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厥王迂所在到外都是伏屍遍地,從平壤離開後。尉追出憂複帶著五千騎兵沿遼河一路北上,晝伏夜出。直取突厥王廷,竟是被他趁著東突厥國中青壯俱是被征發,讓他以五千騎破了王廷,殺的阿史那姓幾乎是十不存一,更是生俘了義成公主,不過尉遲文德並沒有留下活口。在知道義成公主的身份後,就直接下令殺了義成公主,這位可是大隋公主,把她給帶回去隻是個麻煩。


    郭孝恪在懷遠鎮足足停留了兩個月,這期間裏,總共有近二十萬突厥的老弱婦孺拖家帶口,趕著牛羊往懷遠而來,而驍果軍則是被郭孝恪放在草原四處掃蕩,一直逼得處羅不得不遠遁大漠深處,讓整個東突厥草原陷入了混亂中。


    郭孝恪大破東突厥,連同幽州的斬首數,一共達到了十八萬級,懷遠鎮外那一座座萬人京觀,足以讓草原上各個部落都充滿了恐懼,自此北府軍的黑色旗幡所至,草原各部無不臣服,就連原本蠢蠢欲動。想要在突厥人到下之後,填棄草原勢力真空的薛延陀人老實地待在了自己的草場上,不敢做出任何讓北府軍誤會的事情來。突厥人戰死十八萬,王廷被掃,卻是讓東突厥再也沒有可能成為草原霸主,當尉遲文德帶著從突厥王廷繳獲的戰利品回到懷遠後,郭孝恪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尉遲文德的確是個人才,文武皆能,雖說用兵不如李靖,可也是能獨當一麵的大將。他這一次的大膽出擊,可見他的膽魄,不過卻破壞了他原本的計刑。


    “將在外,君命亦有所不受,更何況文德你此次打了勝仗,本王又豈會責怪你看著來請罪的尉遲文德,懷遠鎮內行宮,一處偏殿內。郭孝恪卻是朝有些惶恐的尉遲文道。


    “多謝王爺。”尉遲文德放下了心,他是到了懷遠以後,見了李靖。才知道漢王本來是想讓東突厥和薛延陀互相牽製,不使任何一家做大。可他卻把東突厥的王廷給掃了,現在薛延陀人礙於北府軍大勝餘威。不敢造次,可是如今楊廣已死。王爺是耍爭天下的人,如何能在這邊遠之地久留,大軍遲早都南下。到時薛延陀必然會趁機在草原崛起,尉遲文德一想到自己壞了大事,難免心中惴惴不安。


    “熊津都護府,本王會另派人接管,你的兒子便到本王身邊做個親衛。你便留在懷遠,本王隻給你三萬兵馬。五年之內,絕不可讓薛延陀做大,你可能辦到郭孝恪朝尉遲文德說道,尉遲文德不想留在百濟。想要回中國的心思他知道,此時卻是給了尉遲文德一個選擇。


    “王爺放心,末將必不讓薛延陀做大。”尉遲文德大喜了起來,他冒險出兵,不就是為了立功好離開百濟,回中國故地,日後也好讓尉遲家成為名門,如今他的兒子能補入王爺親衛,日後自然晉升自然容易。哪有不願之意。


    尉遲文德離開後,郭孝恪一個人坐在了殿中,如今楊廣集死的消息應該已經傳遍了天下,南宮官衙的百官,也是各自寫信,或是派了家人去各地的本家為他造勢。


    就如郭孝恪所料一般,此時楊廣為宇文成都所弑的消息亦是傳了開來。那些投靠他的隋室舊臣,雖然人在懷遠,等於是失了原本的根基,可影響力仍在,而且王遠知這個茅山宗的掌教親自為他說話,讓整個江南世族卻是一片到地為他稱頌之聲。幾個見了王遠知都要稱一聲老師的大儒亦是紛紛效仿。


    涿郡城內,漢王府,李秀寧和木蘭雖然已經身懷六甲,可是對著王遠知這位仙師,也依然是有數周全,這一次楊廣身死,天下人卻無人說漢王一句流言,可以說全是拜這位仙師之功。


    潘師正站在王遠知身後,心中亦是驚訝於老師竟會親自出山,要知道過去楊堅和楊廣都是三番四次地想請,執弟子禮,老師才不得不出讓兩次,可是這一次卻隻是漢王在懷遠鎮大勝突厥的消息傳到後,老師便出山,一路北上,為漢王說項,叫他也是始料未及。


    “看起來小徒的醫術還算過得去。”親自為李秀寧和木蘭診脈之後。王遠知卻是笑道,他雖然年事極高。可是養生有道,端的稱得上是鶴發童顏,仙風道骨,誰人見了都要喊一聲老神仙,不過卻是沒什麽架子。


    潘師正在一旁倒是沒什麽,在老師跟前,他的確就是個小徒,倒是李秀寧和木蘭心中有些詫異。


    王遠知這次親自來幽州,其實也是為了天下漢統,畢竟他是南朝官宦世家出身,雖然自小修道,可是對名教和正統看得極重,當年楊堅篡周,後來滅陳,一統天下,雖然以朝廷之名廣征各地名士,可是卻無多少人響應,固然是因為關隴世族掌握大權,可更多也是因為楊堅並非他們這些人眼中的正統,而郭孝恪雖然出身寒微,可卻是正統的漢人,更何況當年漢高祖劉邦也是起於草莽。


    如今天下,能成氣候,得天下的皆是北地胡漢雜種,隻有郭孝恪能入王遠知眼中,而且郭孝恪手握雄兵,是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消餌兵禍,重新統一天下的人,因此王遠知雖然年事已高,卻仍是親自跑了這一趟。


    等親自為李秀寧和木蘭重新開了安神養氣的藥方後,王遠知在潘師正的陪同下離開了王府,涿郡城內有楊廣第一次征遼時為他修建的道觀。


    “老師,前日有消息說,唐國公李淵在知道皇帝為宇文成都所弑後。卻是一路披麻戴孝,輕車簡從,從太原哭到了長安城回到道觀後,一進內室,潘師正卻是將剛才弟子送來的消息朝王遠知說道。


    “李淵此人,堅忍有雄才,日後能與漢王爭天下者,唯有此人是大患。”王遠知沉吟道,他是當世出名的高人,雖然一向閑雲野鶴,隻管了道修真,可實際上對這天下大勢看得比誰都透,過去他不願沾染紅塵,不過是看穿了楊堅雖然對他禮遇,可實際上不過是想借助自“甩久下十族和江南世家中的影響力罷了,後來楊歸優待佛是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如今不同,對王遠知來說,茅山宗選擇了漢王,便自然要全力支持漢王,好使道門壓過胡教,茅山宗執天下道門之牛耳,由不得他親自出山走這一趟。


    自古,得國不正者,沒有一家能得天下久矣,漢末之後,魏晉,五胡亂華,十六國更迭,南北朝一百七十年,數朝輪換,沒有長久者。皆是因為得國不正,少了氣數,現在郭孝恪出身漢人正統,楊廣一死,隋失其鹿,隻等天下有人稱帝反隋,郭孝恪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自立。所以楊廣之死,絕不能和郭孝恪有半點聯係。


    “老師,李淵素來和樓觀派有所關聯,據弟子所知,李淵在太原練兵時,樓觀派多有相助。”潘師正聽完王遠知所言後,亦是道,“樓觀派恐怕已是選了李淵這個胡漢雜種。如今李淵這番做派去長安,必有所圖。”


    “李淵身邊,劉文靜乃天下名士。李淵此番去長安,必是出自此人的手筆。”王遠知想了想後道,這天下名士,他十有**都知道,劉文靜乃天生的謀士,又博覽群經,必是李淵的心腹。


    “長安如今隻有衛玄和楊義臣能做主。不過兩人都年事已高,李淵如今這般大張聲勢地去長安哭喪,定然會被衛玄和楊義臣引入朝中,李淵又出身關隴世族中的名門,恐怕日後長安會為其所得。”王遠知不無擔心地道,關中八百裏沃野,人口富庶,若是叫李淵得了關中,日後天下之爭,怕是會生出不少變數。


    “老師,可要派人除了李淵。”潘師正是個心狠的人,茅山宗雖然內門弟子不多,可是外門中也是有好手的,真要平決心除去李淵,他們不是沒有機會。


    “癡兒,你此舉雖是為了漢王大業。可若是漢王知曉,又會如何看我上清派茅山宗即上清派。”王遠知搖了搖頭道,自古帝王最忌諱便是此等事情,豈可因此讓漢王對他上清派有所惡感。


    “若非老師提醒,弟子險些著了外道。”潘師正想到王遠知所說的後果,不由驚出了一身冷汗,就算漢王不計較,可是那魏征,長孫無忌等人又豈會善罷甘休。


    “我上清派的道統若要萬古長存。需得記住清淨無為二字,尤其是涉及到軍國大事,更是不能擅自幹涉。”王遠知看了潘師正這個自己親選的下代掌教,頗有深意地說道。潘師正的能力在他的弟子中最是傑出,可是卻也沾染紅塵太多,生出了幾分名利之心,他怕日後自己死後,潘師正卻是會學自己的老師陶弘景一般,想做那山中宰相,故而先提醒道。


    “老師。”潘師正不由皺了皺眉道,在他看來他們相助漢王成就大業,自然是要光大宗門,到時候便是當個國師也是應該的。“癡兒,當年陶師雖被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可有哪一次是主動參與軍國大事的,都是梁武帝親自派人送書信詢問,陶師才回信作答的。”王遠知不由搖頭說道,“粱武帝和陶師相識已久,陶師尚且要遁入山中避嫌,你何德何能,敢比陶師。”


    “漢王起於行伍,用兵如鬼神,殺人無算,又豈是好相與之主,唯有清靜無,為,方能得漢王之心,我上清派方能光大宗門。”


    被王遠知一番斥責,潘師正心中本來動的國師之念卻是一下子去了大半,卻是誠心正意地朝王遠知拜道,“弟子愚鈍,多謝老師指點。”潘師正本是聰明之人,此時靜下心來,方知道自己想錯得有多離譜。


    “李淵之事,你知道即可,若是漢王身邊無人提腮,你再告訴漢王不遲。”王遠知吩咐道,不過心中明白,如今漢王帳下相投的隋室老臣裏,裴世矩,虞世基等人都是有國士之能,必然會看出李淵的用意。


    “弟子知道,不知道老師還有何吩咐。”見王遠知要打坐,潘師正卻是問道。


    “漢王回來前。多注意山東的門閥世家。”王遠知朝潘師正說道。山東的門閥世家這次雖然因為他的緣故,都是為漢王造勢,可是他一路從江南而來,也知道山東的門閥世家,意見相左,洛陽的於仲文,已是調了魚俱羅北上,不少人恐怕都是生出了觀望之心。


    “是,老師。”潘師正應了一聲,然後便退出了靜室,如今他已清醒得多,有些事情他不該去做,連碰都不該碰。


    涿郡城,太守府內,溫彥博和虞世基在書房內,一邊品茶,一邊卻是談論著王遠知的來意,隻因王遠知的身份地位實在是太過超然,王遠知這個活神仙如今居然親自出山。北上為漢王造勢,實在是大出他們意料之外。


    “皇上如今身死,未有遺詔留下,不知王爺是做何想法?”溫彥博看向對麵的虞世基,不由試探道,如今長安和洛陽都是沒有動靜,隻是傳來消息說,留守的朝臣和皇子都是披麻戴孝,隻等漢王回軍。


    “王爺現在恐怕正煩惱著。”虞世基卻是笑了起來,楊廣雖然沒有留下遺詔,想必就算是有,也會給漢王瞞下,不過長安和洛陽,都有皇子留守,到對誰能從漢王那裏的到楊廣的屍首風光大葬,自然也是能偽造一份遺詔,而且隻要漢王一日不反,那麽將楊廣的屍首不管給了誰,都能被有心人當成是漢王的選擇。


    聽著虞世基透露的隻言片語,溫彥博也不由佩服虞世基的心思玲瓏。不過他們已經是漢王一黨,不由問道,“虞大人,不知以為王爺當如何應對。”


    “那還不簡單,皇上乃是被宇文成都弑於萬軍之中,王爺最方便莫過於說皇上屍骨無存,不過這是下策,上策當是讓長安和洛陽各派使節過來,到時候自然是衛玄和於仲文麻煩,卻關王爺什麽事。”虞世基卻是答道。


    (全本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爭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賁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賁氏並收藏爭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