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注意到這房子的寂靜。那年夏天,我不止一次產生一種怪異的感覺,仿佛公寓遠離城市,處在一個遙遠偏僻的地方,一派與世隔絕的田園風光。孩子們在對麵公園裏的叫聲隱隱傳來,一輛小車緩緩駛過,不緊不慢,沒有一點嘈雜、喧鬧的感覺。我真不敢相信這是在布魯克林。"人呢,都到哪兒去了?"我問。
"好了,讓我來告訴你吧。"莫裏斯說,"也許除了內森,這裏沒人有錢去幹那些所謂像樣的事,比如到紐約的跳傘塔去跳傘,或別的什麽樂事,但一到周末全都走得幹幹淨淨。他們都到某些地方去了。比如,那個格羅斯曼蕩婦,真他媽的是個長舌婦,她去看住在艾斯裏普的媽媽。阿斯特裏德也一樣,就是住在你對門的那個阿斯特裏德.溫斯特恩。她跟格羅斯曼都是金斯縣醫院的護士,但她不是蕩婦,而是一個逗人愛的人兒。我不是說她迷人。她長得很一般,是個妓女,真的,但不是蕩婦。" 我的心往下一沉。"她也去看她媽媽?"我已不太想往下聽。
"是的,她也去看她母親,就在紐約。我敢說你不是猶太人。讓我來告訴你一些猶太人的事,他們經常去看他們的母親,這是他們的一種傳統。"
"我知道了,"我說,"那其他人呢?他們去哪兒了?"
"莫伊西.穆斯卡特布裏特,你能看見他。他長得又高又壯,是一個猶太法學博士生。莫伊西去看他的母親和父親,好像在新澤西的什麽地方。因為在安息日,也就是星期六,他不能出門,所以他星期五晚上就離開了這兒。他是個十足的電影迷,星期天一整天他幾乎都呆在紐約,要連著看四五場電影,很晚才回來,眼睛都快看瞎了。"
"嗯。那--蘇菲和內森呢?他們去哪兒?他們幹些什麽?噢,順便問一下,除了--"我正想說出那事兒,又馬上打住了,不過莫裏斯已接過話頭,喋喋不休、不厭其煩地把我想知道的事一古腦地都倒了出來。
"內森是受過一些教育的。他是個生物學家,在博羅大廈附近的一所實驗室工作,搞製藥什麽的。蘇菲嘛,我不知道她具體幹些什麽。她好像在給一個波蘭醫生當接待員,那兒隻接待波蘭人。當然了,她的波蘭話很地道。內森和蘇菲都對海灘著迷。天氣好的時候,像今天,他們便到康尼島,有時也去瓊斯海灘。然後回來,"他停了一下,作了一個近似猥褻的表情,"然後回來作樂,打架。好家夥,他們真打!然後再出去吃飯。他們上高級餐館吃飯。那個內森掙很多錢,不過他很怪,怪癖,真正的怪!我覺得他應該去看一下精神病醫生。"
電話鈴響了,但莫裏斯沒有理會。這是一部付費電話,掛在走廊牆上。它執著地響著,聲音大得出奇,好像要讓整棟房子的人都聽見似的。"這裏沒人的時候我從不接電話,"莫裏斯說,"他媽的,我實在受不了這討厭的電話。總是那幾句話:´莉蓮在嗎?她媽媽想找她,告訴她,她把本尼叔叔送給她的貴重禮物忘在家裏了。´依哩哇啦,如此這般。蕩婦!要不就是´這是莫伊西.穆斯卡特布裏特的父親,他在嗎?告訴他,他表兄馬克斯在漢肯薩克被卡車撞了。´一整天都是這些。真讓人受不了。"
我對莫裏斯說再見,又寒喧了幾句後,便回到那育嬰室般的粉紅色房間裏。我又開始煩躁不安起來。
我在桌前坐下,那本稿紙的第一頁仍然空著,像一張黃色大嘴在我的腦子裏打著嗬欠,永遠也閉不上似的。我到底能不能寫出一部小說?我坐在那兒陷入沉思。我把維納斯.維爾韋特鉛筆叼在嘴裏,拆開了父親的來信。有這麽一個南方貴族作我的創作參謀,我真的感到很幸運,他對傲慢、貪婪、野心、偏執、政治詐騙、縱欲等等罪惡行徑的精辟論斷,總讓我看得樂不可支。他愛用格言警句,但絕不是賣弄,更不是說教,我總能從中品味出那既有思想又很雄辯,而且充滿感情的多種意味來。每次讀完信,我都笑得幾乎流出眼淚,而且總會促使我去重讀《聖經》。父親的許多優美句子和睿智的思想就是從那裏得來的,它使他獲益匪淺。但今天,我的注意力首先被信中附的一張剪報所吸引。這是從弗吉尼亞當地的一張報紙上剪下來的,黑體大字的標題令人震驚。有那麽幾秒鍾,我甚至感到一陣眩暈。
這是一條自殺的消息,死者是一個二十二歲的漂亮姑娘,我少年時曾無望地愛戀了她好幾年。她的名字叫瑪利亞.亨特,南方人把它讀成"帕利亞"--"被遺棄的人"。十五歲時,我對她迷戀之極,現在想起來有些近乎瘋狂。你這癡情的傻瓜,愚蠢的可憐蟲!在四十年代,自由來臨之前,古老的騎士遺風仍然盛行,即使麵對夢寐以求的那個半人半神的橡膠人瓊o阿裏森,男人們也不敢褻瀆,最多像社會學家令人作嘔的說法--"愛撫它以達到高潮"。我那時盡量克製自己,對我那親愛的瑪利亞不敢造次,正如他們在那種年月所說的那樣。真的,除了吻過她那迷人的冰冷嘴唇外,我再沒幹過別的。但不能因此把我們的關係說成是柏拉圖式的,因為這裏麵沒有什麽精神追求,瑪利亞甚至不懂這個詞的意思。再說,在那個年代,以全美四十八個州的教育來說,弗吉尼亞可能要排到第四十九位,在阿肯色、密西西比,甚至在波多黎各的後麵。你不能指望兩個十五歲的孩子之間有充滿智慧的交談,當然也不是說我們之間連平常的談話也會有隔閡。然而,我對她充滿激情,我是那麽崇拜她,理由很簡單,她太美了,美得讓人心碎。但現在她死了。瑪利亞.亨特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我的軍旅生涯隨之而來,瑪利亞從我的生活中慢慢淡出,但在我的渴望思念中總會出現她的影子。她從一幢大樓跳窗自殺。令我驚訝的是,這事就發生在曼哈頓,時間就在幾星期前。我後來才知道,她就住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在第六大街。這便是大城市人情冷漠的真實寫照。我們同在一個地區,近得好像同住在格林威治村一樣,卻居然幾個月未曾碰過麵。我的悲痛是如此強烈,以致變成一種深深的自責。我想,如果我知道她在這座城市,知道她的住處,或許我能夠挽救她,不讓這可怕的事發生。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那張報紙,心都快要脹裂了。我對這年輕的生命因絕望與失落所做的傻事而痛苦地呻吟:她為什麽要這樣做?最讓人心碎的是,她的屍體摔得支離破碎,以致無法辨認她的身份,於是被草草葬在一個墓地,幾星期後又被重新挖出,送回弗吉尼亞安葬。我覺得難受極了,差點暈過去。我那天再也無法工作,開始不顧一切地從冰箱裏抓出啤酒,尋找安慰。稍後,我開始看父親寫的信:
兒子,我覺得你會對這張剪報感興趣的。記得六七年前,你對年輕的瑪利亞.亨特是那樣迷戀。我常常回憶起,那時每當提起她的名字時,你的臉便紅得像西紅柿。這些回憶曾經多麽讓人高興。但現在再回憶這些事情,卻讓我有些悲傷。我問過萬能的上帝,但得不到答案。你一定知道,瑪利亞家境不好,馬丁.亨特無所事事,總是喝得半醉;而比阿特麗斯又總是固執地要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這些都是瑪利亞告訴我的。看來有件事是肯定的,那個不幸的家庭始終籠罩在罪惡和仇恨裏。我知道這事對你會有很大的刺激;我也記得,瑪利亞的確是個非常美麗的姑娘。也許這正是美麗的錯誤。不過想想看,這樣的美女曾和我們同在一起,也許,這對我們是個安慰。
"好了,讓我來告訴你吧。"莫裏斯說,"也許除了內森,這裏沒人有錢去幹那些所謂像樣的事,比如到紐約的跳傘塔去跳傘,或別的什麽樂事,但一到周末全都走得幹幹淨淨。他們都到某些地方去了。比如,那個格羅斯曼蕩婦,真他媽的是個長舌婦,她去看住在艾斯裏普的媽媽。阿斯特裏德也一樣,就是住在你對門的那個阿斯特裏德.溫斯特恩。她跟格羅斯曼都是金斯縣醫院的護士,但她不是蕩婦,而是一個逗人愛的人兒。我不是說她迷人。她長得很一般,是個妓女,真的,但不是蕩婦。" 我的心往下一沉。"她也去看她媽媽?"我已不太想往下聽。
"是的,她也去看她母親,就在紐約。我敢說你不是猶太人。讓我來告訴你一些猶太人的事,他們經常去看他們的母親,這是他們的一種傳統。"
"我知道了,"我說,"那其他人呢?他們去哪兒了?"
"莫伊西.穆斯卡特布裏特,你能看見他。他長得又高又壯,是一個猶太法學博士生。莫伊西去看他的母親和父親,好像在新澤西的什麽地方。因為在安息日,也就是星期六,他不能出門,所以他星期五晚上就離開了這兒。他是個十足的電影迷,星期天一整天他幾乎都呆在紐約,要連著看四五場電影,很晚才回來,眼睛都快看瞎了。"
"嗯。那--蘇菲和內森呢?他們去哪兒?他們幹些什麽?噢,順便問一下,除了--"我正想說出那事兒,又馬上打住了,不過莫裏斯已接過話頭,喋喋不休、不厭其煩地把我想知道的事一古腦地都倒了出來。
"內森是受過一些教育的。他是個生物學家,在博羅大廈附近的一所實驗室工作,搞製藥什麽的。蘇菲嘛,我不知道她具體幹些什麽。她好像在給一個波蘭醫生當接待員,那兒隻接待波蘭人。當然了,她的波蘭話很地道。內森和蘇菲都對海灘著迷。天氣好的時候,像今天,他們便到康尼島,有時也去瓊斯海灘。然後回來,"他停了一下,作了一個近似猥褻的表情,"然後回來作樂,打架。好家夥,他們真打!然後再出去吃飯。他們上高級餐館吃飯。那個內森掙很多錢,不過他很怪,怪癖,真正的怪!我覺得他應該去看一下精神病醫生。"
電話鈴響了,但莫裏斯沒有理會。這是一部付費電話,掛在走廊牆上。它執著地響著,聲音大得出奇,好像要讓整棟房子的人都聽見似的。"這裏沒人的時候我從不接電話,"莫裏斯說,"他媽的,我實在受不了這討厭的電話。總是那幾句話:´莉蓮在嗎?她媽媽想找她,告訴她,她把本尼叔叔送給她的貴重禮物忘在家裏了。´依哩哇啦,如此這般。蕩婦!要不就是´這是莫伊西.穆斯卡特布裏特的父親,他在嗎?告訴他,他表兄馬克斯在漢肯薩克被卡車撞了。´一整天都是這些。真讓人受不了。"
我對莫裏斯說再見,又寒喧了幾句後,便回到那育嬰室般的粉紅色房間裏。我又開始煩躁不安起來。
我在桌前坐下,那本稿紙的第一頁仍然空著,像一張黃色大嘴在我的腦子裏打著嗬欠,永遠也閉不上似的。我到底能不能寫出一部小說?我坐在那兒陷入沉思。我把維納斯.維爾韋特鉛筆叼在嘴裏,拆開了父親的來信。有這麽一個南方貴族作我的創作參謀,我真的感到很幸運,他對傲慢、貪婪、野心、偏執、政治詐騙、縱欲等等罪惡行徑的精辟論斷,總讓我看得樂不可支。他愛用格言警句,但絕不是賣弄,更不是說教,我總能從中品味出那既有思想又很雄辯,而且充滿感情的多種意味來。每次讀完信,我都笑得幾乎流出眼淚,而且總會促使我去重讀《聖經》。父親的許多優美句子和睿智的思想就是從那裏得來的,它使他獲益匪淺。但今天,我的注意力首先被信中附的一張剪報所吸引。這是從弗吉尼亞當地的一張報紙上剪下來的,黑體大字的標題令人震驚。有那麽幾秒鍾,我甚至感到一陣眩暈。
這是一條自殺的消息,死者是一個二十二歲的漂亮姑娘,我少年時曾無望地愛戀了她好幾年。她的名字叫瑪利亞.亨特,南方人把它讀成"帕利亞"--"被遺棄的人"。十五歲時,我對她迷戀之極,現在想起來有些近乎瘋狂。你這癡情的傻瓜,愚蠢的可憐蟲!在四十年代,自由來臨之前,古老的騎士遺風仍然盛行,即使麵對夢寐以求的那個半人半神的橡膠人瓊o阿裏森,男人們也不敢褻瀆,最多像社會學家令人作嘔的說法--"愛撫它以達到高潮"。我那時盡量克製自己,對我那親愛的瑪利亞不敢造次,正如他們在那種年月所說的那樣。真的,除了吻過她那迷人的冰冷嘴唇外,我再沒幹過別的。但不能因此把我們的關係說成是柏拉圖式的,因為這裏麵沒有什麽精神追求,瑪利亞甚至不懂這個詞的意思。再說,在那個年代,以全美四十八個州的教育來說,弗吉尼亞可能要排到第四十九位,在阿肯色、密西西比,甚至在波多黎各的後麵。你不能指望兩個十五歲的孩子之間有充滿智慧的交談,當然也不是說我們之間連平常的談話也會有隔閡。然而,我對她充滿激情,我是那麽崇拜她,理由很簡單,她太美了,美得讓人心碎。但現在她死了。瑪利亞.亨特死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我的軍旅生涯隨之而來,瑪利亞從我的生活中慢慢淡出,但在我的渴望思念中總會出現她的影子。她從一幢大樓跳窗自殺。令我驚訝的是,這事就發生在曼哈頓,時間就在幾星期前。我後來才知道,她就住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在第六大街。這便是大城市人情冷漠的真實寫照。我們同在一個地區,近得好像同住在格林威治村一樣,卻居然幾個月未曾碰過麵。我的悲痛是如此強烈,以致變成一種深深的自責。我想,如果我知道她在這座城市,知道她的住處,或許我能夠挽救她,不讓這可怕的事發生。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那張報紙,心都快要脹裂了。我對這年輕的生命因絕望與失落所做的傻事而痛苦地呻吟:她為什麽要這樣做?最讓人心碎的是,她的屍體摔得支離破碎,以致無法辨認她的身份,於是被草草葬在一個墓地,幾星期後又被重新挖出,送回弗吉尼亞安葬。我覺得難受極了,差點暈過去。我那天再也無法工作,開始不顧一切地從冰箱裏抓出啤酒,尋找安慰。稍後,我開始看父親寫的信:
兒子,我覺得你會對這張剪報感興趣的。記得六七年前,你對年輕的瑪利亞.亨特是那樣迷戀。我常常回憶起,那時每當提起她的名字時,你的臉便紅得像西紅柿。這些回憶曾經多麽讓人高興。但現在再回憶這些事情,卻讓我有些悲傷。我問過萬能的上帝,但得不到答案。你一定知道,瑪利亞家境不好,馬丁.亨特無所事事,總是喝得半醉;而比阿特麗斯又總是固執地要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這些都是瑪利亞告訴我的。看來有件事是肯定的,那個不幸的家庭始終籠罩在罪惡和仇恨裏。我知道這事對你會有很大的刺激;我也記得,瑪利亞的確是個非常美麗的姑娘。也許這正是美麗的錯誤。不過想想看,這樣的美女曾和我們同在一起,也許,這對我們是個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