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假說
本次事件存活數為1人 作者:仩官蕭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戀上你看書網,本次事件存活數為1人
“孔晴自殺的動機是什麽,有考慮過嗎?”
“動機什麽的,無所謂吧。”
君莫惜應該不知道的吧,孔晴實際上不是自殺這件事情。
“嗯,那我們不談這個吧,說說看對自殺者來說,普遍具有意義的動機怎麽樣?”
“那當然是走投無路吧?所有人都想好好活下去不是嗎?”
“就像你說的,既然有壓力肯定會有施加方的存在,他們才是應該對自殺的人負責的首要譴責方。”
“太過分了吧!如果是有意為之倒還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本意那就是情有可原了,比如說高校的老師對學生嚴厲,出發點我認為並不算壞。”
君莫惜纖細的手指將書緩緩的翻過去一頁,她撐起下巴靜靜地思考著。
“可別搞錯了,我並沒有對他們的施加壓力本身進行批判,而是對他們的存在本身進行批判,我想一下該如何和你表達,權威性?”
“啊?那是什麽?”
“所有的自殺者想要殺死的人其實並不是自己,而是殺死讓他產生自殺念頭的那個人,你能明白嗎?”
“到這裏我還能理解。”蕭涵點點頭。
“但正因為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殺死那個人,所以向外的念頭轉而向內部,自殺者憑借著攻擊自己,來平息自己殺人的欲望,或者說是本能,就拿你說的高校老師舉例吧,因為高校的老師具有某種權威性,所以將那個老師的投影轉移到了自己身上,啊,我剛剛說了投影對吧。”
“心理學上的術語,這種程度的東西我還是能夠懂得。”蕭涵微笑。
“我希望盡量不讓我的解釋染上心理學的色彩,最好對你來說是能易於理解的,倘若不能,就成了我一個人的自我宣泄了。”君莫惜笑著聳聳肩,“向內部投影是一個,向外部投影也有,例如某些人對上級的仇恨投影到了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唔.......比如去年某市校門口發生的無差別學生被害事件,你還記得吧?”
“那麽,按照君莫惜你的說法,引起悲劇的最根本原因是施壓方的權威性,但是法律上根本沒辦法為此定罪不是嗎?”蕭涵若有所思。
“不要想著彰顯正義什麽的,法律並非是為此存在的。”君莫惜白了一眼他。
“但是,不能彰顯正義的法律存在又有什麽意義呢?”
“法律生來應該為邏輯服務,這一點,你難道不明白嗎?”
“算了,不過倘若喪失了施壓方,也存在由於自發情感而選擇殺人的吧,對於抑鬱症患者你又該如何解釋呢?”
“那個稍微複雜一些。”君莫惜合上書本,“簡單來說,人類存在生存的欲望,也存在死亡的欲望。”
開,開什麽玩笑?
死亡的欲望?
人類那麽怕死,為什麽還會存在於死亡的欲望?
一般人都說,瘋子才不怕死,難道說,君莫惜所說的這一類人屬於精神病人?
“創造即是意味著毀滅,然後在廢墟的基礎上再衍生出新的東西,你小時候堆過雪人嗎?”
蕭涵點點頭,表示肯定,雪人這種誰都堆過吧!
“那麽,雪人堆完之後你有把它損壞嗎?”
“有過。”蕭涵回憶了一下,沉默了。
“如果我讓你告訴我損壞它的理由,你願意告訴我嗎?”
“這很難說,也許是不想讓它以融化的方式消失吧?”蕭涵試探性的問道。
“剛剛那個例子,其實和破壞搭完的積木,炸毀《我的世界》遊戲裏的房屋一樣,破壞和摧毀也是人的本能,幼時的大腦沒辦法保持理性,將欲望完全展露出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聽說過那樣的理論。
“你剛剛說的,應該是弗洛依德雙本能理論中的死亡本能吧。”
這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衝動,而達衝動起初是朝著我們自己本身而發的。
與這個衝動相對的是生命本能,後者的最初目標是自衛及自足,而且本質上是創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裏才有真正的平靜。
隻有在死亡到這個最後的休息裏,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紮。
“是的,既然你也知道,那我就不必多費口舌了。”
“不,所謂的死亡本能也好,力比多也好,都無法作為像樣的證據擺上台麵,你們刑法裏接受這套說法嗎?”
“當然不接受。”君莫惜想也沒想,就回應道。
“唔!這麽快就承認的嗎?”
“法律能夠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好了,剛剛我們提到了施壓方,還有自殺者本人的罪行,接下來再來談談自殺場所怎麽樣。”
自殺的場所啊......到底是什麽樣的才是自殺場所呢?
“比如說,交通事故多發地帶,有這麽一說吧。”君莫惜思考一陣,開口道,“倘若是多霧或者地勢險峻的地帶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地點很正常,但是一個平坦的地方仍然有稱為交通事故多發地的可能性。”
“太過於平穩的地段,反而會使得司機打瞌睡吧,發生了很多的交通事故所以才會稱之為事故多發地帶,你該不會試圖歪曲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吧?”
蕭涵半躺在沙發上,眯著眼睛看著正在玩弄著書頁角落的君莫惜。
“不對哦。既然有事故的多發地點的標誌牌,看到標誌以後人們不更應該小心謹慎的駕駛,而避開可能發生的事故,實際上的事故仍然會發生不是嗎?比如說美國的金門大橋,從1937年貫通以來,已經有一千兩百多人在那所橋上跳海自殺,一些原本不抱有自殺欲望的人也會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驅使而翻過欄杆,換句話說,死亡的欲望也是會傳染的。”
啊,這是形態形成場的假說嗎?
“很明顯,孔晴跳樓的地點之前並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不,就算是發生了也不可能是因為自殺的欲望傳染的緣故,這聽起來太過於荒謬了。”
“孔晴自殺的動機是什麽,有考慮過嗎?”
“動機什麽的,無所謂吧。”
君莫惜應該不知道的吧,孔晴實際上不是自殺這件事情。
“嗯,那我們不談這個吧,說說看對自殺者來說,普遍具有意義的動機怎麽樣?”
“那當然是走投無路吧?所有人都想好好活下去不是嗎?”
“就像你說的,既然有壓力肯定會有施加方的存在,他們才是應該對自殺的人負責的首要譴責方。”
“太過分了吧!如果是有意為之倒還可以理解,但如果不是本意那就是情有可原了,比如說高校的老師對學生嚴厲,出發點我認為並不算壞。”
君莫惜纖細的手指將書緩緩的翻過去一頁,她撐起下巴靜靜地思考著。
“可別搞錯了,我並沒有對他們的施加壓力本身進行批判,而是對他們的存在本身進行批判,我想一下該如何和你表達,權威性?”
“啊?那是什麽?”
“所有的自殺者想要殺死的人其實並不是自己,而是殺死讓他產生自殺念頭的那個人,你能明白嗎?”
“到這裏我還能理解。”蕭涵點點頭。
“但正因為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殺死那個人,所以向外的念頭轉而向內部,自殺者憑借著攻擊自己,來平息自己殺人的欲望,或者說是本能,就拿你說的高校老師舉例吧,因為高校的老師具有某種權威性,所以將那個老師的投影轉移到了自己身上,啊,我剛剛說了投影對吧。”
“心理學上的術語,這種程度的東西我還是能夠懂得。”蕭涵微笑。
“我希望盡量不讓我的解釋染上心理學的色彩,最好對你來說是能易於理解的,倘若不能,就成了我一個人的自我宣泄了。”君莫惜笑著聳聳肩,“向內部投影是一個,向外部投影也有,例如某些人對上級的仇恨投影到了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唔.......比如去年某市校門口發生的無差別學生被害事件,你還記得吧?”
“那麽,按照君莫惜你的說法,引起悲劇的最根本原因是施壓方的權威性,但是法律上根本沒辦法為此定罪不是嗎?”蕭涵若有所思。
“不要想著彰顯正義什麽的,法律並非是為此存在的。”君莫惜白了一眼他。
“但是,不能彰顯正義的法律存在又有什麽意義呢?”
“法律生來應該為邏輯服務,這一點,你難道不明白嗎?”
“算了,不過倘若喪失了施壓方,也存在由於自發情感而選擇殺人的吧,對於抑鬱症患者你又該如何解釋呢?”
“那個稍微複雜一些。”君莫惜合上書本,“簡單來說,人類存在生存的欲望,也存在死亡的欲望。”
開,開什麽玩笑?
死亡的欲望?
人類那麽怕死,為什麽還會存在於死亡的欲望?
一般人都說,瘋子才不怕死,難道說,君莫惜所說的這一類人屬於精神病人?
“創造即是意味著毀滅,然後在廢墟的基礎上再衍生出新的東西,你小時候堆過雪人嗎?”
蕭涵點點頭,表示肯定,雪人這種誰都堆過吧!
“那麽,雪人堆完之後你有把它損壞嗎?”
“有過。”蕭涵回憶了一下,沉默了。
“如果我讓你告訴我損壞它的理由,你願意告訴我嗎?”
“這很難說,也許是不想讓它以融化的方式消失吧?”蕭涵試探性的問道。
“剛剛那個例子,其實和破壞搭完的積木,炸毀《我的世界》遊戲裏的房屋一樣,破壞和摧毀也是人的本能,幼時的大腦沒辦法保持理性,將欲望完全展露出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我聽說過那樣的理論。
“你剛剛說的,應該是弗洛依德雙本能理論中的死亡本能吧。”
這種學說認為每個人的身上有一種趨向毀滅和侵略的本能衝動,而達衝動起初是朝著我們自己本身而發的。
與這個衝動相對的是生命本能,後者的最初目標是自衛及自足,而且本質上是創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死亡的本能設法要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那裏才有真正的平靜。
隻有在死亡到這個最後的休息裏,個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緊張和掙紮。
“是的,既然你也知道,那我就不必多費口舌了。”
“不,所謂的死亡本能也好,力比多也好,都無法作為像樣的證據擺上台麵,你們刑法裏接受這套說法嗎?”
“當然不接受。”君莫惜想也沒想,就回應道。
“唔!這麽快就承認的嗎?”
“法律能夠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好了,剛剛我們提到了施壓方,還有自殺者本人的罪行,接下來再來談談自殺場所怎麽樣。”
自殺的場所啊......到底是什麽樣的才是自殺場所呢?
“比如說,交通事故多發地帶,有這麽一說吧。”君莫惜思考一陣,開口道,“倘若是多霧或者地勢險峻的地帶成為交通事故多發地點很正常,但是一個平坦的地方仍然有稱為交通事故多發地的可能性。”
“太過於平穩的地段,反而會使得司機打瞌睡吧,發生了很多的交通事故所以才會稱之為事故多發地帶,你該不會試圖歪曲這其中的因果關係吧?”
蕭涵半躺在沙發上,眯著眼睛看著正在玩弄著書頁角落的君莫惜。
“不對哦。既然有事故的多發地點的標誌牌,看到標誌以後人們不更應該小心謹慎的駕駛,而避開可能發生的事故,實際上的事故仍然會發生不是嗎?比如說美國的金門大橋,從1937年貫通以來,已經有一千兩百多人在那所橋上跳海自殺,一些原本不抱有自殺欲望的人也會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驅使而翻過欄杆,換句話說,死亡的欲望也是會傳染的。”
啊,這是形態形成場的假說嗎?
“很明顯,孔晴跳樓的地點之前並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不,就算是發生了也不可能是因為自殺的欲望傳染的緣故,這聽起來太過於荒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