
於是攤主請三人出嫁,這會又是將各自的價格寫在紅紙上,顧應衍為了保險起見,直接寫了五百兩銀子。
待攤主拿到三人的紅紙,又睜了睜眼睛,還以為自己看錯呢。
他半晌才顫聲宣布道:“是這位穿墨色衣裳的公子得了燈籠。”
顧應衍霍地轉頭盯著宋寒川,他可是寫了五百兩銀子,這些銀子別說買一盞燈籠,就是把這一整條街的燈籠都買下都綽綽有餘。
此時有好事者在下頭問攤主,這位公子以多少銀子買了燈籠。
攤主瞧了宋寒川一眼,在得到他微微頷首後,才宣布:“這位公子以一千兩銀子買了這盞燈籠。”
霍,整片人群一下子就瘋了一般,原本就嘈雜的聲音,似乎變得不可控製起來。一千兩銀子買一盞燈籠啊,所有人都在問這燈籠的是誰作的畫。
此時阿璿站在茶樓的窗口,她身上已披上了大紅絨麵披風,帽兜將她的麵容遮住了一半,隻留下豐豔潤澤的唇,已經被帽兜遮住半邊的秀鼻。
宋寒川從攤主手中燈籠,所有人都在盯著這盞燈籠看,而宋寒川伸手轉了燈籠一圈,將那個畫著紅色披風美人兒的一麵對著自己。旁邊是耀眼奪目的花燈攤子,流光在他身上遊走,而他的手指還扣在燈上,修長白皙的指尖猶如琉璃般,在暖黃燈光的映襯下,他本就俊美麵容,越發地流光溢彩。
可偏偏這樣豐神俊朗的人,卻突然抬頭朝著對麵的茶樓看去。
所有的目光都被他不自覺地帶著看向茶樓,而有個人立即指著阿璿,驚呼道:“看,是這個燈麵上的美人兒。”
茶樓窗子旁站著的姑娘,就跟燈上的美人一般,穿著大紅色不帶一點修飾的披風,紅色帽兜將她半張臉遮住。
這一刻,燈上人放佛從畫中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