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出什麽岔子了,又會覺得都是花尋風的緣故,然後結下梁子。
難道金英嵐也是想要“蛻神丹”?
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自然誰都不肯認輸。
金英嵐對自己很有信心,花尋風對《紫凰訣》同樣信心十足。
那就看看誰能堅持得更久!
二人同時踏出一步。
第四十階!
在踏上第四十階的時候,花尋風和金英嵐全身一震,忽然十分默契的將視線收回。
因為這是普通真丹境修士所能達到的極限台階,需要小心對待。不過更重要的是,當他們站在第四十台階時,感覺腦子被大錘狠狠砸了一下,緊隨其後的是無盡威壓,從四麵八方擠壓著識海。
在這種狀況下,三十階所承受的萬斤壓力已經毫無感覺,能感受到的隻有識海中那令人折服的威壓。
花尋風感覺此時有一隻擎天巨手,狠狠捏住他的識海,往死裏捏的那種!感覺比之前三十九階加起來更加讓人難受。
花尋風呼吸困難麵如金紙,冷汗從他額前迸出,眼中血絲加劇,站在四十階的雙腳不住顫抖。
咬牙堅持的同時,他感覺十分不解。
明明他的靈識已經達到綠鷹,也就是塑神後期的程度,按理說應該可以上到五十階左右,可怎麽在第四十階就好像已經到極限了的樣子。
他嚐試將綠鷹放出盤旋周身,想借綠鷹之力寬一寬識海,好讓自己輕鬆一點。
綠鷹呼嘯而出,衝向束縛的威壓。但綠鷹不受阻滯透體而過,可他的識海仍被牢牢束縛。
花尋風發現,綠鷹雖然能飛翔無阻,但它並不能幫他掙脫威壓束縛,這一發現讓他有些驚懼。
再看金英嵐,整個人仿若魔化了一般,原本垂柳發髻,現在無風自動披散腦後,通紅的臉頰漲得發紫,雙眼怒睜赤如血色不見眼白,不複一絲雲淡風輕的樣子。
哪怕再承受萬斤巨力,但跟識海中的威壓比起來,也是不值一提。
花尋風極力克製住發顫的雙腳,運轉靈力調整呼吸,適應了許久,才在第四十台階上站穩。隨後他定了定神,將目光移向第四十一階。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第四十一階將會是完全能不用的考驗,二十階以後考驗外在壓力,三十階以後考驗精神壓力,四十階以後還能考驗什麽呢?
花尋風忽然很想試一試自己的靈識到底能承受到哪一步。
四十一台階以後是塑神境才能承受的考驗,雖然花尋風的靈識堪比塑神境,但畢竟還沒到塑神境,所以各方麵都有欠缺。
因為塑神境之前,修士靈識還未蛻變成神識,所以有很多局限性。
神識比靈識強悍太多,就比如在水中,靈識會受到阻滯無法穿透水域,但神識卻可以在水中暢通無阻,隻要不遇到一些靈力紊亂的地方,都可以覆蓋。即便是靈力紊亂的地方,隻要神識足夠強大,甚至可以直接鎮壓紊亂!
還有當修士靈識蛻變成神識的時候,不需要神識功法便可以神識化形,從而進行神識攻擊,陰人於無形,毀人於頃刻。
這都是神識的妙處!
很顯然,金英嵐也想到了這點,她同樣看著第四十一階暗暗思索,卻不敢輕易踏出。
現在二人漸漸沒有了攀比之心,他們現在隻想嚐試自己的靈識極限會在哪裏!
二人深吸口氣,同時舉步......
通天階梯外的幾個碎虛境眼睛睜的渾圓,大呼不可思議。
石函寺藏經院首修來一臉震驚,他望著花尋風和金英嵐失聲道:“靈識尚未蛻變,就敢去蹬四十一階,小娃娃不知天高地厚,一會若是受到重創就得不償失了。”
土先生公良原也對著金蓮正宗和書莊之人大聲嚷嚷:“我勸你們趕緊讓他們下來,神識攻擊非同小可,如果受傷,沒個一年半載是好不了的,因為這樣錯過了賽事,怕你們後悔都來不及。”
中幽王韋宿山附和道:“修來大師,公良道友所言極是,黃首座、二護法還是趕緊讓二人停下,莫要逞一時之勇而受久治之傷。他們已經是三十段的第一二名,繼續蹬梯已無必要。若是傷到了,也是東萊之失。”
黃鬆澗和鳳瓔本想暗地裏也在暗暗較勁,讓兩人爭個一二出來,可幾人之言不無道理,想了想後便點點頭。
二人思索間,花尋風和金英嵐已經開始動了。
段水柔和修竹立刻向四十階上駐守的關孝棠和修久發通訊玉簡,讓他們阻止花尋風和金英嵐繼續蹬梯,韋宿山說的對,花尋風和金英蘭受傷了,對他們來說絕非好事。
關孝棠和修久收到玉簡信息後,立刻朝二人掠去。
其實他們也被花尋風和金英嵐的能耐嚇了一跳,真丹境和塑神境絕對是修真者的一個分水嶺,就是靈識蛻變神識的分水嶺。
別看花尋風和金英嵐以區區真丹後期的修為,對付塑神後期不在話下,但若是光比拚靈識強度的話,神識絕對碾壓靈識。
隻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五帝成曆至今,太多修士因修為局限,無法達到真丹境,故而另辟蹊徑對靈識階段進行研究,也研究出很多靈識階段的攻擊法門。
《三識紫凰訣》就是其中之一!
身上承受萬斤巨力,識海被威壓束縛,綠鷹圍繞花尋風周身飛旋,踏上了第四十一階。
身上壓力沒有增加,識海威壓沒有緊束,隻是一陣狂風吹過,吹飛散落額前的劉海。
花尋風目光一凝,隨即他感覺一道鋒利直刺眼球,來不及反應,花尋風閉目,隻覺一柄驚天長劍撞入體內,直搗識海。
花尋風猛的一驚,綠鷹自主回巢,對著長劍探出利爪,鷹爪之力,分金裂石。長劍在綠鷹一爪之下,分崩離析,消散在識海中。
花尋風睜開了眼睛,驚出一身冷汗。
金英嵐同樣麵對了這樣一幕,她也憑借自身手段,成功將這次突襲化險為夷,隻不過她的臉色依舊不太好看。
兩人再次對視,眼裏的東西不再是攀比。
難道金英嵐也是想要“蛻神丹”?
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自然誰都不肯認輸。
金英嵐對自己很有信心,花尋風對《紫凰訣》同樣信心十足。
那就看看誰能堅持得更久!
二人同時踏出一步。
第四十階!
在踏上第四十階的時候,花尋風和金英嵐全身一震,忽然十分默契的將視線收回。
因為這是普通真丹境修士所能達到的極限台階,需要小心對待。不過更重要的是,當他們站在第四十台階時,感覺腦子被大錘狠狠砸了一下,緊隨其後的是無盡威壓,從四麵八方擠壓著識海。
在這種狀況下,三十階所承受的萬斤壓力已經毫無感覺,能感受到的隻有識海中那令人折服的威壓。
花尋風感覺此時有一隻擎天巨手,狠狠捏住他的識海,往死裏捏的那種!感覺比之前三十九階加起來更加讓人難受。
花尋風呼吸困難麵如金紙,冷汗從他額前迸出,眼中血絲加劇,站在四十階的雙腳不住顫抖。
咬牙堅持的同時,他感覺十分不解。
明明他的靈識已經達到綠鷹,也就是塑神後期的程度,按理說應該可以上到五十階左右,可怎麽在第四十階就好像已經到極限了的樣子。
他嚐試將綠鷹放出盤旋周身,想借綠鷹之力寬一寬識海,好讓自己輕鬆一點。
綠鷹呼嘯而出,衝向束縛的威壓。但綠鷹不受阻滯透體而過,可他的識海仍被牢牢束縛。
花尋風發現,綠鷹雖然能飛翔無阻,但它並不能幫他掙脫威壓束縛,這一發現讓他有些驚懼。
再看金英嵐,整個人仿若魔化了一般,原本垂柳發髻,現在無風自動披散腦後,通紅的臉頰漲得發紫,雙眼怒睜赤如血色不見眼白,不複一絲雲淡風輕的樣子。
哪怕再承受萬斤巨力,但跟識海中的威壓比起來,也是不值一提。
花尋風極力克製住發顫的雙腳,運轉靈力調整呼吸,適應了許久,才在第四十台階上站穩。隨後他定了定神,將目光移向第四十一階。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第四十一階將會是完全能不用的考驗,二十階以後考驗外在壓力,三十階以後考驗精神壓力,四十階以後還能考驗什麽呢?
花尋風忽然很想試一試自己的靈識到底能承受到哪一步。
四十一台階以後是塑神境才能承受的考驗,雖然花尋風的靈識堪比塑神境,但畢竟還沒到塑神境,所以各方麵都有欠缺。
因為塑神境之前,修士靈識還未蛻變成神識,所以有很多局限性。
神識比靈識強悍太多,就比如在水中,靈識會受到阻滯無法穿透水域,但神識卻可以在水中暢通無阻,隻要不遇到一些靈力紊亂的地方,都可以覆蓋。即便是靈力紊亂的地方,隻要神識足夠強大,甚至可以直接鎮壓紊亂!
還有當修士靈識蛻變成神識的時候,不需要神識功法便可以神識化形,從而進行神識攻擊,陰人於無形,毀人於頃刻。
這都是神識的妙處!
很顯然,金英嵐也想到了這點,她同樣看著第四十一階暗暗思索,卻不敢輕易踏出。
現在二人漸漸沒有了攀比之心,他們現在隻想嚐試自己的靈識極限會在哪裏!
二人深吸口氣,同時舉步......
通天階梯外的幾個碎虛境眼睛睜的渾圓,大呼不可思議。
石函寺藏經院首修來一臉震驚,他望著花尋風和金英嵐失聲道:“靈識尚未蛻變,就敢去蹬四十一階,小娃娃不知天高地厚,一會若是受到重創就得不償失了。”
土先生公良原也對著金蓮正宗和書莊之人大聲嚷嚷:“我勸你們趕緊讓他們下來,神識攻擊非同小可,如果受傷,沒個一年半載是好不了的,因為這樣錯過了賽事,怕你們後悔都來不及。”
中幽王韋宿山附和道:“修來大師,公良道友所言極是,黃首座、二護法還是趕緊讓二人停下,莫要逞一時之勇而受久治之傷。他們已經是三十段的第一二名,繼續蹬梯已無必要。若是傷到了,也是東萊之失。”
黃鬆澗和鳳瓔本想暗地裏也在暗暗較勁,讓兩人爭個一二出來,可幾人之言不無道理,想了想後便點點頭。
二人思索間,花尋風和金英嵐已經開始動了。
段水柔和修竹立刻向四十階上駐守的關孝棠和修久發通訊玉簡,讓他們阻止花尋風和金英嵐繼續蹬梯,韋宿山說的對,花尋風和金英蘭受傷了,對他們來說絕非好事。
關孝棠和修久收到玉簡信息後,立刻朝二人掠去。
其實他們也被花尋風和金英嵐的能耐嚇了一跳,真丹境和塑神境絕對是修真者的一個分水嶺,就是靈識蛻變神識的分水嶺。
別看花尋風和金英嵐以區區真丹後期的修為,對付塑神後期不在話下,但若是光比拚靈識強度的話,神識絕對碾壓靈識。
隻不過凡事皆有例外,五帝成曆至今,太多修士因修為局限,無法達到真丹境,故而另辟蹊徑對靈識階段進行研究,也研究出很多靈識階段的攻擊法門。
《三識紫凰訣》就是其中之一!
身上承受萬斤巨力,識海被威壓束縛,綠鷹圍繞花尋風周身飛旋,踏上了第四十一階。
身上壓力沒有增加,識海威壓沒有緊束,隻是一陣狂風吹過,吹飛散落額前的劉海。
花尋風目光一凝,隨即他感覺一道鋒利直刺眼球,來不及反應,花尋風閉目,隻覺一柄驚天長劍撞入體內,直搗識海。
花尋風猛的一驚,綠鷹自主回巢,對著長劍探出利爪,鷹爪之力,分金裂石。長劍在綠鷹一爪之下,分崩離析,消散在識海中。
花尋風睜開了眼睛,驚出一身冷汗。
金英嵐同樣麵對了這樣一幕,她也憑借自身手段,成功將這次突襲化險為夷,隻不過她的臉色依舊不太好看。
兩人再次對視,眼裏的東西不再是攀比。