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間時分,天上的厚重雲層難得散去,露出了一輪皎潔玉盤。
月明高潔,清光似水。
連帶著荒蕪的院落、廢池之中的白蓮也在月光映襯下顯得雅致了不少,不似白日那般頹然。
丁檠和寧采臣二人促膝殿廊,待到相對詞竭之時,便拱手分別,各自歸寢。
回到南舍之中,丁檠回想起今日經曆,突然失笑道:
“怎麽感覺是我取代了燕赤霞的戲份?”
他信手拿過床頭案幾上的鐵鑄塗金塔,在手中掂量了幾下,又自語道:
“不過這寧采臣竟然能來到第二層永福寺,確實出乎了我的意料。看其人模樣,也不像是敵方偽裝而成,倒像是懵懵懂懂間誤入此地,至今不曾發覺異處。”
丁檠嘖了一聲:“若真是如此,倒還真算他倒黴了!”
他不再關注此事,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手中的鐵鑄塗金塔上來。
丁檠調動體內一縷真火法力灌入其中,小小的九層寶塔瞬間光芒大作,無數種子字從光芒中浮現,整座塗金塔都似以這些密宗咒語組成的一般。
“果然是密宗之物,”丁檠皺眉辨認光芒中上下沉浮、四處遊走的種字,“‘hrih’、‘vam’、‘kam’......好家夥,不僅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字,甚至還有地水火風空五大的通種子文字嗎?看起來倒像是東密那邊的東西,不過或許是前朝古物也說不定。”
種子字,又作種字,是指密教中表示佛、菩薩等諸尊所說真言之梵字,也是真言者修字輪觀的觀照對象。
之所以稱其為種子字,是因為此字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複可賅攝於一字”之意。
也就是說,每一個種字都具有不同的含義,須得根據語境和上下文聯係,方能理解其中深意。
有時僅僅是一個種字,可能就包含了一段密宗經文甚至是神通傳承,若是不能勘破其中所藏,便毫無所得。
所謂“若能於一字專注行觀,修諸行願,即能於一切行願皆得圓滿”,便是此意了。
而丁檠眼下所得的這座鐵鑄塗金塔,被他用法力激發其中禁製後,整座佛塔都逸散成了無數種字,組合成佛陀、蓮花、寶杵等物,在他麵前變化連連。
“第二層的佛塔是以密宗種字構建出來的佛門禁製,想來最外層的佛塔應該隻是一個單純的軀殼罷了,至於這件佛門法器的靈性所在,應該就是核心層我所看見的那抹微弱佛光了。”
丁檠心中作出猜測。
將佛塔一拆為三,藏於有相無相之間,隱現隨心,端的是奇妙無比。
“如此一來,這座永福寺的大致情況我也能揣摩出一二了,無外乎是昔年有佛門高人在此設建佛寺,鎮壓妖魔。如今妖孽即將脫身,欲行鳩占鵲巢之事。”
他被困在這第二層的永福寺中一連數日,直到今日見到了寧采臣,才隱約察覺到此地時間流速和外界並不相通。
越是靠近核心地帶,時間流速也就越快。
而若想從第二層脫身,去往外層或者核心地帶,倒也沒有那麽容易。
丁檠被困的這段時間,每隔半日都有大群鬼物來襲,自寺北亂葬崗而起,尋著生人氣味而來,掠奪血肉。
以丁檠觀之,亂葬崗中的那株白楊樹,恐怕便是這第二層永福寺的主持者,也即所謂的“樹妖姥姥”。
其人實力,很明顯達到了人仙一流,而且手下又有諸多鬼物為倀,實在是個麻煩的對手。
再加上這第二層永福寺中陰晦之氣大盛,白晝天光都是自外層投影而來,丁檠體內的真火法力得不到補充,此消彼長之下,他若是冒然對上那樹妖姥姥,恐怕也討不得好!
“不過我現在取得了這座鐵鑄塗金塔,能略微打開一個通往外層的口子,雖然脫身依舊不行,但卻可以借此勾連天地元氣,補益自身,有久戰之力。”
也是第二層中的佛塔脫離了妖魔掌握,今夜才有清輝入戶,不似前幾夜一般浮雲蔽月,難見分明。
丁檠略一起意,手中的佛門種字便自由組合起來,化作六寸高一個玉石燈檠被他提在手裏。
此燈形製古雅,燈頭結著三色火焰,一者淡金似日,一者純青化蓮,還有一者卻明澈如琉璃,淨無瑕穢。
“此燈不如喚作散花檠?也算合我名諱。”
丁檠玩笑一句,提燈便往寺外走去,準備趁熱打鐵,將那“樹妖姥姥”除去,打開通往核心層的門戶。
臨出寺院時,丁檠看了一眼寧采臣所在的西廂,手中燈火分出一點光影,將整間廂房籠罩在內。
“這幾日我也除去了不少鬼物,使得那樹妖姥姥元氣大傷,如今寧采臣誤入此間,想必今晚便有陰鬼前來掠奪精血。
“既是如此,不如護他一次,免得殃及無辜。”
而且寧采臣身為凡人,竟然能來到這第二層永福寺,怎麽想都覺得有問題。
丁檠在其房外設下禁製,也是為了起到監察之效,以防自己大意之下被人背刺。
說得不好聽些,他甚至有以寧采臣為誘餌,引蛇出洞,避實就虛的想法。
不過這個念頭隻是剛一出現,就被丁檠按了下去。
他還不至於做這麽沒品的事情。
......
永福寺,外層。
當丁檠將鐵鑄塗金塔打散成佛門種字,將其組合成“散花檠”時,金碧輝煌,香客紛紜的永福寺中,一名老僧皺起了眉頭。
“方丈,知州家的老太太前來進香,想請您過去一敘。那楊家的夫人也在一旁。”
一個穿著青灰色僧衣的小沙彌對著方丈堂中的老僧稟報道。
“我知道了,”金華府永福寺住持,無印禪師慈眉善目地一笑,“你先去待客,老衲稍後就去。”
“是。”小沙彌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待其離去後,無印禪師的麵色陰沉下來,言語間有些氣急敗壞:
“第二層中的密印萬佛塔已經為對方所奪,想來那一層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早知如此,就不該放那人進去!”
他月餘前定中窺得天機,自知有一場劫數將臨,推算之下知曉此劫應在臨安府方向,於是吩咐下去,命手下各做準備。
誰知前幾日忽然有感,這場劫數愈演愈烈,甚至自己有隕落之兆,不得已隻能啟用了一件後手,將永福寺布置得殺機深藏,靜待大敵上門。
“......罷了,實在不行隻能動用本尊,可惜我數十年苦功竟被如此浪費,果然是劫數不由人。”
無印禪師眼神閃爍,準備起應對方案來。
月明高潔,清光似水。
連帶著荒蕪的院落、廢池之中的白蓮也在月光映襯下顯得雅致了不少,不似白日那般頹然。
丁檠和寧采臣二人促膝殿廊,待到相對詞竭之時,便拱手分別,各自歸寢。
回到南舍之中,丁檠回想起今日經曆,突然失笑道:
“怎麽感覺是我取代了燕赤霞的戲份?”
他信手拿過床頭案幾上的鐵鑄塗金塔,在手中掂量了幾下,又自語道:
“不過這寧采臣竟然能來到第二層永福寺,確實出乎了我的意料。看其人模樣,也不像是敵方偽裝而成,倒像是懵懵懂懂間誤入此地,至今不曾發覺異處。”
丁檠嘖了一聲:“若真是如此,倒還真算他倒黴了!”
他不再關注此事,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手中的鐵鑄塗金塔上來。
丁檠調動體內一縷真火法力灌入其中,小小的九層寶塔瞬間光芒大作,無數種子字從光芒中浮現,整座塗金塔都似以這些密宗咒語組成的一般。
“果然是密宗之物,”丁檠皺眉辨認光芒中上下沉浮、四處遊走的種字,“‘hrih’、‘vam’、‘kam’......好家夥,不僅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字,甚至還有地水火風空五大的通種子文字嗎?看起來倒像是東密那邊的東西,不過或許是前朝古物也說不定。”
種子字,又作種字,是指密教中表示佛、菩薩等諸尊所說真言之梵字,也是真言者修字輪觀的觀照對象。
之所以稱其為種子字,是因為此字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複可賅攝於一字”之意。
也就是說,每一個種字都具有不同的含義,須得根據語境和上下文聯係,方能理解其中深意。
有時僅僅是一個種字,可能就包含了一段密宗經文甚至是神通傳承,若是不能勘破其中所藏,便毫無所得。
所謂“若能於一字專注行觀,修諸行願,即能於一切行願皆得圓滿”,便是此意了。
而丁檠眼下所得的這座鐵鑄塗金塔,被他用法力激發其中禁製後,整座佛塔都逸散成了無數種字,組合成佛陀、蓮花、寶杵等物,在他麵前變化連連。
“第二層的佛塔是以密宗種字構建出來的佛門禁製,想來最外層的佛塔應該隻是一個單純的軀殼罷了,至於這件佛門法器的靈性所在,應該就是核心層我所看見的那抹微弱佛光了。”
丁檠心中作出猜測。
將佛塔一拆為三,藏於有相無相之間,隱現隨心,端的是奇妙無比。
“如此一來,這座永福寺的大致情況我也能揣摩出一二了,無外乎是昔年有佛門高人在此設建佛寺,鎮壓妖魔。如今妖孽即將脫身,欲行鳩占鵲巢之事。”
他被困在這第二層的永福寺中一連數日,直到今日見到了寧采臣,才隱約察覺到此地時間流速和外界並不相通。
越是靠近核心地帶,時間流速也就越快。
而若想從第二層脫身,去往外層或者核心地帶,倒也沒有那麽容易。
丁檠被困的這段時間,每隔半日都有大群鬼物來襲,自寺北亂葬崗而起,尋著生人氣味而來,掠奪血肉。
以丁檠觀之,亂葬崗中的那株白楊樹,恐怕便是這第二層永福寺的主持者,也即所謂的“樹妖姥姥”。
其人實力,很明顯達到了人仙一流,而且手下又有諸多鬼物為倀,實在是個麻煩的對手。
再加上這第二層永福寺中陰晦之氣大盛,白晝天光都是自外層投影而來,丁檠體內的真火法力得不到補充,此消彼長之下,他若是冒然對上那樹妖姥姥,恐怕也討不得好!
“不過我現在取得了這座鐵鑄塗金塔,能略微打開一個通往外層的口子,雖然脫身依舊不行,但卻可以借此勾連天地元氣,補益自身,有久戰之力。”
也是第二層中的佛塔脫離了妖魔掌握,今夜才有清輝入戶,不似前幾夜一般浮雲蔽月,難見分明。
丁檠略一起意,手中的佛門種字便自由組合起來,化作六寸高一個玉石燈檠被他提在手裏。
此燈形製古雅,燈頭結著三色火焰,一者淡金似日,一者純青化蓮,還有一者卻明澈如琉璃,淨無瑕穢。
“此燈不如喚作散花檠?也算合我名諱。”
丁檠玩笑一句,提燈便往寺外走去,準備趁熱打鐵,將那“樹妖姥姥”除去,打開通往核心層的門戶。
臨出寺院時,丁檠看了一眼寧采臣所在的西廂,手中燈火分出一點光影,將整間廂房籠罩在內。
“這幾日我也除去了不少鬼物,使得那樹妖姥姥元氣大傷,如今寧采臣誤入此間,想必今晚便有陰鬼前來掠奪精血。
“既是如此,不如護他一次,免得殃及無辜。”
而且寧采臣身為凡人,竟然能來到這第二層永福寺,怎麽想都覺得有問題。
丁檠在其房外設下禁製,也是為了起到監察之效,以防自己大意之下被人背刺。
說得不好聽些,他甚至有以寧采臣為誘餌,引蛇出洞,避實就虛的想法。
不過這個念頭隻是剛一出現,就被丁檠按了下去。
他還不至於做這麽沒品的事情。
......
永福寺,外層。
當丁檠將鐵鑄塗金塔打散成佛門種字,將其組合成“散花檠”時,金碧輝煌,香客紛紜的永福寺中,一名老僧皺起了眉頭。
“方丈,知州家的老太太前來進香,想請您過去一敘。那楊家的夫人也在一旁。”
一個穿著青灰色僧衣的小沙彌對著方丈堂中的老僧稟報道。
“我知道了,”金華府永福寺住持,無印禪師慈眉善目地一笑,“你先去待客,老衲稍後就去。”
“是。”小沙彌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待其離去後,無印禪師的麵色陰沉下來,言語間有些氣急敗壞:
“第二層中的密印萬佛塔已經為對方所奪,想來那一層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了。早知如此,就不該放那人進去!”
他月餘前定中窺得天機,自知有一場劫數將臨,推算之下知曉此劫應在臨安府方向,於是吩咐下去,命手下各做準備。
誰知前幾日忽然有感,這場劫數愈演愈烈,甚至自己有隕落之兆,不得已隻能啟用了一件後手,將永福寺布置得殺機深藏,靜待大敵上門。
“......罷了,實在不行隻能動用本尊,可惜我數十年苦功竟被如此浪費,果然是劫數不由人。”
無印禪師眼神閃爍,準備起應對方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