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英確係該縣西賈村大戶人家之女,出生在1911年比我們要找的黛莉大九歲!父親吸食大煙無度,其叔父趙逢冬便帶走文英、文奇姐弟倆,上省城讀書。191年,趙文英與山西大學法律係畢業生董德明成婚。董亦為襄汾人,曾任民國定襄縣政府一科科長,夫妻恩愛,生有一子。抗戰爆發後,夫妻二人隨省政府共赴克難坡。董德明升任省視察委員會及省糧食廳官員。趙文英則在婦女勞作社揮汗支前。八年抗戰勝利,一家三口幹1946年返回太原。趙文英在西輯虎營小學教書。1949年後,夫婦離開太原轉往太穀縣及襄汾老家,就教於汾城完小及汾城中學。“文革”中備遭磨難,董被遣返焦村鄉下,帶小學生。趙文英於1986年去世……


    假設趙文英在那年致信巴金,她竟是二十六歲的一位已婚母親!這斷然與信中情形不符。


    我們不得不忍痛排除“趙文英或是趙黛莉”這一假設,盡管兵工高管層僅有一位姓趙的趙逢冬先生,盡管趙文英確是一位喜好文藝的知識女性,盡管夫婦二人婚後確曾住在坡子街一一這一切都是真的,而年齡不符啊。


    我再一次想到:莫非“坡子街0號”還有一個大戶人家,也姓趙?


    作家楊誌剛,宣布我們繞了一個大彎子,找錯了對象,前功盡棄。


    我將作家楊誌剛電話所述,說給刑警楊誌強聽。這位刑偵專家半天沒有言語。一個偵查員,直覺再好也隻能服從事實。我們必須從頭做起,重新調整思路。


    當前,唯有從公安戶籍方麵,查閱早期“敵偽戶籍檔案”,看看196年至197年間,“坡子街0號”究竟住著什麽人。這項工作,過程複雜,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回到山西作家協會寓所,明燈皓月,夜不可寐。細將諸事思量一番,疑點多多,還是理不出個頭緒。我想到,如今查戶口,公安電腦上一調便知,十分容易,而舊時代戶籍檔案,從未輸入電腦程序中,且浩如煙海,迭遭損毀。我們並不重視民國史料,它們曆經熊熊戰火,外加多次政治運動,說不定早已灰飛煙滅,因此,僅僅依靠這一方法,恐怕相當被動,很可能一無所獲。


    最紮實的好法子,還是推行我那老本行,也就是一步一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展開田野調查,最終結論才能靠得住。我有許多太原老友,便是一大優勢。試想,196年前後,距今七十餘年,坡子街一些老住戶,不過八十多歲,健在者總還會有。通過他們回憶,不信搞不清那座大院的主人。一個首要問題是,這些老人們,如今搬遷到哪裏去了?我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找到一人,便不愁多人也。


    這路子,肯定辛苦些,麻煩些,卻不會白幹,不會繞行彎路。說到底,搞文史研究,即使聰明人也要下得笨功夫。


    思路調整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就來了。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


    三十年前,“文革”結束不久,我父母從長治晉東南地委調回省城。在此前後,我結交了不少居家附近的太原朋友。其中茂銘、元發、俊民等人,都是在解放路後營坊街、輯虎營、坡子街這一帶耍大的。此後多年,這些“發小”和我長期保持著兄弟般友好關係。他們後來都做生意,繼承晉商之風,逐漸成為商界名流。說來也巧,到了009年元月中旬,好友田茂銘的老奶奶活到了百歲,眾弟兄前往太原西北角陽曲縣掃峪村,大舉賀壽。我和楊誌強一邊再度分析“案情”,一邊結伴前往。


    田茂銘老總要給奶奶做個百年大壽,太原城裏一時來客如潮。豪華汽車擺了一河灘,在冬日陽光下閃爍著一片耀眼金光。十裏開外,即可看到公路兩旁懸空的巨型氣球,垂掛著各家企業賀壽條幅,紅豔豔兩大溜,足有上百隻。山岡上一隻巨型壽祧,被鼓風機吹圓了,粉嘟嘟的,令人注目。百歲奶奶實為一個大家族當中最具穩固意義的象征性老人,中國鄉村長幼尊卑之傳統無可動搖,乃成國家基礎。誰能背叛得了這個“家”?


    河灘裏車流甚擠,有專人指揮停車,發放賀壽進餐秩序冊。民間組織大型紅白活動,其嚴密性遠勝於一般行政單位。遠遠地,田總見我駕車駛入,便差人過來告說:趙哥不算嘉賓,而是參與事宴班子的內部弟兄,所以另有停車處,以便隨時商議諸事。總指揮李元發,扯著早已喊啞的嗓音道:老趙今晚不能走!百歲賀壽,三日方得圓滿。


    順便介紹:這位田總發展項目,自是多多。單有一個老項,聲名遠播晉京津冀,影響巨大。這就是他在改革開放之初,首創大型娛樂城“金昌盛”,曆經風雨坎坷而不衰,終成一大地方特色。這批開拓者為一個荒蕪年代,帶來了徹夜笙歌,探索了一條娛樂行業大型化、集約化、現代化管理之路,形成一種史無前例的新模式。在整個山西,黨政軍民文教媒體工商白領鋼鋁煤焦人物種種,你說“太原金昌盛”,沒一個不知道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美女如雲,狂蜂浪蝶,這裏不詳說了。


    田茂銘、李元發二位老總,少年時住在後營坊街,一拐彎,相連坡子街。眼下大戲唱罷,電影收攤兒,鄉親們耍得累了。夜深人靜時分,小範圍,燒酒拉麵,我向諸位老總引發都市懷舊話題。那片早已消失的舊街區,埋藏著億萬富翁們酸楚的童年,刻印著弟兄們嘯聚圖強的孟浪生活。記憶如潮,話語漸密。田茂銘斜靠在現代版的鄉村大炕上,冷不丁冒出一句話,讓我振奮不已。茂銘道:“老人們說過呀,坡子街上,有個趙公館哩!”


    趙公館?民國時代特有的稱謂。茂銘盯著元發相憶:“坡子街又不長,是條短街,你記不得那個大院?”元發便說記得記得,十幾年前拆院子,聽說地下室裏都是水,弄不清門牌是不是“0號”。那幾條街,大宅院不少,可惜都拆光了。想弄清這個事兒,茂銘說,一點都不難。三小他老丈人從小就在坡子街住,找他問問便知。


    我說,最想找的就是老人們,也去找過,都不知道搬遷到哪裏去了。


    茂銘說:明天,三小他老丈人也要來村祝壽,我領上你認認他,你們廝跟上慢慢找吧,他還能找見更老的人,甚都不愁知道。


    我連聲說好。元發就笑:讓你留下睡覺你還要回城,現在你回不回?對呀,一個人不能離開組織嘛!


    於是大家開始快樂地回憶昔日生活,說誰誰小時候偷了一個大錢包,一口氣從解放路跑到坡子街。找沒人地方打開一看,裏頭是一堆反動傳單,嚇得起身又跑,劈頭讓警察逮住,抓在裏頭,一頓耳光板子,誰誰便哭喊交代,說我是三代貧農苦娃娃,咋敢散發反動傳單去罵毛主席,幹這個咱不會,咱隻會偷錢包!眾人大笑"~文明新一代,與粗鄙緊密相連。


    次日,在祝壽人群中,茂銘向我推薦三小他老丈人。老人名叫白玉山,身材痩高,年過古稀,頭腦卻十分清楚。我們一接觸,白老便說:我可不算老,有些老街老事怕也說不準,待到回城,我領你見見幾位前輩,想找多大歲數的老人都有。我說如此甚好,容當後謝,回城保持聯係。(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尋找巴金的黛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瑜並收藏尋找巴金的黛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