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正教的聖十字軍使團。”腓特烈二世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
普魯士跟沙俄的關係不說是不共戴天吧,也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兩個國家本來是曆史上的長期盟友,不過沙俄自從被龍炎搞出來第三島鏈封鎖在了內陸當中。
沙俄一直試圖突破龍炎的封鎖,所以在這場當中向西擴張。
而且沙俄早就在之前就跟奧地利達成了同盟。
普魯士也因為跟龍炎達成同盟進而導致,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迅速僵化,直到現在已經是水火不容的關係。
而這個東正教聖十字軍的建立,本身就是因為天主教跟東正教勾合的產物。
目的就是顛覆消滅普魯士。
這樣的軍隊,居然派來了使團談判,不難讓人懷疑這其中的故事。
腓特烈二世稍作思考之後,說道:“請他進來,看看東正教想要跟我們談什麽。”
很快,東正教的聖十字軍的使者走了進來。
看著高高在上的腓特烈二世,深深一禮,沉聲道:“尊敬的腓特烈大帝,偉大的沙俄女皇與東正教大牧首,命我來轉達他們的意誌,”
腓特烈二世哦了一聲,看著他,淡淡說道:“你背後的人,想要跟我們的談什麽?”
“請陛下歸還我們在普魯士的子民。”
“他們都是平民,不應該受到這場戰爭的痛苦。”
腓特烈二世,嗤笑一聲,冷冷盯著使者:“你是在逗我笑麽?”
“你們東正教聖十字軍,現在是在我們普魯士的土地上橫行無忌,卻要我們普魯士歸還你們沙俄的子民?”
“他們既然來到了普魯士,那麽就說明他們是我們沙俄式的子民,跟你們已經沒有任何的關係了。”
“告訴伊麗莎白和你們的大牧首,打就打,不要談這麽多的廢話。”
“想要獲得我的人民,隻有把我征服!”
腓特烈二世堅決回應。
這就是在跟他要人,對他來說這就是十分無禮的行為。
使者早就預料到腓特烈二世的反應。
“大帝,難道你就不想交換跟我們沙俄交換戰俘?”
“你說這些因為你參戰的日耳曼人,大帝難道就不需要這些人了麽?”
聽到這句話,腓特烈二世眼神散發著冰冷。
自從開戰以來,他們普魯士人跟沙俄有過幾次大戰,雙方手裏麵都有各自的戰俘。
這些戰俘現在都在普魯士建造的集中營裏麵從事體力勞作。
他們都是沙俄的兵,很難轉換成為普魯士的補充兵力。
現在普魯士正是最缺兵力的時候,要是這個時候盡心戰俘交換的話,普魯士兵力短缺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想到這裏,腓特烈二世開始盤算著,該怎麽用自己手裏的沙俄戰俘換取他們手中的普魯士士兵了。
“交換戰俘可以,但是想要換取我們普魯士的子民,絕對不行。”
使者笑道:“可以,我這就列出我們交換戰俘的名單。”
使者從懷裏拿出一份戰俘名單,足足有上千人。
顯然是有備而來。
“尊敬的大帝,這些就是我們想要交換戰俘的人員名單,請你過目。”
腓特烈二世寥寥掃了一眼沒有細看,畢竟這件事情交給手下人:“這件事的交給軍部解決。”
“你們想要的換取多少戰俘,想要的交換到什麽程度,軍部部長你跟他們對接吧。”
軍部部長稱是,他帶著使團裏麵的一個人下去商議。
腓特烈二世盯著使者,沉聲說道:“你們東正教和我普魯士人信奉的新教,已經是不可調和。”
“雖然你們聖十字軍都是沙俄的軍隊組建而成,但同時也是東正教的人。”
“對於你們來說,我們新教就是異端,必須鏟除。”
“你們東正教能派使團前來肯定不是什麽小事情,交換戰法這種事情,不值得你們跑一趟,說吧,你們到底有什麽事情,非要來我這裏?”
使者稱讚道:“陛下英明。”
“除此之外,我們的確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大帝瑞典國王阿道夫的懇請我們來主持公道,他說你們劫走了他的孫子。”
“我們沙俄跟瑞典是同盟國,理應幫助他主持公道。”
“所以,女皇陛下和大牧首派遣我來跟大帝協商,將阿道夫的孫子歸還。”
腓特烈二世一愣,旋即笑出聲來,他就知道這件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他的確是給瑞典送去一封關於小彼得的信。
是想要讓瑞典撤軍,將東正教聖十字軍留在普魯士,自己好逐步殲滅。
這本來是一舉兩得的棋,結果沒有想到瑞典國王阿道夫卻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沙俄,打亂了他的布局。
“他的孫子的確在我手上,不過你們想要主持公道,要主持什麽公道?”
“小彼得是我們在戰場上俘獲的,而且他也是我們日耳曼人,他已經是我們普魯士的子民。”
“我們普魯士憑什麽交出去?”
使者淡淡一笑:“陛下,我們聖十字軍現在就在普魯士境內,進攻柏林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可以不在乎小彼得的死活,將柏林攻破以後,在為他報仇,我相信對於一個國家給他的孫子陪葬,他的心裏也能有些許安慰吧。”
腓特烈二世冷笑一聲:“我們的士兵,難道會害怕你們?”
“那麽大帝不擔心,更多的普魯士人卷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這對他們,對您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造成這一切的後果都是因為一個孩子,僅此而已。”
腓特烈二世臉色鐵青:“想來你們的盡管來好了,我們絕對不會退縮。”
談判到這裏已經非常僵持。
雙方都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使團被接引離開。
腓特烈二世開始思索這場談判的意義,他們的普魯士能夠在這場談判中得到什麽樣的利益。
小彼得不能繼續留在這裏了。
他的身份敏感特殊,必須要盡快送走。
但不是被人挾裹著走,這對小彼得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腓特烈二世陷入深深的思考。
普魯士跟沙俄的關係不說是不共戴天吧,也可以說是水火不容。
兩個國家本來是曆史上的長期盟友,不過沙俄自從被龍炎搞出來第三島鏈封鎖在了內陸當中。
沙俄一直試圖突破龍炎的封鎖,所以在這場當中向西擴張。
而且沙俄早就在之前就跟奧地利達成了同盟。
普魯士也因為跟龍炎達成同盟進而導致,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迅速僵化,直到現在已經是水火不容的關係。
而這個東正教聖十字軍的建立,本身就是因為天主教跟東正教勾合的產物。
目的就是顛覆消滅普魯士。
這樣的軍隊,居然派來了使團談判,不難讓人懷疑這其中的故事。
腓特烈二世稍作思考之後,說道:“請他進來,看看東正教想要跟我們談什麽。”
很快,東正教的聖十字軍的使者走了進來。
看著高高在上的腓特烈二世,深深一禮,沉聲道:“尊敬的腓特烈大帝,偉大的沙俄女皇與東正教大牧首,命我來轉達他們的意誌,”
腓特烈二世哦了一聲,看著他,淡淡說道:“你背後的人,想要跟我們的談什麽?”
“請陛下歸還我們在普魯士的子民。”
“他們都是平民,不應該受到這場戰爭的痛苦。”
腓特烈二世,嗤笑一聲,冷冷盯著使者:“你是在逗我笑麽?”
“你們東正教聖十字軍,現在是在我們普魯士的土地上橫行無忌,卻要我們普魯士歸還你們沙俄的子民?”
“他們既然來到了普魯士,那麽就說明他們是我們沙俄式的子民,跟你們已經沒有任何的關係了。”
“告訴伊麗莎白和你們的大牧首,打就打,不要談這麽多的廢話。”
“想要獲得我的人民,隻有把我征服!”
腓特烈二世堅決回應。
這就是在跟他要人,對他來說這就是十分無禮的行為。
使者早就預料到腓特烈二世的反應。
“大帝,難道你就不想交換跟我們沙俄交換戰俘?”
“你說這些因為你參戰的日耳曼人,大帝難道就不需要這些人了麽?”
聽到這句話,腓特烈二世眼神散發著冰冷。
自從開戰以來,他們普魯士人跟沙俄有過幾次大戰,雙方手裏麵都有各自的戰俘。
這些戰俘現在都在普魯士建造的集中營裏麵從事體力勞作。
他們都是沙俄的兵,很難轉換成為普魯士的補充兵力。
現在普魯士正是最缺兵力的時候,要是這個時候盡心戰俘交換的話,普魯士兵力短缺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想到這裏,腓特烈二世開始盤算著,該怎麽用自己手裏的沙俄戰俘換取他們手中的普魯士士兵了。
“交換戰俘可以,但是想要換取我們普魯士的子民,絕對不行。”
使者笑道:“可以,我這就列出我們交換戰俘的名單。”
使者從懷裏拿出一份戰俘名單,足足有上千人。
顯然是有備而來。
“尊敬的大帝,這些就是我們想要交換戰俘的人員名單,請你過目。”
腓特烈二世寥寥掃了一眼沒有細看,畢竟這件事情交給手下人:“這件事的交給軍部解決。”
“你們想要的換取多少戰俘,想要的交換到什麽程度,軍部部長你跟他們對接吧。”
軍部部長稱是,他帶著使團裏麵的一個人下去商議。
腓特烈二世盯著使者,沉聲說道:“你們東正教和我普魯士人信奉的新教,已經是不可調和。”
“雖然你們聖十字軍都是沙俄的軍隊組建而成,但同時也是東正教的人。”
“對於你們來說,我們新教就是異端,必須鏟除。”
“你們東正教能派使團前來肯定不是什麽小事情,交換戰法這種事情,不值得你們跑一趟,說吧,你們到底有什麽事情,非要來我這裏?”
使者稱讚道:“陛下英明。”
“除此之外,我們的確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大帝瑞典國王阿道夫的懇請我們來主持公道,他說你們劫走了他的孫子。”
“我們沙俄跟瑞典是同盟國,理應幫助他主持公道。”
“所以,女皇陛下和大牧首派遣我來跟大帝協商,將阿道夫的孫子歸還。”
腓特烈二世一愣,旋即笑出聲來,他就知道這件事情沒有這麽簡單。
他的確是給瑞典送去一封關於小彼得的信。
是想要讓瑞典撤軍,將東正教聖十字軍留在普魯士,自己好逐步殲滅。
這本來是一舉兩得的棋,結果沒有想到瑞典國王阿道夫卻將這件事情告訴給了沙俄,打亂了他的布局。
“他的孫子的確在我手上,不過你們想要主持公道,要主持什麽公道?”
“小彼得是我們在戰場上俘獲的,而且他也是我們日耳曼人,他已經是我們普魯士的子民。”
“我們普魯士憑什麽交出去?”
使者淡淡一笑:“陛下,我們聖十字軍現在就在普魯士境內,進攻柏林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我們可以不在乎小彼得的死活,將柏林攻破以後,在為他報仇,我相信對於一個國家給他的孫子陪葬,他的心裏也能有些許安慰吧。”
腓特烈二世冷笑一聲:“我們的士兵,難道會害怕你們?”
“那麽大帝不擔心,更多的普魯士人卷入到這場戰爭當中?”
“這對他們,對您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造成這一切的後果都是因為一個孩子,僅此而已。”
腓特烈二世臉色鐵青:“想來你們的盡管來好了,我們絕對不會退縮。”
談判到這裏已經非常僵持。
雙方都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使團被接引離開。
腓特烈二世開始思索這場談判的意義,他們的普魯士能夠在這場談判中得到什麽樣的利益。
小彼得不能繼續留在這裏了。
他的身份敏感特殊,必須要盡快送走。
但不是被人挾裹著走,這對小彼得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腓特烈二世陷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