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開啟陰陽井需要準備些法陣器具,還要根據奇門之術來推測開啟的方位和時機,所以需要耽誤些時日。
這些天裏,肖逸除了與趙、廖二人坐而論道,便開場布道,向漢族弟子講述自然道法。
因為擂台之事,漢族弟子本來對肖逸頗有怨懟,但是聽趙無方講了肖逸幫忙修補結界之事,頓時心生敬意,再無嫌隙。而且,肖逸道法精深,頗有心得,一場道講下來,頓時傾倒眾生,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聞道之後,許多漢族弟子都有茅塞頓開之感,一些弟子更是直接在道場上閉目打坐,靜心修煉。
一時間,肖逸之名在漢族弟子中盛傳。各地的弟子都趕回中樞之山,希望聆聽一場道論。其他八宗問訊之後,也紛紛趕來參拜,以求修行正途。
不出數日,參加道聽的人眾已經達到萬人,偌大的道場顯得擁擠不堪。趙無方苦笑不已,隻得命弟子擴地結舍,安頓眾人,並加強防範,唯恐大家擁擠向前,生出事端。
不過所幸,肖逸以自然之力將聲音傳出,方圓十裏之內,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清楚地聽到其聲音。眾人見狀,便各尋一處僻靜所在,一邊聆道,一邊參悟修行。如此,倒沒有給中樞之山造成太大麻煩。
又過數日,從中樞之山的山腰到山腳,已經全部住滿了人。從山腳處向四周延伸,又密密麻麻不知圍了幾重。
這些日裏,漢族鼎盛,堪稱奇景。
一日,肖逸正講到天地感應、天人合一時,忽聞山頂傳來一聲清鳴,聲傳霄漢,響遏行雲。
接著,竟有一隻五彩大鳥從山頂飛起,繞著肖逸盤旋回轉,竟是山中鳳神現身聞道。
鳳神五彩而九尾,羽翼揮動間,彩光四溢,如瀑而落,美妙絕倫。一時間,中樞之山披上金輝,銳氣升騰,有如仙山。
鳳神繞山九周,方才落回山中。異相持續了數息,終於慢慢消散。然而,眾人仍舊仰望天空,如癡如醉。
古人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肖逸以大道之論,引得鳳神來賀。至此,眾人對肖逸更是敬服,無不至誠求道。
而在此期間,靜姝一直默默地守在左近,如一個普通求道者一般,默默地注視著台上那瀟灑自如、風神俊雅的身形。不過,與他人不同的是,其眼神中,始終深情款款,滿是驕傲,似乎比她自己登台講道還要自豪。
在她的腦海中,依舊還記得那衣衫襤褸的少年獨自抵擋黑熊的樣子。誰能想到,當時的少年已經有了今日這般成就。
世態雖變幻無常,但冥冥中仍有天意。或許,這便是天意吧!
待她從回憶中醒來時,發現肖逸已經站到她的麵前,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
靜姝臉上一紅,低下頭去。
看著靜姝小女兒般的嬌羞之態,肖逸不覺心中一蕩,不過,表麵上卻是哈哈一笑,道:“聽趙大哥說,法陣已經布好,我們明日便可返回九州了。”
◇◇◇◇◇◇◇◇◇
一入陰陽井,二人頓覺兩眼一黑,什麽也看不到。被陰陽井中氣流帶動,身體迅速往洞中沉去。
肖逸首次進入陰陽井,心中不免忐忑,感覺氣流猛烈似刀,十分凶險,忙將靜姝護著懷中,祭起混沌罩防護。
不過,過了片刻,發現廖無塵在二人身上附加的符咒將所有氣流都擋在外麵,身體毫無不適之感,頓時對漢族人陣法造詣大為讚歎。
他知曉陰陽井乃是龍神所造,對其也十分好奇,於是放開神識,向著陰陽井洞壁探去。
陰陽井氣流猛烈,可切金斷玉,不過對於肖逸神識而言,毫無影響,輕鬆之極。
但覺陰陽井最寬處不過十丈左右,最窄處僅有丈許,若非有法陣引導,隻怕要撞在岩壁上,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如此規模,對於個人而言,著實十分恐怖,但是對於偌大的九州大陸而言,其實根本微不足道。
“或許龍神是擔心陰陽井開辟過大,導致大陸失衡吧。”肖逸心想道,“不過,這樣大小的陰陽井,即便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對於天地大勢來說,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洞壁皆是堅硬無比的岩石,致密無比,竟有阻擋神識之效。肖逸耗費大半神識,竟才深入十丈左右。但覺神識所到處,除了岩石再無其他,遂沒了興趣,迅疾收回神識。
但是,當神識掠過洞壁的刹那,忽然心有所感,竟發現岩壁上都附著一種玄妙的陣法。那陣法對神識毫無阻隔作用,但是對陰陽氣流竟是效用突出,無論多麽強烈的氣流,都被陣法全數反了回來。
肖逸見識了封天結界後,陣法造詣也算不弱,但覺這陣法十分玄妙,絲毫不比結界弱,於是想研究陣法消磨時間。
誰知,剛觀摩了片刻,忽覺眼前一亮,竟然已經從陰陽井衝出,重新回到了九州。
隨即,身上的符咒也暗淡下來,緩緩落到地上。
但想自己去(下)陰界時,耗費了數月時間,而返回時,竟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天地之玄妙,當真難以言明。
隻見二人所在之地乃是一處荒山,四周亂石林立,並無生靈印記。陰陽井選在此處,倒未造成禍患。不過,陰氣上溢,導致靈氣湧動,直向遠處傳開,時間一久,終究要對附近生靈造成影響。
肖逸見狀,把手一揮,瞬即插下數十柄陣旗。陣旗閃爍,靈光流動,逐漸形成一道封印。但是,因為氣流太疾,封印之力不足,難以封口,隻能稍微削減氣流的速度。所幸,那陣旗中靈氣尚足,看模樣能夠堅持數日不滅。
此陣旗乃是肖逸唯恐陰陽井造成生靈塗炭,覥顏從廖無塵處討來。不論這陣法能夠阻擋多少陰氣,總算聊勝於無,好爭取一些時間,讓附近的生靈問訊逃命。
靜姝看著陰陽井中翻滾的陰氣,心有餘悸道:“但願二界太平,此井再不開啟。”
肖逸想起懷中的一枚符籙,亦道:“但願如此。”
這些天裏,肖逸除了與趙、廖二人坐而論道,便開場布道,向漢族弟子講述自然道法。
因為擂台之事,漢族弟子本來對肖逸頗有怨懟,但是聽趙無方講了肖逸幫忙修補結界之事,頓時心生敬意,再無嫌隙。而且,肖逸道法精深,頗有心得,一場道講下來,頓時傾倒眾生,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聞道之後,許多漢族弟子都有茅塞頓開之感,一些弟子更是直接在道場上閉目打坐,靜心修煉。
一時間,肖逸之名在漢族弟子中盛傳。各地的弟子都趕回中樞之山,希望聆聽一場道論。其他八宗問訊之後,也紛紛趕來參拜,以求修行正途。
不出數日,參加道聽的人眾已經達到萬人,偌大的道場顯得擁擠不堪。趙無方苦笑不已,隻得命弟子擴地結舍,安頓眾人,並加強防範,唯恐大家擁擠向前,生出事端。
不過所幸,肖逸以自然之力將聲音傳出,方圓十裏之內,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清楚地聽到其聲音。眾人見狀,便各尋一處僻靜所在,一邊聆道,一邊參悟修行。如此,倒沒有給中樞之山造成太大麻煩。
又過數日,從中樞之山的山腰到山腳,已經全部住滿了人。從山腳處向四周延伸,又密密麻麻不知圍了幾重。
這些日裏,漢族鼎盛,堪稱奇景。
一日,肖逸正講到天地感應、天人合一時,忽聞山頂傳來一聲清鳴,聲傳霄漢,響遏行雲。
接著,竟有一隻五彩大鳥從山頂飛起,繞著肖逸盤旋回轉,竟是山中鳳神現身聞道。
鳳神五彩而九尾,羽翼揮動間,彩光四溢,如瀑而落,美妙絕倫。一時間,中樞之山披上金輝,銳氣升騰,有如仙山。
鳳神繞山九周,方才落回山中。異相持續了數息,終於慢慢消散。然而,眾人仍舊仰望天空,如癡如醉。
古人謂,簫韶九成,鳳凰來儀。肖逸以大道之論,引得鳳神來賀。至此,眾人對肖逸更是敬服,無不至誠求道。
而在此期間,靜姝一直默默地守在左近,如一個普通求道者一般,默默地注視著台上那瀟灑自如、風神俊雅的身形。不過,與他人不同的是,其眼神中,始終深情款款,滿是驕傲,似乎比她自己登台講道還要自豪。
在她的腦海中,依舊還記得那衣衫襤褸的少年獨自抵擋黑熊的樣子。誰能想到,當時的少年已經有了今日這般成就。
世態雖變幻無常,但冥冥中仍有天意。或許,這便是天意吧!
待她從回憶中醒來時,發現肖逸已經站到她的麵前,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
靜姝臉上一紅,低下頭去。
看著靜姝小女兒般的嬌羞之態,肖逸不覺心中一蕩,不過,表麵上卻是哈哈一笑,道:“聽趙大哥說,法陣已經布好,我們明日便可返回九州了。”
◇◇◇◇◇◇◇◇◇
一入陰陽井,二人頓覺兩眼一黑,什麽也看不到。被陰陽井中氣流帶動,身體迅速往洞中沉去。
肖逸首次進入陰陽井,心中不免忐忑,感覺氣流猛烈似刀,十分凶險,忙將靜姝護著懷中,祭起混沌罩防護。
不過,過了片刻,發現廖無塵在二人身上附加的符咒將所有氣流都擋在外麵,身體毫無不適之感,頓時對漢族人陣法造詣大為讚歎。
他知曉陰陽井乃是龍神所造,對其也十分好奇,於是放開神識,向著陰陽井洞壁探去。
陰陽井氣流猛烈,可切金斷玉,不過對於肖逸神識而言,毫無影響,輕鬆之極。
但覺陰陽井最寬處不過十丈左右,最窄處僅有丈許,若非有法陣引導,隻怕要撞在岩壁上,落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如此規模,對於個人而言,著實十分恐怖,但是對於偌大的九州大陸而言,其實根本微不足道。
“或許龍神是擔心陰陽井開辟過大,導致大陸失衡吧。”肖逸心想道,“不過,這樣大小的陰陽井,即便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對於天地大勢來說,恐怕也是杯水車薪。”
洞壁皆是堅硬無比的岩石,致密無比,竟有阻擋神識之效。肖逸耗費大半神識,竟才深入十丈左右。但覺神識所到處,除了岩石再無其他,遂沒了興趣,迅疾收回神識。
但是,當神識掠過洞壁的刹那,忽然心有所感,竟發現岩壁上都附著一種玄妙的陣法。那陣法對神識毫無阻隔作用,但是對陰陽氣流竟是效用突出,無論多麽強烈的氣流,都被陣法全數反了回來。
肖逸見識了封天結界後,陣法造詣也算不弱,但覺這陣法十分玄妙,絲毫不比結界弱,於是想研究陣法消磨時間。
誰知,剛觀摩了片刻,忽覺眼前一亮,竟然已經從陰陽井衝出,重新回到了九州。
隨即,身上的符咒也暗淡下來,緩緩落到地上。
但想自己去(下)陰界時,耗費了數月時間,而返回時,竟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天地之玄妙,當真難以言明。
隻見二人所在之地乃是一處荒山,四周亂石林立,並無生靈印記。陰陽井選在此處,倒未造成禍患。不過,陰氣上溢,導致靈氣湧動,直向遠處傳開,時間一久,終究要對附近生靈造成影響。
肖逸見狀,把手一揮,瞬即插下數十柄陣旗。陣旗閃爍,靈光流動,逐漸形成一道封印。但是,因為氣流太疾,封印之力不足,難以封口,隻能稍微削減氣流的速度。所幸,那陣旗中靈氣尚足,看模樣能夠堅持數日不滅。
此陣旗乃是肖逸唯恐陰陽井造成生靈塗炭,覥顏從廖無塵處討來。不論這陣法能夠阻擋多少陰氣,總算聊勝於無,好爭取一些時間,讓附近的生靈問訊逃命。
靜姝看著陰陽井中翻滾的陰氣,心有餘悸道:“但願二界太平,此井再不開啟。”
肖逸想起懷中的一枚符籙,亦道:“但願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