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二年的正月才過,東豫州便戰事再起。
對於桓歆這個如破空利利箭般的年輕將領,燕國的慕容皇族十分忌憚。桓歆的練兵能力,實在令人咂舌。當年,桓雲病逝後接手的十幾萬軍隊,他大刀闊斧地砍到了十萬,但這十萬人,幾乎每一個都可以以一敵三。這還隻僅僅是一個最基礎的水準,其中的佼佼者就更是多不勝數。如此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本就已經十分棘手,更何況桓歆本身還極善兵法謀略。
對於迅速成長著的強敵,最好的選擇,就是盡早扼殺。桓歆才到手的這兩萬多強壯的北方兵丁,絕對不能再讓他擰成一支精兵。
因此,盡管燕國才打了場打敗仗,在兵力和糧餉上都損失不少,短短三四個月之內,慕容氏依然還是做出了一舉調集十萬大軍,分別從榮陽、濟陰和高平三個方向發起進攻的決定。
桓歆占領東豫州以後,對於邊界上的每個城鎮都是要留下近千的兵員把守的,本是為快速穩定東豫州,但如此一來,卻也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後果。
從豫州帶來的軍隊與河南、洛陽兩地守軍,經過上一場戰爭的消耗,如今隻有兩萬多人,加上收編的兩萬多來自各方的新兵,大約有五萬人,但如今,留在陳留郡的,除了兩萬多幾乎還隻能算是“新兵”的軍隊之外,他從豫州及江州帶來的精兵強將,隻得區區五千人。陳留的總共兵力,堪堪隻有三萬。
這場戰爭,是完全出乎桓歆預料之外的。盡管提早收到了情報,但相對於薄弱的兵力和匱乏的準備而言,實在來得太突然了。
陳留郡的危機迫在眉睫,他隻得下令,暫時放棄已經收複的東豫州失地,所有兵力向陳留郡匯聚,集中對敵。同時,向朝廷送發了八百裏加急的軍情奏折,請求朝廷派遣援軍,還向離陳留郡最近並駐有重兵的梁郡發出求援書信。
不過,如今的朝廷局勢對他來說,並不是太樂觀。且不說建康士族有多麽忌憚桓氏,千方百計想削弱他們的兵力,就連桓氏內部,他的敵對者也很多。他如今遭逢大難,被困陳留,不被落井下石,幾乎已經是最好的局麵了。
豫州守軍幾乎被他搬走了大半,基本是杯水車薪。而江州和譙郡又離得太遠,要調集軍隊基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他也向荊州發去了求援信。
除了這些以外,便隻能自救。
朝中的局勢和桓歆所料不遠。軍情奏折八百裏加急送到建康,過了七八日都遲遲未發出派發援軍的旨意。敵國來襲,守軍勢微立即增援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朝中這幾十上百的京官,這麽些天卻一直都還未拿出個具體增援方案,反倒是本末倒置,為為援軍達到以後桓歆和援軍將領誰做主帥爭執不休。
在這種十萬火急之時,與桓氏親厚的一些京官中,竟有些一向親近桓熙桓濟兄弟的一派人,全力堅持必須由桓歆出任主帥。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這商議增援方案一事才毫無寸進。
按照以往的慣性,隻要被桓氏統領過的軍隊,基本都有去無回成了“桓家軍”了。桓歆年輕,相對於一幹老將資曆實在太淺,又是作為被救援的一方,此時還要搶奪兵權,實在顯得太過不識好歹。如此行徑,自然讓本就對桓歆已經產生警惕之心的建康士族,順水推舟地拖延增援,以達到削弱桓氏兵力的目的。
但最新傳回建康的消息,卻令一幹人等大失所望。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原本看起來岌岌可危的陳留郡,居然還沒被攻破。
對於和燕國的戰事,桓歆是一直在為此做準備的。因此,占據城池之後,每到一處,都會派留守軍隊和適度征徭役加固防禦工事。他攻下陳留郡至今已經是四五個月,所有的城防都加固了幾乎一倍。
除此之外,還有花樣百出的對付攻城者的手段。最成功的一次,在敵軍夜襲之時,不損一兵一卒消滅了對方八千多人。
因為桓歆早就有火攻的想法,便早早叫人在四麵的城樓頂層蓄積了好幾個大池子的桐油和新近收集的石脂水,用特製的銅管鏈接,利用他以前看過的“水龍頭”原理,堵住出口,讓油流產生巨大的壓力,能噴射出好幾十米遠。
當夜,桓歆見對方軍隊在黑夜中放眼望去全是一片密集的火把,一問幕僚今夜風向,便當機立斷地提前啟用了火攻。
一開啟連結油池的機關,不消片刻,成千上萬密密麻麻衝鋒而來的攻城者們身上便都被油淋透了,黑夜之中,敵方根本還未反應過來落在身上的液體是什麽,另一波用弩投射而來的磷粉和火箭便紛至遝來。
包好的磷粉一投出去便散開,落在攻城者們身上,粉狀太細碎,叫人避無可避,因此,隻一瞬間,城樓之下便不少士兵身上就著了火。為撲滅自己身上的火,那些人不是四處亂竄就是就地打滾,慌亂之中,手中的火把落地頓時便帶起一片火海。被油淋濕的人在火海之中,幾乎是瞬間就被吞噬了。
整個後半夜,下頭都是一片鬼哭狼嚎。
待得大火熄滅,第二天早上,橫七豎八的焦黑屍體竟綿延了好幾千米。派人下去一清點,足有八千餘人。
如這般手段,還有許多,每每出奇製勝。桓歆所知的各種攻防手段,遠遠超出了此時許多人的見識和想象,而陳留又背靠晉朝疆土,各種供給並未斷絕,他有充足的物資去實施這些手段。
所謂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燕隊原本仗著人多,鬥誌昂揚,這半個月下來屢受挫敗,士氣也低迷了不少。
與此相反,哀兵必勝,本就是處於劣勢一方的晉朝軍隊,卻是逐漸振奮起來。
如此一個多月以後,燕隊已經被消耗了三萬餘人。而此時,桓溫親自率領的五萬援軍,也已經快到達陳郡。
一開始仗著人多勢眾的燕隊,著急起來,對陳留發起了猛攻。而桓歆,覺得時機成熟,也改變了策略開城作戰。
此時,終於確定了增援方案和人選的晉廷,派了平北將軍郗愔領了三萬軍隊才剛剛出發。
而已經達到陳郡的桓溫,上書陳請朝廷議北伐事,請從姑孰、建康與徐州集中兵力討伐燕國,收複失地。然後,一轉頭就帶著五萬大軍奔東南方而來,竟是要直逼建康的勢頭。
還在唧唧歪歪的建康士族頓時傻眼了,一致商議以後,下令剛剛出發的郗愔返回徐州。
桓歆在陳留的戰事,以逸待勞,結果自然是大獲全勝。五月中旬,燕國主帥慕容忠帶著兩萬多殘兵敗將狼狽逃回中州時,桓溫的軍隊,已經進駐了合肥。
合肥距離建康僅三四百裏,行船甚至可以順流直下直逼建康城外。
建康的世家貴族們惶恐不已,迅速商議對策,不過三日後,朝廷便下旨進封桓溫為揚州牧、錄尚書事,並召其入朝輔政。
桓溫以中原未平為借口推辭,朝廷再召,六月,桓溫無奈入朝,將四萬軍隊駐紮於宣城,交予時任宣城內史桓衝統領。
此時,桓溫集內外大權於一身,邊疆有桓歆鎮守,京師有自己從荊州帶來的軍隊坐鎮,完全是誌得意滿地帶著幾千軍隊回了建康桓府。
大權在握春風得意,豈能無美人相伴。
早前看到桓姚所畫的李氏畫像早已心馳神往的桓溫,此時覺得,三兒如今也不算在西南方向了,那麽,三人齊聚西南之地可讓他更進一步的預言期限應該也算是超過了。況且,如今的狀況,他當初的期許也已經完全達到。那麽,也是時候把李氏接回身邊了。
而七女桓姚,如今他也有另外合適去處需要她。
聽習氏所言,三兒桓歆對七女桓姚經過了這些年的相處,倒是極為顧惜。仔細一回想,這幾年,竟是所有在江州向桓姚提親的,都被他拒絕了。身為兄長,友愛弟妹是好事,但也不能過了頭。
女兒家本就是拿來嫁出去和別家結兩姓之好的,七女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不能任由著三兒的性子耽擱下去。
桓姚從去年大批江州未婚郎君到荊州提親開始,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了。桓溫不會把一個豔冠群芳美名遠播,並且正值婚齡的女兒放在遙遠的江州。就算隻是為了給他增光添彩,他也會把她弄到身邊去。更何況,這時代,女兒的作用可不止如此。
七月底,在得知建康來人之後,桓姚十分平靜。
建康雖然有殘暴的南康公主,但她如今,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淩的孤弱小女了。她有保護自己和李氏的資本。
這一年多以來,桓歆對桓姚是越來越放心了。那麽多文采風流的少年郎君來向她獻殷勤,千裏迢迢去荊州求親,桓姚在信中,都絲毫不為所動,還給他寫信讓他想辦法幫她推擋掉。
而且在經曆那一場在江州引起的軒然大波以後,她便自動自覺地開始深居簡出,還在信中跟他說,他在外麵打仗那麽忙,她在府中還給他添麻煩,實在是深感歉疚。
她讓他多加珍重,千萬以性命為第一要務,她說“三哥,無論何時都要記得,我在府裏等你歸來。”
每每想到她的這句話,戰事之中,再多的艱難困苦,都不覺得沉重了。
桓姚配合著建康前來接應的人,以與李氏外出上香的名義,擺脫了已然對她掉以輕心的刺史府隨從,帶著自己這幾年訓練的幾個人和一些貼身服侍的侍女,與李氏一起登上了去往建康的行船。
為給以後留一線餘地,她並未刻意拋下桓歆給她的丫鬟們,一並帶去船上。
遙在千裏之外整頓軍務的桓歆,接到報信,已經是十幾天以後了。彼時,乘船順流而下的桓姚和李氏,剛剛抵達建康。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因為身體不舒服於是木有碼字,本來想上來跟大家說聲,結果卻作死地鎖了小黑屋出不來。戰事神馬的,大家將就著看就是了,作者菌費了好多腦細胞,但智商有限也隻能姍出這種小白水平子c_、/
對於桓歆這個如破空利利箭般的年輕將領,燕國的慕容皇族十分忌憚。桓歆的練兵能力,實在令人咂舌。當年,桓雲病逝後接手的十幾萬軍隊,他大刀闊斧地砍到了十萬,但這十萬人,幾乎每一個都可以以一敵三。這還隻僅僅是一個最基礎的水準,其中的佼佼者就更是多不勝數。如此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本就已經十分棘手,更何況桓歆本身還極善兵法謀略。
對於迅速成長著的強敵,最好的選擇,就是盡早扼殺。桓歆才到手的這兩萬多強壯的北方兵丁,絕對不能再讓他擰成一支精兵。
因此,盡管燕國才打了場打敗仗,在兵力和糧餉上都損失不少,短短三四個月之內,慕容氏依然還是做出了一舉調集十萬大軍,分別從榮陽、濟陰和高平三個方向發起進攻的決定。
桓歆占領東豫州以後,對於邊界上的每個城鎮都是要留下近千的兵員把守的,本是為快速穩定東豫州,但如此一來,卻也造成了兵力分散的後果。
從豫州帶來的軍隊與河南、洛陽兩地守軍,經過上一場戰爭的消耗,如今隻有兩萬多人,加上收編的兩萬多來自各方的新兵,大約有五萬人,但如今,留在陳留郡的,除了兩萬多幾乎還隻能算是“新兵”的軍隊之外,他從豫州及江州帶來的精兵強將,隻得區區五千人。陳留的總共兵力,堪堪隻有三萬。
這場戰爭,是完全出乎桓歆預料之外的。盡管提早收到了情報,但相對於薄弱的兵力和匱乏的準備而言,實在來得太突然了。
陳留郡的危機迫在眉睫,他隻得下令,暫時放棄已經收複的東豫州失地,所有兵力向陳留郡匯聚,集中對敵。同時,向朝廷送發了八百裏加急的軍情奏折,請求朝廷派遣援軍,還向離陳留郡最近並駐有重兵的梁郡發出求援書信。
不過,如今的朝廷局勢對他來說,並不是太樂觀。且不說建康士族有多麽忌憚桓氏,千方百計想削弱他們的兵力,就連桓氏內部,他的敵對者也很多。他如今遭逢大難,被困陳留,不被落井下石,幾乎已經是最好的局麵了。
豫州守軍幾乎被他搬走了大半,基本是杯水車薪。而江州和譙郡又離得太遠,要調集軍隊基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他也向荊州發去了求援信。
除了這些以外,便隻能自救。
朝中的局勢和桓歆所料不遠。軍情奏折八百裏加急送到建康,過了七八日都遲遲未發出派發援軍的旨意。敵國來襲,守軍勢微立即增援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朝中這幾十上百的京官,這麽些天卻一直都還未拿出個具體增援方案,反倒是本末倒置,為為援軍達到以後桓歆和援軍將領誰做主帥爭執不休。
在這種十萬火急之時,與桓氏親厚的一些京官中,竟有些一向親近桓熙桓濟兄弟的一派人,全力堅持必須由桓歆出任主帥。正是因為他們的堅持,這商議增援方案一事才毫無寸進。
按照以往的慣性,隻要被桓氏統領過的軍隊,基本都有去無回成了“桓家軍”了。桓歆年輕,相對於一幹老將資曆實在太淺,又是作為被救援的一方,此時還要搶奪兵權,實在顯得太過不識好歹。如此行徑,自然讓本就對桓歆已經產生警惕之心的建康士族,順水推舟地拖延增援,以達到削弱桓氏兵力的目的。
但最新傳回建康的消息,卻令一幹人等大失所望。已經過了大半個月,原本看起來岌岌可危的陳留郡,居然還沒被攻破。
對於和燕國的戰事,桓歆是一直在為此做準備的。因此,占據城池之後,每到一處,都會派留守軍隊和適度征徭役加固防禦工事。他攻下陳留郡至今已經是四五個月,所有的城防都加固了幾乎一倍。
除此之外,還有花樣百出的對付攻城者的手段。最成功的一次,在敵軍夜襲之時,不損一兵一卒消滅了對方八千多人。
因為桓歆早就有火攻的想法,便早早叫人在四麵的城樓頂層蓄積了好幾個大池子的桐油和新近收集的石脂水,用特製的銅管鏈接,利用他以前看過的“水龍頭”原理,堵住出口,讓油流產生巨大的壓力,能噴射出好幾十米遠。
當夜,桓歆見對方軍隊在黑夜中放眼望去全是一片密集的火把,一問幕僚今夜風向,便當機立斷地提前啟用了火攻。
一開啟連結油池的機關,不消片刻,成千上萬密密麻麻衝鋒而來的攻城者們身上便都被油淋透了,黑夜之中,敵方根本還未反應過來落在身上的液體是什麽,另一波用弩投射而來的磷粉和火箭便紛至遝來。
包好的磷粉一投出去便散開,落在攻城者們身上,粉狀太細碎,叫人避無可避,因此,隻一瞬間,城樓之下便不少士兵身上就著了火。為撲滅自己身上的火,那些人不是四處亂竄就是就地打滾,慌亂之中,手中的火把落地頓時便帶起一片火海。被油淋濕的人在火海之中,幾乎是瞬間就被吞噬了。
整個後半夜,下頭都是一片鬼哭狼嚎。
待得大火熄滅,第二天早上,橫七豎八的焦黑屍體竟綿延了好幾千米。派人下去一清點,足有八千餘人。
如這般手段,還有許多,每每出奇製勝。桓歆所知的各種攻防手段,遠遠超出了此時許多人的見識和想象,而陳留又背靠晉朝疆土,各種供給並未斷絕,他有充足的物資去實施這些手段。
所謂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燕隊原本仗著人多,鬥誌昂揚,這半個月下來屢受挫敗,士氣也低迷了不少。
與此相反,哀兵必勝,本就是處於劣勢一方的晉朝軍隊,卻是逐漸振奮起來。
如此一個多月以後,燕隊已經被消耗了三萬餘人。而此時,桓溫親自率領的五萬援軍,也已經快到達陳郡。
一開始仗著人多勢眾的燕隊,著急起來,對陳留發起了猛攻。而桓歆,覺得時機成熟,也改變了策略開城作戰。
此時,終於確定了增援方案和人選的晉廷,派了平北將軍郗愔領了三萬軍隊才剛剛出發。
而已經達到陳郡的桓溫,上書陳請朝廷議北伐事,請從姑孰、建康與徐州集中兵力討伐燕國,收複失地。然後,一轉頭就帶著五萬大軍奔東南方而來,竟是要直逼建康的勢頭。
還在唧唧歪歪的建康士族頓時傻眼了,一致商議以後,下令剛剛出發的郗愔返回徐州。
桓歆在陳留的戰事,以逸待勞,結果自然是大獲全勝。五月中旬,燕國主帥慕容忠帶著兩萬多殘兵敗將狼狽逃回中州時,桓溫的軍隊,已經進駐了合肥。
合肥距離建康僅三四百裏,行船甚至可以順流直下直逼建康城外。
建康的世家貴族們惶恐不已,迅速商議對策,不過三日後,朝廷便下旨進封桓溫為揚州牧、錄尚書事,並召其入朝輔政。
桓溫以中原未平為借口推辭,朝廷再召,六月,桓溫無奈入朝,將四萬軍隊駐紮於宣城,交予時任宣城內史桓衝統領。
此時,桓溫集內外大權於一身,邊疆有桓歆鎮守,京師有自己從荊州帶來的軍隊坐鎮,完全是誌得意滿地帶著幾千軍隊回了建康桓府。
大權在握春風得意,豈能無美人相伴。
早前看到桓姚所畫的李氏畫像早已心馳神往的桓溫,此時覺得,三兒如今也不算在西南方向了,那麽,三人齊聚西南之地可讓他更進一步的預言期限應該也算是超過了。況且,如今的狀況,他當初的期許也已經完全達到。那麽,也是時候把李氏接回身邊了。
而七女桓姚,如今他也有另外合適去處需要她。
聽習氏所言,三兒桓歆對七女桓姚經過了這些年的相處,倒是極為顧惜。仔細一回想,這幾年,竟是所有在江州向桓姚提親的,都被他拒絕了。身為兄長,友愛弟妹是好事,但也不能過了頭。
女兒家本就是拿來嫁出去和別家結兩姓之好的,七女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不能任由著三兒的性子耽擱下去。
桓姚從去年大批江州未婚郎君到荊州提親開始,早就預料到這一天了。桓溫不會把一個豔冠群芳美名遠播,並且正值婚齡的女兒放在遙遠的江州。就算隻是為了給他增光添彩,他也會把她弄到身邊去。更何況,這時代,女兒的作用可不止如此。
七月底,在得知建康來人之後,桓姚十分平靜。
建康雖然有殘暴的南康公主,但她如今,也已經不是當年那個任人欺淩的孤弱小女了。她有保護自己和李氏的資本。
這一年多以來,桓歆對桓姚是越來越放心了。那麽多文采風流的少年郎君來向她獻殷勤,千裏迢迢去荊州求親,桓姚在信中,都絲毫不為所動,還給他寫信讓他想辦法幫她推擋掉。
而且在經曆那一場在江州引起的軒然大波以後,她便自動自覺地開始深居簡出,還在信中跟他說,他在外麵打仗那麽忙,她在府中還給他添麻煩,實在是深感歉疚。
她讓他多加珍重,千萬以性命為第一要務,她說“三哥,無論何時都要記得,我在府裏等你歸來。”
每每想到她的這句話,戰事之中,再多的艱難困苦,都不覺得沉重了。
桓姚配合著建康前來接應的人,以與李氏外出上香的名義,擺脫了已然對她掉以輕心的刺史府隨從,帶著自己這幾年訓練的幾個人和一些貼身服侍的侍女,與李氏一起登上了去往建康的行船。
為給以後留一線餘地,她並未刻意拋下桓歆給她的丫鬟們,一並帶去船上。
遙在千裏之外整頓軍務的桓歆,接到報信,已經是十幾天以後了。彼時,乘船順流而下的桓姚和李氏,剛剛抵達建康。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因為身體不舒服於是木有碼字,本來想上來跟大家說聲,結果卻作死地鎖了小黑屋出不來。戰事神馬的,大家將就著看就是了,作者菌費了好多腦細胞,但智商有限也隻能姍出這種小白水平子c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