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本章為防盜章節,請大家8:00以後訂閱,訂閱錯誤的重新下載或刷新即可。
&nb---------------------------
&nb那墨千手當台一立,雄姿傲然,睥睨眾生,竟不說話。
&nb百姓見狀,頗感訝然,不由得為之一靜。
&nb會場大約沉默片刻,當百姓耐不住寂寞,心中好奇,欲開口詢問時,墨千手突然把手一招,所有墨家弟子竟同時身形抬高,飛升而起。
&nb修真之人,憑虛禦風,原無稀奇之處。然而,百姓見之,卻突然改了發問之聲調,齊齊發出了一聲驚呼。
&nb“木鳥?”
&nb“墨家何時把台子也給換了?”
&nb“好大的手筆啊!”
&nb諸子百家之中,也同時發出了驚歎。
&nb原來,那墨家所立的高台竟化作了一隻巨大木鳥。木鳥雙翼展開,足有百丈之長。振翅飛升,載著一眾墨家弟子,從百姓頭頂飛過。
&nb眾墨家弟子保持身姿不變,如履平地,好不自在。
&nb肖逸被雜家屍倉俘虜時,也曾乘坐過木鳥,當時那隻木鳥已超越其認知,心中欽佩不已。可是此刻見了墨家所製木鳥,方知何為真正的大方之家。
&nb隻見那木鳥雖是木製身軀,但是體格羽毛,紋路清晰,樸實中透著驚奇,做工精巧之極。一對鳥目更是活靈活現,靈動無比,儼然和真鳥無疑。
&nb最令人驚歎的是,那木鳥身上無絲毫靈氣波動,顯然並非依靠靈氣催動飛行。屍倉那木鳥與之相比,簡直差之極矣。
&nb而且,那木鳥似乎具有靈智,每當飛到盡頭時,都會自行改變著方向,毫無生硬回轉之感。
&nb“難道世上當真有這等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肖逸內心震撼不已,委實難以置信。
&nb“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木鳥飛旋一周後,那墨千手開始講授墨家之道。
&nb墨家是諸子百家之中,最具特色的一家。
&nb其思想十分完備,含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自成體係。
&nb其律令十分嚴明,“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肖逸曾聽那田柯講過的钜子腹朜殺子的故事,便因此而起。
&nb其生活十分艱苦,無論地位高低、富貴貧賤,一律著短褐,穿草鞋。
&nb其弟子十分龐雜,有從事談辯的辯者,有浪跡江湖的遊俠,有精於機關的工匠,有專注鑄造的劍師,等等,統稱為墨者。
&nb諸子百家之中,沒有一家能像墨家一般,在多個領域皆取得輝煌成就。
&nb天下之言,非道即墨。墨家之言自成體係,與道、儒齊名,對九州影響深遠,滲透於各個行業當中。
&nb然而,墨家之言,卻比不上道、儒之言,很少被人傳頌。究其原因,卻讓墨家人啼笑皆非。
&nb原來,墨家之言縱然精彩,但是墨家機關術更為引人注目。每次講道時,墨家機關術一出現,聞道者早已被機關術吸引,精力轉移,如何還能記得住墨家之道。
&nb正如現在這般,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那木鳥身上,那墨千手講得再妙,眾人也無法專心傾聽。
&nb不過,墨千手講罷,駕著木鳥回到原處,那木鳥重新化作一座高台時,現場響起雷鳴般的響聲,經久不息。
&nb在返回途中,長環道者說道:“佛家以和為貴,將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講道,顯然是故意而為,避免兩家衝突。若不然,明日才有好戲可看。”
&nb長清道者捋須道:“諸家道法各有長處,亦各有短處,無論講道與聽道,皆為取長補短,發揚自家道法,沒必要爭得麵紅耳赤,到頭來卻讓世人笑話。我倒是極為讚同佛家這等做法。”
&nb肖逸不解,問道:“難道墨家和儒家不和嗎?”
&nb長清道者微笑道:“不能算不和,隻能說在道法觀點上有很大分歧。”
&nb呂為道訝然道:“既有分歧,不就是不和嗎?”
&nb長清道者長聲道:“此事說來話長。”頓了頓,才道:“儒、墨二家,皆提倡一個‘仁’字,但是同樣是‘仁’,其觀點卻不同。所謂仁者愛人。儒家之‘仁’,有‘親親、尊尊、長長’之分,是一種由上到下的愛人,此愛是有差等的。而墨家之‘仁’,卻是‘兼相愛’,是大家互相平等,互相愛人。”
&nb“這麽說,墨家之仁,才是真正的仁了。”呂為道不禁說道。
&nb長清道者不置可否,道:“此‘仁’和彼‘仁’,到底孰優孰劣,要看親仁者是何身份了。作為高高在上的富人貴族,自然喜歡儒家之‘仁’,而作為普通的百姓而言,自然喜歡墨家之‘仁’。”
&nb長清道者理了理思緒,又忽然搖頭道:“其實,溯本歸源,兩家觀點不能說有分歧,而是墨家代表普通百姓,對儒家之‘仁’不滿。是以,每一次論道大會,待儒家講道之後,墨家總要對其進行抨擊。”
&nb肖逸想起墨千手所講的墨家“兼愛”之道,微微點了點頭,但是因為對儒家之“仁”尚一知半解,無法做出評論。
&nb隻聽長清道者繼續道:“除‘仁’之外,二家在‘義利’、‘禮儀’、‘鬼神’等方麵,皆有不同認識。而且,皆是墨家對儒家提出質疑。本次論道大會,佛家故意將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論道,實是避免一場墨儒之爭。”
&nb之後,長清道者又講了許多二家不同之處。肖逸聽到“義利”之爭頗有所動。
&nb在儒家人眼中,“義”和“利”決然對立,孔聖人“罕言利”,而且明確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認為重利者必然小人也。
&nb而墨家卻提倡“交相利”,認為“利”和“愛”一樣,是相互的,可以合一的。墨子告之世人,隻要通過利益交換,既自利,又可利人。當然,一切要以“兼愛”為前提。
&nb肖逸早有人性本惡之感,明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道理,頓時有所感觸,忖道:“墨家以愛喻利,將愛與利合一,實是洞悉了人之本質。儒家推崇品行高潔的君子之風,固然令人敬佩,可是世上又有幾人是真正的君子呢?”
&nb長清道者常年遊曆,學識淵博,對諸家之道均有所了解。他以道家心境講述墨家之道,極易為眾弟子吸收。剛才眾弟子沒認真聽道,此時聽來,等於重新補了一課。
&nb聽罷,呂為道不禁又問道:“既然二家有如此多針鋒相對之處,師父前麵又為何說兩家並非不和呢?”(未完待續。)
&nb---------------------------
&nb那墨千手當台一立,雄姿傲然,睥睨眾生,竟不說話。
&nb百姓見狀,頗感訝然,不由得為之一靜。
&nb會場大約沉默片刻,當百姓耐不住寂寞,心中好奇,欲開口詢問時,墨千手突然把手一招,所有墨家弟子竟同時身形抬高,飛升而起。
&nb修真之人,憑虛禦風,原無稀奇之處。然而,百姓見之,卻突然改了發問之聲調,齊齊發出了一聲驚呼。
&nb“木鳥?”
&nb“墨家何時把台子也給換了?”
&nb“好大的手筆啊!”
&nb諸子百家之中,也同時發出了驚歎。
&nb原來,那墨家所立的高台竟化作了一隻巨大木鳥。木鳥雙翼展開,足有百丈之長。振翅飛升,載著一眾墨家弟子,從百姓頭頂飛過。
&nb眾墨家弟子保持身姿不變,如履平地,好不自在。
&nb肖逸被雜家屍倉俘虜時,也曾乘坐過木鳥,當時那隻木鳥已超越其認知,心中欽佩不已。可是此刻見了墨家所製木鳥,方知何為真正的大方之家。
&nb隻見那木鳥雖是木製身軀,但是體格羽毛,紋路清晰,樸實中透著驚奇,做工精巧之極。一對鳥目更是活靈活現,靈動無比,儼然和真鳥無疑。
&nb最令人驚歎的是,那木鳥身上無絲毫靈氣波動,顯然並非依靠靈氣催動飛行。屍倉那木鳥與之相比,簡直差之極矣。
&nb而且,那木鳥似乎具有靈智,每當飛到盡頭時,都會自行改變著方向,毫無生硬回轉之感。
&nb“難道世上當真有這等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肖逸內心震撼不已,委實難以置信。
&nb“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木鳥飛旋一周後,那墨千手開始講授墨家之道。
&nb墨家是諸子百家之中,最具特色的一家。
&nb其思想十分完備,含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誌、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自成體係。
&nb其律令十分嚴明,“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肖逸曾聽那田柯講過的钜子腹朜殺子的故事,便因此而起。
&nb其生活十分艱苦,無論地位高低、富貴貧賤,一律著短褐,穿草鞋。
&nb其弟子十分龐雜,有從事談辯的辯者,有浪跡江湖的遊俠,有精於機關的工匠,有專注鑄造的劍師,等等,統稱為墨者。
&nb諸子百家之中,沒有一家能像墨家一般,在多個領域皆取得輝煌成就。
&nb天下之言,非道即墨。墨家之言自成體係,與道、儒齊名,對九州影響深遠,滲透於各個行業當中。
&nb然而,墨家之言,卻比不上道、儒之言,很少被人傳頌。究其原因,卻讓墨家人啼笑皆非。
&nb原來,墨家之言縱然精彩,但是墨家機關術更為引人注目。每次講道時,墨家機關術一出現,聞道者早已被機關術吸引,精力轉移,如何還能記得住墨家之道。
&nb正如現在這般,現場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那木鳥身上,那墨千手講得再妙,眾人也無法專心傾聽。
&nb不過,墨千手講罷,駕著木鳥回到原處,那木鳥重新化作一座高台時,現場響起雷鳴般的響聲,經久不息。
&nb在返回途中,長環道者說道:“佛家以和為貴,將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講道,顯然是故意而為,避免兩家衝突。若不然,明日才有好戲可看。”
&nb長清道者捋須道:“諸家道法各有長處,亦各有短處,無論講道與聽道,皆為取長補短,發揚自家道法,沒必要爭得麵紅耳赤,到頭來卻讓世人笑話。我倒是極為讚同佛家這等做法。”
&nb肖逸不解,問道:“難道墨家和儒家不和嗎?”
&nb長清道者微笑道:“不能算不和,隻能說在道法觀點上有很大分歧。”
&nb呂為道訝然道:“既有分歧,不就是不和嗎?”
&nb長清道者長聲道:“此事說來話長。”頓了頓,才道:“儒、墨二家,皆提倡一個‘仁’字,但是同樣是‘仁’,其觀點卻不同。所謂仁者愛人。儒家之‘仁’,有‘親親、尊尊、長長’之分,是一種由上到下的愛人,此愛是有差等的。而墨家之‘仁’,卻是‘兼相愛’,是大家互相平等,互相愛人。”
&nb“這麽說,墨家之仁,才是真正的仁了。”呂為道不禁說道。
&nb長清道者不置可否,道:“此‘仁’和彼‘仁’,到底孰優孰劣,要看親仁者是何身份了。作為高高在上的富人貴族,自然喜歡儒家之‘仁’,而作為普通的百姓而言,自然喜歡墨家之‘仁’。”
&nb長清道者理了理思緒,又忽然搖頭道:“其實,溯本歸源,兩家觀點不能說有分歧,而是墨家代表普通百姓,對儒家之‘仁’不滿。是以,每一次論道大會,待儒家講道之後,墨家總要對其進行抨擊。”
&nb肖逸想起墨千手所講的墨家“兼愛”之道,微微點了點頭,但是因為對儒家之“仁”尚一知半解,無法做出評論。
&nb隻聽長清道者繼續道:“除‘仁’之外,二家在‘義利’、‘禮儀’、‘鬼神’等方麵,皆有不同認識。而且,皆是墨家對儒家提出質疑。本次論道大會,佛家故意將墨家放在儒家之前論道,實是避免一場墨儒之爭。”
&nb之後,長清道者又講了許多二家不同之處。肖逸聽到“義利”之爭頗有所動。
&nb在儒家人眼中,“義”和“利”決然對立,孔聖人“罕言利”,而且明確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認為重利者必然小人也。
&nb而墨家卻提倡“交相利”,認為“利”和“愛”一樣,是相互的,可以合一的。墨子告之世人,隻要通過利益交換,既自利,又可利人。當然,一切要以“兼愛”為前提。
&nb肖逸早有人性本惡之感,明白“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道理,頓時有所感觸,忖道:“墨家以愛喻利,將愛與利合一,實是洞悉了人之本質。儒家推崇品行高潔的君子之風,固然令人敬佩,可是世上又有幾人是真正的君子呢?”
&nb長清道者常年遊曆,學識淵博,對諸家之道均有所了解。他以道家心境講述墨家之道,極易為眾弟子吸收。剛才眾弟子沒認真聽道,此時聽來,等於重新補了一課。
&nb聽罷,呂為道不禁又問道:“既然二家有如此多針鋒相對之處,師父前麵又為何說兩家並非不和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