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窮已盡三十日。


    世事人情俱告畢。


    蠟燭流淚喜春來。


    打鼓普請點茶去。


    ......


    年關已至,靈隱寺特意在山下建起茶湯會,助緣設茶湯供眾。


    寺中外出雲遊的僧人也相繼返回,與一眾友朋敘舊。


    另外,在半個月前,道濟亦是依約化回了重建大碑樓的銀錢,並且數目大有超出。


    乃是其人不知怎地結交了臨安城內的幾個紳董富戶,於契滿當日,道濟在大雄寶殿之前賣狗肉時聯袂而來,專為他們口中的“活佛羅漢”助拳。


    前前後後在看緣簿上留下了二三百人名號,助銀近萬兩。


    其中還有一人言說自己名下尚有十六座大木廠,修建大碑樓的一應木料皆可從中支出,不拘數量,任意取用,蓋完為止。


    可以說是相當豪奢了。


    彼時的丁檠還在富陽境內尋幽訪勝,於一處奇瑰溶洞中閉關修行,不曾親身旁觀此事。


    隻能借他人之口想象那副盛況。


    而鑒於此,廣亮也就歇了心中念頭,再也不提將道濟遷單摒出之事。


    後來又找來瓦木匠作,擇黃道吉日開工動土,興夯定磉,立柱上梁。


    不過隨著年關臨近,靈隱寺也早早地給他們放了假,那些個匠人都下山回家過年去了。


    待到元夕過後,他們才會重新上山,繼續建造大碑樓。


    ......


    待到傍晚哺時,方丈元空長老特意在膳堂召集寺內群僧,行普茶開示之事。


    也就是所謂的年終總結。


    佛門戒酒,故而以茶相代。


    至於眾僧之中那個抱著葫蘆,喝得醉醺醺的邋遢和尚。


    卻是早被其他人默契地忽視了。


    元空老和尚今日穿了一身嶄新的僧衣,外麵披著緋色袈裟,頭上戴著五佛法冠,手持四股十二環錫杖,杖頭包鐵,杖身則是旃檀木所製,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老和尚笑吟吟道:


    “丁亥一年,老和尚多謝各位的承擔與護持了,還望各位來年繼續用功辦道,勤加修習。”


    這位出身眉州,先學法華,後承圓悟克勤法嗣的老禪師看著堂下群僧,提點道:


    “諸人各各企想,前人翹勤佛法,體惜光陰,痛哀生死,免得年終到來,閻羅老子與自己清算飯錢時,卻是抵當不得。


    “若視此言為妄語,真到那時也就怪不得老和尚不為你們說破了。”


    言語間頗為詼諧。


    眾僧合掌垂首,皆都稱是。


    在靈隱寺已經待了三月有餘的日本國僧人覺阿聞言心中有感,以流利的漢語作偈道: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時度此身。”


    元空長老麵露欣悅之色:


    “覺阿所言無錯,本有之性,但以歲月磨之,無不悟者。


    “參禪學道,不依倚一物、不與諸塵作對、亦不起凡聖情量,日常如此行持,即是‘工夫’,‘工夫’到了,方能把住‘頓悟’之機,不至於白白錯漏機緣。


    “我師佛果曾言‘禪非臆想,道絕功勳’,但非臆想不是禪,絕功勳亦非道。


    “此間關隘,還得小和尚們自己去度。”


    指點了幾句佛法後,元空長老環視眾僧一眼,忽然問道:


    “光濟還未回來嗎?”


    “據一位丁姓居士所言,都監僧尚在雲遊,並未回寺。”


    副寺廣亮出言回答。


    元空長老點了點頭,笑道:


    “好了,老和尚該說的都說盡了,你們用晚粥罷。


    “明日正月初一,不單是元日,更是彌勒菩薩聖誕,屆時有不少檀主會來我寺上香,你們要早做準備。”


    囑咐了幾句後,老和尚便在誌明、誌清兩個小和尚的攙扶下,拄著錫杖回方丈堂去了。


    而廣亮則立於膳堂之中,安排起後續事宜:


    “晚粥過後,各個堂口的值班師父們要各司其職,照看好那些不曾下山的檀主,小心火燭,免得再出現大碑樓一事。


    “其餘諸僧便在大雄寶殿上晚課,至子時後擊鼓鳴鍾,為天下祈福。”


    “遵副寺令。”


    大小和尚俱都垂首稱是,而後各自散開用食,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談笑起來。


    道濟從飯桌上抓了兩個剛出屜的大白饅頭,手上不知何時又多出來一個燒雞腿,撕著雞肉就著饅頭便向外走去,踉踉蹌蹌,步子歪歪斜斜。


    廣亮瞥了他一眼,沒有多說。


    他已經放棄糾正道濟惡習的想法了,看在其人為靈隱寺化來了那麽多紳董富戶的份上,就隨他去罷。


    權當此人不存在便是。


    顛和尚出了膳堂,沿中路向上,穿過大雄寶殿和華嚴殿,繞到了靈隱寺西北乾位的一座獨立禪院門口。


    院門輕掩,內中不亮燭火,一角的幾從修竹探出牆頭,在壁上投落扶疏的竹影。


    晚風拂過,發出婆娑之聲。


    道濟嘿嘿笑了幾聲,伸手推開院門,走入院落之中。


    院中一側落著一座九層小塔,似乎是供奉舍利、經書之物。


    修竹丹楓之下,一張石幾擺在那裏,上麵放著一套酒具,丁檠正在此自斟自飲。


    道濟見狀連忙走上前去,毫不見外地給自己倒了一杯,一口飲盡。


    佳釀入肚,他享受地眯起了眼,熨帖地歎了一聲,感慨道:


    “和尚就知道你這裏有好酒!但沒想到竟然還是西湖龍君所贈。


    “和尚還真是有口福啊!”


    丁檠輕笑一聲:


    “和尚鼻子倒是靈,我才拿出來沒一會,就循著味找上門了。”


    這座禪院是光濟平日所居,丁檠假借光濟好友身份,堂而皇之地入住其中。


    畢竟他和光濟本就是一人所化,隻要手書一封介紹信,言說自己是光濟在外雲遊時認識的好友,自然能得到靈隱寺允許,寓居光濟禪院之中。


    再加上丁檠承光濟所學,佛法造詣也是不凡,故而還領了一個在家居士的名頭,混跡於那些常住靈隱寺的香客之中,沒有半點違和感。


    偌大的靈隱寺,知道他和光濟真實關係的,也就隻有道濟一人。


    二人推杯換盞了一會,道濟醉意上頭,醺醺然道:


    “光濟打算什麽時候回來?若是元夕前趕不回來,可就湊不上這個熱鬧了。”


    丁檠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兩界之間的時間流速高達百倍,自己當時在鬥氣大陸待了差不多三年,折算到九州也不過十來天的樣子。


    而眼下距離光濟離開,已是過了三月有餘了。


    也就是鬥氣大陸上的三十年。


    已經涵蓋了《鬥破蒼穹》全書的時間跨度。


    但光濟卻依舊沒有返回九州的跡象。


    “莫非他真要順著位麵通道,去往《大主宰》的世界?”


    丁檠心中莞爾。


    道濟見丁檠也不知道光濟何時回歸,於是唉聲歎氣道:


    “元夕之宴事幹重大,如若光濟無法參加,隻能和尚受累和你跑上一遭了。”


    聽到道濟主動談起此事,丁檠突然想起一事,向道濟發問:


    “道濟既然知道元夕之宴,不知可否清楚那方天地情形?”


    身為降龍羅漢的應緣顯化之身,眼界應該不會被局限在九州之中罷?


    說不得那方天地中也有一個道濟和尚呢!


    道濟聞言嘿了一聲: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待元夕之後,一切自然見分曉。”


    丁檠見對方藏著掖著就是不肯說,賣得一手好關子,於是息了心中念頭,隻是和道濟對酌。


    等到子時將近,丁檠從西湖龍君那裏得來的佳釀喝得一幹二淨後,道濟才腳步歪斜,口裏唱著小調去了。


    丁檠一人立在院中,遙望冬夜疏星幾點,聽著山下佛殿隱隱傳來的誦經之聲,不禁有天地悠悠,心中愴然之意。


    “昔年曾聽天香樓朱娘子之言,一願歲歲平安,二願花好月圓,三願山河寧靜、海晏河清。


    “哪怕是為了守護這份安寧喜樂,兩界融合之事,我也不能袖手旁觀。”


    夜風吹過,丁檠頭腦一清,思及方才自己心中感慨,不覺搖頭失笑,邁步向屋中走去。


    一步、兩步、三步,


    正當他正準備推門入屋之時,忽然身子一僵,體內火勁陡然外泄,周身有金、青二色火焰纏繞而起,將他包裹在內,化作一個火人。


    如蓮似日的火焰溫柔地舐動著丁檠的衣衫,卻沒有在其上留下半點痕跡。


    就連他手上與木門直接相觸的火焰也是溫柔如水,不曾將寮房引燃。


    在這乾道三年的最後一天晚上,丁檠終於完全煉化了青蓮地心火,將鬱儀真章修到了第五層,肥遺之身開始了一個徹底的蛻變。


    丁檠念頭一動,全身火焰剝離出來,在空中合成了一條六足四翼的巨大怪蛇,身形竟有六十丈之長。


    盤踞在禪院上空,幾乎籠罩了整個靈隱寺後山。


    丁檠見狀略一起念,有如應龍般的巨蛇瞬間縮小了身形,背後羽翼伸展,化作一隻神俊的鳳鳥立在禪院之中。


    與先前黃羽赤喙的雛鶉相比,經過蛻變的鳳鳥則更顯華麗。


    奇彩五色,神儀六象;


    丹穴化生,碧雷流響。


    真真正正地展露出了自己身為鳳屬神禽應有的姿態。


    而且當其立在院中時,夜空中更有星輝灑落,如銀河般流入肥遺全身,滋養起這隻剛剛出世的神獸來。


    ——鬱儀真章第五層修成後,經過徹底蛻變的肥遺分身與上古幼體再無差異。


    “說起來,既然是鶉鳥之姿的話,十二星次中也有鶉首、鶉火、鶉尾三個名稱,對應南方朱雀七宿。”


    丁檠仰頭望天,隻見天南夜空中有七處星宿大放光明,隱隱間組成了一尊神聖圖案。


    身為叁天兩地之徵,翼喻八風,腰象四時,軫圓若陰陽之轉而不窮也。


    與身前的神禽頗為相似。


    尤其是其中的井、柳、張三處星宿,更是愈發分明,二十四個星官分別顯露鶉首、鶉喙、鶉尾真形,就像是南天七宿的核心一般。


    鳳鳥得了這股神異之力加持,拍拍雙翅,張口噴出幾點火星,殷紅如血,外緣略顯紫意,有離卦炎上之相。


    “好家夥,莫非還可以趁此修成南明離火?”


    丁檠驚疑一聲,念頭一動,神禽便撲入自身,與自身血脈水乳jiao融。


    神宗魔門道傳第五層,分身融合,壽元過萬。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丁檠已然脫離了“人”這個概念。


    隨著與肥遺分身徹底相融,丁檠呼吸之間全身誕出鳳羽,背後雙翼展開,雙臂與其融合。


    整個人便化作了一隻姿態優雅的鳳鳥,拍動雙翼飛出禪院,直入高空罡氣之中。


    以鳳身飛行,與肥遺鎧狀態下的飛行又是全然不同的感觸。


    此時南天七宿的星輝依舊源源不斷地灑落下來,丁檠全身被包裹在內,隻覺自身法力源源不斷,一直保持在極為充盈的水準,似乎無有窮盡之時。


    也不需要他動念去進行收攝,天地元氣自己就主動送上門來。


    “上古神獸果然是得天獨厚,可以說是天地寵兒了。


    “本來起點較之凡俗就高出不少,再加上有如此充裕的元氣滋養,具體的修行速度想來也不會慢到哪裏去。”


    在空中試飛了一會,丁檠落回小院,變回了人身。


    眉宇間不見絲毫憊色,丁檠神采奕奕地回到了房中,入定內視。


    在他丹田之中,金青二色的火焰聚攏成一枚丹丸形狀的圓珠,落在三足兩耳的鼎爐之中緩緩溫養。


    其上有條條紋路若隱若現,就似丹紋一般。


    “這是內丹術的修行。”


    南宗魔門傳承中有一部《金華衝碧密要》,不單是煉丹之術,也是修行之法。


    丁檠在鬥氣大陸上將煉藥術和丹道兼收並蓄,納入了自身修行體係之中,表露在外的便是這樣一枚火焰丹丸。


    “如此說來,我也算是變相走上了道門的修行之路。”


    這枚內丹就是丁檠所結的金丹,象征著其人的人仙功果。


    “接下來我要是修行內丹術,金丹九轉,培育陽神,便是正式轉入玄門道家,為修成陽神而努力;


    “而若專心發掘血脈潛力,嚐試煉成南明離火,並從此著手統禦七大真火修成不死之軀,還就是神宗魔門的道路。”


    丁檠沉吟片刻,忽地展顏道:


    “至於如何選擇的問題,此身道路早已定下,何必還在此躊躇?”


    鼎爐內壁之上的一篇文字忽地大放光明,化作一部玄奧古拙的修行法門流入丁檠心間。


    《丙丁丹砂陵光法》!


    南宗魔門七部真傳之一,專修先天七大真火之一的南明離火。


    丁檠丹田之中的火丹忽地炸裂,化作無數股細小的金青色火焰流入全身經脈竅穴之中,逸散到四肢百骸。


    他拋卻了內丹道上的功果,轉而將自身真火存儲於通身竅穴之中。


    一隻模糊的虛影方從鼎爐上浮現,尚未完全顯化,便被一隻通體由血脈之力組成的神禽啄住,三兩下扯成了碎片,吞入肚中。


    隨著將代表南明離火的那頭無名火獸血脈吞噬,丁檠體內的肥遺血脈再度得到了躍升。


    他在屋中閉目修行了片刻,才將自身功行上漲的勢頭壓了下去,轉而夯實起自身根基。


    “厚積薄發方為正道,一昧追求戰力終不長久。”


    丁檠結束修煉,睜眼看向窗外。


    此時恰逢靈隱寺中鍾鼓齊鳴,迎接著新一年的到來。


    “乾道四年,正月初一。”


    丁檠心生感懷,正要說些什麽,忽然麵上一動,喃喃道:


    “光濟回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燭行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蓬萊靈海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蓬萊靈海君並收藏燭行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