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s是一個自2016年2月19日開始正式運營的youtube頻道,自稱是一個擁有獨特美學的音樂平台,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人才。而從實際操作來看,colors的內容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音樂人站在不同顏色的牆麵前表演他們的作品,以最簡約、最清晰、最不受幹擾的方式,讓音樂,而不是別的幹擾元素,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但簡約並不意味著簡陋,由colors製作的每部演出視頻,都畫質清晰,剪輯節奏明快,且會為每一位參與錄製的藝人,配上最適合他們單曲的顏色,用最原始、最具衝擊力的視覺,來增加歌曲本身的情感傳遞力度。


    更重要的是,colors有一支專業的後期製作團隊,音樂人們完成演出之後,他們會把單獨錄製的音頻送到錄音室裏,做調音、混縮與母帶,在不改變現場表演原始風味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讓人聲變得更加悅耳。


    換句話說,雖然隻是一個youtube頻道,但colors出品的東西,跟唱片公司發行的演唱會原聲帶相差無幾。


    普通觀眾聽不出來這些精心修飾的痕跡,隻會驚歎於音樂人們高超的演唱技巧,再加上colors在藝人選擇方麵獨具匠心,他們不會邀請那些業已成名,現場演出視頻滿天飛的明星,隻向剛剛出道,缺少舞台素材的新人拋出橄欖枝。


    這樣一來,觀眾們所體驗的那種,在不經意間發掘到寶藏的驚喜會被數倍放大,而且因為搜不到這些藝人太多別的視頻,他們隻能反複點進colors的頻道,觀看同一場表演。


    就像他們反複觀看蘇珊-博伊爾在英國達人秀上的那首《idreamedadream》一樣。


    這麽多的巧思和設計環環相扣,難怪推出不到一年,colors就能獲得超過100萬人的關注。迄今為止,colors已經推出了28部視頻,大多數作品的播放量,都在幾萬到十幾萬之間,但在算法推薦下,也有一些忽然爆火的幸運兒。


    kelvyncolt演唱《hi》的視頻,得到了143萬次觀看。kidsoul的《yingames》,播放量204萬次。電子音樂二人組honne在該頻道的兩場表演,《somehatlovesyou》180萬次觀看,《warmonacoldnight》更是拿到了令人瞠目的686萬次觀看。也是從這部視頻開始,colors的整體播放量翻了三四倍,關注人數隨之迅速攀升。


    頻道有了流量,colors也往主流圈層小心翼翼地邁進了一步。獨立藝人之外,他們開始向三大音樂集團和各家大型音樂廠牌發出邀請,希望這些公司能派出旗下需要曝光量的超新星,與正走在發展快車道上的colors強強聯手。


    一向對新銳宣發渠道嗅覺敏銳的瀚音樂,是第一家回應的唱片公司。


    而維多利亞-懷特-梅森派出的第一位藝人,就是碧梨-艾利什。


    原因無他,colors的調性,真的太符合碧梨了。


    十四歲的怪奇小姑娘,第一眼能被人記住的視覺元素,就是她誇張跳脫的色彩搭配。事實上,與其說billieeilish這個品牌,代表的是一位純粹的音樂人,不如說它是音樂藝術、視覺藝術與大眾心理學的結合,三者擁有同等的重要性。


    從七年之後的未來重返2016年的韓易,很清楚碧梨的成功公式。上一世,《sixfeetunder》和《oceaneyes》早期,她還沒有形成如此強烈的個人美學風格,要等到2017年上半年才開始逐漸嚐試用強烈的色彩來定義自己,然後慢慢打磨,一步一步走到2019年《whenweallfasleep,wheredowego?》時期對視覺元素的運用變得爐火純青的巔峰狀態。


    這一次,已經有成熟路徑可以借鑒的韓易,必然會讓簽在他旗下的碧梨,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堅決一些。所以,colors頻道的這次表演,不僅是《bellyache》的單曲宣發,更是billieeilish這個品牌的時尚大片。


    明黃色的背景,明黃色的連身褲套裝,淺到泛銀的金發,由下至上的仰拍鏡頭,畫麵外垂落的麥克風……畫麵無比簡單,色彩卻飽和到像是在轟炸你的眼球,這種過癮到仿佛在痛飲冰鎮可樂的直球視覺,配上碧梨-艾利什率真灑脫,又慵懶迷人的演唱方式,《bellyache》在colors頻道的表演視頻一經發布,便獲得了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成功。


    9月1日才上傳的視頻,短短一個月,便獲得了次播放量,已經是頻道曆史上播放量第二高的視頻。


    要知道,《bellyache》的原版mv,到現在為止也就次播放而已。


    光從數據上來看,colors這次表演起到的效果,相當於是碧梨發布了一支純享版mv。


    一支熱度絲毫不遜色於原版的純享版mv。


    @gagayonce:她的聲音太純淨了,我們不配。


    @rina7476:她的聲音和原版一模一樣,震驚得我發抖。


    @pacodelrey:她的審美真是太討人喜歡了!


    翻閱評論區,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條差評。


    離經叛道的小姑娘、特立獨行的音樂風格、獨樹一幟的超前審美……


    所有被另類流行樂迷讚譽的特質,碧梨-艾利什都具備。


    如此想來,這部視頻不爆火,那才是咄咄怪事。


    《bellyache》在colors頻道的巨大成功,讓合作雙方都喜出望外,瀚音樂與頻道運營方colorsxstudios迅速敲定了接下來會來頻道現場的幾位嘉賓。


    安妮-瑪麗,和她的《rm》。


    哈立德,和他的《location》。


    還有麥迪遜-比爾,與她的《imissyou》——什麽時候發行這首歌,什麽時候來colors錄視頻。


    另外,colors的大門,也永遠會向碧梨-艾利什敞開,任何時間、任何單曲,隻要碧梨願意,隨時都可以來錄製一期。


    事實上,韓易已經為碧梨選好了下次作客colors要表演的單曲。


    上一世就在這個頻道,累積了1.8億次觀看的那首。


    當然,除了歌曲本身的推廣之外,作為藝人,碧梨-艾利什也需要利用媒體進行一些人物的描繪與刻畫。她的性格、愛好、煩惱、憂愁,都需要在瀚音樂市場推廣團隊的幫助下,選擇性地向公眾展示其中討喜的那些部分,才能真正把欣賞她音樂的“樂迷”,變成願意為演唱會門票和藝人周邊買單的“粉絲”。


    teenvogue的通告,起到的就是這個作用。


    9月6日,碧梨-艾利什的采訪,由teenvogue在其youtube官方頻道上率先發布,並通過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台同步轉發。名曰“采訪”,但其實並不是老老實實坐下來回答問題的那種形式。teenvogue的受眾群體,70%為女性,66%屬於genz和millennials的範疇,這些年輕人厭倦了傳統脫口秀訪談的虛偽。他們認為,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問他\/她問題,而是看他\/她喜歡什麽。


    從他\/她喜歡的書籍、電影和音樂裏,就能囫圇拚湊出這個人的性格與形象。


    而且大概率是準確的、真實的。


    碧梨在teenvogue位於威爾謝大道6300號辦公室裏錄製的這期視頻,正是類似的內容:


    【碧梨-艾利什為她的人生創作原聲帶】


    光看文字比較含糊不清,但具體內容,實際上就是碧梨選出一些她最喜歡,對她的青春以及職業生涯影響最大的歌曲,與觀眾分享。


    這種歌單分享類的視頻,能迅速與擁有同樣音樂審美的觀眾產生共鳴,並以此為基礎,激發他們對碧梨-艾利什這位音樂人的好奇心。


    她喜歡的音樂,跟我喜歡的音樂差不多。


    那她做的音樂,指不定我也會喜歡。


    這便是此類視頻背後的核心推廣邏輯。


    “drake的《themotto》,我想說這是世界上我最喜歡的歌曲。就是……我一生中聽過的所有歌曲裏的第一名。”


    “《offtotheraces》bnadelrey……我八九歲或者十歲的時候,去了一趟哥斯達黎加……或者十一歲吧,不記得了。那次旅行,從頭到尾我都在聽這一首歌。所以我每次聽到這首歌,都有一種回到了哥斯達黎加的感覺。”


    “tylerthecreator的《garbage》。這首歌是我寫《bellyache》的時候,最大的靈感來源之一。這首歌,比我的那首更有畫麵感,更寫實,逐字逐句地在描述他殺人之後把屍體拖到地下室貯藏的場景……我是tyler的超級粉絲,應該算是給我啟發最多的一個藝術家了……”


    淡粉色的背景牆,一塊簡單的黑色紙板,碧梨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分享她最喜愛的十二首單曲——確實都算是她比較鍾意的音樂,但之所以會挑這十二首歌出來,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每一首歌,都是上節目之前由碧梨和瀚音樂的推廣團隊,坐在會議室裏,細致討論之後篩選出來的營銷工具。


    比如第一首歌,drake的《themotto》,為什麽要選擇德雷克的歌?因為德雷克就是目前歐美樂壇的最大公約數。說自己喜歡德雷克,就跟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喊一句“godblessamerica”一樣,是必然要走的流程。


    第二首歌,拉娜-德爾雷,既是自己人,也能引出碧梨的童年故事,還跟她本人的音樂風格比較接近。喜歡拉娜-德爾雷的人,更有可能會迷上碧梨。


    tylerthecreator的《garbage》,歌曲主題與《bellyache》高度相似,能幫碧梨拉攏一批年輕的嘻哈樂迷。


    zhu的《ascrazyasitis》,碧梨是在她簽約瀚音樂之前的一次小型演出結束後,聽到現場在放這首歌,才用shazam保存下來的。通過這首歌,碧梨向觀眾揭示了她的草根出身,暗示她作為獨立藝人的艱辛與不易,這樣的形象,更能搏得大眾的同情與喜愛。


    宣傳無小事,最終呈現在鏡頭前的每一段台詞,哪怕是粗口,都有成熟專業的團隊在背後,以小時為單位做著細致詳盡的打磨。


    糅合了獨立流行、獨立電子和獨立嘻哈的這份歌單,由落落大方、毫不怯場的碧梨,通過teenvogue的官方頻道分享出來之後,反響還算不錯。一個月時間,次播放,沒有她唱歌的視頻點擊量高,但也實屬正常,這種趣味內容本來就是藝人形象的點綴。靠它來豐富人設可以,最終還是得落在作品上,不然就會變成上一世麥迪遜-比爾那樣,大多數人都誤以為她是個instagram網紅,為了流量發發歌,而不是一位流媒體粉絲眾多的職業音樂人。


    碧梨、趙宥真,和圍繞著她倆打造的幕後團隊,明白“娛樂化”和“過度娛樂化”,“曝光”與“過度曝光”之間的區別。因此,除了teenvogue之外,碧梨接下的宣傳通告,還是以傳統的訪談形式為主。


    其中最重要也是觀看人數最多的一次訪談,是《名利場》雜誌2016年9月24日在紐約市完成,2016年10月6日,也就是韓易抵達倫敦的同一天,在他們的youtube官方頻道上架的。


    沒有主持人,所有的問題都由執行導演問出,而成品視頻裏,則以白色的細體字幕形式呈現。


    【你叫什麽名字?】


    “我的名字是碧梨-艾利什……今天是2016年9月24日。”


    【你多大了?】


    “14歲。”


    【伱有多少instagram粉絲?】


    “45.7萬。”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碧梨看著手機念出前三位數字,然後看向鏡頭,一臉不可置信地睜大眼睛,笑得合不攏嘴。這倒不是她偽裝出來的謙虛,要知道,短短半年之前,她的instagram貼文,每一條連一百點讚都突破不了,五十都夠嗆。


    現在?


    現在她得把instagram的推送通知關掉,不然手機會卡死。


    【google搜索裏,有多少個跟billieeilish有關的詞條?】


    “130萬個。”


    【instagram上點讚最高的照片?】


    “我和麥迪遜-比爾的合照。”


    碧梨-艾利什將她手中剛換上的iphone7屏幕翻轉過來,對準鏡頭。畫麵裏是一張她和麥蒂親密的合影,兩人抱在一起,臉貼著臉,朝彼此的方向伸出舌頭。這是9月12日,二人結束在達拉斯美航中心的演出後,於更衣室裏拍攝的照片。


    【109,608】


    碧梨沒有直接念出數字,但屏幕下方出現了這條貼文的點讚總數。


    【你的關注者裏麵,誰的粉絲最多?】


    “關注我的人裏麵,粉絲最多的人是……科洛-格蕾絲-莫瑞茲。1100萬粉絲。”


    碧梨的好閨蜜麥迪遜-比爾這次隻能屈居第二,雖然《coldwater》連冠之後她的instagram粉絲數暴漲,現在已經來到了870萬人,但還是沒有2010年便通過《海扁王》中的超殺女一角,一戰成名的科洛-莫瑞茲多。


    科洛-莫瑞茲關注碧梨-艾利什的原因也很簡單,超殺女喜歡拉娜-德爾雷和德雷克的音樂,一個月前的vma頒獎典禮,科洛追星追到了one57的79層,並在那裏結識了碧梨。性格相似的二人,很快便熱絡了起來。


    【你手機裏有哪位名人的聯係方式?】


    “我想說麥……嗯,算了,麥蒂已經提過了,要給每個人一次機會。所以,我大概會說哈立德吧。這麽說有點奇怪,因為他其實算是我的好哥們兒。”


    【你最多在多少人麵前演出過?】


    “最多的一次是達……不對,布魯克林。布魯克林,紐約。在巴克萊中心,人。shoutouttodemiandnick,愛你們。”


    【你會經常在公眾場合被認出來嗎?】


    “還挺經常的……不過,次數也不是非常多,大概……每周兩三次、三四次吧。”


    看到這裏,相信所有人都能猜出,《名利場》雜誌這次專訪的著力點在哪裏——就像這本雜誌的名字一樣,通過14歲的碧梨-艾利什在名利場中獲得的成功,驗證她所取得的成就,激發不認識碧梨的觀眾對她的好奇心,從而為她的個人品牌與音樂作品引流。


    瀚音樂和人予管理給碧梨安排了一長串宣發通告,隻有《名利場》的訪談,是韓易強烈要求促成,並且親自跟進的。並不是因為《名利場》在好萊塢傳媒圈跟《滾石》和《綜藝》雜誌不相上下的聲量,而是因為這次專訪的特殊性。


    上一世,《名利場》雜誌,從2017年10月18日開始,每年的10月18日,都會采訪碧梨一次,並把之前的所有專訪都放在同一個畫幅裏,就碧梨在一年時間裏取得的成績和成長進行對比。


    同樣的問題,同樣的人,每年都問一次。


    流行文化曆史上,還沒有任何一位明星,被媒體以這樣的方式記錄過。


    在《badguy》火遍全球之後,這則持續了六年,且在未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裏,還會繼續進行下去的營銷案例,成為了讓《名利場》和碧梨-艾利什雙雙贏麻,每個市場營銷人員都無比豔羨,卻又無從複製的經典。


    六年,六條視頻,超過兩億次播放。簡簡單單的訪談,變成了整個娛樂圈翹首以盼,甚至還有自己專屬預告片的盛事。


    韓易自然不可能錯過這種宣發奇跡。


    不僅不會錯過,還要再添一把柴。


    上一世沒有他,碧梨2017年下半年才拿到了專訪機會。


    這一世有他在,2016年9月24日就開始做原始流量積累。


    多出整整一年時間,配合瀚音樂遠超前世insterscope唱片的宣發規模,等到2023年的時候,碧梨和《名利場》的這個“sameinterview,the7thyear”,最終能取得怎樣的輝煌成就?


    韓易沒有把隱藏在心裏的想法,第一時間通過趙宥真轉達給《名利場》,因為他很清楚,這本雜誌暫時還看不到碧梨能給他們帶來的天量曝光。


    隻有等第二年的“billieeilish:sameinterview,oneyearapart”出爐,拿下6424萬次觀看之後,《名利場》才會真正重視這個藝人,這個項目,把碧梨的采訪變成一年一度的慣例。


    碧梨-艾利什、她的《名利場》專訪,還有瀚音樂旗下其他明日之星,是除了金錢和那些奢侈物件以外,重生的韓易成就感與滿足感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作為全世界唯一看得到未來的人,把本就璀璨的時間線,變得更耀眼一些。


    這感覺就像,普羅米修斯隻能從太陽神阿波羅那裏偷偷盜走一個火種為人間帶來光明與能量,而他韓易,一出手就是一座核電站。


    ……很奇怪的比喻,但很契合韓易這個奇怪的人。


    擁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財富,韓易更看重的,不是他打造的音樂帝國能給他帶來多少利潤,而是這個注定偉大的帝國,會在以世界為舞台的遼闊疆域裏,譜寫出多少英雄史詩。


    這就是他願意不遺餘力,讓14歲的碧梨-艾利什盡可能快地走向舞台中央,盡可能迅猛地衝擊生涯巔峰的原因。


    如果沒有一道慶祝的人,成就將毫無價值。


    不需要為了金錢殫精竭慮的韓易,比任何人都能更深刻地理解這句話的意義。


    同樣的信念,也在瀚音樂另一位藝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上得到了明確而堅決的體現。


    麥迪遜-比爾。


    上一世,這位2023年還在努力擺脫網紅標簽的歌手,已經成為了這個時空裏,2016年全美樂壇最強勢的新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萊塢的億萬富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TrojanRW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TrojanRW並收藏好萊塢的億萬富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