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罷諸道,終於該由肖逸論述自家之道。


    全場安靜非常,無論萬千百姓,還是諸子百家之人,皆凝望著道家高台,露出期待之色。


    此時眾生已然認為,肖逸必有高論。


    麵對這等情形,道家弟子竟都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連坐在椅上的二位真人和長清道者也神情肅穆,頗為關切。


    論道大會在九州地位甚重,是諸家麵向全天下展現自家道法的最佳機會,也是唯一機會。各家之主親自赴會,足見其影響之大。


    若能在論道大會上大放異彩,對後六十年運勢大有裨益。對於正在走下坡路的道家來說,尤為重要,也難怪眾道家弟子會緊張。


    而作為論道的當事人,肖逸儀態從容,優雅自如,與眾弟子形成極大反差。


    但見肖逸踱回台中站定,下巴微抬,目視前方,一股淩然正氣便油然而生。身旁之人受其感染,也漸漸鎮定下來。


    肖逸微微一笑,說道:“天下百姓皆為求道解惑而來,但是聽完諸道之後,卻發現道是求到了,可心中的疑惑卻更加重了。何也?”


    本以為肖逸一開口必是高談闊論,哪曾想竟還是如此白話。但是此話說中百姓心思,一句“何也”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百姓登時精神一振,更加專心致誌。


    隻聽肖逸道:“諸子百家,爭奇鬥豔,妙論無方,精彩紛呈,盡顯我中華文化之魅力,委實令人讚歎。所謂天下殊途而同歸,百慮而一致。大道三千,皆可證道!對於諸子百家而言,專心做學問,隻修一道,便可窺天道之一二,成萬世之功業。”


    話鋒一轉,道:“可是,對於我等百姓而言,俗事繁多,紛擾無數,涉略之事龐雜而無序,並非一家之道便可斷之。”


    百姓心中一動,好像明白了為何聽取諸家之道後,總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肖逸繼續引申道:“尤其是一事涉及多人時,此說以德報怨,彼說以怨報怨,他又說以直報怨,諸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此,矛盾必生。更令人苦惱的是,各論皆有理,又皆無理,相悖相左,令人萬般難決。”


    說諸道“皆有理”還可,說各家“皆無理”,諸子百家豈能容忍?此話若是肖逸開篇而言,定然要遭到百家炮轟。然而,經過剛才對諸道的評論之後,再說此言,百家心中雖然有些不悅,但也甘心承認,沒有異議。


    肖逸費盡心機評論諸家之道,其意義也在於此。


    待百姓眉頭緊鎖,全部融入到其道之中時,肖逸卻道:“大家無需費神深思,因為諸道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即便耗盡一生,枉費萬年,也無法思索明白。”


    眾生大驚。百姓尚可,諸子百家之人卻個個錯愕,滿麵質疑。


    諸子百家爭論了萬年,肖逸卻說諸家之道不可相提並論,怎能令人信服?


    肖逸不待百家之人發出疑問,當即道:“就以德、怨二事來論,諸道紛呈,各執一詞,看似同一件事情,論的不亦樂乎。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當發現我們論的根本不是一件事。準確而言,應是背景、人群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了事情的千變萬化,也導致了我們根本沒有處在一個同等的平台上。”


    眾人感到此論有些耳熟,仔細一想,與名家之道頗為相似,但又有所區別。


    這一番話,涉略龐雜,眾人一時未能盡解。但要真正解釋透徹又有些困難,肖逸遂轉換一個角度,道:“百家之道,皆為百姓而立。我等所說道論,也是為了給百姓指明方向而已。可是,當我們論道時,可曾問過百姓的意見?”


    諸家一愣,麵麵相覷,從未有過如此想法,曆來也無此先例。百姓身處底層,思維有限,向來是統禦者明令禁止,百姓執行便是。年深日久,諸家也就忽略了百姓思想,百姓也不敢有非分之想。是以,經肖逸一說,眾人神色頗為怪異。


    肖逸微笑道:“這還是我們創道初衷的問題。不過,現在所講的重點不在於此。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當我們論道時,問的百姓不同,其結果定然不同。例如,當儒墨論道時,問青州百姓,其言必然支持以直報怨;當問及徐州百姓時,其言又必然支持以怨報怨。這是何故?”


    百家麵露笑意,顯然認為此問題十分簡單,世人皆知,根本用不著回答。


    肖逸卻道:“諸位定然以為,這是諸家教化之功,再正常不過。但是,諸位可曾想過,墨家在徐州講道,一切道論皆對,可是到了青州講道,卻似乎全然不對。儒家易地而處,其結果也是一般。同樣道論,換了地域,換了人群,其結果便截然不同。這其中的真正原因又是為何?”


    諸家愣然,好似明白了肖逸所說之意。


    肖逸繼續道:“人的思想十分複雜,但是有先入為主之性。但凡接觸到一種思想之後,就會深入腦髓,根深蒂固,極難改變。我們從小接觸自家之道,對自家之道深信不疑。各州內的百姓,在潛移默化中,深受其道影響,也自然沒有異議。”


    “從而,我們也就更加認同自家之道,沿著自家之道不斷深入。隻有當二家相遇時,我們才能聽到不同之論。但是,因為身後有諸多百姓的認可,我們便以為自家之論正確,別家之論荒謬。”


    想要將人們從過去的思想桎梏中解脫出來十分困難,故而肖逸剖析的十分詳盡。


    隻見眾人漸漸有些明白了,肖逸才道:“二家相論時,看似隻有彼此二人,可是二人背後卻有著無數百姓的身影。這些百姓,即是我們論道的基礎。”


    說到此時,諸家終於恍然大悟。論了一輩子道,這時才發現此等問題,諸家弟子頓感五味雜陳,神情不一,其情難以名狀。


    直到此時,肖逸方得出結論,道:“各家論道的基礎不同,所以說,諸家論道時,根本沒有處在一個同等的平台上。”


    刹那間,全場寂然,落針可聞。(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州造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仙0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仙08並收藏九州造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