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隻見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墨家弟子,越眾而出,走上台前,先向眾人抱了抱拳,篤定道:“天下人生而平等,互不相欠。故而,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有恩報恩,有德報德。”說罷,竟不理會是否有人提問,直接轉身回到了師兄弟之間。


    全場愕然,一時也忘了質疑。可是待反應過來,又覺對方話語再簡單不過,說得明明白白,根本毋庸置疑。


    諸子百家之中,熟識墨家之人,無不搖頭苦笑,道:“此子倒深得墨道真傳。”


    墨家提倡“言無務多而務智,無務為文而務為察”,認為人應當少說話,多明智,去文飾,善明察。所以,墨家無論說話,還是作文章,從不像其他流派一般,或鋪張揚厲,或善為普喻,而是直截了當,就事論事。


    這等方式,雖然容易為人理解。但是過於質樸,太硬太直,缺乏感情趣味,難以引人入勝。


    是以,肖逸聽罷之後,雖感幹淨利落,十分痛快,但是總覺得有些不適。


    然而,百姓文辭有限,反倒喜歡直截了當。而且墨家尋求的是快意恩仇的路子,頗合百姓心意,登時引得彩聲四起,百姓紛紛叫好。


    直到此時,百姓才從佛家和陰陽家那等沉悶的論道中醒來。


    肖逸雖微感失望,但也實實在在領教了墨家的風格,又不禁大生敬意。


    墨家居徐州,徐州偏北,便是青州儒家。


    眼看儒家上場,肖逸也顧不得繼續深思墨家之道,忙將目光聚集到儒家方向。


    儒家論道者是那季逍城。但見季逍城行到台前,做了個四方揖,朗聲道:“天下諸事,不外乎德、怨二字。大到國邦,小到鄰裏。德則和睦,怨則反目。人生而至死,國立而至亡,無時不在發生。”


    眾人聽聞“報德、報怨”之題後,隻是在想“如何報德,如何報怨”,儒家卻將其升華到探究家國大道的層麵上。


    眾人聽其說得有理,無不點頭,心想道:“人生在世,說到底還不就是時刻在處理著德和怨嗎?對個人小家而言,處理的好,家和鄰睦,事事如意;處理的不好,家鬧鄰恨,事事不順。對邦國天下而言,好則萬事興焉,壞則邦亂國崩。一切後果,皆因德怨而起。”


    想到此處,眾人頓時起了興趣,心想道:“也不知儒家如何處理這德和怨?”


    隻聽季逍城道:“曾有儒家弟子問過孔聖人此問題,孔聖人答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德,即對方有德,我亦以德報之。此意明了,毋庸贅言。至於何為‘以直報怨’,外人不知儒家之學,千百年來,多有誤解,在下今日就專程解釋一番。”


    聽聞儒家之論,那陰陽家楚天應忽然衝著玉臨風抱了抱拳。玉臨風亦抱拳回之。


    肖逸看到二人神色,不禁納悶道:“儒家以直報怨,推翻了陰陽家報怨以德的道論,陰陽家為何還感激儒家呢?”


    其實,他不知曉,當年儒家弟子問孔聖人時還有一句話,就是“以德報怨,何如?”孔聖人答曰:“何以報怨?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聖人直接反對以德報怨,季逍城若將原話說出,等同公開否決陰陽家主張。百姓無知,不知將怎麽猜想。儒家拋開前一句,直接論述自家之道,不故意卑人尊己,足見君子之風。楚天應熟知此事,自然心存感激。


    這時,不待季逍城解釋,已有人問道:“以直報怨,不就是以怨報怨嗎?豈不是與墨家相同?”


    不明之人,常以為‘以直報怨’即是‘以怨報怨’,這一誤解已延續了萬年。


    季逍城向對方望了一眼,說道:“以直報怨,所謂‘直’者,理義道德是也。不違義理,方稱‘直’。以怨報怨,有違義理。是以,以直報怨,不同於以怨報怨。”


    諸家道論不同,總不能照顧周全。剛給了陰陽家一個人情,下一句卻又得罪了墨家。


    墨家剛剛論道結束,季逍城稱‘以怨報怨’有違義理,等於公開貶斥墨家。


    古往今來,從來都是墨家抨擊儒家,今日儒家反過來貶斥墨家,墨家豈能高興?隻聽那墨千手哼了一聲,說道:“季家侄兒,這是論道,不是辯道,你說這話是何意?”


    季逍城向其行了一個晚輩之禮,神色卻不變,不卑不亢道:“晚輩隻是就事論事,並無貶低墨家之意。”


    墨家雖與儒家不睦,但是輪到儒家論道,這時發生爭辯不合時宜,恐貽笑大方。而且季逍城執晚輩之禮,也算給了其麵子。墨千手哼了一聲,不再說話。


    隻聽季逍城繼續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固然痛快。但是,這等報怨方式,不僅不利於化解恩怨,反而令恩怨越結越深。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此一來,恩怨永無休止,人也將永遠恩怨的折磨之中。”


    眾人聽罷,默默地點了點頭,又從墨家“以怨報怨”的爽快中恢複過來。


    但見墨家眾弟子鐵青著臉,頗為不快。此次大會,儒家總是在墨家之後出場,令墨家頗為無奈。


    這時,有人疑惑問道:“既然不能以怨報怨,那麽‘以直報怨’到底是何意思?”


    季逍城微微一笑,答道:“以直報怨,即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仇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對於仇怨,一不能冤冤相報,令仇怨加劇;二不能姑息縱容,被迫忍受。應以刑罰相輔,給以適中懲罰。”


    肖逸心道:“儒家崇尚中正仁和,在德怨之上,果然也取得中正之道。”


    一連聽了數家之道,彼此不僅不同,還多有相悖,而且各有其理,莫說普通百姓茫然,便是肖逸也倍感暈乎,不知該聽從誰家之道。


    儒家講罷,按照九大門派位置分布,應該輪到名家出場。這時卻聽一人高聲道:“天道遠,人道邇,世間之事,無論德怨,理應一斷於法!”


    肖逸聞聲失笑道:“我倒忘了這位韓兄弟。”


    那法家韓離所在位置正好在儒家偏北、名家偏南。而且,肖逸仔細一看,竟發現儒、名二家之間還有數家具備論道之資,想聽名家論道,還得等上一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州造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逍仙0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逍仙08並收藏九州造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