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子等人乘雲離去。
那隨手丟下的如意金箍棒化作一道流光,落入下方的洪水中。
“大人,您要不回去看看孩子和妻子吧?也用不了幾個時辰……”
跟在大禹身後,一位人族族人誠懇的說道。
他跟著大禹治水十幾年,曾經見過自家大人兩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如今家中十歲的娃出來拉大人,也是被大人拒絕。
大人救水心切,他明白,但是就算多這幾個時辰,就能把水治好了?
大禹歎了口氣,道:“大石啊,不是這樣說的,你要知道,我們可以停下幾個時辰,但是洪水不會停下啊。”
“隻要洪水不停,洪災禍害人間也不會停下,無數人族部落淹沒在洪水中,那我們又怎能將這些放在一邊,自己跑去休息幾個時辰呢?”
大石知道自己勸不了大禹,但見他如今已是數過家門而不入,不禁感到有些悲傷,為他痛心。
老天你開開眼吧,看看這疾苦的人世間!
大石隻能與無數人族一樣,在心中祈禱著,在與洪水的搏鬥中怒吼著,怒罵這天道的不公。
大禹帶著一隊人族投身入巨洪之中,手中環抱著鋸好的圓木,喝大石一同用力,將其立在洪水之中。
其餘人族皆是兩人一組,立起圓木。
然而洪水中一個大浪拍來,又是數十人族被拍到在洪水中,手中圓木隨波而去。
“補上!給我補上!”
大禹怒吼著,瘋狂揮動著手臂。
“族長小心!”
“轟!”
大石慌忙的咆哮和怒濤一同而來,大禹剛一回頭,直接被打翻在水中,頓時腦袋中一陣嗡嗡。
好在他水性極好,此時在水下搖了搖頭,一咬牙,便要浮出水麵。
此時,一道亮光在渾濁的水底閃過,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了片刻,先浮出水麵換氣,爾後又一頭紮下。
大石看見他出來,興奮地叫了他一句,然後變看見他消失在水麵上,頓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洪水仍在不斷拍來,他隻好全力抵住紮好的原木,不讓其被衝倒。
而大禹再次紮入水下後,直接衝著那道光亮而去。
遊近一看,隻見是一根棍狀模樣的鐵棒。
隻是洪水攜帶泥沙土石而來,渾濁無比,太陽根本照耀不到此處,又為何會有光亮?
好奇之下,大禹伸手將那鐵棍握住。
入手瞬間,隻覺得冰涼卻不刺手,分量極重,然而下一刻,便被他輕而易舉地拿了起來。
大禹愣了愣。
他能感覺到手中鐵棍的重量絕不是憑自己一己之力可以拿得動的,然而自己卻能輕而易舉的拿了起來,實為一件怪事。
大禹治水多年,沒日沒夜都在和洪水打交道。如今得一稀罕物,第一個想法也是想著此物能於治水何益。
忽然大禹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若是此棍真有不小的重量,若是能再長再大一點,作那堵住水的圓木,必然極其穩定。
想到這裏,大禹自己都搖了搖頭,暗笑自己治水心切,以至於胡思亂想起來。
他正欲拿著鐵棒出去,忽然覺得手中鐵棒似乎變粗了一些,低頭看去,才發現其粗了一倍,長度也是變得長了許多。
大禹臉色先是一怔,爾後狂喜起來。
這鐵棍絕非凡品,說不定治水之關鍵便在其中!
大禹一麵向水麵上遊去,一麵在心中默念著變大變小。
果真任他所料,那柄鐵棒在他的手中不斷地按照他的意願變大變小起來,玄妙至極。
回到水麵上,大禹心中一動,有了別的想法。
原本他打算如同以往一樣,作圓木用途,憑借其極重的分量來堵住洪水。
然而此時他環顧四周,發現以往紮下的圓木,此時隻剩下半數。其餘的不是被攔腰折斷,便是被直接衝倒。
若是在以往,那麽多的原木紮下,洪水早已被堵住了下來,那麽往後此處便不再受洪災禍害。
可是如今,不管洪水來勢之猛烈,遠超以往任何一次,堵洪之法似乎不再管用了。
大石此時也遊了過來,而他紮好的圓木早已是被直接衝斷,此時麵色焦急道:“不行啊大人,根本堵不住啊!”
大禹本就不是頑固守成之輩,他以往治水之時,總會根據地方地勢、水流等來改變治水之法。
盡管如此,也從未完全拋棄過堵水之法,而如今看來,卻是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法、
大禹猶豫之時,又有數個人族手中的圓木被衝走,更有人被卷入巨洪之中,呼救連連。
看著手中上的金箍棒,當下打定主意,道:“讓族人全部上來!”
大石聞言,連忙讓眾人脫離這片洪水猛獸的旋渦。
爾後大禹自己則遊到水邊,讓鐵棒變長,拿起後,記錄其在水中的長度。
他這便是在記錄水位了。
而後他對眾人說道:“堵水之法難行,大家拿起鐵鏟,我們挖出一條道海邊的道來,將洪水引入汪洋大海中!”
對啊,大海無邊無際,便是這洪水注入,也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於是眾人聞言,麵上皆是一喜,一呼百應,眾人便在大禹的指揮下,開始挖出一條通往東海的泥溝來。
第一條道挖出後,洪水果然轟然而下,衝入東海中。
大禹以定海神針測量水位,搖了搖頭,道:“還不行,再挖一條!”
如此一來二去,挖了整整十八條泥溝,全部通往東海。
河水衝蕩而下,在東海注入,激蕩起一陣渾濁的泥黃區域。
原本肆虐的洪水也是降下高度,與往常相差無幾。
一眾人族見狀,皆是高呼大禹的名字,喜悅不已。
而那十八條泥溝,是以圓木加固兩側,再結合其分流巨洪入海的作用,便起名為“渠”。
同時由於十八條渠溝同時將洪水分流,又並非直接堵截巨洪,因此極少再遇見被洪水衝斷的情況。
這邊治水終於成功的消息,沒多久便傳遍人族,大禹也因此贏得人們的稱讚。
堵不如疏的想法也由大禹提出,漸漸流傳在各部落之間。
若日後再遇洪水,便也有了解法。
那隨手丟下的如意金箍棒化作一道流光,落入下方的洪水中。
“大人,您要不回去看看孩子和妻子吧?也用不了幾個時辰……”
跟在大禹身後,一位人族族人誠懇的說道。
他跟著大禹治水十幾年,曾經見過自家大人兩次路過家門而不入,如今家中十歲的娃出來拉大人,也是被大人拒絕。
大人救水心切,他明白,但是就算多這幾個時辰,就能把水治好了?
大禹歎了口氣,道:“大石啊,不是這樣說的,你要知道,我們可以停下幾個時辰,但是洪水不會停下啊。”
“隻要洪水不停,洪災禍害人間也不會停下,無數人族部落淹沒在洪水中,那我們又怎能將這些放在一邊,自己跑去休息幾個時辰呢?”
大石知道自己勸不了大禹,但見他如今已是數過家門而不入,不禁感到有些悲傷,為他痛心。
老天你開開眼吧,看看這疾苦的人世間!
大石隻能與無數人族一樣,在心中祈禱著,在與洪水的搏鬥中怒吼著,怒罵這天道的不公。
大禹帶著一隊人族投身入巨洪之中,手中環抱著鋸好的圓木,喝大石一同用力,將其立在洪水之中。
其餘人族皆是兩人一組,立起圓木。
然而洪水中一個大浪拍來,又是數十人族被拍到在洪水中,手中圓木隨波而去。
“補上!給我補上!”
大禹怒吼著,瘋狂揮動著手臂。
“族長小心!”
“轟!”
大石慌忙的咆哮和怒濤一同而來,大禹剛一回頭,直接被打翻在水中,頓時腦袋中一陣嗡嗡。
好在他水性極好,此時在水下搖了搖頭,一咬牙,便要浮出水麵。
此時,一道亮光在渾濁的水底閃過,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了片刻,先浮出水麵換氣,爾後又一頭紮下。
大石看見他出來,興奮地叫了他一句,然後變看見他消失在水麵上,頓時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洪水仍在不斷拍來,他隻好全力抵住紮好的原木,不讓其被衝倒。
而大禹再次紮入水下後,直接衝著那道光亮而去。
遊近一看,隻見是一根棍狀模樣的鐵棒。
隻是洪水攜帶泥沙土石而來,渾濁無比,太陽根本照耀不到此處,又為何會有光亮?
好奇之下,大禹伸手將那鐵棍握住。
入手瞬間,隻覺得冰涼卻不刺手,分量極重,然而下一刻,便被他輕而易舉地拿了起來。
大禹愣了愣。
他能感覺到手中鐵棍的重量絕不是憑自己一己之力可以拿得動的,然而自己卻能輕而易舉的拿了起來,實為一件怪事。
大禹治水多年,沒日沒夜都在和洪水打交道。如今得一稀罕物,第一個想法也是想著此物能於治水何益。
忽然大禹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若是此棍真有不小的重量,若是能再長再大一點,作那堵住水的圓木,必然極其穩定。
想到這裏,大禹自己都搖了搖頭,暗笑自己治水心切,以至於胡思亂想起來。
他正欲拿著鐵棒出去,忽然覺得手中鐵棒似乎變粗了一些,低頭看去,才發現其粗了一倍,長度也是變得長了許多。
大禹臉色先是一怔,爾後狂喜起來。
這鐵棍絕非凡品,說不定治水之關鍵便在其中!
大禹一麵向水麵上遊去,一麵在心中默念著變大變小。
果真任他所料,那柄鐵棒在他的手中不斷地按照他的意願變大變小起來,玄妙至極。
回到水麵上,大禹心中一動,有了別的想法。
原本他打算如同以往一樣,作圓木用途,憑借其極重的分量來堵住洪水。
然而此時他環顧四周,發現以往紮下的圓木,此時隻剩下半數。其餘的不是被攔腰折斷,便是被直接衝倒。
若是在以往,那麽多的原木紮下,洪水早已被堵住了下來,那麽往後此處便不再受洪災禍害。
可是如今,不管洪水來勢之猛烈,遠超以往任何一次,堵洪之法似乎不再管用了。
大石此時也遊了過來,而他紮好的圓木早已是被直接衝斷,此時麵色焦急道:“不行啊大人,根本堵不住啊!”
大禹本就不是頑固守成之輩,他以往治水之時,總會根據地方地勢、水流等來改變治水之法。
盡管如此,也從未完全拋棄過堵水之法,而如今看來,卻是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法、
大禹猶豫之時,又有數個人族手中的圓木被衝走,更有人被卷入巨洪之中,呼救連連。
看著手中上的金箍棒,當下打定主意,道:“讓族人全部上來!”
大石聞言,連忙讓眾人脫離這片洪水猛獸的旋渦。
爾後大禹自己則遊到水邊,讓鐵棒變長,拿起後,記錄其在水中的長度。
他這便是在記錄水位了。
而後他對眾人說道:“堵水之法難行,大家拿起鐵鏟,我們挖出一條道海邊的道來,將洪水引入汪洋大海中!”
對啊,大海無邊無際,便是這洪水注入,也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於是眾人聞言,麵上皆是一喜,一呼百應,眾人便在大禹的指揮下,開始挖出一條通往東海的泥溝來。
第一條道挖出後,洪水果然轟然而下,衝入東海中。
大禹以定海神針測量水位,搖了搖頭,道:“還不行,再挖一條!”
如此一來二去,挖了整整十八條泥溝,全部通往東海。
河水衝蕩而下,在東海注入,激蕩起一陣渾濁的泥黃區域。
原本肆虐的洪水也是降下高度,與往常相差無幾。
一眾人族見狀,皆是高呼大禹的名字,喜悅不已。
而那十八條泥溝,是以圓木加固兩側,再結合其分流巨洪入海的作用,便起名為“渠”。
同時由於十八條渠溝同時將洪水分流,又並非直接堵截巨洪,因此極少再遇見被洪水衝斷的情況。
這邊治水終於成功的消息,沒多久便傳遍人族,大禹也因此贏得人們的稱讚。
堵不如疏的想法也由大禹提出,漸漸流傳在各部落之間。
若日後再遇洪水,便也有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