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練道之人,靜心悟道,一坐數十年乃是常有之事。但是處於清醒之態,麵對同樣的事物,重複同樣的動作,特別還是在狹小的空間之內,日複一日,無休無止,隻怕得道高僧也要精神奔潰。
蒙麵女子就是在這等環境之下,不知不覺已堅持了半年之久。
肖逸曾說,少則三五月,可是從其專心致誌的神情來看,隻怕再有半年也未必能醒來。
一個人苦熬半年,說來簡單,但其中難耐著實無法於外人道也。
期間,她一度產生心灰意冷之感,欲行放棄,但是每當回頭看到身後的肖逸時,心中頓時又生起新的生機,暗道:“他肯在道家隱忍數年不離,我為何不能如他一般堅守不棄?”
從幼年時大荒山的經曆,到道家修行,再到闖蕩九州的諸多經曆,因無隱瞞的必要,二人閑聊時,肖逸幾乎都曾提到過。是以,困在陣中的數年裏,蒙麵女子已然成了世上最為了解肖逸之人。
這幾年朝夕相處下來,她對肖逸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肖逸身上展現出的驚人才智,令她由衷地敬佩。
且不說自創驚世駭俗的陰陽五行修煉功法,便是眼前這“網開一麵”的布局,也著實令她欽佩萬分。
其實,稱當前布局為“網開一麵”並不恰當,喚作“隻開一麵”,或許更貼切一些。
與網開一麵的圍攻之略相反,若是用神農鼎將洞口完全封死,妖獸攻擊無方,必會一哄而上,從四麵八方強攻。以妖獸數量之眾,隻怕這巨石洞府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攻破。
然而,隻要洞口還在,妖獸就會不斷向洞口擁來,意圖從洞口發起攻擊。如此,妖獸隻會竭盡全力向洞口衝來,卻不會想到去破壞洞府。
正是如此巧妙的安排,便將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否則,以蒙麵女子的修為,又怎能堅持半年之久?
卻說在蒙麵女子孤身奮戰的同時,肖逸也沉浸在儒家典籍中無法自拔。
將心神探入百寶囊中,以神識翻越書記,其速度要比手翻眼觀快了數十倍。他原以為,憑借自身強大的靈魂之力,以及對儒家浩然正氣的領悟,隻要有數月時間足以博覽群書,得其精髓。
哪想到,儒家學問包羅萬象,書籍文章浩如煙海,並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特別是,儒家典籍字字珠璣,每字每句都蘊含了無盡哲理,不沉心領悟,根本不得其意。
道、儒兩家之道雖有些共通之處,但是其典籍學問卻大相徑庭。肖逸領悟道家之道在行,但猛一接觸儒家典籍,頗有些吃不消。這還多虧了典籍之下有申家先輩的無數注解手記,若不然,看過之後也是一知半解,毫無效用。
從《四書》,到《五經》,再到《三傳》,花費半年時間,好容易讀完這些基礎典籍,再抬頭一看,才發現這隻是冰山一角而已。
經百卷,記千劄,詩萬篇,當真汗牛充棟,不計其數。
除此之外,還有涉略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龐雜技藝的書籍,涉略甚廣。
“儒家本是仁德之教,為何又要修習這些旁門之道,實在令人不解。”肖逸心中奇怪道。
讀完儒家基礎典籍之後,他對儒家思想已有了全麵了解,但是在把握儒家意誌方麵還覺有些模糊,感覺腦海中已有了模型,可還是不夠具體。
為了將這一模型凝為實質,他潛心靜思,一坐又是一月。這一月裏,將所有儒家思想都回味了一遍,理解又深了一層,但可惜仍舊不夠具體。
無奈之下,隻得沉下心來,繼續埋頭研讀剩下的書籍。
同樣是孤獨忍耐,但說將起來,他要比蒙麵女子舒心很多。
沉浸在浩瀚的儒家文化中,其安貧樂道的精神追求、苦其心誌的堅韌信念、己達達人的人生誌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寬大情懷、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民主氣節等精神食糧,令肖逸心悅誠服而不能自拔。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也。
拋開諸念,沉心修習學問,其實是一件十分舒心之事。參悟書中道理時,往往忘記了歲月的消磨。
是以,同樣的半年時間,對蒙麵女子而言,足有數年之難捱,但對於肖逸而言,卻完全沒了概念。
不過,自從開始休息琴棋書畫等旁門之技後,肖逸便不再像先前般輕鬆了。
琴棋書畫各是一道,與儒道大有區別。肖逸除了懂一些棋道之外,其他學問全身門外漢,要從頭學起,其困難可想而知。
而且,這些學問全是技藝之類,僅靠參悟完全不夠,需要勤加練習才行。有詩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就當前狀況而言,無器無具,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令肖逸好生難辦。
最後,萬般無策之下,隻能先熟悉書中要旨,待將所有書籍觀完之後再行定奪。
遨遊在技藝的浩海之中,一晃又是一年過去。
至此,肖逸終於把百寶囊中的書籍統統看完,但是當他剛剛回歸現實,就立時又陷入了不解之中。
因為他發現,參悟這些技藝之後,對儒家意誌的理解並無太大幫助。而且,經過修習旁門之技後,他發現思想更加繁雜,腦海中模型更加模糊,令人難以捉摸。於是,愈發不能理解為何要花心思學習這些旁門左道。
“儒家以兼濟天下為己任,仁義剛正、胸懷廣博、堅韌不拔,受儒家思想熏陶,但凡學業有成的儒家弟子應都具備這樣的品格。能夠進入內廟的儒家弟子,必然學識淵博、性格剛毅、意誌堅定、誌向遠大,論道理,別家弟子隻能瞠乎其後。可是,為何幾乎無人能通過此陣考驗呢?”
越是了解了儒家之道,肖逸疑惑愈多,不禁懷疑道:“難道是我想錯了?光陰之陣並非在考驗意誌?那麽,光陰之陣到底在考驗什麽?”
問題一個接一個,接踵而來,令他喘不過氣來,不禁發出一聲長長地歎息。
蒙麵女子就是在這等環境之下,不知不覺已堅持了半年之久。
肖逸曾說,少則三五月,可是從其專心致誌的神情來看,隻怕再有半年也未必能醒來。
一個人苦熬半年,說來簡單,但其中難耐著實無法於外人道也。
期間,她一度產生心灰意冷之感,欲行放棄,但是每當回頭看到身後的肖逸時,心中頓時又生起新的生機,暗道:“他肯在道家隱忍數年不離,我為何不能如他一般堅守不棄?”
從幼年時大荒山的經曆,到道家修行,再到闖蕩九州的諸多經曆,因無隱瞞的必要,二人閑聊時,肖逸幾乎都曾提到過。是以,困在陣中的數年裏,蒙麵女子已然成了世上最為了解肖逸之人。
這幾年朝夕相處下來,她對肖逸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肖逸身上展現出的驚人才智,令她由衷地敬佩。
且不說自創驚世駭俗的陰陽五行修煉功法,便是眼前這“網開一麵”的布局,也著實令她欽佩萬分。
其實,稱當前布局為“網開一麵”並不恰當,喚作“隻開一麵”,或許更貼切一些。
與網開一麵的圍攻之略相反,若是用神農鼎將洞口完全封死,妖獸攻擊無方,必會一哄而上,從四麵八方強攻。以妖獸數量之眾,隻怕這巨石洞府堅持不了多久就會被攻破。
然而,隻要洞口還在,妖獸就會不斷向洞口擁來,意圖從洞口發起攻擊。如此,妖獸隻會竭盡全力向洞口衝來,卻不會想到去破壞洞府。
正是如此巧妙的安排,便將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否則,以蒙麵女子的修為,又怎能堅持半年之久?
卻說在蒙麵女子孤身奮戰的同時,肖逸也沉浸在儒家典籍中無法自拔。
將心神探入百寶囊中,以神識翻越書記,其速度要比手翻眼觀快了數十倍。他原以為,憑借自身強大的靈魂之力,以及對儒家浩然正氣的領悟,隻要有數月時間足以博覽群書,得其精髓。
哪想到,儒家學問包羅萬象,書籍文章浩如煙海,並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特別是,儒家典籍字字珠璣,每字每句都蘊含了無盡哲理,不沉心領悟,根本不得其意。
道、儒兩家之道雖有些共通之處,但是其典籍學問卻大相徑庭。肖逸領悟道家之道在行,但猛一接觸儒家典籍,頗有些吃不消。這還多虧了典籍之下有申家先輩的無數注解手記,若不然,看過之後也是一知半解,毫無效用。
從《四書》,到《五經》,再到《三傳》,花費半年時間,好容易讀完這些基礎典籍,再抬頭一看,才發現這隻是冰山一角而已。
經百卷,記千劄,詩萬篇,當真汗牛充棟,不計其數。
除此之外,還有涉略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龐雜技藝的書籍,涉略甚廣。
“儒家本是仁德之教,為何又要修習這些旁門之道,實在令人不解。”肖逸心中奇怪道。
讀完儒家基礎典籍之後,他對儒家思想已有了全麵了解,但是在把握儒家意誌方麵還覺有些模糊,感覺腦海中已有了模型,可還是不夠具體。
為了將這一模型凝為實質,他潛心靜思,一坐又是一月。這一月裏,將所有儒家思想都回味了一遍,理解又深了一層,但可惜仍舊不夠具體。
無奈之下,隻得沉下心來,繼續埋頭研讀剩下的書籍。
同樣是孤獨忍耐,但說將起來,他要比蒙麵女子舒心很多。
沉浸在浩瀚的儒家文化中,其安貧樂道的精神追求、苦其心誌的堅韌信念、己達達人的人生誌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寬大情懷、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民主氣節等精神食糧,令肖逸心悅誠服而不能自拔。
“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也。
拋開諸念,沉心修習學問,其實是一件十分舒心之事。參悟書中道理時,往往忘記了歲月的消磨。
是以,同樣的半年時間,對蒙麵女子而言,足有數年之難捱,但對於肖逸而言,卻完全沒了概念。
不過,自從開始休息琴棋書畫等旁門之技後,肖逸便不再像先前般輕鬆了。
琴棋書畫各是一道,與儒道大有區別。肖逸除了懂一些棋道之外,其他學問全身門外漢,要從頭學起,其困難可想而知。
而且,這些學問全是技藝之類,僅靠參悟完全不夠,需要勤加練習才行。有詩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是就當前狀況而言,無器無具,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令肖逸好生難辦。
最後,萬般無策之下,隻能先熟悉書中要旨,待將所有書籍觀完之後再行定奪。
遨遊在技藝的浩海之中,一晃又是一年過去。
至此,肖逸終於把百寶囊中的書籍統統看完,但是當他剛剛回歸現實,就立時又陷入了不解之中。
因為他發現,參悟這些技藝之後,對儒家意誌的理解並無太大幫助。而且,經過修習旁門之技後,他發現思想更加繁雜,腦海中模型更加模糊,令人難以捉摸。於是,愈發不能理解為何要花心思學習這些旁門左道。
“儒家以兼濟天下為己任,仁義剛正、胸懷廣博、堅韌不拔,受儒家思想熏陶,但凡學業有成的儒家弟子應都具備這樣的品格。能夠進入內廟的儒家弟子,必然學識淵博、性格剛毅、意誌堅定、誌向遠大,論道理,別家弟子隻能瞠乎其後。可是,為何幾乎無人能通過此陣考驗呢?”
越是了解了儒家之道,肖逸疑惑愈多,不禁懷疑道:“難道是我想錯了?光陰之陣並非在考驗意誌?那麽,光陰之陣到底在考驗什麽?”
問題一個接一個,接踵而來,令他喘不過氣來,不禁發出一聲長長地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